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工程下消失的軌跡;台灣首個出土的清代鐵道遺址在桃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桃園火車站是許多人到桃園市區必經的門戶,而最近,這座仍在建築新工程,僅有臨時站的車站,發生了一件大事。

Podcast請聽:https://portaly.cc/storycircle571/page/storycirclepodcast

本文同步發於敘事圈網站

台灣首度發現的清代鐵道,還出土了4000年前的史前文化

陽明一街實驗工坊」的藍博瀚,是長期關注桃園在地文史的工作者。2016年,在那個舊車站退場,臨時站已經興建完成的時候,他偶然的在當時仍開放的舊車站第二月台,發現了日治時期很具代表性的黑瓦與二爪磚的遺構。基於本身的專業認識,博瀚判斷這座車站下方,一定還有更多遺址的痕跡,於是提報了他人生中首次的考古遺址。

什麼是二爪磚?

二爪磚是日治時期代表性的紅磚,特色是磚面上有兩條紋路,考古上習慣稱為「二爪」。日治初期,政府將清代鐵道進行改良,還有新建縱貫線鐵道時,當時營造的廠商,大量的採購二爪磚進行工程。因此見到二爪磚,大致就能確定這是當時鐵路建設相關的設施。

(圖為桃園車站挖掘出的日治時期車站廁所遺構。圖片提供:陽明一街實驗工坊)

然而,桃園市政府直到捷運綠線的工程要啟動時,才開始有所動作。先是將第二月台的基礎搬到一旁的鐵道願景館,然後直到2020年,才真正地進行考古發掘,意外發現距今4000年前的訊塘埔文化石器與陶片,以及清代的鐵道路基、日治時期的車站站體基礎、廁所遺構等。在這座人來人往的車站底下,蘊藏著一整本的台灣史。

訊塘埔文化遺址在桃園

桃園車站前挖掘出的訊塘埔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代表性文化。這次的發現,包括方格紋的陶片、打製石器等等,其中打製石器堆疊的狀態顯而易見,可以推測過去此地可能有打製石器加工廠。

(圖片提供:陽明一街實驗工坊)

台灣首個發現的清代鐵道路基

在此次的發現中,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台灣首度發現清代的鐵道路基與鐵軌本身。除了有96平方公尺的路基外,在鐵道地下化的區域還有2、300公尺長。在此之前,與清代鐵路相關的遺跡,僅有獅球嶺隧道,以及汐止、龜山的鐵道橋遺構、台北的機器局相關設施,從未發現過真正的軌道。

(圖為發現的清代鐵道遺跡。圖片提供:陽明一街實驗工坊)


建設大桃園優先 歷史文化被抹滅

然而很可惜的是,桃園市府對於開發捷運的重視度遠遠大於保存千百年的遺址,目前所做的,僅是將這些遺跡做3D掃描、翻模後,便把遺址回填,重新埋沒沙土中,成為捷運綠線動工預定地。而且,提取的物件僅有20平方公尺,不到發掘的1/5,更別說地下化的工程路段,還有200多公尺長的路基。

台灣近年來對於文化遺址的發現,常常是在重大工程動工時,因而多採用「搶救性發掘」,造成了留下的東西有限,或是指定為文化資產後,現地也看不見什麼東西。

但也有不少案例,是發掘到遺跡後,先指定為文化資產,再去做後續保存策略的研擬。然而桃園市府在經過幾次審議後,都沒有要給予文化資產身分的決議或討論。

我們都很自豪台灣的工程可以突破各種限制,但面對文化的時候,卻因為工程需要而去犧牲他,這是一個矛盾的狀態。

「我們是可以人定勝天的,但面對這些人類自己的文化底蘊,我們卻說這些文化是可以被犧牲的,因為重大建設是重要的」博瀚說。

為了建設難道只能犧牲文化?看看其他縣市怎麼做

難道台灣目前重大工程下發現的文化遺址,都只能被犧牲嗎?其實不然。

以台中車站而言,他們曾因為發現日治時期車庫遺構鐵路檢修道,而做出站體設計變更,並把檢修道原物在原址進行保存;而台北的北門捷運站,在挖到考古遺址後,則是給予了市定古蹟的身分,並將重要物件完整提取,保存於車站大廳。

其他重大交通建設如台灣高鐵,也有個知名的案例,當初為了保存一棵200歲的老樟樹,高鐵因而改道,後續為防日晒雨淋,更在伯公祠前加建「鐵棟棚」。由以上案例可見,桃園捷運綠線的工程,沒有理由不能保存這些文化遺址。

