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科學是什麼?──《信仰不是事實:為什麼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大要 2019D2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要了解科學與宗教為什麼衝突,就要先了解科學是什麼。

2.1 科學是一套工具

科因以自己學生時代的經驗為例:他一心研究演化遺傳學,進了理想的研究院,卻因為害羞、拘謹,受不了同儕在學術上的「挑剔」風氣,閉嘴多聽了兩年,才明白:大家百般質疑,不是人身攻擊,而是科學的基本條件,為了找出研究者在觀念上、方法上的錯誤,等於科學的品質控管。好比米開朗基羅剔掉不該有的大理石,大衞就成形;科學的觀念、實驗經過嚴格檢驗,剔除錯誤,真理才出現。

所謂真理,是指「宇宙的真理」,即現實存在,可以憑理性、由不同觀察者驗證的事實;而對這些事實的理解,就是客觀的知識。

科學沒有單一的固定方法,一般的程序是「假設,測試,確認」,但是有時候要先觀察,收集證據,才能假設。而測試也不一定能做實驗,而要靠觀察。例如:膨脹的宇宙、背景輻射,都與大爆炸的假設相符,證明大爆炸是真的。

換言之,科學不是知識的集合,而是一套了解宇宙萬物運作的方法、程序;也可以說是一套用過有效的工具,幾百年來精益求精,用來認識自然的。有人說:「鳥類從恐龍演化而來。」我們問「你怎麼知道?」時所用的那套方法,就是科學。為什麼要用這些方法呢?科因引著名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 1919-88)的話:

「第一原則是你可別騙自己──自己是最好騙的人。所以你得千萬小心。」

費曼的話之所以重要,在於點出了科學與宗教在尋找真理上的分歧。因為科學家跟一般人一樣,也有認知上的毛病,例如:驗證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科學方法幫助我們,避免相信自己喜歡為真的說法。宗教卻有許多特質,幫助信徒騙自己相信喜歡為真的教義。

2.2 科學知識是暫定的

只有數學、邏輯有絕對的、不變的真理;科學知識通常是暫定的,有些經久,有些會過時,甚至被新發現推翻。這是科學的優點,而不是缺點。因為這一來,知識才可以隨着人類思想、工具的進步,隨着新的資料而更新。所以考夫曼(Walter Kaufmann, 1921-80)說:「知識的特質不在確定,而在證據。」既然證據會改變,一成不變的知識就不叫知識。

有人批評科學知識不斷翻新,例如醫學的說法經常改變,可見科學不可靠云云。其實有許多科學知識十分穩定,不大可能推翻。起碼在現實生活裡,大家都非常信任現代科學,現代醫學也非常可靠。信徒跟無神論者一樣,注射胰島素、吃抗生素、降膽固醇藥,都放心把性命賭上。

按:這種科學精神,就是「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時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基督教宣揚神是一切的源頭,萬千現象的終極解釋,無疑叫人得到現實世界得不到的確定感,彷彿萬事都有把握了。其實很多人早已指出,這不過用一個更難解釋的問題(神)來代替要解釋的問題(萬物由來、奇妙的生物、苦難、意識等等),不但答了等於沒答,而且截斷了原本求真的路。就算我們退一萬步,承認「神」這個解釋是人心的一大安慰,所得仍然遠不如所失。我們為了這份確定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請參看Robinson(1964)。

2.3 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

原則上,我們只能夠證明某個理論錯誤,卻不能證明某個理論正確,因為隨時觀察到新的證據,就可以推翻舊說。一個理論或事實,必須有證明錯誤的方法,必須經過那些方法測試,通過,才認為正確。

例如:科因小時候總認為,自己一走開,房間裡的絨毛動物玩偶就會動;一回去,又馬上歸位,所以永遠看不到牠們動。這就是不能否證的說法。祈禱不靈,就推說「神不受試驗」,祈禱的功效就永遠無法否證。

2.4 懷疑與批判精神

科學史上有不少騙局,往往成了信徒攻擊的箭靶,好像科學很不可靠。其實科學家大都愛惜羽毛,一有特別的發現,總先自問:有沒有別的解釋?實驗哪裡出了紕漏?哪裡搞錯了?因為許多同行在研究,作偽、出錯都會很快現形,競爭的結果就是大部分人都誠實、謹慎。而所有騙局,一律是科學家揭穿的。

