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活版印刷的保存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一則消息,令人討論到的是活版印刷的保存。台鐵局票務中心。這裡曾是全台各車站名片式紙本車票的誕生地。但是在台鐵桃園地下化工程,票務中心建物要拆遷後,如何保留珍貴印刷機台文物,為成立國家級鐵道票務博物館暖身。
我去參觀北海道開拓之村的時候,其中一棟舊小樽新聞社,即是在保存、活用活版印刷。
活版印刷的印字頭很小(當年測試新鏡頭中)
密密麻麻的活字版的樣子
為了推廣活字版印刷,特別示範活字版印刷的方法及成果
(本來有自製名片的活動,但是我去的那天剛好沒有)
同場加映:告示牌以及告示牌的設計

舊小樽新聞社小檔案

創建:明治27年(1894),為函館毎日新聞・北海タイムス(時報)三大代表報社之一
設計・施工:丸藤留治
構造:木骨石造。以札幌軟石(溶結凝灰岩)為外壁。表現明治時期木骨石造建築的特徵。
在昭和17年(1942)因二次大戰的《国家総動員法》・〈新聞事業令〉的新聞統制(管理)的結果,成為了現在的北海道新聞社創刊。
註:「新聞(しんぶん)」是「報紙」的意思,不是「電視新聞」喔

專有名詞解釋:什麼是木骨石造?

日本傳統的建築物是木構造,也就是以木頭為柱樑的構造。在幕末到明治維新時代,新的技術傳入,西方人的石頭牆也傳到日本。日本人當時仍以木頭為柱樑,石頭為牆,稱為「木骨石造」。
正立面的樣子
928會員
236內容數
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處處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現在去日本旅遊的人眾多,也有許多漫畫及日劇受到大家的喜愛。 本專欄作者是日語老師,也是文化研究者。從輕鬆有趣的角度,解析日本文化及日語,並且教大家一些日語中的文化內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京築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長崎行-2] 遺世而獨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長崎行-4] 佐世保的美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京都人與京都的祭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日本的又一次戰略機遇與未來發展是說過去我們認為,從二○一六年開始,美中關係會逐漸轉壞,日本將獲得很重要的戰略機遇。當時的思考邏輯是美中兩國遲早會走向競爭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將坐收漁翁之利,成為兩國競相拉攏的目標,戰略地位會緩慢提升。可惜這樣的看法並不完全正確,美中關係的確逐漸走下坡,但日本的角色反而變的更加模糊.......
Thumbnail
avatar
王臻明
2021-08-04
印刷是好的或艱巨,哪種衣服更浪漫花衣架實際上是印花連衣裙。一般來說,我們已經看到大型打印風格已知印刷連衣裙,花衣裙是一款非常浪漫,大型印刷禮服風格更加溫柔的選舉,面對這兩個非常糾纏的糾纏嗎 讓我們來看看今天小編推薦的兩件衣服讓我們看看哪兩件衣服更適合你。旗袍上衣 這兩件衣服的選擇實際上非常簡單,花卉系列的風格和印刷系列實際上非常適
avatar
Jewell Jose
2021-07-28
自己的喜帖自己印・日星鑄字行凸版印刷體驗試著自己設計「文字雲」風格喜帖/明信片,交給日星鑄字行製作鋅版,DIY凸版印刷吧!
Thumbnail
avatar
M編
2021-05-29
你知道一本書是怎麼完成的嗎?最後一步的印刷都是細節!一本書的完成可不簡單,要經過重重高山,從內容文字的校對到書籍送印,過程眾多眉角不是身在其中的話根本不知道!首先該從書有哪些構造說起。 書的構造主要分成內文印刷的書芯,以及包裝書的本體的封面、書衣。本體部份和封面,主要由漿糊來封黏或用針線裝訂。
Thumbnail
avatar
原點出版社
2020-11-16
《獸的眼神》散文詩自費印刷數量統計 《獸的眼神》這套散文詩目前有12~13篇,在考慮是否自費印出當一個階段的紀念,本身是平面設計專職,設計可以全權自己經手,自由度很大,若有想要預定的人可以舉手跟我說一聲,會全部重新設計,圖片僅供參考~謝謝:)
Thumbnail
avatar
邱怡青
2020-10-26
解決超少量客製化印刷的問題---讓小公司也可以輕易客製化印刷禮物 解決超少量客製化印刷的問題---讓小公司也可以輕易客製化印刷禮物  以前我就常想,如果我想給朋友一個驚喜,例如一個特別設計的手機殼,例如設計一個屬於這次活動的POLO衫,或是臨時想要給客戶一個驚喜的活動馬克杯等等…就會發現可能很麻煩,不麻煩的也不會太便宜,不麻煩的也需要等三—一個星期是必須肯定要的,
Thumbnail
avatar
岳志剛
2020-08-31
想像一本書:裝幀會議(書的五感;印刷關鍵字篇)紙本書相比手機與電子閱讀器,帶來的是更沉浸的閱讀「體驗」。同樣的文本,同樣的內容,分別呈現在螢幕和紙上,傳遞的是同樣的「資訊」,卻是不同的「感覺」。 越是注重「感覺」的書,越需要透過紙書的出版與裝幀來傳遞訊息。
Thumbnail
avatar
M編
20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