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如何不斷技術創新?帶你一路從晶片發展史看到 Intel 崛起過程!|趕快tech我 EP8.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怪獸科技公司,用10分鐘帶你探索最新科技趨勢。
收聽Podcast:https://linktr.ee/monstech_inc
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電腦的大腦 CPU,而說到 CPU,就不得不提到兩個 CPU 產業中的巨擘,分別是 Intel 和 AMD 這兩間公司,那麼首先,我們就從 Intel 這間公司開始說起。

raw-image

創辦起源

先說說晶片是怎麼來的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不過,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掉。

raw-image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諾貝爾獎得主威廉.肖克利發明了電晶體進行替代電晶體由半導體材料組成,而半導體是一些導電能力介於導體及絕緣體之間的材料,如:矽、鍺、砷等等。肖克利發明了電晶體後,就回到故鄉聖塔克拉拉谷,也就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矽谷,成立一間公司,並聘用了八位年輕員工。

不過,儘管肖克利在發明上天賦異稟,卻不具備好的領導能力,因此這八位員工紛紛辭職,並決定另外成立仙童半導體公司,並由羅伯特.諾伊斯研發出了「積體電路」,這是一個是能夠將大量微小電晶體集合在一個小芯片的技術,如此一來,所有電晶體可以同時製造,且兩個電晶體間相當靠近,也大大加快了訊息傳遞的速度,在成本和性能都帶來了優勢。

Intel 創辦三人組

積體電路的發展讓仙童半導體快速崛起,不過,諾伊斯為人太過正直,使得公司出現內部組織管理與產品問題日益失衡的狀況,最後, 1968 年,他和高登.摩爾一同辭職,並共同創辦了 Intel。

raw-image


接著安迪.葛洛夫自願加入他們,也成為了 Intel 的創辦人之一。三人各司其職:諾伊斯負責技術發展,摩爾負責技術實現,葛洛夫則負責商業化和管理。

然而, Intel 並沒有馬上朝著我們現今所熟知的 CPU 方向研發,而是以 RAM(Random Access Memory))的方向著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記憶體,其主要功能是暫存資料,讓 CPU 能夠隨時交換並進行運算。不過究竟是甚麼原因阻擋他們第一時間發展 CPU 呢?

其實,當時 CPU 領域已經有一個巨頭,也就是我們過去曾提及的 IBM。由於 IBM 主要的客戶是美國政府、NASA 等有錢的大企業,因此,諾伊斯和摩爾討論後,決定先另闢蹊徑,以他們最有競爭力的半導體技術來發展記憶體,取代當時常用的磁芯記憶體。

雙小組開發模式

當時,恰巧漢威聯合國際需要一種小型且快速的記憶體,所以 Intel 馬上啟動了兩個研發小組進行研發,其中一個小組在公司成立 9 個月後,也就是 1969 年的四月就研發出第一款以雙極技術做出的記憶體——3101 靜態記憶體,也是 Intel成立後的第一個發明。

而另一個小組隨後也在摩爾的帶領下,成功研發出以 Mos 技術做出的記憶體,1101 靜態記憶體,這一代相較於前一代能夠暫存的空間更大,也成功取得和漢威聯合國際的合作,開始量產,讓 Intel 成功打進了記憶體市場。