發起連署搶救遺址 過去的軌跡不該這樣就消失

為了搶救這個珍貴的遺址,一群關心桃園地方文化的朋友組成了一個小組,並設立了「桃園車站挖到寶 l 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群」粉專,發起連署活動,希望有越來越多人能夠注意到這件事,並向市府發聲:重大工程下,文化資產不應該被犧牲,而且這些資產的保存,對桃園絕對是有正面利益的。

「問題就在於願不願意保留,而不是有沒有辦法。」博瀚說。

這次的連署,活動小組的訴求如下:

  1. 立即停工、全區指定為法定文化資產。

目前遺址僅有鐵路地下化開發處列冊追蹤,捷運綠線站體工程處回填,動工在即,遺址即將遭到破壞。

  1. 變更捷運與鐵路地下化設計,提出以原址原地保存的雙贏方案。

文化資產保存和建設並非相互排斥的,在國內外都有許多共存的方案值得學習,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定有雙贏的保存建設方案。

  1. 發掘成果透明化,積極推動發掘現場的公共教育與學術講座。

在發掘到遺址後,僅進行了兩周的現場導覽,也僅開放三百個名額,然而這處考古遺址是全民的文化遺產,我們要求市政府在工程圍籬周遭及臺鐵桃園臨時站穿堂設置說明看板且開放更多民眾現場導覽,並舉辦學術講座與研討,讓如此珍貴的文化資產讓更多民眾了解其價值,以及找到更好的保存方案。

  1. 捷運綠線與鐵道地下化之公共藝術經費需用於遺址保存與展示。

在重大工程依法必需提撥至少造價百分之一的經費用於公共藝術,以捷運與台鐵工程來說,有上億的經費需用於公共藝術,我們要求這筆經費需用於這片遺址保存與展示,讓民眾能更好的了解遺址的重要性。

  1. 提報為國定遺址。

桃園火車站遺址的重要性不只在於鐵道遺跡本身的存在,包含地點從新石器石代、清代、日治、到當代等不同時期的遺址都有完整的痕跡,讓我們看到了從新石器石代、清代與日治時期在此處不同的生活狀態。這片遺址除有著不同時期堆疊並存外,也有著全臺唯一且最具規模的清代鐵路遺構,我們覺得一定有國定遺址的價值,然國定遺址必須由地方政府提報,我們希望桃園市政府除了給予其文化遺址的身份,更希望能提報為國定遺址,為台灣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未來桃園車站的想像

未來的桃園車站,在市府的願景中,是個地下五層、地上一層,並附帶有聯合開發大樓,外觀十分具有現代感的車站,讓人不免引頸期盼,這座全台流量前三名的車站,從一座簡陋的通勤站,變成桃園的門戶。

然而,除了豪華的飯店與讓人逛到腳痠的商場,未來的桃園車站是不是有更多的可能?以現狀而言,許多人到台北、南港等其他大型車站都有可能會停留,但許多人到桃園車站,並不太會駐足。

若有這樣的遺址保存,就會讓人增加駐足的意願,並引領人看見桃園的文化與歷史,可不是做文化沙漠。甚至可以結合桃林鐵路綠廊、成為認識桃園的起點,發現桃園其實很有趣、很多故事,一點也不無聊。

此外,未來桃園車站也會興建聯合開發大樓,會有飯店、百貨公司等進駐的可能,然而,車站興建都能促進這樣龐大的利益,那為何文化保存不行呢?

「我們不是開發的阻擋者,只是希望開發下,我們能夠捍衛留下這片土地文化的基本可能性。」博瀚說。

我們衷心期盼,興建完成的桃園新車站,不只是有美感、有生活消費,也是個充滿文化與歷史的空間,成為讓人發現桃園的最佳起點,而不是讓這些千百年前的故事,在捷運與新車站開發下,成為消失的軌跡。

更多資訊請見:

