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詞(16) - 不思量,自難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情提要

東坡此次調任密州,主要是希望可與久別的弟弟見面,於是在八月離開杭州前往密州,於最後一站海州寫出了非常深情的《永遇樂》一詞送給巨源,最後因為河水凍結,無法見到弟弟。前後經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熙寧七年(西元1074年)十一月初三,蘇軾到密州任。

寂寞山城人老也

密州位於山東半島之西南,今山東省諸城縣,居濰河上游的東岸,本為漢之東武縣(詞中出現東武也是指密州),隋改諸城,兼置密州。此地開發雖早,但自經濟中心移轉江南後,其重要性就大為降低,文化程度也就遠落於江南之後了,東坡在《超然臺記》記錄了一開始來到密州之感:
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ㄐㄧ ˊ)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牆之美,而蔽採椽(ㄔㄨㄢ ˊ)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
密州不像杭州發達,因此東坡在這階段所創作的作品,都是用在杭州時比較熟悉的詞牌,如江城子、蝶戀花等等。東坡在杭州擔任副官,難免會應長官要求而填詞,內容也就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念抒寫;在密州是行政首長,因此所譜寫的歌詞,都是東坡自己內心的感受。以上種種因素,讓東坡在密州時期完成了自己的風格,也在詞史上展開了新的一頁!
外在環境的落差,影響了東坡此刻的心情,或許也因沒見到弟弟,失落的心情在心裡不段累積,醞釀了之後寫出千古傳唱的名篇。
過年後的元宵節,熙寧八年(西元1075年,東坡四十歲)乙卯正月十五日作《 蝶戀花》詞。
蝶戀花 密州上元
鐙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鐙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上片回憶杭州元宵節的熱鬧繁華,下片敘述密州元宵節的蕭條,兩相對比。此前一年,密州遭受了嚴重的蝗災,因此這年元宵只能在「火冷燈稀」中度過。
「上元」: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也叫上元。 唐代以來有觀燈的風俗,所以又叫「燈節」。吳自牧《夢業錄》:「正月十五日元夕節,爲上元天官賜福之。」
「鐙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錢塘」:指杭州城。
「三五夜」:陰曆每月十五夜。此指元宵節。
「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明月高掛天空,皎白純潔,月光照耀著人們,猶如典雅的畫面。
回憶去年杭州元宵節視覺上的感受。
元宵節是古代的情人節,因為這一天晚上不宵禁,人人都出來賞燈,青年男女也可以藉這個機會見面,所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除了視覺以外,味覺的感受也是記憶裡非常重要的一環。
「帳」:指富貴人家堂前懸掛的唯帳。
「香吐麝」:帷帳後散發出一陣陣濃烈的香氣。
「麝」:麝香,是極名貴的香料。
「更無」:再也沒有;一點都沒有。
「塵」:指馬奔馳時揚走的塵土。由於杭州環境很乾淨,因此就算街上有奔馳的車騎,也沒有「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
「寂寞」:面對自己現在所處的密州,感嘆自己內心的孤單與年華的老去。
「擊鼓吹篇,卻入農桑社」指山城元宵沒有笙歌可聽,即使有,也只在農家社祭的場合中,比較簡陋。
「社」:農村節日祭神的場所。
「火冷鐙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火冷鐙稀霜露下」:密州的百姓主要以務農為生,對元宵燈節沒那麼熱衷,不像杭州元宵佳節會張燈結綵,因此說火冷鐙稀。
「雪意雲垂野」:言鳥雲低垂,一片陰沉沉氣象,好像要下雪的樣子。意思是不但沒有燈與音樂,連月亮都沒有,極言掃興。

