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保養品→補充「神經醯胺」──選對「配方」才有效 @MSMF 知識PART

2019/08/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許多皮膚屏障功能缺陷的病症(e.g.異位性皮膚炎、皮癬、乾燥脫屑...等),都與「神經醯胺(Ceramides)的缺乏」有關──因此外擦保養品→補充「欠缺」的神經醯胺分子,很合理──但是神經醯胺:高度親脂性+屬於大分子(>500 Da)+容易結晶型態的特性→真能順利(有效量)進入皮膚角質層內部嗎?
皮膚的「屏障功能」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取決於「角質層結構」的健全度?
而其中的「細胞間脂質」更是扮演了──影響皮膚:是不是容易乾燥起屑?、TEWL(經皮水分散失量)增加?、外在物質(e.g.保養品活性or刺激異物)能否輕易滲透入皮膚?──的關鍵要角!
正常角質細胞間「脂質」組成──50%神經醯胺(ceramides)、25%膽固醇(cholesterol)與15%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所以「神經醯胺」備受關注!
許多皮膚疾病(症狀)──都已被證實:與「神經醯胺的缺陷」有密切相關。
例如:
  •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被發現其「神經醯胺1」減少52%。
  • 銀屑病(Psoriasis, 牛皮癬)──被發現「神經醯胺1、3、5、6」減少;TEWL增加。
  • 乾性膚質(Dry skin)──被發現「神經醯胺1~6」都比正常肌膚者低,所以留不住水分、保濕能力低。
神經醯胺「新/舊-命名」對照&分子結構(引用自→Recent Advances on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eramides to Restore Barrier Function of Skin)

擦保養品→補充不足的「神經醯胺」──有效嗎?


根據Emine Kahraman等人最近發表的文獻回顧《Recent Advances on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eramides to Restore Barrier Function of Skin》整理報告:
在保養品(配方)中添加「神經醯胺(成分)」──目的是想藉由[外擦]補充神經醯胺,以修復皮膚的屏障功能──然而神經醯胺本身的「高分子量+高親脂性+結晶傾向」特性→是否真能:滲透到皮膚深處,一直都有爭論。
  • 例如:要搭配「助滲透劑」成分→才能觀察到「顯著的」臨床反應。
因此,近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開發新型載體系統,例如微乳液(Microemulsion)或奈米乳液(nanoemulsion),以提高通過「外用→補充神經醯胺」的可能性。
  • 例如:奈米化配置,能提升皮膚滲透率~9倍。
只是,這些「新的配方(型式)→加強「經皮穿透率」──不正好與「補充神經醯胺→提升皮膚屏障功能」的目的──相互矛盾嗎?!
  • 為了「增強」屏障──卻先「破壞」屏障?
故作者認為:
如何「合理配置+有效傳遞」神經醯胺→供皮膚「外用」補充?──仍存在非常大的挑戰,待解。

MSMF觀點:

雖然就報告內容看起來──「外用→補充神經醯胺」的有效性,仍有爭議。
但至少,我們可以確定的是:
利用「微乳化」配方──能幫助:皮膚得到更多的神經醯胺(補充效能)──不會只是單純充當「潤膚劑」幫忙皮膚表面滋潤/修飾膚感而已。(起碼~相對~對得起所付出的成本)
*免費[試閱]索取→電子書《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My Skin My Forum, MSMF 【護膚保養品diy交流】 FB粉絲頁 Youtube頻道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
173會員
364內容數
這份專題,適合什麼樣的讀者訂閱? ●想了解肌膚保養(品)原理/保養知識的人 ●保養品DIY愛好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