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觀察】綠營的世代之爭!(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說其實大約在十年前,也就是民進黨在二○○八年慘敗後沒多久,綠營開始了一連串的反省與辯論,其中一項很關鍵的議題,就是在思考為什麼台灣獨立運動較難吸引到高學歷、中產階段、年青人的支持。在當時國民黨甚至常常嘲笑民進黨的支持者都是「兩低一高」,也就是學歷低、收入低、年齡高。雖然這樣的嘲弄既不正確、也充滿了歧視,但在某種程度上卻也說明了當時綠營的困境。然而這樣的情況在二○○八年以後卻逐漸出現轉變,具體的原因可能是網路的普及、馬英九執政的失敗、綠營大敗後出現蔡英文這個非典型的新領導者等。總而言之,就是綠營的論述權快速被新崛起的網路年輕世代所主導,在二○一一年時,我們就觀察到這個現象,並寫了「綠營主流論述權的轉移」這篇文章,來說明這種情況。
我們在當時這篇文章中說對了一些事情,但似乎也猜錯了一些事情。
僥倖說中的是,綠營論述權的確快速地轉移到網路世代上,這個現象將在幾年以後達到最高峰,也就是幾乎是由網路青壯世代所發動的「太陽花學運」。這場社會運動不止終結了馬英九政府的親中路線,也一舉改變了接下來的台灣政治版圖,當時還出現所謂的「天然獨」等名詞來形容這種現象,過去綠營支持者被嘲弄是「二低一高」的情況不復出現。但有趣的是,我們幾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綠營的傳統支持者絕不會憑空消失,或立即全然改變立場。綠營的組成結構會出現改變,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綠營在那幾年,因為某個原因快速吸收了一部份的年輕網路世代,再加上馬英九執政不佳等因素,而奠定了民進黨在二○一六年大勝的基礎。但「福兮禍之所倚」,綠營在服了這帖特效藥以後,似乎也將開始出現副作用。
太陽花學運是近年來台灣最重大一場青年政治運動
我們在二○一一年的那篇文章裡,分析了為什麼綠營的論述權轉移,卻沒有出現陣痛期,並分析了幾個可能原因,但是很遺憾的,我們天真地全部猜錯了。關鍵的原因目前已經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是在於「當時綠營還沒有執政」,在沒有任何利益糾葛之下,新舊兩派勢力仍然可以相安無事,甚至互相支持。但當蔡英文執政以後,這種矛盾就快速地顯現。與其說蔡英文的執政風格讓傳統綠營的支持者無法接受,或許可以更進一步來說,蔡英文所代表的就是綠營內部新勢力的路線。這種路線說好聽一點是穩健、重視溝通與對話、尊重民主機制、強調進步價值、重用技術官僚,但在綠營的傳統支持者的眼中,就是太保守,遇事猶豫不決、太過墨守成規、過度左傾、沿用過去的藍營官員。
這從蔡英文一開始執政,起用林全擔任行政院長時,就已經埋下雙方衝突的根源,面對綠營傳統支持者的批評,蔡英文最後不得不選擇獨派所支持的賴清德來擔任第二任的行政院長,但問題在於這種結構性的問題,並不是任命誰擔任閣揆就能扭轉的。關於最重要的國家定位、獨立運動等問題,蔡英文路線也不斷遭到綠營傳統支持者的批評與不諒解,最後導致綠營的分裂。等到二○一八年縣市長大選的重挫,讓原本隱藏在檯面下的衝突全面白熱化,綠營四大老的投書,賴清德突襲式參與黨內初選,其實反映的都是綠營新舊兩派勢力的根本矛盾。世代交替往往都存在危機,只是綠營的這個問題,因為各種因素一直拖延到今天,才在敗選危機中一次爆發出來。
綠營的新舊支持者,並沒有好壞之分,有的只是立場的差異。舊型支持者長期對抗國民黨的專制獨裁,扶植了反對勢力,功不可沒,而新型支持者代表了社會對綠營的未來期許,希望民進黨政府更穩健、政策更周詳、進一步鞏固台灣的民主自由,兩者都沒有錯。但無可諱言的是,兩者之間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態屬性,支持蔡英文的力量較年輕,多數使用手機,但支持賴清德的力量多數使用市話,因此民調若納入手機,對蔡英文將比較有利,目前包括綠黨在內所做出來的民調,也大抵呈現這樣的趨勢。蔡英文的支持者多數使用網路來獲得新聞與消息,因此在網路上蔡英文擁有壓倒性的聲量,但網路聲量畢竟不代表整個社會的民意走向,賴清德的支持者多數從傳統媒體來獲得新聞訊息,因此「政經看民視」停播後,可能對賴清德會有一定的影響。
