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的橋 Bridge of Clay ( 原文作者: Markus Zusak )

更新於 2024/10/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前從前,鄧巴家過往歷史的潮汐中曾有一個女人,她有許多名字;她是個了不起的女人。」

依循作者布局故事的歷史年代,主角的家族故事約莫是1965年到2015共50年並跨越了4個世代出場人物的設定。

鄧巴家原本是在羽頓‪小鎮的磨坊街‬,「……‪正午時分,烏鴉跳下拖車,把死在路上的動物當午餐。傍晚,鳳頭鸚鵡發出尖嚷,炎熱的天空中飛過幾抹黑眼珠、黃頭羽的白色身影。」作者筆下說故事的人是麥可 · 鄧巴家的長子馬修;澳洲的羽頓小鎮則是麥可·鄧巴生長的地方。

麥可‧鄧巴家有5個男孩,男孩們的媽媽潘妮洛普,是來自波蘭的難民。「說實話,這個國家一直過得非常艱辛,也很悲傷,入侵這塊土地的人從四面八方來,由古到今未曾停歇。不過,如果必須二選一,你也許會說局勢是艱辛大過悲傷,即使共產時代也一樣。到後來,那段時期其實是這樣的:你從一條長隊伍移到另外一條,排隊領取藥品、衛生紙,以及倉庫中逐漸消失的食物。」

潘妮洛普18歲的時候藉由至維也納音樂會的演出機會,「投奔自由」後輾轉到了澳洲。事實上,在潘妮洛普一直到了去維也納的火車上,才明白,這次並沒有音樂會,而且再也回不去了,是她的父親瓦迪克‧勒邱什科要她這麼做的。

麥可‧鄧巴家的5個男孩,老大馬修,老二亨利,老三羅里,老四克雷,老么湯米。

麥可·鄧巴家的故事就從老大馬修的手指敲打著錯號「老大」(老達)的家傳打字機開始。他們的家是一間比鄰賽馬場的簡單小屋,有進屋前需經過的廊道,有後院曬衣場和麥可‧鄧巴離家後再度回家時逗留的廚房。有曾經喜歡繪畫的父親和會彈鋼琴的母親。曾經喜歡繪畫的父親畫的全是第一任妻子艾比,當然這是他們尚未分手之前,而離婚之後的許多年再許多年後,老四克雷和女友凱莉曾經去拜訪過艾比。

從前從前,鄧巴家過往歷史的潮汐中曾有一個女人潘妮洛普,在她罹癌逝去前,把她和麥可‧鄧巴的故事告訴克雷。為什麼是克雷而非其他兄弟?除了克雷總是微笑(克雷是笑著出生的)少言(這點像極了他的外祖父)之外,還有就是克雷長的跟父親十分相似。

「我的天啊。」和「你看起來就跟他一模一樣。」兩句話是艾比見到克雷時的驚呼!如此,臆測作者是否也給了潘妮洛普與父親被迫分離的補償?同時也給了潘妮洛普一個全新的麥可.鄧巴?所以安排由克雷來協助潘妮洛普遠離病痛,在臨去之前,在克雷的懷裏,潘妮洛普是欣慰的。克雷的橋是個悲傷的故事,但也有幸福時分,而且作者編排了一個非常棒的陽光結局。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只有自己明白,沒能明白之前而時間持續前進的同時,總會出現明白的方法,那個方法就是「橋」( 鏈結 ),有了「橋」( 鏈結 )就能夠幫助我們跨越生命中的濤浪波瀾以及和故人的生死思念。

