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的勸業,退守台灣的土銀,智者的遠見,成就餘裕的今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五月多雨的台北,百年建築醒目於沐浴過後的館前路。
曾經這裡是台北城最紛擾的十字,因為疫情,不得停下。
等待八月的太陽和頻繁遊盪過身的無常。
~點點夫人觀後感~


  • 臺灣土地銀行於1946年由國庫撥充資本,並以日本的勸業銀行在台設置之支店為據點正式成立。
  • 日文「勸業」即有提倡實業的意思。
  • 日本勸業銀行來臺主要業務為:
    (1)經辦不動產
    (2)土地開發
    (3)造林
    (4)埤圳水利

西元1930年代在臺北、臺南兩處分行分別興建大型銀行廳舍。
台北市館前路的土地銀行
台南市中正路的土地銀行

  • 增加臺灣農業的廣度發展
    民國40年代起即開始開放辦理各項「農業建設」貸款,「農業機械化」貸款「中小農產加工廠」或「農牧場」的融資,更讓臺灣農業的「含金量」大幅提昇。
哪裡來的美麗農夫

  • 國家土地政策與經濟發展的推手
(1)耕者有其田:要點是減低田租,保障農民收入,切實扶植自耕農,使其有自已的田地可以耕種。
(2)公地放領:政府將公共耕地開放,供合於資格之農民承領,農民在繳清地價取得土地所有權後,即成為自地自耕並自己享受全部耕作成果之自耕農。

建築小知識
在100年前,"玻璃"是非常奢侈的建材,來土地銀行,您可以看到。玻璃的名字叫做"夾絲網防盜玻璃",這種玻璃除了抗颱風,還有防火、防盜等優點。
在100年前,"玻璃"是非常奢侈的建材

手搖計算機
手搖計算機:此機器一般只能做四則運算平方數,立方數、開平方,開立方,如果需要輸入三角函式和對數,都需要查表。如果計算中有括弧,麻煩極了。使用中的正搖幾圈,反搖幾圈,還要用紙筆記錄。

土地實物債券
土地債券是不少國家或地方政府用來協助從私人土地所有者強制徵用土地,透過發行金融或實物債券去支付相關的補償金。 土地債券通常根據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的土地債券法而發行。 債券定義了債券發行的條款和條件,債券的可流通性,每張債券的本金金額,需支付利息,在公開市場上交易債券的能力,給予的免稅政策和贖回方式等。