2.5 重複和品質控制

大多數科學理論都可以由不同的人重複實驗,如果重複得夠多,結果也相同,就可以認為正確。此外,還有對照組、統計分析、雙盲測試、資料分享等品管方法。

2.6 理論簡約

例如:如果以病毒感染就足以完全解釋天花,就不用考慮病人失德被神靈懲罰。同樣,不管研究宇宙的運作、地球上的生物,「上帝」都是個多餘的解釋。

2.7 不確定性

科學家跟一般人一樣喜歡追根究底,卻常說「不知道」;這不但不丟臉,反而是鞭策科學家前進的動力。費曼說:

我疑惑、不確定、不知道,也可以過活。我想,與其認定也許錯的答案,不如不知道,過得有趣多了。……東西不知道,不叫我害怕;神秘的宇宙,依我看,可能真的沒有目的,也不叫我失落。

疑惑往往是科學迷人的地方,許多人卻難以忍受,因而被宣稱絕對真理的宗教所吸引。

按:人類學家蒙塔古(Ashely Montagu, 1905-99)曾說:「科學有證據而不絕對正確,創造論絕對正確而沒有證據。」(“Science has proof without certainty, creationism has certainty without proof.”轉引自Johanson and Edgar (2006: 31))雖然是挖苦,卻耐人尋味,尤其值得信徒三思。

2.8 集體性

科學既沒有國界,也不受學科、領域限制。考古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都用得上科學;除了學術界,汽車公司、管子工也用科學。


引用文獻

Johanson, D. C. and Edgar, B. 2006. From Lucy to Language: Revised, Updated, and Expanded. Simon & Schuster.

