前言:本文為去年 9 月的
舊文重貼。我看完 Netflix 的新劇《
性愛自修室》(Sex Education),覺得這兩部在某些層面上很類似、可以互為延伸觀賞,所以在我寫好 Sex Edu 的文章之前,先把舊文整理成方格子版。
(2018)年初發表過第一季的簡短
觀感,但這次為了看第二季,先把第一季重看一次,因此本文是兩季的整體心得,連帶說到前篇沒說的想法。為了讓未看劇的人也能閱讀,重點會擺在故事的架構上,盡量不寫到太具體的細節;但難免會提及劇情,就請大家自行斟酌閱讀了。以下用「自閉症」來代稱任何自閉症譜系障礙。
簡介:本劇主角是有自閉症的 18 歲少年 Sam,劇情圍繞他的家庭和同儕而展開,除了描述 Sam 所遇到的困難,也呈現他身邊的人各自面對的人生課題。第一季以 Sam 想交女朋友為開端,這個念頭對他周遭的人帶來許多影響。第二季的 Sam 練習獨立自主、為上大學做準備,其他角色的生活也都面臨重大變化。
整部劇以 Sam 對南極洲的知識,呈現自閉症者的執著行為,同時 Sam 透過旁白所說的知識也都和劇情有連結。不過重看的時候,我想到「南極」在劇中的另一個可能意義:自閉症沒有被大眾充分認識,就像南極洲是鮮少被世人關注的陸地一樣。因此第一季的最大重點,便是「認識」,除了認識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也要認識「只有不同、沒有好壞」的道理。認識之後就是「尊重、包容」。我之所以覺得「認識」是最大重點,是因為尊重和包容必須基於一定程度的認識。而在「認識」和「尊重、包容」的母題之下,隱藏的子題是「變化」。本劇令人讚賞的其中一點,就是在乎各個角色的變化,而不只是關注 Sam 和自閉症。
充分完成「認識」的任務之後,到了第二季,「變化」就升格為整季的主旨,幾乎整季都在探討「變化」這件事。無論是 Sam(治療師換人、為了上大學必須獨立)、妹妹 Casey(轉學、感情友誼生變)、父母(婚姻觸礁),甚至是治療師 Julia(懷孕、猶豫自己和男友的未來),都得處理自己生命中的變化,而這每一個變化都不是簡單的課題。除了探討這些比較外顯的變化,還有一個相對隱性、甚至有點挑戰道德觀感的變化:情慾流動。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忠貞的觀念,戲劇、音樂等流行文化也都歌頌著永恆的愛情。我並不是說忠貞是壞事,而是在一味追求永遠時,往往忽略人類情感的變動本質。所以應該這麼說:情感需要共同經營,但就算變心也並非罪大惡極,重點在於「坦誠」。Casey 的感情線,以及父母之間的一連串事件,都有討論上述概念的意味(而且這些事件都沒解決XD)。
本劇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呈現出人性的複雜面向,這正巧也是對有自閉症的 Sam 來說最困難的事。就以劇中最被大家討厭的母親為例,你也許不滿他的行為,但從第一季看下來,應該多少能同理他的心境。Paige 對 Sam 的情感也是,一方面對他的直白很不能接受,但一方面又常設身處地為他著想(無聲舞會)、替他出頭 (畢冊事件)。兩季我最愛的橋段都獻給 Paige 了,如果一生中能遇到一個願意為你不顧一切的人,也沒有遺憾了吧。另外第二季還有一個很棒的橋段,是 Sam 為了申請大學所寫的自傳,那段話簡直可以裱框起來了。
以製作成本和場面而言,本劇都是小品中的小品;但它用最直接最單純的形式,探討每個人一生中都得去思考的重大議題。對我來說,《異類》已經列在人生必看劇的清單上了。你也被大家視為怪咖嗎?沒關係,反正他們也好不到哪去。不需要改變自己,就快樂當個非典型的人類吧!
P.S. 說一件和本劇有點關聯又沒那麼有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