林業驗證用鐵搥

早期的存褶

點點夫人:民國88年的時尚

【點點夫人】作一個永遠為自已寫情書的人,您呢? 也是嗎?
avatar-img
45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點點夫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用一個百年的建築,為眾個世代作無聲的見證。座後期文藝復興式樣的五層大廈。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的炸彈,曾在這座最高領導威權的建築,投擲及證明軍事的實力。
一個停留在上個世紀的繁華,探訪貴族的官宅。華燈,豪奢,佳餚,交錯穿梭。浮誇或奢華,原來是低俗與優雅之間,非常細微的差別。生活上,講究細節的差異,就是階級的跳升。然而,審美二字,仍有一套”不明講”的規則,而且深刻地影響我們的喜好、選擇。 【點點夫人】觀後感~ https://zh.wik
我以「記憶」隱喻舊牆,沒有理由,從不還手地讓氣根不停歇地盤附、深入… 好比飄洋來台的軍人,明知鄉愁,不捨,只會更多越重, 若能與已逝的青春纏繞,即使殘酷,我願全心交換。 人前,我是軍人,人後,我也僅是想家的孩子。                                           
戰爭是武器實力的競賽,就讓時間成為歷史的載體,交換和平的代價吧! 黑瓦、磚牆與紅白相間的大門,等等我,下個秋天,我會再回到你身邊。 建造於1957年馬祖新村為中壢龍岡地區第一個眷村,是當年為了安置駐守於馬祖的軍官們,讓駐守的將士無後顧之憂,為臺灣眷屬而建設的眷村,
大小不一的防空洞,在建國眷村的每個角落。特別當它是在家中的前院,像是先人的墓塚,在每次進出家門之間,沉默地叮囑,沒有聲音,用視覺的敲擊,作響亮的提醒。 試問自已,那時的飛行員一聲口令,就躂躂上陣作戰去,如今 我是連進去防空洞的膽識都要懷疑,我沉默了,並同時承認自已的不勇敢。
縱使北投煙雲彌漫,也解不開我那清晰的鄉愁。中心新村,對準備離開的日本人,是不捨;剛定下來的軍眷們,卻是陌生。
用一個百年的建築,為眾個世代作無聲的見證。座後期文藝復興式樣的五層大廈。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的炸彈,曾在這座最高領導威權的建築,投擲及證明軍事的實力。
一個停留在上個世紀的繁華,探訪貴族的官宅。華燈,豪奢,佳餚,交錯穿梭。浮誇或奢華,原來是低俗與優雅之間,非常細微的差別。生活上,講究細節的差異,就是階級的跳升。然而,審美二字,仍有一套”不明講”的規則,而且深刻地影響我們的喜好、選擇。 【點點夫人】觀後感~ https://zh.wik
我以「記憶」隱喻舊牆,沒有理由,從不還手地讓氣根不停歇地盤附、深入… 好比飄洋來台的軍人,明知鄉愁,不捨,只會更多越重, 若能與已逝的青春纏繞,即使殘酷,我願全心交換。 人前,我是軍人,人後,我也僅是想家的孩子。                                           
戰爭是武器實力的競賽,就讓時間成為歷史的載體,交換和平的代價吧! 黑瓦、磚牆與紅白相間的大門,等等我,下個秋天,我會再回到你身邊。 建造於1957年馬祖新村為中壢龍岡地區第一個眷村,是當年為了安置駐守於馬祖的軍官們,讓駐守的將士無後顧之憂,為臺灣眷屬而建設的眷村,
大小不一的防空洞,在建國眷村的每個角落。特別當它是在家中的前院,像是先人的墓塚,在每次進出家門之間,沉默地叮囑,沒有聲音,用視覺的敲擊,作響亮的提醒。 試問自已,那時的飛行員一聲口令,就躂躂上陣作戰去,如今 我是連進去防空洞的膽識都要懷疑,我沉默了,並同時承認自已的不勇敢。
縱使北投煙雲彌漫,也解不開我那清晰的鄉愁。中心新村,對準備離開的日本人,是不捨;剛定下來的軍眷們,卻是陌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到台南,少不了要參訪府前路上的各個小吃與古蹟,距離「林百貨」不遠的「司法博物館 」(舊台南地方法院 ),反映出臺灣經過清代及日本殖民時代歷史發展的痕跡,值得一遊。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金錦町位於榕錦時光主區的對面,日治時期多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台北刑務所及台北帝國大學教師及官員居住的地方;是日式「雙拼式丙種官舍」,重建時是以日式建築的工法進行整體修繕
Thumbnail
這裡在畫速寫的時候,它被鐵皮圍牆包圍住,那是很久以前的事。讓我當時弄不清楚那是什麼機關場所,只知道是一個很老的日本住宅,外觀看起來很漂亮,只是鐵皮包起來基本上看不到太多東西,還來才知道是台銀宿舍。 淡水台銀日式宿舍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興建於大正五年(1916年),原為臺灣銀行淡水支店長及其他行員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館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該館建於1929年,是台灣第一座專門的園藝館。該館佔地約2.5公頃,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種植物。 台灣大學園藝館分為四個主要部分:熱帶雨林溫室,是一個大型溫室,裡面種植著來自熱帶地區的各種植物。溫室保持在恆定的溫度和濕度,以模擬熱帶雨林的條件。沙漠植物溫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到台南,少不了要參訪府前路上的各個小吃與古蹟,距離「林百貨」不遠的「司法博物館 」(舊台南地方法院 ),反映出臺灣經過清代及日本殖民時代歷史發展的痕跡,值得一遊。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金錦町位於榕錦時光主區的對面,日治時期多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台北刑務所及台北帝國大學教師及官員居住的地方;是日式「雙拼式丙種官舍」,重建時是以日式建築的工法進行整體修繕
Thumbnail
這裡在畫速寫的時候,它被鐵皮圍牆包圍住,那是很久以前的事。讓我當時弄不清楚那是什麼機關場所,只知道是一個很老的日本住宅,外觀看起來很漂亮,只是鐵皮包起來基本上看不到太多東西,還來才知道是台銀宿舍。 淡水台銀日式宿舍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興建於大正五年(1916年),原為臺灣銀行淡水支店長及其他行員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館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安區。該館建於1929年,是台灣第一座專門的園藝館。該館佔地約2.5公頃,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種植物。 台灣大學園藝館分為四個主要部分:熱帶雨林溫室,是一個大型溫室,裡面種植著來自熱帶地區的各種植物。溫室保持在恆定的溫度和濕度,以模擬熱帶雨林的條件。沙漠植物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