我很喜歡《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也喜歡《孟子·盡心篇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喜歡讀著讀著而茅塞頓開的時候,那種究竟的快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時,最精準、最忠實的描述應是署名「 培戴嘉敘 」於1755年11月11日寄給報社合夥人的那一封信。
財富與才能不是二元對立的觀點,它們是這個世界不斷創新的條件。擺在個人與家庭面,仍然適用。
單就人脈條件來看待,就能解釋為何有些日本士兵被逮補,有些高階軍官卻可以逍遙法外的幕後折衝運作了,畢竟當時不僅是中日國與國的戰爭,同時中國內部還有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戰爭,因此在中國對戰犯法律追溯的力道是相對較薄弱的。
其實,我一直認為時間會不夠用,通常是自己太貪心,甚麼都想要,甚麼都想做,可是卻甚麼都不想割捨,否則以現代社會進步而便利的生活,時間怎麼會不夠用呢 ?
當時,最精準、最忠實的描述應是署名「 培戴嘉敘 」於1755年11月11日寄給報社合夥人的那一封信。
財富與才能不是二元對立的觀點,它們是這個世界不斷創新的條件。擺在個人與家庭面,仍然適用。
單就人脈條件來看待,就能解釋為何有些日本士兵被逮補,有些高階軍官卻可以逍遙法外的幕後折衝運作了,畢竟當時不僅是中日國與國的戰爭,同時中國內部還有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戰爭,因此在中國對戰犯法律追溯的力道是相對較薄弱的。
其實,我一直認為時間會不夠用,通常是自己太貪心,甚麼都想要,甚麼都想做,可是卻甚麼都不想割捨,否則以現代社會進步而便利的生活,時間怎麼會不夠用呢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格里德利級驅逐艦是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的1500噸級驅逐艦,共製造4艘。她們的輪機系統大幅改進,外觀上改成單管煙囪,並裝設更多魚雷發射管。4艘均存活到戰後並迅速除役解體,本級設計時,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戰術思想仍重視魚雷戰,艦體設計基於馬漢級。
Thumbnail
好啦。真相大白了。契訶夫跟托爾斯泰筆下的貴族,一切都好只欠煩惱。女人振奮了他們,也頹唐了他們。為了讓生活有意義,那就懷疑女人,監視女人,吧。
Thumbnail
最近開始閱讀之前收集到的書,其中讀到一位日本作者恆川光太郎的小說。被他的故事和描述手法吸引,以致於我不斷地去找出他寫的作品。我在幾天內已經讀完了他寫「神隱的雷季」和「夜市」的兩本小說,現在正在讀「草祭」。希望先跟大家分享過後再繼續閱讀。 一般而言,我比較偏向閱讀理論性,教人一種心態和想法的書籍
Thumbnail
(這次文章不著重前世的部分, 隨著阿卡西的探訪越多次, 我越認知"唯識"運作於生命的機制, 我想不管金錢靈氣、塔羅、阿卡西紀錄, 任何這個年代的身心靈文化產物, 全部都是輔助於我們的工具而已, 改變與解讀現實的最有效途徑, 唯有我們自己將意識裡的東西整理並顯化出來的能力, 就是唯識)
Thumbnail
如此,臆測作者是否也給了潘妮洛普與父親被迫分離的補償?同時也給了潘妮洛普一個全新的麥可.鄧巴?
Thumbnail
「親愛的潘妮洛普: 我心中想像妳在去維也納的路上讀這封信的模樣,我要先說,別回頭、別回來,我不會歡迎妳回家,我只會把妳推開。我想妳現在應該很清楚,妳還有另一種人生,有另一種生活方式。」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 《克雷的橋》
Thumbnail
