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淬鍊的情感,由淡然到熾烈—宋怡慧讀《克雷的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文/宋怡慧

十年太長什麼都有可能會變,一輩子太短,一件事也有可能做不完,回憶永遠站在背後,你無法拋棄,只能擁抱
〜《擺渡人》

最近社群媒體掀起一波十年前後照片大挑戰,看似被現實遺忘的畫面,因頻頻洗版,如波濤似席捲而來的是,美麗又憂傷的青春,無語又經典。對於我們而言,十年的流光,只要不再憶起,走過的旅程就微不足道,對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而言,十年是小說家的傳奇再現,也是家族史詩思念的海角天涯。

一個非寫不可的生命故事

《偷書賊》以文字餵養人類靈魂的獨特題材,成功地撫慰各地成千上萬讀者的悽惶之心後,每個人都在期待:馬格斯.朱薩克書寫的下一步會從哪裡跨出?

一份繫念於心的寫作熱情,一個非寫不可的生命故事,馬格斯.朱薩克從20歲到43歲,以時光等待果熟的機緣,以流光醞釀乍現靈光的謬思,如今,小說《克雷的橋》(Bridge of Clay)的出版,不只挑戰作家的創作極限,也讓年輕時代蠢蠢欲寫的題材,如實重現。

馬格斯.朱薩克明知道書寫是沉潛寂寞的旅程,卻堅持在自己的故事漫溯而上,守護「人之所以為人」的勇氣與善意,一抹人性的湛藍,讓灰濛過的天空不再有雨落的可能。

故事中的「橋」為何取名為「克雷」(Clay)?

克雷(Clay)是小說人物的名字也隱含黏土的意象,以人為媒介,如黏土般縫補碎裂的心意,讓無法溝通表達的人性之真、人情之善、人道之美,以 Clay 為名,讓故事人物都走向都圓滿的生命歸途。

我試想:作家心底是否也勾勒過陶淵明式心遠地自偏的故事桃花源,希冀以超脫喧囂塵世的「郊區」,用「橋」串接人與人,地域與地域的情味。

這個世界或許不美好,不只有貧困死亡的挑戰,還有無情無常的試煉。但是,小說家以三段故事:潘妮洛普、麥可.鄧巴、克雷.鄧巴,互與荷馬時代《伊利亞德》(Iliad)、《奧德賽》(Odyssey)兩書情節唱和,暗示家人的出走與回歸,存有錯綜複雜又密不可分的關聯。兩書主角歷經無數磨難,周旋於戰爭、冒險間,終能返鄉與家人團聚。克雷.鄧巴願意追隨父親建橋歷險的宿命,示現荷馬時代,英雄的選擇,亦是命運的選擇:人們看重榮譽遠遠大於死生的抉擇。


從出走到回家,從怨懟到理解

馬格斯.朱薩克刻意用「拋棄」為議題,讓一個幾近分崩離析的家庭,無父無母、各自為政的五兄弟,因為克雷願意追隨「殺人犯」父親搭建一座橋為儀式,讓家人掙脫悲情的命運枷鎖,也找到與過去和解的種種可能。從出走到回家,從怨懟到理解,透過哥哥馬修的視角與文字紀錄,讓一個看似無解的秘密,回歸相愛的年代。

在小說情節中,讀者似乎也掠過現實忙亂的鞭笞,在故事情節中前進,作家一字一句,勾勒幽微人性的細筆,處處憂傷,也處處美麗。再次回望,彷彿找回純真年代眷戀過的不變誓言,無論季節遞嬗,青春更迭,我們都相信:

有人為我們點著一盞燈,燦亮脆薄的,飄忽的生命,透過同理與尊重,變成強韌的,鏈結的親暱,它是家人血濃於水的關係。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麥可.鄧巴與潘妮洛普的相知與相遇,最初也是最美的承諾,最後也迫使麥可.鄧巴跨出心魔,再次回歸家族。一如沈從文說過的:「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一生只愛一個人,擁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情愛,讓原本回不去的、不被珍愛的、本該高傲地絕版的人生,家人間的相濡以沫,讓淡然的感情,重燃熱烈的情份。