「桃園車站挖到寶 l 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群」粉專
連署頁面

更多角落故事

三峽山林裡消失的記憶:大豹社、原民英傑與三井企業
那些你不知道的台灣林業鐵道,還有背後的故事 feat.旅行熱炒店 Jerome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Mixerbox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ouis路仁甲-avatar-img
2022/08/27
哇!這我還不知道耶!
avatar-img
敘事圈 StoryCircle
21會員
56內容數
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在此記錄下台灣每個角落的過去、現在,想像可能的未來。
敘事圈 StoryCircle的其他內容
2023/11/06
嘉義車站是嘉義最重要的門戶,也是我回嘉第一個會到的地方。往往下了車,看到「嘉義」兩字,總會有無限情緒一湧而出。看著這座車站不斷的美化,但同時又不因此破壞到原本的歷史結構,就如同這座城市,不斷的在維持舊有的典雅的同時,又能些許的添增點一美感。
Thumbnail
2023/11/06
嘉義車站是嘉義最重要的門戶,也是我回嘉第一個會到的地方。往往下了車,看到「嘉義」兩字,總會有無限情緒一湧而出。看著這座車站不斷的美化,但同時又不因此破壞到原本的歷史結構,就如同這座城市,不斷的在維持舊有的典雅的同時,又能些許的添增點一美感。
Thumbnail
2023/07/28
從捷運站名開始,到周邊的文史建築,每一個站點,都有著值得我們發現,被遺忘在城市角落的過去。就讓我們搭上台北捷運紅線(淡水信義線),由台灣神宮(劍潭)到原漢界碑(石牌),發現沿途各站的過往記憶,還有留存至今的歷史風華吧!
Thumbnail
2023/07/28
從捷運站名開始,到周邊的文史建築,每一個站點,都有著值得我們發現,被遺忘在城市角落的過去。就讓我們搭上台北捷運紅線(淡水信義線),由台灣神宮(劍潭)到原漢界碑(石牌),發現沿途各站的過往記憶,還有留存至今的歷史風華吧!
Thumbnail
2023/07/01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27 六月, 2023分類角落。故事、敘。世界鐵道、角落故事、宜蘭、旅行在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發表留言 請閉上眼睛,想像著這樣的畫面:90多年前的一個午後,一列小火車緩緩地駛在綠蔭林間,以一種沉穩有力的節奏,在鐵軌上製造出碰
Thumbnail
2023/07/01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27 六月, 2023分類角落。故事、敘。世界鐵道、角落故事、宜蘭、旅行在 羅東林業鐵道│從竹林到土場,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發表留言 請閉上眼睛,想像著這樣的畫面:90多年前的一個午後,一列小火車緩緩地駛在綠蔭林間,以一種沉穩有力的節奏,在鐵軌上製造出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位在嘉義新港邊境的鄉間,有著一座隨處能見可愛逗趣馬賽克拼貼藝術的村落。過去,這裡曾是「糖鐵」嘉北線必經的中間點,但隨著糖鐵停駛,村子一度的喧囂也歸於平靜,這些年來,靠著創意又可愛的交趾陶藝術,讓這座村子再度獲得外界矚目。
Thumbnail
位在嘉義新港邊境的鄉間,有著一座隨處能見可愛逗趣馬賽克拼貼藝術的村落。過去,這裡曾是「糖鐵」嘉北線必經的中間點,但隨著糖鐵停駛,村子一度的喧囂也歸於平靜,這些年來,靠著創意又可愛的交趾陶藝術,讓這座村子再度獲得外界矚目。
Thumbnail
​ 台鐵環繞台灣全島有不少跨越河流鐵橋存在,最知名度最高莫過於舊山線鐵路。但是台灣第一座建造最久鐵路鐵橋不在舊山線,而是在八堵鐵橋。 八堵鐵橋相關資訊:: ​地址: 基隆市基隆河鐵路八堵至三坑路段 ​電話: 02     2456    0841 ​備註: 景點 台灣第一座鐵橋
Thumbnail
​ 台鐵環繞台灣全島有不少跨越河流鐵橋存在,最知名度最高莫過於舊山線鐵路。但是台灣第一座建造最久鐵路鐵橋不在舊山線,而是在八堵鐵橋。 八堵鐵橋相關資訊:: ​地址: 基隆市基隆河鐵路八堵至三坑路段 ​電話: 02     2456    0841 ​備註: 景點 台灣第一座鐵橋
Thumbnail
桃園 火車站是許多人到桃園市區必經的門戶,而最近,這座仍在建築新工程,僅有臨時站的車站,發生了一件大事。 台灣第一條鐵道遺跡在被發這裡被發現、4000年前的遺址也相繼出土,但,為了加速捷運工程,這些遺跡可能會消失…
Thumbnail