《克雷的橋》講述鄧巴家五兄弟在母親病亡、父親離家出走的情況下,在這個「風吹即倒的悲慘一家」自生自滅的故事,透過橋的修建,讓家或家庭變得可被理解、被接納、被原諒、被包容,很多原本可能一碰即碎的生命以及關係,能被看見並微笑以對。
Thumbnail
「悲劇所一心關注的是苦難。」伊迪絲.漢彌爾頓在《希臘之道》一書中如此說道,然而並非所有苦難都是悲劇,「唯極能忍受苦痛的靈魂之受苦,才是悲劇。」
Thumbnail
但讀者很快就會發現,在這個表面看起來相當陽剛的小說,與其說是寫了一群男性故事,不如說是突顯了女性在那個強悍澳洲的堅強與奮戰,是看似無所畏懼的男人遠遠不及的。
Thumbnail
馬格斯.朱薩克刻意用「拋棄」為議題,讓一個幾近分崩離析的家庭,無父無母、各自為政的五兄弟,因為克雷願意追隨「殺人犯」父親搭建一座橋為儀式,讓家人掙脫悲情的命運枷鎖,也找到與過去和解的種種可能。從出走到回家,從怨懟到理解,透過哥哥馬修的視角與文字紀錄,讓一個看似無解的秘密,回歸相愛的年代。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格里德利級驅逐艦是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的1500噸級驅逐艦,共製造4艘。她們的輪機系統大幅改進,外觀上改成單管煙囪,並裝設更多魚雷發射管。4艘均存活到戰後並迅速除役解體,本級設計時,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戰術思想仍重視魚雷戰,艦體設計基於馬漢級。
Thumbnail
好啦。真相大白了。契訶夫跟托爾斯泰筆下的貴族,一切都好只欠煩惱。女人振奮了他們,也頹唐了他們。為了讓生活有意義,那就懷疑女人,監視女人,吧。
Thumbnail
最近開始閱讀之前收集到的書,其中讀到一位日本作者恆川光太郎的小說。被他的故事和描述手法吸引,以致於我不斷地去找出他寫的作品。我在幾天內已經讀完了他寫「神隱的雷季」和「夜市」的兩本小說,現在正在讀「草祭」。希望先跟大家分享過後再繼續閱讀。 一般而言,我比較偏向閱讀理論性,教人一種心態和想法的書籍
Thumbnail
(這次文章不著重前世的部分, 隨著阿卡西的探訪越多次, 我越認知"唯識"運作於生命的機制, 我想不管金錢靈氣、塔羅、阿卡西紀錄, 任何這個年代的身心靈文化產物, 全部都是輔助於我們的工具而已, 改變與解讀現實的最有效途徑, 唯有我們自己將意識裡的東西整理並顯化出來的能力, 就是唯識)
Thumbnail
如此,臆測作者是否也給了潘妮洛普與父親被迫分離的補償?同時也給了潘妮洛普一個全新的麥可.鄧巴?
Thumbnail
「親愛的潘妮洛普: 我心中想像妳在去維也納的路上讀這封信的模樣,我要先說,別回頭、別回來,我不會歡迎妳回家,我只會把妳推開。我想妳現在應該很清楚,妳還有另一種人生,有另一種生活方式。」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 《克雷的橋》
Thumbnail
《克雷的橋》講述鄧巴家五兄弟在母親病亡、父親離家出走的情況下,在這個「風吹即倒的悲慘一家」自生自滅的故事,透過橋的修建,讓家或家庭變得可被理解、被接納、被原諒、被包容,很多原本可能一碰即碎的生命以及關係,能被看見並微笑以對。
Thumbnail
「悲劇所一心關注的是苦難。」伊迪絲.漢彌爾頓在《希臘之道》一書中如此說道,然而並非所有苦難都是悲劇,「唯極能忍受苦痛的靈魂之受苦,才是悲劇。」
Thumbnail
但讀者很快就會發現,在這個表面看起來相當陽剛的小說,與其說是寫了一群男性故事,不如說是突顯了女性在那個強悍澳洲的堅強與奮戰,是看似無所畏懼的男人遠遠不及的。
Thumbnail
馬格斯.朱薩克刻意用「拋棄」為議題,讓一個幾近分崩離析的家庭,無父無母、各自為政的五兄弟,因為克雷願意追隨「殺人犯」父親搭建一座橋為儀式,讓家人掙脫悲情的命運枷鎖,也找到與過去和解的種種可能。從出走到回家,從怨懟到理解,透過哥哥馬修的視角與文字紀錄,讓一個看似無解的秘密,回歸相愛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