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出走、逃離、突破

2020/07/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涉及《神經喚術士》、《銀翼殺手》、《阿基拉》、《駭客任務》、《銀翼殺手2049》等作品劇情,請斟酌閱讀
上個週末,回到台北跟【中華科幻學會】的朋友們一起看了重新上映的《阿基拉》。在這之前,當然已經透過各種管道看過了這部頗負盛名,被譽為日本電馭叛客(Cyberpunk)經典作品的動畫電影,對手繪賽璐璐頂點(也有人說是迴光反照)之作深感欽佩。
科幻學會的觀影活動,通常都會在電影結束後,前往戲院附近的駱師傅冰淇淋店/福爾摩茶進行觀影後的討論;身為一個體力不太好的肥宅,我時常討論到後期就會進入放空狀態,對於討論主題無力再發表意見,頂多就是聽聽其他與會者侃侃而談,或者乾脆讓思緒遊走到其他時空中。
也就是在那樣的一個情境中,我開始思考《阿基拉》的劇情。說起來,《阿基拉》動畫電影的故事挺「簡單」的——日本政府進行的秘密實驗,造成東京毀滅;多年後,政客扶持的反抗組織劫走實驗體,意外將「健康優良的不良少年」們捲入,少年因而獲得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雖想掌控自己的命運,卻連自己身上的力量都無法掌控,只能靠著過去的實驗體齊心協力,化解再度造成新東京毀滅的危機。
《阿基拉》的故事,在我看來相當地「直線性」,並沒有什麼「爆點」,而是靠著令人難以置信的作畫才撐起了整部電影。即便如此,多年之後重看,我總覺得《阿基拉》的結局「有些什麼」。
所以,坐在冰淇淋店的地下室,趁著底下無法連上網路,我神遊著進入了我個人的符控流域(Cyberspace),不知不覺想起了諸多同為電馭叛客作品的結局。到了這個時候,我才猛然發覺,電馭叛客作品除了定義、元素上的連結外,在劇情——尤其是結局——上,其實都有些類似。
我們知道電馭叛客作品有經典的「高科技、低生活」的定義,也多少聽過「企業壟斷」、「網路犯罪」、「人機關係」等重要元素……但在故事上,電馭叛客作品也受到黑色電影、新黑色電影的影響,並且深具「龐克精神」。
《神經喚術士》小說最後,人工智慧冬寂與神經喚術士結合,離開地球前往外星尋求更高層次的體悟;《銀翼殺手》電影最後,戴克與瑞秋一同逃離洛杉磯,尋找可以一同共度餘生的去處;《阿基拉》動畫最後,阿基拉、鐵雄與三名實驗體一同在強大的能量中消失;《駭客任務》電影最後,尼歐靠著自己的力量突破母體程式限制,成為無人能擋的救世主;《銀翼殺手2049》電影最後,主角K放棄自己存在的目的,犧牲性命成全戴克……這些結局雖然說來各異,但都展現出一個同樣的概念:出走/逃離/突破體制——而且,因為電馭叛客作品中的個人是如此的渺小,所以這樣的出走、逃離與突破,也只會是「個人」的;主角們終究無力改變龐大的體制,但透過自身的反抗甚或犧牲,他們最終也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昇華。我想,這樣反傳統、反主流的精神,大概就是所謂「Cyberpunk」中的punk吧。
說起來,雖然日本有不少電馭叛客的經典作品,但這樣的龐克精神,卻似乎跟日本的社會文化格格不入。過去在研究相關作品的時候,我其實就不斷產生出類似的疑問——《阿基拉》、《攻殼機動隊》等作品,真的算電馭叛客嗎?
或許,下一次我們可以聊聊這個話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5會員
10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