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擺渡人│展覽報報】有一種勇氣叫出版: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甫一踏進展場,便能看見一塊透明板上的文字經過打光,在白牆上印出灰色的「有一種勇氣叫出版」文字,讓曾是出版業一員、現在已成逃兵的我心有戚戚焉。

做出版,除了對文字、書籍、閱讀的無盡熱情與喜愛以外,每一位心甘情願留在業界打拼的出版人,我想也都充滿了對於發掘好作品、好文章的火眼金睛,以及面對面臨更多挑戰與頹靡的書市,仍舊堅持到底的勇氣與毅力。

台灣的出版業曾輝煌一時,如今雖在低谷,但也正尋覓著浴火重生的機會,國立台灣文學館推出以出版為主題的特展──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讓我們一起認識台灣出版業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吧!


台灣的出版業由此始

在文章集結成冊,以書的型態販售之前,首先要有技術可以做到大量出版這件事才行,因此「如何印刷」便是出版的一項重要前提。

追溯台灣的出版業發展,最早的出版業應是19世紀初期位於台南府城的「松雲軒刻印坊」,以雕版印刷方式代印善書經文、童蒙讀本、科考範文等,偶爾也會替文人客製化刊印個人詩集。這間刻印坊後來因為焦吧哖事件,而在1922年時轉手停業。

雕版印刷的靈活度不及活字印刷,能刊印的書籍有限,那台灣何時開始使用活字印刷呢?台灣的第一台活字印刷機由英格蘭的長老教會遠渡重洋帶來,主要用來印刷教會報刊,在展覽現場就展示了一座當年的Albion印刷機。活版印刷一直到台灣進入日治時期之後才逐步採用,但初期僅限於日語刊物,例如1905年《臺灣日日新報》已使用高速活字印刷機,民間的漢文出版則要到1915年才改用活字印刷。

Albion印刷機,是馬雅各於1880年從英國捐贈至台灣,巴克禮用以印製台灣第一份報紙《臺灣府城教會報》(今《臺灣教會公報》)。

Albion印刷機,是馬雅各於1880年從英國捐贈至台灣,巴克禮用以印製台灣第一份報紙《臺灣府城教會報》(今《臺灣教會公報》)。

既然台灣的印刷術推展進程較緩慢,那與我們現代概念的出版社類似的出版業者在何時才慢慢出現呢?在連雅堂1932年的〈印版考〉中有文句提到台灣已經進入現代印刷時代,出版物也已然成為商品,並培養出大眾讀者。不過,在1930年代以前,台灣現代概念的出版社十分稀少,讀者們所閱讀的書籍主要仰賴從東京和上海進口,相信大家也對「上海商務印書館」這類的文字並不陌生。

綜上所述,台灣是先有大眾讀者,才有出版社,那台灣的出版社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掙脫禁錮的文學交響樂

國民政府來台後,對台灣施行戒嚴政策,在這長達三十多年的戒嚴期間,人們的言論與出版都遭到限制與審查。即使如此,出版業雖然難以完全掙脫黨國力量的干預,但作家與出版人們都小心翼翼地以幽微之態伸展反抗的枝枒與體制默默衝撞。

戰後時期,不論是報紙的文學版、文藝雜誌或是專營人文書籍的出版社,還是大家熟悉的「兩大報」和「五小出版社」,都讓文學刊物遍地開花,在當時也為本土出版社的崛起以及後續開創出版新局鋪了路。

現場展出許多臺灣文藝雜誌的創刊號。

現場展出許多臺灣文藝雜誌的創刊號。

展場內展出許多臺灣文藝雜誌的創刊號,也在簾幕、牆上貼了一張又一張刊印在揉皺了的紙張上的許多作家、編輯們對於寫作、出版事業的想法和堅持,藉由這些從業人員的看法,讓讀者更能去想像與理解出版人們在產業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使命。

在那個文學蓬勃發展、人文出版社爭鳴的時代,這些前輩們鼓足了勇氣藉由手中的一支筆、一本書,寫出心中的故事,關注著時代,也為無數後生們開啟了一條嶄新的文學路。

除了出版社以外,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兩大報舉辦的文學獎也雲集了許多新人作家,現場就設置了一大面的電視書牆,以翻頁的方式輪流播放報紙的內容,可以看見「第二屆時報文學獎」、「期待傑作的來臨」、「甄選敘事詩首獎」等字,在在都顯示出當時的創作能量非常豐富。

