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此相遇

2019/09/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6 印度 拉達克 郭盈秀攝
初次見面文,應該是要好好介紹自己。但人生如果免除許多「應該」,也許可以更貼近自己。
「矛盾」可能是身為雙子座的我,最常會有的心理狀態。身處A地,想著B地。做著A事,腦袋運轉B事。可能是因為這樣,這些年時常因著創作計劃,到不同的地方駐地創作。
獨立攝影師,也是獨立藝術創作者,影像工作者。
想透過這個平台去書寫身體狀態,身體的檔案。過了十年之後,我是否還在這個平台上寫作,希望是。然而這樣的累積就有了意義。也擔心自我標籤化。書寫初期會撰寫自己過去進行藝術創作的概念。目的可能是期望在除了展覽之外的平台,也可以找到不同的閱讀族群。
我們在此相遇,雖然素昧平生,這是著名英國籍藝評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的一本書名。今天先不談約翰伯格,未來有機會再談。我借用他的書名作為過去的藝術創作計畫。以下作為分享。

第一篇文章先分享2017年和我的創作夥伴楊柳,拍攝的攝影計畫《我們在此相遇 Here Is Where We Meet》,此作品是創作團隊2017年一月於廣州和七月在印尼的拍攝作品。在這個攝影計畫中,我們試圖探究時差視野。在雙方拍攝當下的場域,透過彼此在雙維度的紀錄,時空是否得以再現。
簡單來說,我其實對於空間不可再現與複製感到興趣。在每個時空當下,所遇見的人或發生的事情只會在當下出現,因而每個時空都獨一無二。這個計畫的拍攝概念,就是企圖去紀錄這些當下,獨一無二的當下。在拍攝當時會有許多人好奇,因而駐足觀察我們的拍攝,同一時間,也因為正在發生這樣的創作計劃,有別於平日會有的街景,所以我們也因此變成被觀察的對象。
也因為被觀察,這個攝影計畫也成為了可見的「行動」。
《我們在此相遇 Here Is Where We Meet》攝影計畫 地點:廣州 攝影:郭盈秀、楊柳
《我們在此相遇 Here Is Where We Meet》攝影計畫 地點:印尼 攝影:郭盈秀、楊柳
這個攝影計畫分做兩個地方完成,第一個地點在楊柳的家鄉廣州拍攝,第二個是我們前去印尼藝術駐村的地點Jatiwangi,Jatiwangi位在於爪哇島上,是一個小鎮。
第一篇文末也附上自己的作品網站,未來再一一介紹過去的作品,和最近的事。
郭盈秀
郭盈秀
「走過去是危險的,停在半空中是危險的,回頭看是危險的,戰慄而停步是危險的。」引自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書目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