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每一件事物的根基,是這裡「一天只做好一件事情」的堅持。
展開米其林法國公路地圖,陽光普照的普羅旺斯盤根錯節,像蜘蛛編網般細密,又如人體血管的次序。
在涼爽乾燥的清晨醒來,腦中畫面是窗外無邊際的黑色柏油路,牽出輕量化碳纖愛駒。
咯的一聲,卡鞋踩進卡踏,離開座墊,身軀往前一蹬,再用力吸一口氣,轉動功率計。讓心跳數字往上拉升,我的心在法國交通的血脈裡跳動。
天藍色的攝氏二十六度,相對溼度四十五%,順暢乾爽感彷彿沒有空氣阻力,90 rpm的滑順迴轉,身體在輕盈的車架上,快速向前持續加速,有一種不真實的快感!此刻,我終於了解到,歐洲選手都要來此移地訓練的原因。
今天是享受風光的有氧騎乘,時間設定為三小時,帶上三包支鏈胺基酸沖泡飲料粉末,加滿礦泉水就上路了!沒有特定折返的目的,心嚮往環法賽有普羅旺斯魔山之稱的風禿山(Mont Ventoux)。從這裡出發前往可以遠眺風禿山的地方,就是今天的目的地。看一下地圖小村莊(Saint-Didier)來回大約七十公里,屬於中距離平路丘陵的有氧騎乘好地形。
通過了道路整修中的小鎮後,右轉來到了D28號當地道路,類似台灣的縣道,對單車來說是超暢通的小動脈。沿途風景由城外的大型超市量販、教堂廣場、工廠倉庫、健身俱樂部的灰白人造風,轉變為自然鄉村風。高聳針葉衫的墨綠,大片葡萄園的鮮艷,到路邊小漫草的脆嫩。這條路也曾是環法賽的丘陵賽段。此種地形因造路工藝與地勢起伏相互協調,大多為四%到五%的長緩坡。車友若想要在這裡恣意乘風,建議出發的前三個月,要先騎過長途一百公里類似台3線的路段,每個月兩次以上;然而,不必拘泥於要多快速度或多少時間完成,只要培養出基本的長途有氧耐力,就不至於沉沒在一望無際的中途。
法國人不喜歡停紅燈!聽說有八成法國人是把交通號誌當顏色參考。以人為本的法式價值觀,在郊區交通管理就設計以「圓環」替代有號誌的十字路口。騎到了圓環,所有駕駛與騎士都會很有默契地相互觀察動態:圓環外圈的一定讓內圈先行,緊接著再趁其後加速轉進內圈,通往各自想要的方向。第一次來的車友,可得仔細觀察這令人玩味的脈絡。由於一路上沒有紅綠燈,順暢地騎了近三十公里,雙腳都不曾落地!速度可以維持在穩定的四十公里上下,練習成果就能夠明顯呈現出來,功率很穩定地維持在200~220 watt,我的有氧區間。另外,穿插的法式甜點是搭配二到五分鐘的爬短坡,功率維持在260~280 watt之間,氣喘如牛地剛好爬上小村莊的坡頂,這之後,拉下汗流浹背的車衣拉鍊,順勢滑下坡吹風散熱。
深入根基全新投入的堅持
回程一路上都有悠閒的當地人,在家門口伸著懶腰,喜歡一直盯著騎車的人,然後禮貌地行注目禮。大部分的路也都有單車道,地上印有綠三角騎車標示。當地道路雖然不寬,不過汽車與大卡車時速高達七十到八十公里,開過你旁邊,也會稍微往內閃一下,避免強大的風壓影響平衡。進到小鎮裡,過馬路的行人還會跟你打招呼,大多看起來滿親切地叫「笨豬」!喔,是Bonjour,法文的早安。不過,我還是不夠熟悉歐洲的天然道路,閃避車陣時,被車道間隔的落差卡到,右小腿磨到路邊小石牆,灰白的石牆染上了一大片血紅!還好不是很深,虛驚一場。歐洲的路都很小,鄉間交叉路口也很少有號誌,都必須自我管理與控制,因此,隨時保持百分之百的集中力很重要。這裡天氣乾燥,運動中水分的消耗比想像中更快,騎完有一點頭痛,感覺口乾舌燥,一直喝水也很難恢復,是有點脫水的症狀。
著名的作家彼得‧梅爾,捲起普羅旺斯山居歲月的風潮。「慢」是在這裡的步調;然而深入每一件事物的根基,是這裡「一天只做好一件事情」的堅持。我覺得對某事項的洞悉,是需要用時間去全面體驗,才能感到具有層次的內在涵養。
黑色柏油看似一望無際的法國公路網,風景這麼千變萬化!這時才體悟到歐洲古典賽選手訓練兩百到三百公里200~300km的長程,這六到八個小時是怎麼騎的。難道這裡沒有像我一樣的年輕騎士?今天太陽不大,一路上有很多車友,三三兩兩往各方向騎去。定睛一瞥,看起來約四十到五十歲,奇怪嗎?原來除了職業選手與學生選手,大部份青壯年都在打拚工作,對工作的堅持,讓他們就算錢少也會硬撐下去,這是對工作專業的堅持。
不只是坐在座墊上騎車而已,在這裡全心投入的自行車選手,一天訓練騎六小時,再花兩小時伸展或瑜珈,睡眠九小時,心無旁騖地只做好「訓練」一件事。由小觀大,看似傳統慢活,又有持續的創新發展。這是第一天就見紅的我給自己的教訓。
回到台灣,窗外帶著寒氣,放下昨天爬格子的電腦鍵盤,驅動輕盈的碳纖愛駒,頂著冷冽海風,跟著心跳導航,奔馳在一望無際的17號海岸公路。
作者 公路車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