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飲食物語─陶瓷器皿與文化的日常》觀展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走進展場就會先看到的碗盤牆

一走進展場就會先看到的碗盤牆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飲食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為了儲存食物、烹煮食物、盛裝食物,人們自然就會為了這些需求而製造器具,陶器便因此誕生了。陶瓷是最早出現且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器皿,而民以食為天,「用什麼吃」便成為聯繫人與自然、陶器與飲食文化的起點。本次展覽從飲食著眼,以日常生活為基調,分成四個主題展區-器味關係、餐桌風景、食器地圖、文化辦桌,分別呈現透過飲食生活所反映出的風俗習慣、社會變遷以及個人的獨特生活美學。

甫一進入「器味關係」展區,最先看到的是由各種樣式的盤子裝飾的牆面,盤面上或是畫著大蝦子、魚,或是花草樹木,或是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一幅簡單的景致,一方面讓人窺見食物與器皿之間的關係,一方面也展示著台灣飲食文化當中具有巧思的一角。

台灣社會重視「吃」,有關吃得好這件事從來不缺乏關注,但是怎麼樣吃得美卻是最近幾年才開始。「食器是料理的衣裳」,美麗食用的器皿總能夠讓人在吃東西的時候備感舒服與美味,而食與器之間的關係,從台灣歷史來觀察,漢人與原住民,日本、閩粵、中國的各地飲食習慣,形塑了台灣多元飲食文化的樣貌,而在全球化、無國界的現在,混搭的風格也改變了我們的飲食風尚。「器味關係」溯源台灣史前、原住民到近現代食器製作的非線性發展進程,透過食器,讓觀眾一探日常當中盛載的歲月痕跡。

「餐桌風景」展區則刻畫了人與環境共存而形成的飲食文化,之於現代社會,食物已不再只是果腹,也是人們追求味覺與視覺滿足的雙重享受,因此食物與搭配的食器的選擇也會反映出人的心理,在精神層面帶來快樂與肯定。

透過有形的材料與兼顧實用功能的器具,周圍環境的布置與氣氛的營造,以及對於料理與器皿的搭配巧思,捏塑每一位參展作者對於無形的生活文化的認知,並從日常的餐桌風景映照當代文化、美學的態度與主張。這次主辦單位也邀請來自各領域的七位專家-名廚江振誠、飲食作家葉怡蘭、建築師毛森江、花藝師嶺貴子、古道具經營者Jin、香色餐廳主廚Zoe、設計師黃顯勛、新生代飲食工作者與電視節目主持人Soac,以各自的喜好與對飲食的認知,展現他們對餐桌擺盤的美學觀點。


花藝師嶺貴子的餐桌,餐具上豐富的色彩與圖樣讓吃東西這件事變得更加繽紛多彩

花藝師嶺貴子的餐桌,餐具上豐富的色彩與圖樣讓吃東西這件事變得更加繽紛多彩

「食器地圖」則以大稻埕與康青龍-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四處不同的街道氛圍,勾勒出想像的器皿地圖,藉由陶瓷設計品牌與年輕陶藝創作者的作品,表現出個人不同的美學主張。

最後一個展區「文化辦桌」則將不同的文化共治一爐,以食物與器皿串連情感,希望透過「在地餐桌」的議題,傳達人們的飲食,既決定餐桌上的食物,也決定了對於健康、環境與生態的影響,營造美好永續的文化生活,是環境正義與吃的美德,更是飲食文化的終章與原點。這個展區也特別設置互動裝置與擺盤活動區,讓觀眾可以實際設計屬於自己的餐桌,表現個人的飲食喜好與美學主張。


以器盛食,追求個人生活美學

從過去只注重吃飽穿暖的實用哲學,到講究品質格調的現代社會,不只是食物在果腹之外有了追求味覺與視覺滿足的第二意義,為了因應社會變遷與思想轉變,陶瓷器皿也從樸素的外觀,漸漸變得多彩時尚。