桃園 火車站是許多人到桃園市區必經的門戶,而最近,這座仍在建築新工程,僅有臨時站的車站,發生了一件大事。 台灣第一條鐵道遺跡在被發這裡被發現、4000年前的遺址也相繼出土,但,為了加速捷運工程,這些遺跡可能會消失…
Thumbnail
6月9日的這一天,是所謂的「#鐵路節」。鐵路節的訂定,是為了紀念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開工日,同時也是鐵道之父─George Stephenson的生日。 然而,這些對於台灣人來說相對有點距離,因此,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關鍵字,便是呼應鐵路節的「台灣第一條鐵道」─劉銘傳鐵路。
Thumbnail
6月9日的這一天,是所謂的「#鐵路節」。鐵路節的訂定,是為了紀念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開工日,同時也是鐵道之父─George Stephenson的生日。 然而,這些對於台灣人來說相對有點距離,因此,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關鍵字,便是呼應鐵路節的「台灣第一條鐵道」─劉銘傳鐵路。
Thumbnail
鐵道,在許多人生命記憶中有著特別的情感連結,其歷史也是一個地方產業發展的重要見證。15年前,一批臺灣鐵道檔案在不見天日的倉庫內被喚醒,檔案局秉持建構完整國家記憶使命,將這批檔案接管列為國家檔案。讓我們一起看看,檔案人如何留存這批龐大的鐵道記憶,讓過往風華時光再現!
Thumbnail
鐵道,在許多人生命記憶中有著特別的情感連結,其歷史也是一個地方產業發展的重要見證。15年前,一批臺灣鐵道檔案在不見天日的倉庫內被喚醒,檔案局秉持建構完整國家記憶使命,將這批檔案接管列為國家檔案。讓我們一起看看,檔案人如何留存這批龐大的鐵道記憶,讓過往風華時光再現!
Thumbnail
《新民街的奇聞傳說》是因展覽《新民街與他的遺跡》而誕生的演出,這是我們召集民眾,以歷史最悠久的新民街為中心,一同創作全新的桃園傳說與歷史故事。 史官 — 李夏苹 話說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春天,青年畫家阿和,背著他的寫生背包,來到了新民街的楊家宅院寫生。 「哎,這不是徐家的阿和嗎?
Thumbnail
《新民街的奇聞傳說》是因展覽《新民街與他的遺跡》而誕生的演出,這是我們召集民眾,以歷史最悠久的新民街為中心,一同創作全新的桃園傳說與歷史故事。 史官 — 李夏苹 話說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春天,青年畫家阿和,背著他的寫生背包,來到了新民街的楊家宅院寫生。 「哎,這不是徐家的阿和嗎?
Thumbnail
龍騰斷橋|沙畫設計|沙畫推薦 ​紅磚上歲月的痕跡,埋藏著民間的傳說
Thumbnail
龍騰斷橋|沙畫設計|沙畫推薦 ​紅磚上歲月的痕跡,埋藏著民間的傳說
Thumbnail
菁桐車站位於平溪線上之木造日式建築車站,亦為平溪線的端點站,興建於大正7年(西元1918年),後1929 年由日本政府收購官營,定名「平溪線」,屬宜蘭縣支線,興建至今已有 100 餘年之歷史,菁桐車站原名菁桐坑車站,於西元1962年12月15日改稱菁桐車站。
Thumbnail
菁桐車站位於平溪線上之木造日式建築車站,亦為平溪線的端點站,興建於大正7年(西元1918年),後1929 年由日本政府收購官營,定名「平溪線」,屬宜蘭縣支線,興建至今已有 100 餘年之歷史,菁桐車站原名菁桐坑車站,於西元1962年12月15日改稱菁桐車站。
Thumbnail
今天焦點─鐵路在台灣  1887年 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1896),在台北大稻埕主持從台北到基隆蒸汽火車鐵路開工典禮,次年再動工興建從台北至新竹鐵路,3年半後完工通車,是台灣第1條,中國第2條運轉的客運火車,台灣陸路運輸從千百年來的步行、牛車和馬車時代,進入歷史性的空
Thumbnail
今天焦點─鐵路在台灣  1887年 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1896),在台北大稻埕主持從台北到基隆蒸汽火車鐵路開工典禮,次年再動工興建從台北至新竹鐵路,3年半後完工通車,是台灣第1條,中國第2條運轉的客運火車,台灣陸路運輸從千百年來的步行、牛車和馬車時代,進入歷史性的空
Thumbnail
36 Plan - 01 (歷史 01) 新竹火車站猶如Pokemon進化一般,戰鬥力逐漸增強! # 鐵路 # 地圖 # 城市進化論
Thumbnail
36 Plan - 01 (歷史 01) 新竹火車站猶如Pokemon進化一般,戰鬥力逐漸增強! # 鐵路 # 地圖 # 城市進化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