不思量,自難忘

詞中可知東坡寂寞的心情,這情緒是持續累積的,五天後,東坡就夢到了十年前過逝的第一任妻子王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十年生死兩茫茫」:東坡的妻子王弗死於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到寫這首詞時已有十年。生死相隔,茫茫不見,思念之情非常痛切。
「不思量,自難忘」:用不著特別去思念,自然忘不了。雖然寫來平淡,卻充滿無限深情。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王弗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離密州遙遠,所以說千里孤墳。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縱使相逢應不識」:東坡這十年來經歷了許多磨練,而王弗在年輕的時候就離開人間,容顏還是當年美麗的臉龐,就算見了面,王弗應該也不認識現在的我了。
「鬢如霜」:頭髮鬢角已經白了。 言自己經歷奔波,已衰老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下片說明夢裡的情境。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小軒窗」:小廊的窗前
晚上睡覺忽然夢到愛妻回來,坐在窗前,正在梳妝打扮。或許這是東坡最美麗的回憶。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前面東坡擔心相逢應不識,在夢中卻發生了。看著愛妻,不知道要說什麼,千頭萬緒,只能化為千行之淚。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題詩贈張曰:「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
「短松崗」:只有短小的松樹的荒涼的山崗。
往後的年年歲歲,每當想起明月照著山崗上的矮松,「千里孤墳」所在之處,總讓我為之斷腸。
下篇預告:豪放詞名篇《江城子》密州出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3會員
141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海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由杭赴密最後一站-海州 2.《永遇樂》長憶別時
1. 由杭赴密詞特色 2.《醉落魄 蘇州閶門留別》、《沁園春》 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1. 東坡離杭赴密途中所引起的感嘆 2.《醉落魄 席上呈楊元素》、《阮郎歸》 、《采桑子》
1. 由杭赴密最後一站-海州 2.《永遇樂》長憶別時
1. 由杭赴密詞特色 2.《醉落魄 蘇州閶門留別》、《沁園春》 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1. 東坡離杭赴密途中所引起的感嘆 2.《醉落魄 席上呈楊元素》、《阮郎歸》 、《采桑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臨江仙。夜歸臨臬》蘇東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前言 蘇東坡在「倚杖聽江聲」後,感慨到「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江水流淌聲在夜深人靜之際,聽來格外
Thumbnail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kiong5。驚落梧桐tong5。正人間、天上愁濃nong5。 雲階月地, 關鎖千重tiong5。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hong5。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kiong5。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tiong。甚霎兒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背景 此闋詞為悼亡詞,蘇軾於1075年正月二十日,在密州夜夢妻子王弗所作,此時王弗已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宿府 唐代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這是一幅描寫離別、流離失所和孤獨情懷的古體詩。透過《清秋》《梧寒》《獨宿》《殘炬》等象,營造出蕭條冷清的秋夜舞蹈。月色」則突顯了詩人淒涼的心理狀態。
Thumbnail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辛漸的不舍之情。描繪了詩人在寒雨霏霏的夜晚到達吳地,江水與寒雨連成一片,烘托出蕭瑟淒涼的氛圍。清晨時分,詩人送別友人,目送友人離去,只剩下楚山孤零零地矗立在江邊,更
Thumbnail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詩中語言清新自然,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厚的感情。如「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一句,用「剪燭」、「卻話」等日常生活的動作和語言,將詩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表現得真切動人。詩中對仗工整,音律和諧,朗朗上口
Thumbnail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描繪了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座座山上沒有鳥兒的影子,一條條路上也沒有人的蹤跡,只有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滿天大雪下孤零零地坐在小船上釣魚。 不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是對人生的感悟。詩人
Thumbnail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通過描寫月夜長安城的景象和婦女們思念丈夫的情感,表現了思婦對遠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對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 午夜台曲·冬詞 現代 普普 台北無數星,一片車馬龍。冬雪強渡海,何處黑水溝
《臨江仙。夜歸臨臬》蘇東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前言 蘇東坡在「倚杖聽江聲」後,感慨到「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江水流淌聲在夜深人靜之際,聽來格外
Thumbnail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kiong5。驚落梧桐tong5。正人間、天上愁濃nong5。 雲階月地, 關鎖千重tiong5。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hong5。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kiong5。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tiong。甚霎兒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背景 此闋詞為悼亡詞,蘇軾於1075年正月二十日,在密州夜夢妻子王弗所作,此時王弗已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宿府 唐代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這是一幅描寫離別、流離失所和孤獨情懷的古體詩。透過《清秋》《梧寒》《獨宿》《殘炬》等象,營造出蕭條冷清的秋夜舞蹈。月色」則突顯了詩人淒涼的心理狀態。
Thumbnail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辛漸的不舍之情。描繪了詩人在寒雨霏霏的夜晚到達吳地,江水與寒雨連成一片,烘托出蕭瑟淒涼的氛圍。清晨時分,詩人送別友人,目送友人離去,只剩下楚山孤零零地矗立在江邊,更
Thumbnail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詩中語言清新自然,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厚的感情。如「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一句,用「剪燭」、「卻話」等日常生活的動作和語言,將詩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表現得真切動人。詩中對仗工整,音律和諧,朗朗上口
Thumbnail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描繪了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座座山上沒有鳥兒的影子,一條條路上也沒有人的蹤跡,只有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滿天大雪下孤零零地坐在小船上釣魚。 不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是對人生的感悟。詩人
Thumbnail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首詩通過描寫月夜長安城的景象和婦女們思念丈夫的情感,表現了思婦對遠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對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 午夜台曲·冬詞 現代 普普 台北無數星,一片車馬龍。冬雪強渡海,何處黑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