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屬於大家的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

2019/03/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歷史博物館是我在台南會一直想去的地方。台史博自詡要成為「全體台灣人」的歷史博物館,並努力於蒐集屬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共同記憶。從這次我去看的兩個特展:「南洋味.家鄉味」以及「流轉的飯桌」,就可以看出,台史博的確朝這個方向在努力,而且頗有成果。
  「南洋味.家鄉味」請了在台灣的東南亞新娘或女性移工,介紹她們的家鄉食材與特色料理。說到東南亞料理,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各種味道奇特的香料,所以展覽場當然少不了各種調味料 。這些調味料的原料(不是粉狀)放在調味罐裡,可以拿起來聞,有些的味道很詭異,我還是不太習慣這類南洋菜的風味。不過這樣強烈又奇特的風味,或許對古早的歐洲人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也難怪他們會以香料之島來稱呼南洋島嶼群了。
「南洋味.家鄉味」特展的展版。
  「南洋味.家鄉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或許是其中一塊區域展示了這些南洋姊妹們對於「家鄉」的思念以及利用「追尋」家鄉味來填補內心名為鄉愁的空洞。這段故事提到這些來台灣的東南亞新娘以及移工初來台灣都很不適應,尤其是嫁來台灣的新東南亞新娘,不得不放下家鄉料理的技術及口味來配合家中的長輩。當她們想回味家鄉菜來緩解鄉愁時,卻又發現自己不太會作家鄉菜,即使會作,在台灣也買不太到當地的食材,這又讓他們更加難受。也所以,這些展覽中的人們大多經過一段利用電話或書信重新認識家鄉、學習家鄉菜的經驗,然後也才能催生這個特展。
懷念家鄉、懷念家鄉的味道,因而催生了這個特展的內容。
  這個特展讓我想到台灣其實也有一段類似的故事,就是我的上一代,歷經台灣經濟起飛、鄉下人上台北打拼的時代的人們。這些上台北的鄉下人也是經歷一段不適應、也是會經過一段重新追尋自己家鄉的歷程。例如我媽媽從嘉義的鄉村初上台北也是歷經各種不適應,也有幾次受不了而重新回到嘉義,後來也是因為懷念我外婆的味道而又去跟外婆或我大阿姨學一些以前的菜,藉此來傳承家鄉的記憶。雖然我的參考只有我媽媽而已,但是這段經歷真的蠻像的,不過可能沒有這些新住民那麼深刻,畢竟人家是跨越國境,真的是天南地北,而台北到嘉義只要坐3個小時客運就會到。
人們總是懷念故鄉的味道。鄉下吃飯,不只是吃菜色,有時候更是吃氣氛、吃記憶。
  另外一個特展是「流轉的飯桌」,是訪問台南二空眷村裡的外省老伯伯跟伯母們的年菜記憶。展覽內容比較少一點,規模也比較小,但是展覽方式蠻有趣的,他就真的擺一張圓桌,上面擺了模型做的料理出來。外省年菜當然有部分跟台灣的不一樣,但是在我這個年代所經歷過的年菜記憶已經幾乎沒有省籍差別,所以對展覽的年菜內容我多少還是有一點共鳴,而不是單純認識新事物。
展場就是擺放一張飯桌,周圍利用看版介紹幾位老伯伯、老伯母的年菜記憶。
  「流轉的飯桌」我覺得最重要的特色在於,這是真的展現「大家的博物館」的精神的展覽。這些展覽的人根本不是什麼特別的人物,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經歷,他們就像是路邊會看到的阿伯阿桑,只是有點年紀的人而已,但是他們的記憶也被博物館重視,也成為博物館展覽的一部分。如果我老了,也有人願意把我的故事記錄下來,即使不放到博物館展覽,我也會很開心,這些老阿伯、伯母們,他們應該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吧!希望台史博能繼續這種類型的展覽,這不只能讓年輕人認識老人的生活經驗,也能讓老人感到開心、感到被需要。
食譜當然是這個展覽最重要的記憶之一,當然不可或缺。
  其實台史博真的很不錯,除了展覽之外,它的園區範圍其實蠻廣的,有池塘、有養鴨、有草皮、有綠樹,根本可以當個大型公園來玩。不過位置略處偏僻,公車班次略少,而且有些樹還不夠大顆,導致遮陰有點少,在台南的烈日之下,有點難在園區戶外活動,算是有點可惜這麼好的環境。或許在天氣涼一點的時候去會比較好一些。總之希望大家能多去參觀這間「屬於大家的博物館」,一定會有許多收穫。
台史博的池塘。裡面有養一些鴨子。
園區的草地。
園區步道,適合散步。
台史博與周邊園區都還蠻不錯的。
台灣歷史博館交通方式:
火車:
→下臺南火車站→搭乘18號公車行經西門路、公園路、安和路、長和路→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60分鐘)
→下永康火車站→搭乘20號公車行經臺南應用科大、鹽行(國道客運站)→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30分鐘)
高鐵:
→搭計程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35分鐘)
搭乘臺鐵沙崙支線至永康站搭乘20號公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50分鐘)
→搭乘高鐵接駁車奇美醫院線→桂田酒店下車→轉搭計程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80分鐘)
→搭乘高鐵接駁車奇美醫院線→鹽行站下車→搭乘20號公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120分鐘)
高速公路:
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永康交流道(往臺南市方向)→中正北路→永安路(過永安橋後,路名改為「長和路」)→過東和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約15分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散步老人
散步老人
鄉下人與都市人的融合體,依興趣進行歷史研究,對於鄉村、民間信仰相關歷史有高度興趣,但不一定有高度專業。研究過程中也培養出旅遊的興趣。人生目標是成為靠興趣吃飯的人。旅遊都有遊記,順便在方格子跟眾人分享,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一些地方的相關文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