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鷓鴣天〉「肥水東流無盡期」賞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鷓鴣天】  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注釋:
1[肥水]:在今安徽省合肥市,有不同的支流,此指東邊支流,稱為南淝河,經合肥市由西北東南向流入巢湖。
2[相思]:此指相思樹。
3[紅蓮]:指燈籠。如歐陽修元夕詞有「纖手染香羅,剪紅蓮滿城開遍」之句。

題解:
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夕之夜,作者因相思成夢,夢見昔日情人,醒後遂作此詞。

賞析: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  
首句以想像中的肥水起興,興發悠悠不盡的追思。肥水東流無盡的形象也導向他對於過往「合肥情事」的無盡追念。作者姜白石以往在合肥有過一個情人,當時初遇,到他寫下這闋詞,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光了。
「不合」是用的很精的詞組,聲律上都是仄聲有拗折感,似是表達一種追悔,實際上是這二十幾年來纏綿悱惻的眷戀對於心靈的痛苦折磨。
「種相思」用的也很棒,言「種」就會想到是「相思樹」,而相思樹的成長也是思念的同步滋生,這句可以說是追悔當初把相思的種子種下,以致如今相思成長得廣大深刻、刻骨銘心。這一句由實(的相思樹種下)而虛(種下思念的種子),又由將虛的思念給予實的形象化,精妙地狀寫出這種與時俱增、無法抹滅的思念。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
三四句切合小題的「有所夢」,分別寫夢中跟夢醒的內容。 
從上句可猜想作者應該保有情人的畫像(丹青)而且常常拿出來懷念,以致當他夢到那思念已久的伊人時,竟覺得夢中人比不得丹青上所見的清晰真切。丹青畫像本比不得面對真人時的真實,到了夢見她了竟又覺得夢中人比不上畫上的真,朦朧又朦朧地翻上一層,整個意蘊營造得很迷濛恍惚。
下句對仗上句,暗裏就是不知哪裡,正當他在夢中愣愣地想看清伊人的模樣時,迷離的夢境突然被不知哪來的山鳥啼鳴給驚醒。
啊,原來是夢。夢裡都還沒看清呢,卻這樣就醒了。驚醒之後的愕然與惆悵綿延過片,相思的情感與夢見的恍惚意脈不斷,轉入下片便以另外一個角度抒發夢醒的感受。

春未綠,鬢先絲。
寫作的時間是元夕,冬天才剛過、春花春樹的嫩芽還沒來得及發。又是一年過去,仍是春寒料峭,但自己已經蹉跎過許多年月,雙鬢已斑,即使芳春可愛,人已衰老卻又何奈。
這是一組流水對,語言對照,情感悲悽,意蘊造得十分獨特。

人間別久不成悲。
這一句是全詞感情的凝聚點。
時光芿冉、年紀老大,經驗豐富了,感慨也轉深沉。經過那麼多年的別離,那種難捨的傷痛早已壓抑到意識的最下層,如同岩漿埋在地底,表面上平靜冷漠,內裡卻是熾熱激盪。人的悲哀經過多年的折磨,早已使神經遲鈍甚至麻木,悲哀的情感也已覆蓋上隔離的薄膜,好像自己也都感覺不到了。
可是,當作者清楚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就像毫無準備的大火撲面而來,過往深埋的那種深沉的感情,只能讓他的悲哀更上一層。相較於此,青年男女的朝思暮想、纏綿悱惻自然就膚淺簡單得多去了。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紅蓮夜就是元宵燈節,紅蓮就是燈節時四處點亮的花燈。這種表達法可見於歐陽修《驀山溪・元夕》:「剪紅蓮滿城開遍」,周邦彥《解語花・元宵》:「露浥紅蓮,燈市花相射」。
「誰教」一語帶了一種怨意出來,可以說是怨念這無情別離的二十許年時光,也可以說是怨自己為什麼這樣癡情又不能斬斷相思。
「歲歲紅蓮夜」,拉長了相思的時間(縱深),「兩處」,則拓廣了相思的地域(橫越),整體的時空也就擴大了。
「兩處沉吟」下得很好,有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相同意味,「沉吟」是一種低頭深思的動作,避免了「相思」兩字的重複,也可以形塑那種低頭懷想過去、念想對方的感性形象。
「各自知」既是說雙方都知道彼此在相思,又是說只有自己會知道眼下所感覺到(不論是回憶的甜美或別離的痛苦)的心情。縱使時空阻隔,各自都曾在某個時間點想起過對方,是一種心有靈犀的甜蜜,也是分離乖違的共同悲哀。
在「人間別久不成悲」一句深沉的哀痛之後,「誰教」兩句化實為虛,擴大時空,也使這闋詞的韻味更形悠長深厚,綿延而空靈。結語:我覺得這闋詞寫得很好,不只在於詞人煉字的精深確切,也是在於他誠摯地書寫出了年長者對於過往感情的心情與態度。
今人受娛樂事業刺激,好像刻板印象就是認為戀愛是年輕人在談的,然而真正深刻的感情,不論到了哪一個年齡階段,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觸。
特別是那種多年之後再回首看待過去,成長過後的心靈尤其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年輕時計較的、不堪的,年長時可能是微不足道、哪怕一笑置之。而曾經深愛過的,也許真正的情感是深埋在心底,平時是感覺不出、不會意會到的。當某一天,突然思念如潮、迸發得不可收拾時,那悲哀可能甚至是更深更痛、無以負荷。