以下挑了兩個我在展場中喜歡的幾件作品作介紹,有興趣觀賞陶瓷器皿的多樣變化與每一位創作者對於飲食的巧思創意的話,《飲食物語─陶瓷器皿與文化的日常》展覽將在陶博館展出至今年九月十五日,展覽期間一共展出九十位藝術家、二百七十件作品,讓參觀者在食與器的巧妙置換、搭配、運用當中,一見台灣飲食文化的風采。


李雅雯 思念之景

李雅雯以土材質做為創作的媒材,並以「青花」來表現作品。為了同時保有傳統青花的特徵與作品呈現的時間性,選擇以裸露出原始的白色土胎與鈷藍,重新詮釋自我的青花新語。此次參展讓她想起一生為農,同時也是一位義務辦桌總舖師的父親拿著紙筆思考料理菜色的情景,因此她將自己的作品放上傳統辦桌的料理木桌,呈現那令人懷念的〈思念之景〉。


raw-image

我一直很喜歡李雅雯的陶器風格,簡單卻富有生命力,樸實的白色與黑色的器皿,正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食器色彩。


徐橘喵 活著的靜物並且永遠

徐橘喵希望透過多年插畫與捏陶的經驗,經過雙手與時間不斷對話,傳達平凡日子裡的感動印記,並從中尋得、理解生命的答案。〈活著的靜物並且永遠〉以菌杯人、拾光小人與主題創作「活蔬果」嘗試組成一幅實體靜物畫,呈現作者在高中時獨自在畫室面對各種靜物、瓶罐、偽蔬果、石膏像練習的時光,在懷念之餘,她也思考這些被繪製入畫的靜物難道真的沒有生命嗎?


raw-image

我覺得這是一件會讓人會心一笑的作品,陶製的杯盤、陶製的鳳梨跟蘋果,還有陶製小人,關於飲食的三個要素-人、食物、器具都齊備了,但是在使用素材、大小上呈現反差,極富趣味。