其實任何團體在進行世代交替時,都會出現類似的爭端,這並不令人意外。新舊世代擁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這也是必然的事。而綠營目前的這個危機,在於最後如果是由蔡英文勝出,結果將失去傳統的綠營支持者,幾乎可以肯定很難在接下來的總統大選中勝出,而如果是賴清德勝出,則失望的綠營年輕支持者,則很可能會轉而支持第三方的獨立候選人,讓目前虎視眈眈的柯文哲漁翁得利。不過其實「老台獨」與「天然獨」之間也各有盲點。「老台獨」打選戰的模式已經徹底過時,之前姚文智的下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個吳祥輝在電視台上聲嘶力竭的激情表演,恐怕也嚇跑了不少人。而「天然獨」所堅持的進步價值,其實也沒有辦法讓台灣這個仍然相對保守的社會全盤接受。一方抗拒時代的改變,一方卻又想一步達到理想目標,都忽略了現實的情況。
世代之爭在很多時候也常會引發分裂,新一代所代表的是「未來」,因此有出走的本錢,這也是賴清德多次呼籲蔡英文,如果未來在民進黨初選中落敗,希望能承諾不脫黨參選的原因。傳統的獨派必需去思考,如果失去了「未來」,台灣獨立運動將何去何從?而舊一代所代表的「過去」,是拉拔綠營成長至此的最關鍵力量,也是民進黨長期承諾要照顧的族群,是無法割捨的根基,但目前這個族群卻覺得被蔡英文政府背叛而忿恨不平,正不惜一切想要拉下蔡英文,結果演變成火車對撞的局面。如果綠營最後真的分裂,那將如何在目前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對抗紛沓而來的各種威脅?如果綠營真的走向分裂,並在二○二○年的大選後慘敗,那可以預見的是,綠營很可能會因為敗選,而讓這個世代差異問題成為民進黨走向徹底分道揚鑣的導火線(未完待續)。
avatar-img
5.2K會員
424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en Cheng-avatar-img
2019/05/16
賴功德和蔡總統明明就是同一世代, 哪來的世代之爭, 若要說不同世代應該是鄭文燦、林佳龍、陳其邁, 作者要護賴就說!
Conan Yang-avatar-img
2019/05/15
民調與初選,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自從賴清德確定參選以來,民進黨黨內的初選民調是否採納手機民調,一直是兩造爭議之所在。 蔡英文的支持者認為,由於傳統家戶抽樣已經無法代表真正的族群,尤其現在年輕族群人手一支手機,卻不見得有家用電話的情況下,採取家戶抽樣等同於剝奪這些年輕人表達意見的空間。 賴清德則表示,只要透過嚴謹的抽樣,樣本就能代表母體。而手機民調有諸多缺點,如同無法真正知道這些使用者是哪些地區的選民,而傳統民調方式所造成年輕人被抽樣比例不足的情況,也能透過加權方式,還原成真正的人口比例,年輕意見被低估的問題並非不能解決。 但身為有統計抽樣知識的社會科學學徒,顯而易見的,賴清德的說法犯了一個基本的錯誤,忽略了抽樣母體(sampled population)與真正母體(population)的差異。因為既有的家戶抽樣本來就排除了只有手機的族群,造成了就算透過再怎麼嚴謹的科學方法與符合隨機抽樣的原則,其可以代表的也只有其抽樣母體,而這樣的抽樣母體,是不包含純手機族群的。 例如,根據許多政治學者的研究,留在台北市的工作外縣市人口,大概有七成的人口只有手機,沒有家用電話,若是用傳統的抽樣方法,就會完全忽略了這一群人的意見。 因此,蔡英文指出傳統家戶抽樣的限制確實是有理的,但為什麼多數大型民調機構仍使用家戶抽樣呢? 因為手機抽樣很難還原成真正的人口與選民結構,因為手機的受訪者,他們的戶籍可能散落在台灣各地。但家戶抽樣就是從地區下去分層抽樣,因此容易回到這個選區原本的樣子,當然家戶抽樣較為不擅長的就是找到那些離家工作的年輕人。 讓我們換個問題,採取了手機抽樣民調的蔡英文,就真的比較有可能從民進黨初選中勝出嗎?答案是不一定的。雖然多數人都認為,蔡英文的支持者以年輕人為主,這些人也多是只有手機的族群,只要能夠接觸到這些人的意見,蔡英文就會有優勢。但是傳統家戶抽樣著重事後根據人口比例的加權,因此只要加戶抽樣一開始抽到年輕族群的不成比例的低,就可能在還原的過程中得到更好加權效果,反而讓蔡英文出線,因此兩種方法是不一定對誰有利的。 那回到民調的目的,初選的最終目標是找出最強的候選人,以贏得總統大位。即使手機民調能解決年輕人的意見被忽略的問題,但根據政治學相關研究指出,手機族群(也是網路族群)表態率極高,但卻與多數民意不見得相近。如去年九合一大選之前,曾透過手機民調調查民眾對同婚的支持率,結果發現傳統市話的調查結果,比手機民調更接近真正的公投結果。 回到民調與初選,民調只是一種決定初選的方式,並且是較為客觀的,但不代表贏得初選的人就一定更有機會贏得總統大選,更別說是到時候民調結果的差距可能都在合理誤差值之內。因此最好的方式,當然還是早點解決初選的爭議,選出代表民進黨的候選人,備戰接下來的總統大選才是上策。http://newcongress.tw/?p=16379
Conan Yang-avatar-img
