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電影: Hmyz (Insects) 昆蟲物語 粒豆: 7.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8 電影: Hmyz (Insects) 昆蟲物語 粒豆: 7.6

觀後感:
這是一齣昆蟲與人的戲中戲電影。


感覺都是畸畸形形、怪怪誕誕,時這時那,這是導演的表現手法。


演員的昆蟲造型古怪又有趣,表現有點舞台劇感,但不算誇張,還覺得有些可愛,而且劇情有不少電影製作過程,看得過癮。


但這類電影我都不會太嚴苛,不用常理的劇情看待它,能看懂當然是好,不懂也沒關係,過程都令人自發笑。


導演是捷克人,這是第一次看他的電影,但聽說這也是他最後的一部製作。在youtube 上不難找到他零碎的作品片段,看了感到風格很切合,希望有機會找他過去的作品看。


不過看這類電影很視乎心情,一下子可能會頂唔順!"


產地: Czech


上映日期: 2018年1月26日




導演: Jan Svankmajer


編劇: Karel Capek (play), Josef Capek (play)


演員: Jan Budar, Jirí Lábus, Norbert Lichý


觀看日期 2018年4月26日




劇情簡介:
捷克超現實主義大師楊·史雲梅耶的最新作品,記錄了一個業餘劇團把恰佩克兄弟1924年的劇本《昆蟲生活圖鑒》搬上舞台的過程。作為一部低成本的眾籌長片,觀賞性、藝術性都很不錯。原劇本有意把人比作昆蟲,充滿諷刺意味。