我很佩服作者姜白石,過了二十多年,對於以往的情人還是那麼深情。兩宋其實很多癡情種,東坡、小晏、陸游的情深都是很有名的。(當然蓄養小妾聲妓的也頗多就是了。張先年到八十幾都還在娶小妾呢。)
南宋詞相較之下比較少人關注,可能因為北宋大家很多。但是其實真正詞的完美,是在於南宋完成。單看本闋詞,煉字之精美、情感的深刻、意蘊之悠長,不得不目之為傑作。
本首詞主題寫的是相思之情,本是容易寫得很軟弱柔婉的類型,在白石筆下卻帶一種清健峭拔之氣,完全是一種男性的情感,經過錘鍊的語言,可說是洗淨鉛華。而內容寫相思,全在感慨,對於具體曾有過的情事絲毫未提,正是「感慨全在虛處」,「意愈切而詞愈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貝冷絲皇的沙龍
203會員
79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貝冷絲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13
蘇軾〈更漏子〉「送孫巨源」賞析。
Thumbnail
2023/08/13
蘇軾〈更漏子〉「送孫巨源」賞析。
Thumbnail
2022/01/08
〈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Thumbnail
2022/01/08
〈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Thumbnail
2021/11/12
〈一翦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Thumbnail
2021/11/12
〈一翦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胡斐於二樓處憑欄觀戰,見兩人刀刃相磨,火花激射,雙方決戰勝負瞬間,張波久竟是秒忽間倏然兩手對調,持刀右手換左手,刀刃翻盪而出,毫釐不差的劃過鐵衣寒左邊脖頸,刀不沾血,數滴鮮血直飛右首那幅潑墨山水字畫,好巧不巧,兩滴正落在『萬徑人蹤滅』幾字上頭,另一滴則落在畫中老翁眉心中間,鮮血覆墨,頗感詭異。
Thumbnail
胡斐於二樓處憑欄觀戰,見兩人刀刃相磨,火花激射,雙方決戰勝負瞬間,張波久竟是秒忽間倏然兩手對調,持刀右手換左手,刀刃翻盪而出,毫釐不差的劃過鐵衣寒左邊脖頸,刀不沾血,數滴鮮血直飛右首那幅潑墨山水字畫,好巧不巧,兩滴正落在『萬徑人蹤滅』幾字上頭,另一滴則落在畫中老翁眉心中間,鮮血覆墨,頗感詭異。
Thumbnail
吳丹笑道:「靖少遠在平涼,自是幫不上忙,可梁汾兄如今人在何方?這間府邸的主人,難道還安排不來一個職位?梁汾兄可曾聽說過前翰林學士楊子蓮的履歷?他中進士後,以翰林院庶吉士入館學習,湊巧一日皇上詢問翰林院侍讀學士之缺由誰補上,明中堂一句話,就把個庶吉士拉拔成侍讀學士了。」
Thumbnail
吳丹笑道:「靖少遠在平涼,自是幫不上忙,可梁汾兄如今人在何方?這間府邸的主人,難道還安排不來一個職位?梁汾兄可曾聽說過前翰林學士楊子蓮的履歷?他中進士後,以翰林院庶吉士入館學習,湊巧一日皇上詢問翰林院侍讀學士之缺由誰補上,明中堂一句話,就把個庶吉士拉拔成侍讀學士了。」
Thumbnail
 魔道祖師群像曲之四   111  臨歧久別歌              聽歌點這裡 林澄 詞:慕清明\/易者連消醉清酒\/Amaya貔貅 曲:林澄 浮生行棹 心藏醉雪年少 彼時初識紛擾 玉質清透懷抱 曾桀驁 也曾陳笛問寂寥 卻不曾 俯首向塵囂 駭浪驚濤 怒醒夢魂料峭 縱使
Thumbnail
 魔道祖師群像曲之四   111  臨歧久別歌              聽歌點這裡 林澄 詞:慕清明\/易者連消醉清酒\/Amaya貔貅 曲:林澄 浮生行棹 心藏醉雪年少 彼時初識紛擾 玉質清透懷抱 曾桀驁 也曾陳笛問寂寥 卻不曾 俯首向塵囂 駭浪驚濤 怒醒夢魂料峭 縱使
Thumbnail
成德下馬解開宜晴帶來的包袱,從裡頭拿出一張畫,上頭簡單幾筆寫意,勾勒半畝青翠蓮塘,題詩下方落款「宋伯仁詩贈江寧楊子蓮,康熙十年辛亥癸巳甲申成德」,並鈐「長白容若」一方鮮亮小印。他戀戀不捨看了半晌,將那畫湊到火上,看著三年前題贈楊艷的詩隨一紙夏日水鄉逐漸在焰底化為烏有。