作家十年沉澱,十年淬練的《克雷的橋》,讓漂泊在海之角、天之涯的伊人,以思念串綴,回家的足跡。原來,孤注一擲的選擇,是該家人同心齊走的無悔旅程。最終,我們讀懂終結悲劇的是擁抱慈悲的胸襟。一如《與神同行:最終審判》說的:當你埋怨、憤怒,無法理解時,就把一切倒過來想想。驚嘆馬格斯‧朱薩克突破創作的繭,以溫暖佐微笑的文字,篩去歲月傷痛與遺憾,帶來細細微微,家人之愛飄落的鏗然跫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木馬文化的沙龍
34會員
19內容數
木馬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4/16
《克雷的橋》講述鄧巴家五兄弟在母親病亡、父親離家出走的情況下,在這個「風吹即倒的悲慘一家」自生自滅的故事,透過橋的修建,讓家或家庭變得可被理解、被接納、被原諒、被包容,很多原本可能一碰即碎的生命以及關係,能被看見並微笑以對。
Thumbnail
2019/04/16
《克雷的橋》講述鄧巴家五兄弟在母親病亡、父親離家出走的情況下,在這個「風吹即倒的悲慘一家」自生自滅的故事,透過橋的修建,讓家或家庭變得可被理解、被接納、被原諒、被包容,很多原本可能一碰即碎的生命以及關係,能被看見並微笑以對。
Thumbnail
2019/04/16
這是一部大眾小說,讀起來絕不艱澀。悲傷之中,穿插著喜劇。朱薩克不愧是個說故事高手,戳人淚點絕不手軟。但在這麼一部暢銷的作品背後,卻有一種洗鍊的「澳洲性」,他把澳洲作為移民社會的「失語」,融入了故事之中。不是要控訴或販賣悲情,只是作為書中角色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遭遇。
Thumbnail
2019/04/16
這是一部大眾小說,讀起來絕不艱澀。悲傷之中,穿插著喜劇。朱薩克不愧是個說故事高手,戳人淚點絕不手軟。但在這麼一部暢銷的作品背後,卻有一種洗鍊的「澳洲性」,他把澳洲作為移民社會的「失語」,融入了故事之中。不是要控訴或販賣悲情,只是作為書中角色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遭遇。
Thumbnail
2019/04/16
這些半神半人的角色彼此相愛著,也禁錮著。究竟家人是拿著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強行泥塑另一個自我的劊子手?誰能從家的巨大石牆中釋放彼此?
Thumbnail
2019/04/16
這些半神半人的角色彼此相愛著,也禁錮著。究竟家人是拿著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強行泥塑另一個自我的劊子手?誰能從家的巨大石牆中釋放彼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此,臆測作者是否也給了潘妮洛普與父親被迫分離的補償?同時也給了潘妮洛普一個全新的麥可.鄧巴?
Thumbnail
如此,臆測作者是否也給了潘妮洛普與父親被迫分離的補償?同時也給了潘妮洛普一個全新的麥可.鄧巴?
Thumbnail
「親愛的潘妮洛普: 我心中想像妳在去維也納的路上讀這封信的模樣,我要先說,別回頭、別回來,我不會歡迎妳回家,我只會把妳推開。我想妳現在應該很清楚,妳還有另一種人生,有另一種生活方式。」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 《克雷的橋》
Thumbnail
「親愛的潘妮洛普: 我心中想像妳在去維也納的路上讀這封信的模樣,我要先說,別回頭、別回來,我不會歡迎妳回家,我只會把妳推開。我想妳現在應該很清楚,妳還有另一種人生,有另一種生活方式。」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 《克雷的橋》
Thumbnail
學生時期,因為它響亮的大名而抱著姑且一翻的心態,我在圖書館的架上抽出這書,沒想到一讀竟欲罷不能。那時,奇幻文學正炒得火熱,高中生的我,還不知何謂「魔幻寫實」。然而在往後的歲月中,不同的人生階段,讀《百年孤寂》都給我不一樣的領略。 馬奎斯獨特的文字魅力 作者以「魔幻寫實」的手法,巧妙地運用神話、象徵、
Thumbnail
學生時期,因為它響亮的大名而抱著姑且一翻的心態,我在圖書館的架上抽出這書,沒想到一讀竟欲罷不能。那時,奇幻文學正炒得火熱,高中生的我,還不知何謂「魔幻寫實」。然而在往後的歲月中,不同的人生階段,讀《百年孤寂》都給我不一樣的領略。 馬奎斯獨特的文字魅力 作者以「魔幻寫實」的手法,巧妙地運用神話、象徵、
