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內神社殘跡半日遊

2019/02/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雲林是個農業縣,轄下的鄉鎮也大多是恬靜的農村,因此非常適合來一趟安靜、無人打擾、說走就走的小旅行。騎著摩托車逛了一下雲林的鄉鎮,第一站先來到林內看看。
  因為研究台灣史的朋友的關係,我知道林內似乎曾經有一間神社,而且規模不小,因此這次心血來潮,就來找找林內神社在哪裡吧!沿著台3縣,經過林內鄉的主要聚落林內時,會接到林內的主要道路中正路,林內神社就在中正路旁的山丘上,現在已經改稱作「林內公園」。林內神社本體已經完全不存,拜殿、本殿的位置現在成為濟公廟,參道兩邊已是國中國小校園,但是巨大的鳥居依然留存,部分的石燈籠也還在。巨大的鳥居,尤其是最下面的第一鳥居,那個大小真的嚇到我了,而且它就在路邊突然出現,騎車經過的時候沒有做好它會這麼大的心理準備。基本上這座山丘以前應該整片都是神社的範圍。山丘不高,但樓梯頗多,上面風景不錯,可以眺望林內市區,也可以賞夕陽,適合黃昏運動,也適合在樓梯拍你的名字的劇照。
非常巨大的林內神社第一鳥居,就在中正路上。現在上面的名稱已經改為林內公園,並加上中國式的燕尾屋脊。
  據我朋友蒐集到的資料,林內神社是在1939年動工,1940年完工,是皇紀2600年(西元1940年)紀念事業的一環。當時台灣正處於一個「神社建造運動」的時期,基本上就是日本人為了讓台灣人「更像日本人」,因此以「一街庄一神社」為目標,在台灣各地廣建神社。特別的是,當時的林內跟現在的斗六在行政區上都同樣屬於斗六街,但斗六街卻有斗六神社(原址位於今天的斗六高中)以及林內神社兩間神社,顯然是超出了「一街庄一神社」的目標,不知道斗六街為什麼能這樣。
林內神社的參道,是個健身、拍照的好景點。
  另外,林內神社總共花了當時62358圓建造,這些資金的來源或許和神社建造運動之前的「寺廟整理運動」有關。「寺廟整理運動」是日本人在接近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讓台灣人「更像日本人」,因此打算消除台灣的民間信仰,並沒收各個廟宇的廟產。當時的斗六郡(下轄今雲林縣斗六市、斗南鎮、林內鄉、古坑鄉、大埤鄉、莿桐鄉等地)寺廟整筆的比率是100%,代表整理得非常徹底,因此應該也沒收到許多廟產能用來建造神社。但是即使如此,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林內能募集這麼多金額來建造神社實在不簡單,這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期待我朋友深入研究後,為我們解決疑惑。
林內神社舊照片。資料來源:陳秉立,《林內濟公傳奇第二版》,(雲林:財團法雲林縣林內濟公總堂,2017年),頁 18。
  戰後,林內神社因為占地廣大,且社務所結構壯麗,因此被政府標售,售得之資金則用來建設林內鄉的新市場。或許就是因為如此,林內神社參道旁才會是私立學校。
林內神社社務所遭林內鄉代會決議標售的新聞。
  總之,林內神社今天雖然已經幾乎不存,但是巨大的鳥居、石燈籠、參道、參道旁的建設紀念碑,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來這裡以前是一間神社,而且應該規模壯大,可惜已經沒有辦法再次看到。但是林內公園依然還是一個非常適合踏青、運動、賞景的好地方,若是能知道70年前林內的民眾來到這個地方賞景、拜神社,今天我們也來到這裡賞景、拜濟公廟,這樣的古今聯想或許旅途會有更多的趣味吧!
從林內神社原址往參道方縣鳥瞰林內市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散步老人
散步老人
鄉下人與都市人的融合體,依興趣進行歷史研究,對於鄉村、民間信仰相關歷史有高度興趣,但不一定有高度專業。研究過程中也培養出旅遊的興趣。人生目標是成為靠興趣吃飯的人。旅遊都有遊記,順便在方格子跟眾人分享,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一些地方的相關文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