raw-image

最後放上我自己在餐桌擺盤體驗區擺出來的甜點SET,距離展覽閉幕還有三個月左右,大家有空不妨可以到陶博館去走走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影‧看戲‧讀點書‧走段路
53會員
108內容數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4/16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2023/04/16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之一)飲食是一種療癒 關於「吃」這件事,對於大部份的華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從古代的漢書就這麼寫著:「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甚至道貌岸然的孔老夫子也這麼說:「禮之初,始於飲食。」 其實不只華人喜歡吃,很會吃,「吃」是所有生命最基本的天性,飲食甚至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產生的原動力呢!英國牛津大學歷
Thumbnail
(之一)飲食是一種療癒 關於「吃」這件事,對於大部份的華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從古代的漢書就這麼寫著:「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甚至道貌岸然的孔老夫子也這麼說:「禮之初,始於飲食。」 其實不只華人喜歡吃,很會吃,「吃」是所有生命最基本的天性,飲食甚至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產生的原動力呢!英國牛津大學歷
Thumbnail
南投集集的老窯場「添興窯」的第四代,將家中的陶藝傳統轉化成生活民藝,創立品牌JAEE Ceramics 吉時雨,由手製的日常器物帶領當代人重新認識陶藝的實用之美。
Thumbnail
南投集集的老窯場「添興窯」的第四代,將家中的陶藝傳統轉化成生活民藝,創立品牌JAEE Ceramics 吉時雨,由手製的日常器物帶領當代人重新認識陶藝的實用之美。
Thumbnail
一年初始,在元旦過後,最重要的節日莫過於一、二月的農曆新年了。而過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除夕夜家人圍爐的餐桌上,擺滿許多年菜──整尾的魚、蘿蔔糕、香腸、長年菜、一大鍋控肉,以及各種青蔬,飯後也有滿滿的水果與點心可以享用,帶著吃飽又吃好的滿足,迎接新的一年。
Thumbnail
一年初始,在元旦過後,最重要的節日莫過於一、二月的農曆新年了。而過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除夕夜家人圍爐的餐桌上,擺滿許多年菜──整尾的魚、蘿蔔糕、香腸、長年菜、一大鍋控肉,以及各種青蔬,飯後也有滿滿的水果與點心可以享用,帶著吃飽又吃好的滿足,迎接新的一年。
Thumbnail
今年原物料漲得哀鴻遍野,所以餐飲紛紛漲價;消費者應很有感,但這些提高的價錢也反映了時代的波動。 年尾台南小吃的售價讓大家在網路上議論紛紛,關於該不該漲也許荷包會給出答案,但今天要介紹的兩本書,也許能讓答案擁有更多可能性。 所以一看到《小吃碗上外太空》這麼有趣的書名,怎麼可能忍得住?
Thumbnail
今年原物料漲得哀鴻遍野,所以餐飲紛紛漲價;消費者應很有感,但這些提高的價錢也反映了時代的波動。 年尾台南小吃的售價讓大家在網路上議論紛紛,關於該不該漲也許荷包會給出答案,但今天要介紹的兩本書,也許能讓答案擁有更多可能性。 所以一看到《小吃碗上外太空》這麼有趣的書名,怎麼可能忍得住?
Thumbnail
為什麼會突然開始寫古餐具的故事?法國各式各樣的工藝有何不同?這個故事怎麼說?現在我們開始新的一個篇章-法國古餐具的故事。
Thumbnail
為什麼會突然開始寫古餐具的故事?法國各式各樣的工藝有何不同?這個故事怎麼說?現在我們開始新的一個篇章-法國古餐具的故事。
Thumbnail
翻開介紹台灣老派小吃的書籍,有一種白底青花碗屢見不鮮,你也許叫不出它的名字,但對它的形貌一定不陌生。「清輝窯」的生意碗市占率曾高達六成,卻在史冊中默默無名。碗盤商透過產業轉型華麗變身,在精密科技業另起江山,飛天遁地來到許多意想不到之處,甚至漫遊外太空。
Thumbnail
翻開介紹台灣老派小吃的書籍,有一種白底青花碗屢見不鮮,你也許叫不出它的名字,但對它的形貌一定不陌生。「清輝窯」的生意碗市占率曾高達六成,卻在史冊中默默無名。碗盤商透過產業轉型華麗變身,在精密科技業另起江山,飛天遁地來到許多意想不到之處,甚至漫遊外太空。
Thumbnail
​ 陶瓷算是所有藝術創作類型中,最具有立體感作品與融入生活的藝術。台灣各地都有許多的陶瓷工作坊,這些工作坊就是讓民眾親近陶瓷藝術。小編目前參加過幾次的陶瓷工作坊的體驗,像是抱瓶庵、洪儒堂改建成邊境實驗室的跨越設計公司等等。小編這次因緣際會到了陶作坊進行了一場半成品的陶瓷創作。 陶作坊相關資訊::
Thumbnail
​ 陶瓷算是所有藝術創作類型中,最具有立體感作品與融入生活的藝術。台灣各地都有許多的陶瓷工作坊,這些工作坊就是讓民眾親近陶瓷藝術。小編目前參加過幾次的陶瓷工作坊的體驗,像是抱瓶庵、洪儒堂改建成邊境實驗室的跨越設計公司等等。小編這次因緣際會到了陶作坊進行了一場半成品的陶瓷創作。 陶作坊相關資訊::
Thumbnail
飲食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為了儲存食物、烹煮食物、盛裝食物,人們自然就會為了這些需求而製造器具,陶器便因此誕生了。陶瓷是最早出現且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器皿,而民以食為天,「用什麼吃」便成為聯繫人與自然、陶器與飲食文化的起點。
Thumbnail
飲食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為了儲存食物、烹煮食物、盛裝食物,人們自然就會為了這些需求而製造器具,陶器便因此誕生了。陶瓷是最早出現且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器皿,而民以食為天,「用什麼吃」便成為聯繫人與自然、陶器與飲食文化的起點。
Thumbnail
「編輯地方」總共由展覽館、刊物以及市集三個部分組成,以地方考現學的方式探究地方本質,從地景、祭典儀式、飲食文化等多個面向切入,尋找各個地方最具在地特色的獨特性。
Thumbnail
「編輯地方」總共由展覽館、刊物以及市集三個部分組成,以地方考現學的方式探究地方本質,從地景、祭典儀式、飲食文化等多個面向切入,尋找各個地方最具在地特色的獨特性。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