展覽現場設置大幅電視書牆,輪流播放《聯合報副刊》的報紙內容。

展覽現場設置大幅電視書牆,輪流播放《聯合報副刊》的報紙內容。

走過輝煌,現在是出版業最壞卻也最好的時代

1970、80年代的眾聲喧嘩,為解嚴後欣欣向榮的出版業注入了諸多養分,也開啟了出版業嶄新的格局。解嚴後的台灣社會開放,同時也修訂了著作權法,替出版業者和國際出版業接軌,再加上新的書店通路擴張、媒體行銷也越來越熱絡,出版業從原本的手工職業朝向企業化發展。但在出版集團出現的同時,獨立出版社也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大的創意,成為回應時代的另一種新興方式。

在走過這麼多個春秋寒暑,出版業也遇到了各種新的挑戰──蓬勃發展的網路和新的社群媒體興起,加上近年來閱讀媒介的更新,都為出版業帶來新的刺激,同時也開啟了對於出版的不同想像。

展場內架設了一個「文字雲裝置」象徵著文字載體的各種刊印變化與多元載體,同時也設計了一個觸控螢幕裝置,讓來訪的讀者們可以自己做出一本書的封面,以行動表示目前出版社的一種新現象:你自己就是出版社。隨著網路與社群媒體的發達,讀者也可以是作者,只要仍有人繼續書寫,那麼出版就會擁有無限可能。

現場設置了許多印刷在皺痕紙上的出版人、作家對於出版與寫作的想法。

現場設置了許多印刷在皺痕紙上的出版人、作家對於出版與寫作的想法。

現在的出版業正面臨著書市低迷、讀者閱讀與購買的習慣改變、電子書等不同的挑戰,同時也正為了產業的未來走向努力摸索、嘗試著。而出版的書籍題材中,也增加了許多台灣本土的IP作品,曾經被比喻為夕陽產業一員的出版業,或許現在仍擺脫不了這樣的擔憂,但寫作的人仍在繼續,出版的人也依舊堅守著這以文字組成的紙上江湖,那麼現在正蹲低的出版業,在未來就能抓住機會,開啟下一個出版的新時代。

江湖有字在 出版社平面圖。

江湖有字在 出版社平面圖。

閱讀的人沒有減少,寫作的人也有所增加,出版的人仍扮演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樑,為兩者牽線。江湖只要還有字在,我想無論這個江湖如何變化,出版終究能夠在浪潮中屹立不搖。

讓我們舉杯,敬這些有勇氣踏入出版江湖的每一個人吧!


