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絮語》愛的旁白

2019/05/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羅蘭巴特的文字一直是讓我著迷的。
尤其在這本戀人絮語,他的文字像是風吹過臉頰,一種描述帶著尾韻。
羅蘭.巴特
讀過許多巴特文本,大家決定挑戰這本戀人絮語。
這不是一本容易討論的書。
Y說:這本書不是讓人想談情說愛,它是用來破壞愛情幻想的。
是的,
它拆解愛,讓你心頭一驚發覺自己的傻氣,或天真浪漫。
然而,字裡行間的巴特,用第一人稱的心情,讓讀者非常容易進入故事中。
如果你很理性很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可能會覺得他不停在呢喃…
就像一部電影裡的旁白!
可是愛情中的我們,不也是這樣不斷在心中添加旁白,幻想著故事…?
我們看到文本中的愛情,像是寫好的劇本,主角等著心愛的人來演出對手戲。
你所嚮往的愛的形態,是什麼樣子?
你想演的是什麼樣的故事?
在文中提及嫉妒,我們變得像是演 [推理偵探劇],不停地追問懷疑對方的心意與去處。明明應該是愛情故事啊?怎麼會換了劇本?
提及:我為對方感到痛苦
你知道嗎?愛人無法有同理心
原來我們想要成為愛人眼中心中最重要的一人,不能夠看著他痛苦又為他擔憂,因為此刻愛人心裡裝滿的是與我無關的一切。多麼令人悲傷!
我們以為我們愛上了誰,其實有可能是在別人的"點醒"之下,我們才意識到自己的愛。—告訴我去愛誰
讀—消息靈通人士時,
你有沒有遇過,當我們自己沉醉在愛的想像時,有某些人將秘密告訴你:對方的狀況或與誰的曖味,讓你不得不退縮,為了不傷自尊,你只能把愛收回。
是呀。愛是這樣千形百變,無法抓緊它。說變就變…讓人害怕去相信?
也許你可以看看獻辭這章節:
"語言的插曲;它伴隨著任何一件戀人的禮物,現實的或計畫中的;推而廣之,它伴隨著任何一個姿勢、或實實在在、或隱而不露。"
它使我想起一部電影:<新娘不是我>1997年, 片中Cameron Diaz為了心愛的人想聽她唱歌,明知道自己不擅長唱歌,肯定會被所有人笑,可是她為了愛不顧顏面豁出去,來個"五音不全"卡拉OK演唱!
新娘不是我
<新娘不是我>劇情:
茱莉安(茱莉亞蘿勃茲飾)與麥克(狄摩穆羅巴飾)在九年前曾是一對戀人,後來愛情由濃轉淡,由情侶變朋友,兩人約定若28歲前尚未有理想對象,那兩人就結婚!這天麥克打電話來說他要結婚了,對象是一位優柔依賴的富家千金(Cameron Diaz飾)並邀請茱莉安當伴娘,茱莉安頓時發覺自己錯過了好男人,當下決定要搶回新郎…
同時會想起禮物這本書。在遠古時期,獻出禮物的同時,你也獻出你的靈魂。
愛,難道不就像是把心獻給對方?
閱讀戀人絮語,我們藉由巴特對各種愛的狀態情緒心情去描寫,就像是拆解人心一樣。
而真正陷入愛裡的人,卻往往無法自我意識到,亦無法從中逃脫。
巴特這段話說的適切:
"夜。任何一種狀態,只要它在戀人身上引發(諸如情感的、智慧的以及存在的等等)有關黑暗的隱喻,那就是我們這裡所說的夜;戀人正是在那樣的黑暗中掙扎或平靜下來。 "
即使在黑暗之中,如同在汪洋中飄流的幽舟,無所靠岸。
我們需要看見一個存在,讓我們向他前行。
就像夜裡的螢火蟲,閃爍著自己的燈火,為了吸引愛侶的前來;為了得到愛,不惜用盡最後的力量去閃閃發亮。
以這段話來總結我在戀人絮語中的體悟:
"第二種夜包住了第一種夜,黑暗照亮的昏暗:「夜是黑暗的,但它照亮了夜。」
我並不想用決心、支配、分手、奉獻等—簡言之,用動作—來擺脫戀愛的困境。
我只不過用一種夜晚去替代另一種夜晚。
「讓這黑暗更黑,那就是通向一切神奇境界的大門。」"
願你能去看在你眼裡閃閃發亮的人,去追尋能照亮你的那個他。
延伸閱讀文本: 1. 《會飲篇 》柏拉圖 2. 《愛情十三問》 薄伽丘 3. 《禮物》
ExLAB 攝影實驗室 http://atexlab.blogspot.com/
莉莉絲
莉莉絲
投入視覺藝術研究多年, 以閱讀為生活日常, 以攝影為中心信仰, 對電影的愛是在細縫中看見它的獨特, 總是過度感性, 求知為了平衡知性。 鮮少公開評論, 偏好文字書寫多於口語言說。 以鍊金術士為志向: 喜歡解構文本的過程,拆解重組再創新。 就像鍊金術,將文本重新詮釋,如此美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