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觀眾總算等到一部期待與實際都高水平的台劇了。
由金鐘編劇呂蒔媛執筆,林君陽執導的《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因議題切中台灣人,因此從宣布開鏡就備受矚目,這樣堅強又有新意的演員組合也不負眾人所望,各司其職完整了一齣好戲。

raw-image

首先,我非常喜歡每一集片頭下的標題,每一週撥出的兩集可以合併為一個觀點

Ep1〔受害者〕、Ep2〔母親節〕

開頭這兩集從被害者的觀點(噢不!),應該是從被害者的"家屬"出發,第一集給我們看隨機殺人案留下的孤單絕望母親宋喬安,第二集又拋出一個面對思覺失調患者綁架自己小孩而感到無助的母親丁美媚。看得出編劇花了相當大功夫做田野調查,才能讓這些情節足以被觀眾信服,而不是只是將社會新聞移花接木而已,開頭以被害者家屬出發,不僅成功切入主題,也完美地喚起台灣觀眾那道還沒癒合的傷疤。


“Ep3〔裂痕〕、Ep4〔病識感〕”

面對一場隨機殺人案,普羅大眾跟媒體找尋答案的脈絡一樣,認為兇手必定是「生病了」或「腦袋哪裡出了問題」,這兩集從"病人"角度來看,恐慌導致民眾開始獵巫,紛紛拿起手中的槍,看見黑影就不假思索地扣下板機,而造成社會再度陷入分裂。

Ep5〔罪人〕、Ep6〔槍響之後〕

再經過一段時間,原本開槍的媒體,突然被鄉民正義圍剿,頓時淪為眾矢之的,全劇最高潮也無庸置疑落在這邊,而更多的是憤怒漸漸趨緩,有更多的聲音可以開始對話。

raw-image

Ep7〔霸凌〕、Ep8〔眾生皆有病〕

紛擾的社會新聞繼續出現在我們可見的四周,無處可宣洩的憤怒亂箭齊發,一下指向媒體,一下指向加害者家屬,而最終都是來自我們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小惡",一點一滴積累而成一把利刃,刺向我們的社會。