Robinson, Richard. 1964. An Atheist's Valu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www.positiveatheism.org/hist/athval0.ht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局外人的沙龍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局外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6/28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2019/06/28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2019/06/28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2019/06/28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2019/06/28
所謂真正的耶穌、真正的教義都是自助餐式的。你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耶穌身上,選擇喜愛的經文,認為「重要」,選擇性地從經文詮釋出自己喜愛的價值觀。不是你注《聖經》,而是《聖經》注你。
Thumbnail
2019/06/28
所謂真正的耶穌、真正的教義都是自助餐式的。你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耶穌身上,選擇喜愛的經文,認為「重要」,選擇性地從經文詮釋出自己喜愛的價值觀。不是你注《聖經》,而是《聖經》注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讓我們繼續討論。 科學 上面提到要知道如何分辨真假,這時科學就很重要了,因為科學是很好的思考工具。 對,科學是「工具」一點要先搞清楚,科學原本就是教會「為了更加理解上帝真理」而專科化的學問,所以不要以為科學與宗教敵對,實際上科學根本就是研究神學的工具。 還是說一點歷史故事,雖然很多人會說科學
Thumbnail
讓我們繼續討論。 科學 上面提到要知道如何分辨真假,這時科學就很重要了,因為科學是很好的思考工具。 對,科學是「工具」一點要先搞清楚,科學原本就是教會「為了更加理解上帝真理」而專科化的學問,所以不要以為科學與宗教敵對,實際上科學根本就是研究神學的工具。 還是說一點歷史故事,雖然很多人會說科學
Thumbnail
看到本文標題的你,是不是覺得宗教和科學八竿子打不著?那麼我想你看完本文後應該會稍微改觀,或許⋯⋯還會讓你重新思考宗教的意義。
Thumbnail
看到本文標題的你,是不是覺得宗教和科學八竿子打不著?那麼我想你看完本文後應該會稍微改觀,或許⋯⋯還會讓你重新思考宗教的意義。
Thumbnail
宗教不是科學,無法實驗證明,所以才稱『信仰』,它是建立在「相信」而不是「證實」。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雖信奉科學但也說道:「自然法則是上帝的思想」、「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Baruch Spinoza),當萬物處於自然規律的和諧狀態時,上帝自己㑹出現,上帝不是用來控制人類命運
Thumbnail
宗教不是科學,無法實驗證明,所以才稱『信仰』,它是建立在「相信」而不是「證實」。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雖信奉科學但也說道:「自然法則是上帝的思想」、「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Baruch Spinoza),當萬物處於自然規律的和諧狀態時,上帝自己㑹出現,上帝不是用來控制人類命運
Thumbnail
--觀自[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現在問我信仰啥宗教,我會回答我是無神者。 若想要裝點逼格的話,我會說我信仰科學。
Thumbnail
--觀自[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現在問我信仰啥宗教,我會回答我是無神者。 若想要裝點逼格的話,我會說我信仰科學。
Thumbnail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宗教所得的知識不但與科學矛盾,而且與別的宗教矛盾。可見其求知方法不能認識真理。有神論的神,像基督教那種,科學當然能證明祂不存在。因為《聖經》錯誤百出、現代沒有神迹、嚴謹的禱告實驗、世上的苦難等等,證明沒有基督教宣稱的那個全能、全善的神。該有證據而沒有,還堅持「沒有證據不等於不存在」是愚蠢的。
Thumbnail
宗教所得的知識不但與科學矛盾,而且與別的宗教矛盾。可見其求知方法不能認識真理。有神論的神,像基督教那種,科學當然能證明祂不存在。因為《聖經》錯誤百出、現代沒有神迹、嚴謹的禱告實驗、世上的苦難等等,證明沒有基督教宣稱的那個全能、全善的神。該有證據而沒有,還堅持「沒有證據不等於不存在」是愚蠢的。
Thumbnail
《聖經》的詮釋沒有一致的標準,不管原來是實寫還是虛寫,讀者可以看成實的,也可以看成虛的,都說得通。看成虛的話,喻意是什麼,也言人人殊。凡是被科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等否定了的,通常就變成比喻;還未否定的,就當成事實。而且倒過來把科學的發現都說成上帝的旨意。
Thumbnail
《聖經》的詮釋沒有一致的標準,不管原來是實寫還是虛寫,讀者可以看成實的,也可以看成虛的,都說得通。看成虛的話,喻意是什麼,也言人人殊。凡是被科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等否定了的,通常就變成比喻;還未否定的,就當成事實。而且倒過來把科學的發現都說成上帝的旨意。
Thumbnail
信徒看待科學證據,並非一律反對。他們渴望找到與信仰相符的科學證據,卻對不相符的另眼看待,說:「不管有什麼理由、證據,我就是相信到底。」這種態度正是宗教信仰跟科學不同的關鍵。
Thumbnail
信徒看待科學證據,並非一律反對。他們渴望找到與信仰相符的科學證據,卻對不相符的另眼看待,說:「不管有什麼理由、證據,我就是相信到底。」這種態度正是宗教信仰跟科學不同的關鍵。
Thumbnail
宗教訴諸信仰,把信仰粉飾成求知方法,甚至反對理性,反對好奇心。科學家以理性為工具,相信科學,科學卻不是信仰;因為科學靠的是經驗:預測得到驗證。換言之,科學「基於經驗的信心」,跟信仰「沒有證據的信念」是兩回事,故意混淆,無非為宗教狡辯。宗教的真理大都由教會裁決,科學無所謂「異端」、「褻瀆」。
Thumbnail
宗教訴諸信仰,把信仰粉飾成求知方法,甚至反對理性,反對好奇心。科學家以理性為工具,相信科學,科學卻不是信仰;因為科學靠的是經驗:預測得到驗證。換言之,科學「基於經驗的信心」,跟信仰「沒有證據的信念」是兩回事,故意混淆,無非為宗教狡辯。宗教的真理大都由教會裁決,科學無所謂「異端」、「褻瀆」。
Thumbnail
宗教信仰以事實為依據,但是不同的信徒對事實的依賴程度不同。許多神學家、信徒面對不合科學、不合事實的批評,尤其神存在的論證,不但大聲反駁,還挖空心思來對招。可見他們真的在乎宗教說法的真假,而不只是把宗教說法當成心裡受用的虛構故事。神學家常兩面討好,面對學者就說是寓意,面對平信徒就說是事實。
Thumbnail
宗教信仰以事實為依據,但是不同的信徒對事實的依賴程度不同。許多神學家、信徒面對不合科學、不合事實的批評,尤其神存在的論證,不但大聲反駁,還挖空心思來對招。可見他們真的在乎宗教說法的真假,而不只是把宗教說法當成心裡受用的虛構故事。神學家常兩面討好,面對學者就說是寓意,面對平信徒就說是事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