2019/05/09
長輩們,用市話民調來做假更容易,你知道嗎? 近來因民進黨初選,到底要用傳統全市話或改為全手機?來作為民意調查方式,到目前為止各方看法各異。有人認為手機調查母體在哪裡?(人渣文本已為文剖析,抽樣母體、母體與抽樣框的差異),有人認為手機調查不可靠容易造假。作為一個在電信公司上班的人,我們家產品有市話更有手機,我來講講我所知道手機與市話。 我想請問,你有多久沒接到家裡電話了?上一次你接到市話,人家跟你說什麼?更進一步問,你住家有裝設電話嗎?我想就我自身工作經驗值來回答大家。我很久很久沒接過室內電話了,若有人打市話到家裡,一率都是家裡長輩接的。我家裡電話,從來沒有一通市話是找我的,如果家裡有人叫我接市話,一定是遇到了詐騙電話,家裡長輩不知該如何應對,所以叫我接話來處理。對了,我北漂,一人隻身在台北工作,儘管我在電信公司上班,但我租屋處沒裝市內電話,因為房東嫌麻煩。我相信,我的經驗應該跟大家差不多才對。 有人說,民調用手機會造假。我想問,民調要怎麼造假,要造假影響幾個百分比才叫做會影響?假設要影響一個百分點就是1%好了,那手機民調要怎麼做才能影響1%民調。 首先說明,預付卡從機房端,五家電信公司就可以直接清楚分辨,所以我們手機民調可以直接排除預付卡的干擾。 再來,根據 NCC 公布的 2018 年第 2 季行動通訊市場統計顯示,台灣行動通訊用戶包含中華電信(1,051.8 萬)、台灣大哥大(722.8 萬)、遠傳電信(714.1 萬)、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用戶數合計則有 405.8 萬,全國手機數達到 2,894.5 萬。而 2,894.5 萬的1%,為了算數容易,大家比較能了解,我們四捨五入就算29萬好了。我們每個人都申請過手機,辦理門號你需要準備雙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等),再根據五大電信公司的默契,每個自然人每季「頂多」只能辦理兩個門號(如果同一人異常申辦多門號,也會被系統篩檢出排除)。而目前,不管你是具有公教人員身份的特惠價299 ; 或是因爲去年499之亂所以搶辦手機的用戶 ; 又或者是買手機綁門號的高資費方案,我們抓個每月使用手機費,為了好算起見,假設大家每月手機費用都用最低資費計算,就算300元好了。那問題來了。手機民調想要影響1%,一個百分點的成本是多少? 我們假設有這29萬戶都是造假的(上段文字已經說明,現在五大電信內規是一證兩號,所以很清楚這個是假設,真實情況不可能發生),每個正常門號以300月為戶月費計算。若要將29萬戶門號轉給特定號碼由特定人士回答,29萬乘上每號300元,一個月想要養護影響手機民調1%的成本高達一億元。更何況,以現在的技術跟對資通訊的高度警覺,你要把29萬戶手機轉給特定號碼由特定人士回答,一定會被電信公司偵測到,進而停話。再說依目前規定,申請申辦手機需雙證才頂多雙號(辦理市話一個自然人能申請500號,500隻市內電話喔),就是一間電信公司最多申請兩個門號。如果要1% 29萬門號,台灣共有五大家電信公司,等於要動用近6萬人的身份證與健保卡。每個月維護費一億,要六萬真人雙證件辦門號,這樣要作弊真的容易嗎?真的做得成嗎? 無論是手機或市話,只要透過機率抽樣與加權,皆可降低誤差,執行過程中,完成樣本數、問卷、執行過程,執行時間,都可以相同一致。手機跟市話最大的差異,是可以解決市話所不能涵蓋到的選民在傳統市話訪問中,沒有受訪機會的問題。 接著,是市場趨勢的問題,使用市話人數持續萎縮,市話對母體的涵蓋率,已有研究結論甚至不足七成;反觀手機族群持續上升,呈現一消一漲之勢。如果想要更全面的涵蓋調查母體,達成準確的調查結果,排除手機顯然是不合理的做法。人身邊不會跟著市話,但可以跟著手機,也是可以有符合科學標準的抽樣清冊。不會比目前民調公司他們慣用的抽樣清冊差,特別是可以接觸到青壯年階層,剛好彌補電話民調的弱點。 我寫這些不是要對一些前輩不禮貌,只是談到我工作上天天接觸的東西,想用數據跟反對手機民調,認為手機民調不穩定的前輩們誠心說明。手機民調才是真正貼近民意,你們口口聲聲說要真民主、要為台灣捍衛民主,為什麼連手機民調這明明才是接地氣真正民意作主的調查,你們卻視為洪水猛獸?以前,國民黨跟馬英九也認為民眾意見不可信任是洪水猛獸,你們民進黨不是要捍衛民主,連手機民調都不敢,這是哪門子民主?別騙年輕人了。https://tw.news.yahoo.com/%E3%80%90yahoo%E8%AB%96%E5%A3%87%E3%80%91%E9%95%B7%E8%BC%A9%E5%80%91%EF%BC%8C%E7%94%A8%E5%B8%82%E8%A9%B1%E6%B0%91%E8%AA%BF%E4%BE%86%E5%81%9A%E5%81%87%E6%9B%B4%E5%AE%B9%E6%98%93%EF%BC%8C%E4%BD%A0-060002380.html