Ep9〔黎明之前〕、Ep10〔未來的樣子〕

最考驗編劇的地方莫過於如何將這個故事收尾,還好我們的社會也還沒走到尾端,我們還有變好的機會,編劇也利用了這點告訴觀眾「希望就在雲的後面唷」。

最後,除了佩服整部劇的工作人員,豐富了故事,也增添故事的真實度。但最驚喜的莫過於萬中選一的選角。

raw-image
raw-image


一,賈靜雯與林予晞宛如真實姊妹般的臉孔,甚至舉手投足間都散發同樣家庭長大的感覺,賈靜雯打滾多年訓練出的口條,更將宋喬安的形象深植人心。
二,李大芝一家,既是加害人家屬又是被害人,這樣拉扯的設定能牽動觀眾情緒,多虧陳妤與謝瓊煖的極致發揮。
三,曾佩慈絕對是值得被肯定的一個存在,完全跳脫出道多年的形象,成功扮演扶持著的正面形象,又不會淪於說教樣本。
四,男演員部分皆是水準以上發揮,唯獨吳慷仁某些橋段讓我感覺演得太用力,但瑕不掩瑜。
五,若要從選角中雞蛋裡挑骨頭,大概是飾演天晴的于卉喬彷彿台詞機般令人出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良鏡-avatar-img
2020/03/05
個人覺得此劇開始的加害者瞬變被害者後,劇情不斷重複指出原被害者如何去迫害原加害者,忽略原始受害者的無辜。 像癈死以傷全民而救少數犯罪者,根本不公不義。
avatar-img
TGIFilm的沙龍
2會員
8內容數
TGIFil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5/09
「人類就像動物,一旦給予自由,就意味著給予他們意識到自己曾經作為奴隸的身分,所以才要他們沉浸在苦難之中,他們忍受痛苦卻不知道真相;我剝削他們,他們剝削更弱小的人,這是永遠不會停止的食物鏈。」
Thumbnail
2019/05/09
「人類就像動物,一旦給予自由,就意味著給予他們意識到自己曾經作為奴隸的身分,所以才要他們沉浸在苦難之中,他們忍受痛苦卻不知道真相;我剝削他們,他們剝削更弱小的人,這是永遠不會停止的食物鏈。」
Thumbnail
2019/05/02
如果你很喜歡亞歷山大潘恩近期的幾部作品,那請一定要把《風流教師霹靂妹》補上;如果你壓根沒聽過這位導演,那就從這部好入口的電影開始認識他吧!
Thumbnail
2019/05/02
如果你很喜歡亞歷山大潘恩近期的幾部作品,那請一定要把《風流教師霹靂妹》補上;如果你壓根沒聽過這位導演,那就從這部好入口的電影開始認識他吧!
Thumbnail
2019/04/15
想必四十年前的恐怖片對於現在的觀眾來說,應該是小菜一碟,BUT!我個人認為並沒有,依然有幾場戲被嚇到,依然有懼怕感從內心竄出。
Thumbnail
2019/04/15
想必四十年前的恐怖片對於現在的觀眾來說,應該是小菜一碟,BUT!我個人認為並沒有,依然有幾場戲被嚇到,依然有懼怕感從內心竄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模仿犯 #台劇 #推薦 #netflix #有雷 #有雷慎入 / 2023年目前最夯的話題劇集《模仿犯》,甫一上架便引發討論熱潮,更一度登上全球非英語影集排行榜第二名。故事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的同名暢銷小說,經過改編之後,劇情背景設定在90年代,講述郭曉其檢察官(吳慷仁 飾)在追蹤一起以斷
Thumbnail
#模仿犯 #台劇 #推薦 #netflix #有雷 #有雷慎入 / 2023年目前最夯的話題劇集《模仿犯》,甫一上架便引發討論熱潮,更一度登上全球非英語影集排行榜第二名。故事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的同名暢銷小說,經過改編之後,劇情背景設定在90年代,講述郭曉其檢察官(吳慷仁 飾)在追蹤一起以斷
Thumbnail
改編日本知名小說的《模仿犯》在上線前就得到很多關注和討論。導演和編劇團隊很有企圖心,除了懸疑驚悚,也在乎社會層面的表達,不願意流為形式的警匪追兇。然而實際看完劇後,卻感覺改編後的劇情,無論是社會問題的討論、人物的刻畫,還是推理線索的鋪陳,都不是那麼完整...
Thumbnail
改編日本知名小說的《模仿犯》在上線前就得到很多關注和討論。導演和編劇團隊很有企圖心,除了懸疑驚悚,也在乎社會層面的表達,不願意流為形式的警匪追兇。然而實際看完劇後,卻感覺改編後的劇情,無論是社會問題的討論、人物的刻畫,還是推理線索的鋪陳,都不是那麼完整...
Thumbnail
對於喜歡看懸疑小說的我,雖然沒有看過《模仿犯》原著,但用10集了解作品的雛形應該也是一個蠻值得的投資,於是毫無懸念的點下影片的播放鍵,開始收看。 果然影片沒有讓我失望,符合我對懸疑、驚悚的期待。影片裡的糾結、害怕、報復、犯罪、人性的軟弱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媒體角色的定位探討 整部影片設定的年代在90
Thumbnail
對於喜歡看懸疑小說的我,雖然沒有看過《模仿犯》原著,但用10集了解作品的雛形應該也是一個蠻值得的投資,於是毫無懸念的點下影片的播放鍵,開始收看。 果然影片沒有讓我失望,符合我對懸疑、驚悚的期待。影片裡的糾結、害怕、報復、犯罪、人性的軟弱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媒體角色的定位探討 整部影片設定的年代在90
Thumbnail
在《模仿犯》中,透過一樁「斷掌案」,進而探討媒體生態、社會現況、司法體制,背後更有著豐沛的情緒,包括愛情、友情與親情等,讓這部主打懸疑驚悚的影集,卻有著令人動容的情感,更因此衍伸出不少能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台詞,今天就來盤點劇中金句,再次回味《模仿犯》中那些無法忘懷的片段。
Thumbnail
在《模仿犯》中,透過一樁「斷掌案」,進而探討媒體生態、社會現況、司法體制,背後更有著豐沛的情緒,包括愛情、友情與親情等,讓這部主打懸疑驚悚的影集,卻有著令人動容的情感,更因此衍伸出不少能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台詞,今天就來盤點劇中金句,再次回味《模仿犯》中那些無法忘懷的片段。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的成果無庸置疑,它確立了「台式驚悚懸疑」作為一種可行的戲劇類型,不只達到前所未有的作品高度,也成功透過NETFLIX打開國際能見度。只是,如果拋開它的象徵性成就,這部戲在執行上明顯還是力有未逮,尤其一些細節並未得到妥善處理,甚至連帶影響了我的觀影體驗,總覺得有點可惜。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的成果無庸置疑,它確立了「台式驚悚懸疑」作為一種可行的戲劇類型,不只達到前所未有的作品高度,也成功透過NETFLIX打開國際能見度。只是,如果拋開它的象徵性成就,這部戲在執行上明顯還是力有未逮,尤其一些細節並未得到妥善處理,甚至連帶影響了我的觀影體驗,總覺得有點可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