Thumbnail
這是一部大眾小說,讀起來絕不艱澀。悲傷之中,穿插著喜劇。朱薩克不愧是個說故事高手,戳人淚點絕不手軟。但在這麼一部暢銷的作品背後,卻有一種洗鍊的「澳洲性」,他把澳洲作為移民社會的「失語」,融入了故事之中。不是要控訴或販賣悲情,只是作為書中角色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遭遇。
Thumbnail
這是一部大眾小說,讀起來絕不艱澀。悲傷之中,穿插著喜劇。朱薩克不愧是個說故事高手,戳人淚點絕不手軟。但在這麼一部暢銷的作品背後,卻有一種洗鍊的「澳洲性」,他把澳洲作為移民社會的「失語」,融入了故事之中。不是要控訴或販賣悲情,只是作為書中角色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遭遇。
Thumbnail
這些半神半人的角色彼此相愛著,也禁錮著。究竟家人是拿著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強行泥塑另一個自我的劊子手?誰能從家的巨大石牆中釋放彼此?
Thumbnail
這些半神半人的角色彼此相愛著,也禁錮著。究竟家人是拿著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還是強行泥塑另一個自我的劊子手?誰能從家的巨大石牆中釋放彼此?
Thumbnail
「悲劇所一心關注的是苦難。」伊迪絲.漢彌爾頓在《希臘之道》一書中如此說道,然而並非所有苦難都是悲劇,「唯極能忍受苦痛的靈魂之受苦,才是悲劇。」
Thumbnail
「悲劇所一心關注的是苦難。」伊迪絲.漢彌爾頓在《希臘之道》一書中如此說道,然而並非所有苦難都是悲劇,「唯極能忍受苦痛的靈魂之受苦,才是悲劇。」
Thumbnail
但讀者很快就會發現,在這個表面看起來相當陽剛的小說,與其說是寫了一群男性故事,不如說是突顯了女性在那個強悍澳洲的堅強與奮戰,是看似無所畏懼的男人遠遠不及的。
Thumbnail
但讀者很快就會發現,在這個表面看起來相當陽剛的小說,與其說是寫了一群男性故事,不如說是突顯了女性在那個強悍澳洲的堅強與奮戰,是看似無所畏懼的男人遠遠不及的。
Thumbnail
馬格斯.朱薩克刻意用「拋棄」為議題,讓一個幾近分崩離析的家庭,無父無母、各自為政的五兄弟,因為克雷願意追隨「殺人犯」父親搭建一座橋為儀式,讓家人掙脫悲情的命運枷鎖,也找到與過去和解的種種可能。從出走到回家,從怨懟到理解,透過哥哥馬修的視角與文字紀錄,讓一個看似無解的秘密,回歸相愛的年代。
Thumbnail
馬格斯.朱薩克刻意用「拋棄」為議題,讓一個幾近分崩離析的家庭,無父無母、各自為政的五兄弟,因為克雷願意追隨「殺人犯」父親搭建一座橋為儀式,讓家人掙脫悲情的命運枷鎖,也找到與過去和解的種種可能。從出走到回家,從怨懟到理解,透過哥哥馬修的視角與文字紀錄,讓一個看似無解的秘密,回歸相愛的年代。
Thumbnail
大家都以為先有《偷書賊》才有《克雷的橋》,實際上是反過來。 朱薩克早年立志寫作,並在苦思故事靈感的二十歲前半看見《克雷的橋》中的關鍵一幕:建橋的少年。此後他便一直尋找著正確的方式,好將《克雷的橋》帶到大家面前。
Thumbnail
大家都以為先有《偷書賊》才有《克雷的橋》,實際上是反過來。 朱薩克早年立志寫作,並在苦思故事靈感的二十歲前半看見《克雷的橋》中的關鍵一幕:建橋的少年。此後他便一直尋找著正確的方式,好將《克雷的橋》帶到大家面前。
Thumbnail
《偷書賊》作者潛心構思 13 年的最新長篇小說《克雷的橋》(Bridge of Clay)繁體中文版,即將於 1 月下旬由木馬文化出版。而即日起本書的預購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在開始享受這本描繪愛與親情的感動作品之前,木馬編輯部精選了九個關於《克雷的橋》你不可不知的豆知識。
Thumbnail
《偷書賊》作者潛心構思 13 年的最新長篇小說《克雷的橋》(Bridge of Clay)繁體中文版,即將於 1 月下旬由木馬文化出版。而即日起本書的預購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在開始享受這本描繪愛與親情的感動作品之前,木馬編輯部精選了九個關於《克雷的橋》你不可不知的豆知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