Thumbnail
成德下馬解開宜晴帶來的包袱,從裡頭拿出一張畫,上頭簡單幾筆寫意,勾勒半畝青翠蓮塘,題詩下方落款「宋伯仁詩贈江寧楊子蓮,康熙十年辛亥癸巳甲申成德」,並鈐「長白容若」一方鮮亮小印。他戀戀不捨看了半晌,將那畫湊到火上,看著三年前題贈楊艷的詩隨一紙夏日水鄉逐漸在焰底化為烏有。
Thumbnail
 義城˙雙道長同人曲之三 082  來日方長 【魔道祖師/薛曉】                   聽歌點這裡 是何時放下手中劍 拾取枕邊糖 何時藏起指尖傷 卻道天晴朗 何時欲觸摸月光 卻見風清涼 涼不透輕狂 抓住這虛妄 明是明如天上星 點亮你眼中燈 多少往事夜話中 月出成雙影 是我心絃微驚
Thumbnail
 義城˙雙道長同人曲之三 082  來日方長 【魔道祖師/薛曉】                   聽歌點這裡 是何時放下手中劍 拾取枕邊糖 何時藏起指尖傷 卻道天晴朗 何時欲觸摸月光 卻見風清涼 涼不透輕狂 抓住這虛妄 明是明如天上星 點亮你眼中燈 多少往事夜話中 月出成雙影 是我心絃微驚
Thumbnail
藍曦臣˙金光瑤同人曲   066  斂芳擇君謠《魔道祖師》曦瑤同人曲                    聽歌點這裡 原曲:蜀山·奇緣-軒·愛歌 填詞:圖小聖 演唱/和聲:淩之軒 後期:虎斑傳媒 總憶昔年 少年初遇的瞬間 一轉身,竟像是又再見 又見他一身藍衣翩 牡丹花,開了有幾遍 眉間朱砂愈豔 人
Thumbnail
藍曦臣˙金光瑤同人曲   066  斂芳擇君謠《魔道祖師》曦瑤同人曲                    聽歌點這裡 原曲:蜀山·奇緣-軒·愛歌 填詞:圖小聖 演唱/和聲:淩之軒 後期:虎斑傳媒 總憶昔年 少年初遇的瞬間 一轉身,竟像是又再見 又見他一身藍衣翩 牡丹花,開了有幾遍 眉間朱砂愈豔 人
Thumbnail
 雲夢雙傑同人曲 054  晚來羨故人—記《魔道祖師》雲夢雙傑          聽歌點這裡 策劃/作詞:泠煙&瘦盡燈花 選曲:人振り向いて 演唱/後期:漆柚 又夢花澤輕楫小舟 嬉一池菡萏 雲水間 抱劍相攜去 許歲歲紅蓮 陳情一曲未響絕 南風扣窗驚魘  慟混沌 群山掩 刀戈嗚咽,不夜天 當時意氣
Thumbnail
 雲夢雙傑同人曲 054  晚來羨故人—記《魔道祖師》雲夢雙傑          聽歌點這裡 策劃/作詞:泠煙&瘦盡燈花 選曲:人振り向いて 演唱/後期:漆柚 又夢花澤輕楫小舟 嬉一池菡萏 雲水間 抱劍相攜去 許歲歲紅蓮 陳情一曲未響絕 南風扣窗驚魘  慟混沌 群山掩 刀戈嗚咽,不夜天 當時意氣
Thumbnail
忘羨同人曲之三 031  臨春賦——《魔道祖師》忘羨同人                      聽歌點這裡 作曲 : 弭沅 作詞 : 易者連消醉清酒 編曲:Mini_Ant 唱:一君【鸞鳳鳴】   遠風空靈,過往無息徒留清韻 掌中月不照姑蘇頂 酒醇浸遍落花 餘枝尚未臨 向來雅止前事不願省
Thumbnail
忘羨同人曲之三 031  臨春賦——《魔道祖師》忘羨同人                      聽歌點這裡 作曲 : 弭沅 作詞 : 易者連消醉清酒 編曲:Mini_Ant 唱:一君【鸞鳳鳴】   遠風空靈,過往無息徒留清韻 掌中月不照姑蘇頂 酒醇浸遍落花 餘枝尚未臨 向來雅止前事不願省
Thumbnail
窮奇道,魏嬰帶著溫情一行人策馬快去。藍湛緩緩轉過身,多少不忍不捨、多少心悲心痛,說不出,道不清,唯有化做淚,涔涔下;空中無情雨,潺潺流。
Thumbnail
窮奇道,魏嬰帶著溫情一行人策馬快去。藍湛緩緩轉過身,多少不忍不捨、多少心悲心痛,說不出,道不清,唯有化做淚,涔涔下;空中無情雨,潺潺流。
Thumbnail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的星辰神話,在《詩經》時代,已經是兩顆星星的名字,還沒有被擬人化。
Thumbnail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的星辰神話,在《詩經》時代,已經是兩顆星星的名字,還沒有被擬人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