影片類別: Animation, Comedy, Drama


片長: 98 minutes


看電影*聽音樂 (Blogger)
http://tonkabean-muisc.blogspot.hk/2018/04/blog-post_20.html
我的電影紀錄簿 (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tonkabean/photos…
我的電影誌 (Google Blog)
http://tonkabean-movie.blogspot.hk/
*東加豆
avatar-img
2會員
24內容數
個人創作的微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加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84 電影: The Woman in Red-紅衣女郎   粒豆: 7.6 看電影*聽音樂: https://youtu.be/4xLv4ZbAFjY 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 觀後感: I Just Called To
2017 電影: Rebel in the Rye-麥田裡的反叛者  粒豆: 7.7     看電影*聽音樂: https://youtu.be/-cDKVHmUjYo 觀後感: 最初我以為這齣電影故事是描述(麥田裡的守望者),但原來是描述該故事的作者生平。 但
    (追憶似水年華) x 酒徒 I 記得上星期說過,看電影也會碰著緣份這回事,這個星期有著相同的體驗。 (追憶似水年華) 這類文學作品本身不是我的喜好,但家人卻戀上了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所以我也半被薰陶。 遇上這齣電影,毫無疑問是必看了。 看這些
1954電影:芸娘-Madam Wan  粒豆: 7.7  觀後感: 看 (芸娘) 是因為被 (沈復) 的原自傳 (浮生六記) 所吸引(嘉慶十三年1808年)中描述了他們的婚姻生活。 我好奇是為何這個平淡的小故事引來多個國家給它翻譯本(英.德.法.丹.瑞.日.馬)。 或
2018-電影-Bohemian Rhapsody 波希米亞狂想曲  (英/美) 觀後感-粒豆: 8.5 觀後感: Queen 樂隊從來不大喜歡。 而且,年輕時總把 Prince 和 Queen 混淆, 因為他們的音樂對我來說比較重口味。 雖然這樣,但也曾經被那首 unde
1937 電影: 續白金龍 觀後感   粒豆: 9       觀後感:  這是一齣1937年的粵語電影, 應該是電影製作不久之後, 中日戰爭就來臨了, 這算是早期的有聲粵語電影之一。 第一次看薛覺先是(1947年-新白金龍), 當時被那位陰陽怪氣的男人面孔所吸引。 最近知道這齣(續
1984 電影: The Woman in Red-紅衣女郎   粒豆: 7.6 看電影*聽音樂: https://youtu.be/4xLv4ZbAFjY 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 觀後感: I Just Called To
2017 電影: Rebel in the Rye-麥田裡的反叛者  粒豆: 7.7     看電影*聽音樂: https://youtu.be/-cDKVHmUjYo 觀後感: 最初我以為這齣電影故事是描述(麥田裡的守望者),但原來是描述該故事的作者生平。 但
    (追憶似水年華) x 酒徒 I 記得上星期說過,看電影也會碰著緣份這回事,這個星期有著相同的體驗。 (追憶似水年華) 這類文學作品本身不是我的喜好,但家人卻戀上了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所以我也半被薰陶。 遇上這齣電影,毫無疑問是必看了。 看這些
1954電影:芸娘-Madam Wan  粒豆: 7.7  觀後感: 看 (芸娘) 是因為被 (沈復) 的原自傳 (浮生六記) 所吸引(嘉慶十三年1808年)中描述了他們的婚姻生活。 我好奇是為何這個平淡的小故事引來多個國家給它翻譯本(英.德.法.丹.瑞.日.馬)。 或
2018-電影-Bohemian Rhapsody 波希米亞狂想曲  (英/美) 觀後感-粒豆: 8.5 觀後感: Queen 樂隊從來不大喜歡。 而且,年輕時總把 Prince 和 Queen 混淆, 因為他們的音樂對我來說比較重口味。 雖然這樣,但也曾經被那首 unde
1937 電影: 續白金龍 觀後感   粒豆: 9       觀後感:  這是一齣1937年的粵語電影, 應該是電影製作不久之後, 中日戰爭就來臨了, 這算是早期的有聲粵語電影之一。 第一次看薛覺先是(1947年-新白金龍), 當時被那位陰陽怪氣的男人面孔所吸引。 最近知道這齣(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
Thumbnail
2024.04.07 這個標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就要說到蟲哥對自己謎之自信的拍攝技術,他本人表示蟲蟲拍的情勒仔總是很醜,到底為何能那麽醜?他隨便拍拍都很帥(? 誒,這是挑釁吧?絕對是挑釁吧? 開玩笑!蟲蟲可是設計出身、集全家美感於一身的蟲蟲呢!!! 不行,絕對得讓大家
Thumbnail
2024 年坎城影展開幕,台灣作品也沒有缺席此電影盛會。入選坎城國際影評人週單元(Cannes Critics' Week)的台灣電影《蟲》(Locust),是台裔美籍導演王凱民(KEFF)的首部劇情長片,他也將憑此片角逐本屆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
Thumbnail
《狸太怨》(Hundreds of Beavers)是美國導演麥克切斯利克(Mike CHESLIK)2022 年的最新作品。麥克切斯利克早期以短片和編劇為主,《狸太怨》是他第一部執導長片。《狸太怨》以當代少見的黑白手法拍攝,聚焦在人類與動物的進退之爭。
Thumbnail
當你外出踏青時,你是否曾看過有些植物的葉片上出現奇怪的東西呢? 植物出現奇怪的塊狀物有時是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的感染造成,有時線蟲或節肢動物如昆蟲也能讓植物身上跑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物體。其中,昆蟲讓植物產生的塊狀物最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它們的形狀與種類五花八門,有的可堪稱美麗,而這些塊狀物稱作蟲癭
Thumbnail
前陣子看了《寄生獸:灰色部隊》,重新喚起了對寄生獸故事的興趣。於是找了一天回頭把Netflix上2014年《寄生獸:生命的準則》(Parasyte : the maxim)一次看完。所以我的影評會先概述《寄生獸:灰色部隊》這部作品,再另外對比與動畫版的差異。
Thumbnail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
Thumbnail
2024.04.07 這個標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就要說到蟲哥對自己謎之自信的拍攝技術,他本人表示蟲蟲拍的情勒仔總是很醜,到底為何能那麽醜?他隨便拍拍都很帥(? 誒,這是挑釁吧?絕對是挑釁吧? 開玩笑!蟲蟲可是設計出身、集全家美感於一身的蟲蟲呢!!! 不行,絕對得讓大家
Thumbnail
2024 年坎城影展開幕,台灣作品也沒有缺席此電影盛會。入選坎城國際影評人週單元(Cannes Critics' Week)的台灣電影《蟲》(Locust),是台裔美籍導演王凱民(KEFF)的首部劇情長片,他也將憑此片角逐本屆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
Thumbnail
《狸太怨》(Hundreds of Beavers)是美國導演麥克切斯利克(Mike CHESLIK)2022 年的最新作品。麥克切斯利克早期以短片和編劇為主,《狸太怨》是他第一部執導長片。《狸太怨》以當代少見的黑白手法拍攝,聚焦在人類與動物的進退之爭。
Thumbnail
當你外出踏青時,你是否曾看過有些植物的葉片上出現奇怪的東西呢? 植物出現奇怪的塊狀物有時是由病毒、細菌、真菌等的感染造成,有時線蟲或節肢動物如昆蟲也能讓植物身上跑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物體。其中,昆蟲讓植物產生的塊狀物最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它們的形狀與種類五花八門,有的可堪稱美麗,而這些塊狀物稱作蟲癭
Thumbnail
前陣子看了《寄生獸:灰色部隊》,重新喚起了對寄生獸故事的興趣。於是找了一天回頭把Netflix上2014年《寄生獸:生命的準則》(Parasyte : the maxim)一次看完。所以我的影評會先概述《寄生獸:灰色部隊》這部作品,再另外對比與動畫版的差異。
Thumbnail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