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甫一踏進展場,便能看見一塊透明板上的文字經過打光,在白牆上印出灰色的「有一種勇氣叫出版」文字,讓曾是出版業一員、現在已成逃兵的我心有戚戚焉。
做出版,除了對文字、書籍、閱讀的無盡熱情與喜愛以外,每一位心甘情願留在業界打拼的出版人,我想也都充滿了對於發掘好作品、好文章的火眼金睛,以及面對面臨更多挑戰與頹靡的書市,仍舊堅持到底的勇氣與毅力。
台灣的出版業曾輝煌一時,如今雖在低谷,但也正尋覓著浴火重生的機會,國立台灣文學館推出以出版為主題的特展──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讓我們一起認識台灣出版業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吧!
台灣的出版業由此始
在文章集結成冊,以書的型態販售之前,首先要有技術可以做到大量出版這件事才行,因此「如何印刷」便是出版的一項重要前提。
追溯台灣的出版業發展,最早的出版業應是19世紀初期位於台南府城的「松雲軒刻印坊」,以雕版印刷方式代印善書經文、童蒙讀本、科考範文等,偶爾也會替文人客製化刊印個人詩集。這間刻印坊後來因為焦吧哖事件,而在1922年時轉手停業。
雕版印刷的靈活度不及活字印刷,能刊印的書籍有限,那台灣何時開始使用活字印刷呢?台灣的第一台活字印刷機由英格蘭的長老教會遠渡重洋帶來,主要用來印刷教會報刊,在展覽現場就展示了一座當年的Albion印刷機。活版印刷一直到台灣進入日治時期之後才逐步採用,但初期僅限於日語刊物,例如1905年《臺灣日日新報》已使用高速活字印刷機,民間的漢文出版則要到1915年才改用活字印刷。
Albion印刷機,是馬雅各於1880年從英國捐贈至台灣,巴克禮用以印製台灣第一份報紙《臺灣府城教會報》(今《臺灣教會公報》)。
既然台灣的印刷術推展進程較緩慢,那與我們現代概念的出版社類似的出版業者在何時才慢慢出現呢?在連雅堂1932年的〈印版考〉中有文句提到台灣已經進入現代印刷時代,出版物也已然成為商品,並培養出大眾讀者。不過,在1930年代以前,台灣現代概念的出版社十分稀少,讀者們所閱讀的書籍主要仰賴從東京和上海進口,相信大家也對「上海商務印書館」這類的文字並不陌生。
綜上所述,台灣是先有大眾讀者,才有出版社,那台灣的出版社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掙脫禁錮的文學交響樂
國民政府來台後,對台灣施行戒嚴政策,在這長達三十多年的戒嚴期間,人們的言論與出版都遭到限制與審查。即使如此,出版業雖然難以完全掙脫黨國力量的干預,但作家與出版人們都小心翼翼地以幽微之態伸展反抗的枝枒與體制默默衝撞。
戰後時期,不論是報紙的文學版、文藝雜誌或是專營人文書籍的出版社,還是大家熟悉的「兩大報」和「五小出版社」,都讓文學刊物遍地開花,在當時也為本土出版社的崛起以及後續開創出版新局鋪了路。
展場內展出許多臺灣文藝雜誌的創刊號,也在簾幕、牆上貼了一張又一張刊印在揉皺了的紙張上的許多作家、編輯們對於寫作、出版事業的想法和堅持,藉由這些從業人員的看法,讓讀者更能去想像與理解出版人們在產業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使命。
在那個文學蓬勃發展、人文出版社爭鳴的時代,這些前輩們鼓足了勇氣藉由手中的一支筆、一本書,寫出心中的故事,關注著時代,也為無數後生們開啟了一條嶄新的文學路。
除了出版社以外,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兩大報舉辦的文學獎也雲集了許多新人作家,現場就設置了一大面的電視書牆,以翻頁的方式輪流播放報紙的內容,可以看見「第二屆時報文學獎」、「期待傑作的來臨」、「甄選敘事詩首獎」等字,在在都顯示出當時的創作能量非常豐富。
展覽現場設置大幅電視書牆,輪流播放《聯合報副刊》的報紙內容。
走過輝煌,現在是出版業最壞卻也最好的時代
1970、80年代的眾聲喧嘩,為解嚴後欣欣向榮的出版業注入了諸多養分,也開啟了出版業嶄新的格局。解嚴後的台灣社會開放,同時也修訂了著作權法,替出版業者和國際出版業接軌,再加上新的書店通路擴張、媒體行銷也越來越熱絡,出版業從原本的手工職業朝向企業化發展。但在出版集團出現的同時,獨立出版社也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大的創意,成為回應時代的另一種新興方式。
在走過這麼多個春秋寒暑,出版業也遇到了各種新的挑戰──蓬勃發展的網路和新的社群媒體興起,加上近年來閱讀媒介的更新,都為出版業帶來新的刺激,同時也開啟了對於出版的不同想像。
展場內架設了一個「文字雲裝置」象徵著文字載體的各種刊印變化與多元載體,同時也設計了一個觸控螢幕裝置,讓來訪的讀者們可以自己做出一本書的封面,以行動表示目前出版社的一種新現象:你自己就是出版社。隨著網路與社群媒體的發達,讀者也可以是作者,只要仍有人繼續書寫,那麼出版就會擁有無限可能。
現場設置了許多印刷在皺痕紙上的出版人、作家對於出版與寫作的想法。
現在的出版業正面臨著書市低迷、讀者閱讀與購買的習慣改變、電子書等不同的挑戰,同時也正為了產業的未來走向努力摸索、嘗試著。而出版的書籍題材中,也增加了許多台灣本土的IP作品,曾經被比喻為夕陽產業一員的出版業,或許現在仍擺脫不了這樣的擔憂,但寫作的人仍在繼續,出版的人也依舊堅守著這以文字組成的紙上江湖,那麼現在正蹲低的出版業,在未來就能抓住機會,開啟下一個出版的新時代。
閱讀的人沒有減少,寫作的人也有所增加,出版的人仍扮演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樑,為兩者牽線。江湖只要還有字在,我想無論這個江湖如何變化,出版終究能夠在浪潮中屹立不搖。
讓我們舉杯,敬這些有勇氣踏入出版江湖的每一個人吧!
展覽資訊
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一樓特展室C
展期:即日起~5/21
票價:免費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按個愛心、追蹤、分享,或是小額贊助支持,也可以到我的首頁去看看其他文章,追蹤一下其他專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