而這種雙小組的開發模式,也成為後來 Intel 許多技術創新常用的手段,先透過一個小組進行技術開發,再透過另一個小組進行管理的創新,讓技術更加完善

成長起飛

然而,記憶體量產後,卻沒有讓 Intel 賺錢,公司仍然處於虧損狀態,這是因為許多計算機廠商購買記憶體後,並沒有實際投入使用,而只是了解兩個產品的工作原理。

再來,也因為售價較高,且速度相較於磁芯記憶體並沒有快太多,還不夠有競爭力,所以 Intel 就再次透過雙小組開發了成本較低的動態記憶體,最後生產出來的 1103 動態記憶體,加上成功的行銷,讓眾多廠商將其投入實際的生產鏈中。Intel 的營收也開始起飛,也為往後方發展奠定基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32.3K會員
489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2025/04/25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三次辭職低潮,最終在56歲創立台積電並使其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歷程,分析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技術策略和關鍵決策,例如選擇ASML設備、與蘋果的策略聯盟等,以及台積電如何利用學習曲線理論、規模經濟和投資策略來擊敗競爭對手。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三次辭職低潮,最終在56歲創立台積電並使其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歷程,分析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技術策略和關鍵決策,例如選擇ASML設備、與蘋果的策略聯盟等,以及台積電如何利用學習曲線理論、規模經濟和投資策略來擊敗競爭對手。
Thumbnail
2025/03/07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Thumbnail
2025/03/07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手機浪潮後,微軟透過「雲端至上」和 AI Copilot 生產力應用,重新站回高峰。那 Intel 呢? 為了讓 Intel 重回高峰,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公布「IDM 2.0」策略,進軍晶圓代工領域,讓晶圓製造部門成為獨立的事業單位。這樣的舉措,會對整個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Thumbnail
手機浪潮後,微軟透過「雲端至上」和 AI Copilot 生產力應用,重新站回高峰。那 Intel 呢? 為了讓 Intel 重回高峰,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公布「IDM 2.0」策略,進軍晶圓代工領域,讓晶圓製造部門成為獨立的事業單位。這樣的舉措,會對整個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Thumbnail
《晶片戰爭》講述了半導體產業的歷史和發展。書中詳細介紹了半導體的發明故事,從蕭克利實作半導體開始,一個取代真空管功能的元件開始改變了世界,從蕭克利公司離職的八位工程師,創立了日後影響世界的快捷半導體,而半導體又怎麼代替越戰後的美國在東亞抵抗共產黨赤化,美國又怎麼利用在晶片製程的領先取得軍事第一地位
Thumbnail
《晶片戰爭》講述了半導體產業的歷史和發展。書中詳細介紹了半導體的發明故事,從蕭克利實作半導體開始,一個取代真空管功能的元件開始改變了世界,從蕭克利公司離職的八位工程師,創立了日後影響世界的快捷半導體,而半導體又怎麼代替越戰後的美國在東亞抵抗共產黨赤化,美國又怎麼利用在晶片製程的領先取得軍事第一地位
Thumbnail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 完整介紹半導體的發展史,及為何半導體有如此重要的戰略意義。
Thumbnail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 完整介紹半導體的發展史,及為何半導體有如此重要的戰略意義。
Thumbnail
我們在介紹 Intel 時曾經提及,Intel 的兩位創辦人羅伯特.諾伊斯及高登.摩爾原本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員工,辭職後才共同創辦了 Intel 這件公司,而事實上,我們今天介紹的 AMD,它的創辦人傑瑞.桑德斯,也是從仙童半導體公司辭職的銷售主管,也就是說,桑德斯與諾伊斯、摩爾本是熟識
Thumbnail
我們在介紹 Intel 時曾經提及,Intel 的兩位創辦人羅伯特.諾伊斯及高登.摩爾原本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員工,辭職後才共同創辦了 Intel 這件公司,而事實上,我們今天介紹的 AMD,它的創辦人傑瑞.桑德斯,也是從仙童半導體公司辭職的銷售主管,也就是說,桑德斯與諾伊斯、摩爾本是熟識
Thumbnail
到了 1970 年代,由於與日本 Busicom 合作,Intel 開始發展處理器,製造出第一顆 CPU Intel 4004,不過當時 Intel 主要的營收仍然來自記憶體,因此並沒有全力發展 CPU。直到 1980 年代個人電腦發展後,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開始壓縮到 Intel 的利潤
Thumbnail
到了 1970 年代,由於與日本 Busicom 合作,Intel 開始發展處理器,製造出第一顆 CPU Intel 4004,不過當時 Intel 主要的營收仍然來自記憶體,因此並沒有全力發展 CPU。直到 1980 年代個人電腦發展後,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開始壓縮到 Intel 的利潤
Thumbnail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以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然而,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
Thumbnail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以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然而,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
Thumbnail
本文是金融時報年度好書,引起各種討論的《晶片戰爭》的第二部份精彩內容書摘。這部份談到了為何英代爾後來長期成為半導體業霸住的關鍵發展,和英代爾在民間商業應用突破平行發展的晶片軍事應用革命(後來在柯林頓政府和第二次台海危機時擔任國防部長的Perry是關鍵人物)還有八零年代面對日本半導體廠商來勢洶洶的挑戰
Thumbnail
本文是金融時報年度好書,引起各種討論的《晶片戰爭》的第二部份精彩內容書摘。這部份談到了為何英代爾後來長期成為半導體業霸住的關鍵發展,和英代爾在民間商業應用突破平行發展的晶片軍事應用革命(後來在柯林頓政府和第二次台海危機時擔任國防部長的Perry是關鍵人物)還有八零年代面對日本半導體廠商來勢洶洶的挑戰
Thumbnail
曾經引領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美國,至今已經慢慢落後於台灣和南韓。重新回鍋Intel的執行長Pat Gelsinger或許已經胸有成竹,計畫讓美國重新站上半導體產業的舞台、成為這個「戰略物資」領域的主宰。
Thumbnail
曾經引領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美國,至今已經慢慢落後於台灣和南韓。重新回鍋Intel的執行長Pat Gelsinger或許已經胸有成竹,計畫讓美國重新站上半導體產業的舞台、成為這個「戰略物資」領域的主宰。
Thumbnail
電影漫威復仇者聯盟裡面的超級英雄,各自擁有特殊的能力,每位超級英雄都有死忠影迷愛戴,不僅能單獨作戰打起團體戰更是無人能敵。你知道半導體也有復仇者聯盟嗎?讓鬼宿用一篇文章,幫助大家了解半導體產業領域上、中、下遊最強悍的陣容,這些公司不僅是各自領域的龍頭,對整個半導體產業都是喊水結凍的存在。
Thumbnail
電影漫威復仇者聯盟裡面的超級英雄,各自擁有特殊的能力,每位超級英雄都有死忠影迷愛戴,不僅能單獨作戰打起團體戰更是無人能敵。你知道半導體也有復仇者聯盟嗎?讓鬼宿用一篇文章,幫助大家了解半導體產業領域上、中、下遊最強悍的陣容,這些公司不僅是各自領域的龍頭,對整個半導體產業都是喊水結凍的存在。
Thumbnail
當 Pat Gelsinger 回鍋 Intel 擔任 CEO 的時候,外界都很關注這位英特爾老將+技術大神,能如何扭轉 Intel 目前的局勢。而在上任將近一個月之後,Pat Gelsinger 提出了計畫 - 要讓 Intel 重回晶圓代工,打造 IDM 2.0 模式,這會是正確的策略嗎?
Thumbnail
當 Pat Gelsinger 回鍋 Intel 擔任 CEO 的時候,外界都很關注這位英特爾老將+技術大神,能如何扭轉 Intel 目前的局勢。而在上任將近一個月之後,Pat Gelsinger 提出了計畫 - 要讓 Intel 重回晶圓代工,打造 IDM 2.0 模式,這會是正確的策略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