康哲豪-avatar-img
2019/05/08
新世代的比較重視溝通... 不認同! 勞基法修惡,同運,公投下修,這些近乎瘋狂的左派政治正確,不都是這些”進步”派搞出來的!這些進步派還有一大部分認同柯文哲這種騎牆投機者,認為這傢伙才是進步! 進步派溝通能力好的話,就不會出現這麼大的分裂! 雖然個人非常不認同老獨派那些人的作法,但是走到這個局面,所謂進步派難辭其咎。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統獨問題是台灣內部爭論多年的議題,雙方有諸多口水論戰,但如果仔細去思考一下,卻會發現,無論是獨派或是統派,對於「獨立運動」或「國家統一」的諸多論述,其實都是別人定義賦予的,雙方都缺少自主的論述。以獨派來說,台灣獨立運動長期受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污名化,國民黨說台灣獨立運動一定會受到中國攻擊....
雖然統獨問題是台灣內部爭論多年的議題,雙方有諸多口水論戰,但如果仔細去思考一下,卻會發現,無論是獨派或是統派,對於「獨立運動」或「國家統一」的諸多論述,其實都是別人定義賦予的,雙方都缺少自主的論述。以獨派來說,台灣獨立運動長期受到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污名化,國民黨說台灣獨立運動一定會受到中國攻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這次的三惡法大戰,跟太陽花不同的是,這次是在對抗台灣的多數民意,也就是藍白立委的政治授權。太陽花則是行政立法都在國民黨手上,台灣人對抗的是整個國家政府。 知道你的對手之後,要怎樣奮鬥保護台灣,才是要建立共識的東西。民主不是萬能,但沒有民主萬萬不能。民主的脆弱性,跟他的強韌性成正比,民主越強大的地方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青鳥行動」牽涉到憲法與國會,然而,改革國會與修憲並非突然冒出來的議題....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
Thumbnail
討論臺灣政治運作中選民思想價值的文章,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在選舉候選人及各政黨之間的不同立場,並分析了他們對政治的看法。評論了臺灣社會政治冷漠的現象,以及小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
Thumbnail
今天總統和立委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組合勝選,國民黨立委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分析選舉結果及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這次的三惡法大戰,跟太陽花不同的是,這次是在對抗台灣的多數民意,也就是藍白立委的政治授權。太陽花則是行政立法都在國民黨手上,台灣人對抗的是整個國家政府。 知道你的對手之後,要怎樣奮鬥保護台灣,才是要建立共識的東西。民主不是萬能,但沒有民主萬萬不能。民主的脆弱性,跟他的強韌性成正比,民主越強大的地方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Thumbnail
「青鳥行動」牽涉到憲法與國會,然而,改革國會與修憲並非突然冒出來的議題....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
Thumbnail
討論臺灣政治運作中選民思想價值的文章,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在選舉候選人及各政黨之間的不同立場,並分析了他們對政治的看法。評論了臺灣社會政治冷漠的現象,以及小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
Thumbnail
今天總統和立委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組合勝選,國民黨立委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分析選舉結果及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