展覽資訊

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一樓特展室C

展期:即日起~5/21

票價:免費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按個愛心、追蹤、分享,或是小額贊助支持,也可以到我的首頁去看看其他文章,追蹤一下其他專題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影‧看戲‧讀點書‧走段路
53會員
108內容數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8/21
《無垠之森》展覽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並以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作為切入點,透過過道、逢魔時刻、薩滿三個主軸意象,讓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透過在這座森林中的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既不在此、也不在彼」,連結著生與死、真實與幻象、現世與彼岸、此處與他處的幽冥空間。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7/17
在我看來,我們還有很多故事要說。──華特‧迪士尼。 在你的童年裡,陪伴著你成長的動畫是什麼呢?或許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也或許是皮克斯、夢工廠等動畫公司,而提到美國動畫,佔有一席之地的迪士尼必然也都在許多人童年的動畫清單上,而且佔了極大的比例吧?
Thumbnail
2023/03/05
在不長的台灣歷史當中,原住民、漢人,以及中國官府這三個角色,撐起了很大一部分的台灣歷史與文化。 什麼樣的展覽可以把全台清宮藏品最豐富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許多原住民文物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以及鑽研各方面的臺灣歷史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聚在一起?或從三個博物館各自的收藏與專長便可見一二。
Thumbnail
2023/03/05
在不長的台灣歷史當中,原住民、漢人,以及中國官府這三個角色,撐起了很大一部分的台灣歷史與文化。 什麼樣的展覽可以把全台清宮藏品最豐富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許多原住民文物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以及鑽研各方面的臺灣歷史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聚在一起?或從三個博物館各自的收藏與專長便可見一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出版者作為協調者、創意者,作為比其他人更能承擔風險的角色,作為所有角色之間的橋樑,才能跟作者說:「請把書交給我。」或者跟書店說::「請跟我們一起賣這本書。」──節錄自李屏瑤〈希望得到同行高手真正的敬重:訪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文訊》354期。
Thumbnail
Lán ǹg望台語文thang生湠,tio̍h-ài去了解伊ê「生」kap「湠」。Tsit月日文學káng「台」專欄,tuì王育德研究台語文學ê時空背景,點出結構性ê原因,tse致使台語文ê「生長」,tiānn-tiānn面對仝款ê問題。讀冊開講專欄,leh介紹kā陳明仁ê台語作品翻譯做日語ê過程中
Thumbnail
Lán ǹg望台語文thang生湠,tio̍h-ài去了解伊ê「生」kap「湠」。Tsit月日文學káng「台」專欄,tuì王育德研究台語文學ê時空背景,點出結構性ê原因,tse致使台語文ê「生長」,tiānn-tiānn面對仝款ê問題。讀冊開講專欄,leh介紹kā陳明仁ê台語作品翻譯做日語ê過程中
Thumbnail
在日本殖民政府有心經營下,臺灣開始有較具規模的出版活動:為便於統治,有各項調查文獻;為推行殖民教育,開始編印各類教科書;為宣揚政績,則有《領臺十年史》、《始政紀念—四十年間的臺灣》等書出版。然而,出版業、書業真的只能成為總督府的魁儡嗎?當新興知識份子開始從事文化啟蒙運動,圖書便由傳播知識的工具,轉變
Thumbnail
在日本殖民政府有心經營下,臺灣開始有較具規模的出版活動:為便於統治,有各項調查文獻;為推行殖民教育,開始編印各類教科書;為宣揚政績,則有《領臺十年史》、《始政紀念—四十年間的臺灣》等書出版。然而,出版業、書業真的只能成為總督府的魁儡嗎?當新興知識份子開始從事文化啟蒙運動,圖書便由傳播知識的工具,轉變
Thumbnail
今天是423世界閱讀日,謹以本文,回憶從前的書街風華與書店回憶。
Thumbnail
今天是423世界閱讀日,謹以本文,回憶從前的書街風華與書店回憶。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一九四八年春,父親乘船押著印刷機和一套有注音符號的銅模子,用來鑄造帶有注音符號的大小鉛字,在基隆上岸。母親和我們兄弟二人在同年的秋季,搭乘美信輪自天津、上海輾轉到了台灣。
Thumbnail
一九四八年春,父親乘船押著印刷機和一套有注音符號的銅模子,用來鑄造帶有注音符號的大小鉛字,在基隆上岸。母親和我們兄弟二人在同年的秋季,搭乘美信輪自天津、上海輾轉到了台灣。
Thumbnail
引言: 香港自從1841年開始就開始辦報,先後辦了九種英文報紙。到1860年前,英文報紙共計出版十六種。由於報紙與洋行有緊密的關係,不少更是由洋行主辦,因此種類大部分為商業報紙,報道內容主要為行情、航運、廣告等。1857年10月1日,香港首份中文報紙《香港船頭貨價紙》為英文《孖刺報》的附刊,主要刊登
Thumbnail
引言: 香港自從1841年開始就開始辦報,先後辦了九種英文報紙。到1860年前,英文報紙共計出版十六種。由於報紙與洋行有緊密的關係,不少更是由洋行主辦,因此種類大部分為商業報紙,報道內容主要為行情、航運、廣告等。1857年10月1日,香港首份中文報紙《香港船頭貨價紙》為英文《孖刺報》的附刊,主要刊登
Thumbnail
方格子的各位大家好~(這句話也講了很多次了 2021不知不覺就過了四分之一了,不覺得很嚇人嗎?我們離國中畢業越來越近了啊啊啊(會考這東西 在方格子創立一群學生已經過了三四個月了,從一開始的連鎖書店暢銷榜、到書中名言佳句的創意應用,都是我們的心血結晶、也是大家的支持所造就的結果☆
Thumbnail
方格子的各位大家好~(這句話也講了很多次了 2021不知不覺就過了四分之一了,不覺得很嚇人嗎?我們離國中畢業越來越近了啊啊啊(會考這東西 在方格子創立一群學生已經過了三四個月了,從一開始的連鎖書店暢銷榜、到書中名言佳句的創意應用,都是我們的心血結晶、也是大家的支持所造就的結果☆
Thumbnail
臺灣研究在這幾年蔚為風潮,許多人都懷著飢渴,迫切想瞭解這塊土地上的民俗、傳說、妖怪等文化。吳瀛濤的《臺灣民俗》出版在1969年,即使距今有段時間了,背後的精神卻或許歷久彌新,與如今的潮流遙相呼應。
Thumbnail
臺灣研究在這幾年蔚為風潮,許多人都懷著飢渴,迫切想瞭解這塊土地上的民俗、傳說、妖怪等文化。吳瀛濤的《臺灣民俗》出版在1969年,即使距今有段時間了,背後的精神卻或許歷久彌新,與如今的潮流遙相呼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