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淡水河邊? 還是海邊?

2019/06/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北台灣如果有堪稱最適合散步的老街,那淡水-中正路一定在前三名之內。從30年來的華語流行歌謠的流行度,就會知道這個小鎮港邊的舊式情懷有多厲害了。1950年代洪一峰的台語百萬大碟「淡水暮色」到五月天的「春嬌與志明」(也是閩南台語)的歌詞場景,明白佐證了這老牌寶島名勝的厲害。
這是1950年的景色:
「淡水黃昏帶詩意 夜霧罩四邊 教堂鐘聲心空虛 響到海面去 埔頂燈光真稀微 閃閃像天星 啊,難忘的 情景引心悲」
這是2000年的景色:
「走到淡水的海岸 兩個人的愛情 已經無人看 已經無人聽」
從歌的內容讀起來, 這真是個容易引起失戀的哀傷港邊。
這個名勝, 最早的中國觀光客, 叫郁永河的杭州人, 1967年跟現在一模一樣的從對岸“八里”坐了Boat小船到達淡水。(當時,郁先生坐的是原住民船長駕的『葛莽』(Mon-ga/艋舺), 現在是舢舨船或稍微大一點的渡輪。)
最讓我們佩服的是, 應該這條小水路風情,幾百年都沒變過。
真的,逛了此鎮數十年,經驗告訴我們, 到淡水, 應該由八里渡過來, 才是理想動線。花很少船票費用, 可在淡水河海交接的水中晃盪, 可說是物廉價美的風光景色。看到可愛的鑄鐵燈塔時, 就可以準備下船了。
此時, 往中正路老街步行上坡出口的路徑途中, 千萬要特別留意, 淡水最古意派可口小吃出現。
以前,198幾年的時候, 這家手工糯米腸攤, 並沒有名字, 每次坐支線火車來這裡晃, 總是要先來這裡,切一份“大腸圈”, 才覺得有抵達淡水鎮的氣息。此攤糯米腸的工法, 堪稱台北周邊做的最誠懇的作品, 幾乎和擅長「炒糯米填腸衣飯」的南部老舖口味不相上下。(當時,我只是個中學生, 卻染上熱愛糯米食物的惡習, 因為, 華人認為多食糯米,容易脹氣之類的。不過,數十年來,對於類似粽子之類的米食,從來都樂此不疲。)《半坪屋》- 他們現在多賣了很多東西, 糯米腸依然是最強項。
到了中正老街, 記得往捷運輕軌站相反的路線走, 每家店鋪都可入內晃晃。
魚丸店, 中藥行, 算命擇日館, 傳統糕餅店, 每間都有不可思議的狀態, 並且以一種若無其事的樣子,向進來的人, 說點什麼…。
這條淡水老街, 很長時間, 一直是某些民俗愛好者的購物天堂。
至今, 淡水中正路還存在不少「古玩店」, 雖然陳列物件不再像以前勻稱的台灣老民藝品, 但, 店家還是展示著 “自以為是”的微型博物館風格, 所以, 還是滿有趣的探訪, 用眼睛免入場劵的看, 體驗這些「古玩店」的自傲潛意識。
每到年末年始的跨年季節, 我總會拿出八零年代, 在這條街上已經不見很久的某間忘記名字的「古玩店」裡, 買到的一對手造的玻璃花器來當插花容器。
這對工藝品, 是兩朵厚實的墨綠牽牛花。買的時候, 還附上活字打印的說明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陳輝龍
陳輝龍
小說家。 近作: 重翻照相簿子 (2021)、 年記1963:或許,不只三十個短篇(2020)、 69號線的離開(2019)、 多出來的那個人(2018)、 固執的小吃們以及島嶼偏食(2017)、 不論下雨或晴天:陳老闆唱片行(2015年)、 目的地南方旅館(2012)。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