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制度討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太懂台灣健保下獨有的醫療崩壞是什麼?
沒有。台灣的全民健保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台灣健保的整體結構都是抄英國與加拿大。面對的困境也幾乎完全一樣。我國的全民健保在世界的好名聲是來自於:便宜又品質好,這是因為大多數分析台灣健保的論文都是拿這個系統做得最好的時間點 (2000–2010) 來跟英國與美國的制度比較。那段時間,台灣以美國四分之一的價錢讓國民得到接近英美的醫療照護水平,滿意度還遠高於英國的公共醫療系統。但如你所見,這種品質是完全不可持續的。
難道沒有健保這些問題都會消失?
沒有健保,這些問題不會消失,還會產生很多其他問題 (例如窮人看不起病)。但是全民健保的本質是上到下的頂層設計,這是官僚制度的原罪。
假設原本的醫療體系有一百種問題,每種問題影響一萬人,所以有一百萬人受苦。假如任其發展,可能有人可以解決一部分的問題,隨著時勢發展又產生新的問題,問題一直在一百個左右,影響範圍也一直在一百萬左右,但是整體品質是穩定改善的。你如果觀察近一百年來的汽車市場,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模式。
中央集權的健保體制剛開始實施的時候,會集中資源把這一百種問題經由妥善的制度設計改善成三種問題,每種問題影響十萬人。乍看之下是很棒,但沒有任何制度是永不磨損的,由上到下設計的系統一定會吸引大家來鑽漏洞,包括醫師患者與醫療院所,所以磨損得更快。更致命的是,中央集權的規劃只能運用存量知識,無法應對增量知識。所以說在體制設計完成之後所有新的醫療進展都是需要被管理的問題。健保體制只好每兩三年針對那些鑽體制漏洞的人與新的醫療技術需求加上新的規範去防堵,每次都會多增加十萬人受到影響。三十年後,這個系統的滿意度比原來更糟,但系統本身已經無法撤銷了。
其實病人看病也會打聽醫生的評價名聲;被告好像各國都一樣QQ;與其說核刪不如說補貼造成廉價醫療劣幣驅逐良幣,被核刪是總量管制?管制跟自由開放吵不完吧XD
你已經在健保體制下喪失了很多你不知道的自由。無論你是不是名醫,門診看一個病人健保局給的錢是一樣的,而且醫師也不可以跟你多收錢。所以公立醫院的名醫為了維護他的看診品質,只好限制掛號人數,掛不到號的人就去大廳買黃牛號。私人醫院的名醫就盡量減少每個病人看診的時間,消耗自己過去的名聲,衝量來獲得收入。你想要正規的掛進一個有名有實力的醫師門診,希望他能跟你詳細解說病情半小時,你願意花一萬元。也希望後續的醫療照顧能由他繼續負責,錢不是問題。抱歉門都沒有,全民健保不允許這種市場存在。
你可以參考最近開幕的「醫者診所」引起的爭議。而且醫者診所的醫師都是大醫院退休的大老,他們才有能力在你需要住院的時候打電話叫自己的徒子徒孫把稀缺的床位喬出來。這樣扭曲的醫療模式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avatar-img
928會員
184內容數
漢字屬於象形文字的一種,但當世界上大多數族群早已拋棄象形文字,改用字母文字的時候,東亞大陸人仍然把象形文字當個寶貝似的捧在手心,自然會在現存的文字系統中顯得與眾不同了。那麼為什麼東亞大陸人不使用簡潔好用的字母文字,而是用艱澀難懂的象形文字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易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有一大部分是全民健保制度的問題。我自己是重症加護病房醫師,嚴格來說是靠完全靠健保吃飯的,所以我反而能客觀的分析這個體系如何運作。
這有一大部分是全民健保制度的問題。我自己是重症加護病房醫師,嚴格來說是靠完全靠健保吃飯的,所以我反而能客觀的分析這個體系如何運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個消息我實在是等很久了,因為我們住國外的人,非常容易被媒體或是民眾當成公敵,覺得我們蹭健保。 的確,這樣的人還不少,尤其是要自費,或是保險費會因為前一年使用情況調整的國家,很多人的確為了省錢,買機票回台灣看醫生。 但多數歐洲國家都是類似健保制度,也就是看病幾乎不用錢,或是只需要繳交低廉的費用,
Thumbnail
全民健康保險讓臺灣民眾能以較低費用獲得高品質醫療,然而醫生卻面臨著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臺灣健保標準流程無法適應醫生治療需求,全民健康保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財務狀況以及醫師的合理待遇,失控的健保體系造成龐大的財政缺口,只能以醫德無上限填補。
Thumbnail
台灣「醫療照護」連六年世界第一,為何台灣對民眾的老人福利、健保、社福制度,都如此細心呵護?《集體意識|台灣.南宋》系列,用南宋的集體潛意識、靈魂記憶(阿卡西紀錄)的角度來探討。許多身心靈領域,或研究靈魂學的人相信,傳統中華價值被完整轉化到了台灣,反而不是在中國。台灣成為了龍脈精神的方舟。
Thumbnail
  這是我近兩年的心得,近期更是有感而發。   以前我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有很多人明明在國外生活,每次看病都會特地坐飛機回來台灣之類的事情。因為健保制度只有台灣才有,在大家都在讚頌「健保」這個政策的時候,我都沒有多大的感覺。   直到最近家裡的人生病,很常跑大醫院,某次我偶然看了一下付費單,才驚覺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搬到美國3年了,我還是習慣在台灣做健康檢查,一方面是因為信任台灣的醫療品質,還有很重要的語言因素。 例如全身健康檢查,我其實幾乎聽不懂那些醫療名詞,當然可以找會講中文的醫師,還可以跟醫院申請翻譯,不過會想說一年也就一次,就趁回台灣時找個能讓自己能自在且安心的選擇。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我是覺得取消掛號費上限仍然是不合理….
Thumbnail
對於海外臺巧使用臺灣健保資源造成瀕臨破產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待遇。本篇文章講述了海外臺巧在歐洲的看醫療經驗,並訴說他們不滿自動復保與費用追繳的情況。作者指出,許多海外臺巧在海外已能充分利用當地的醫療資源,並希望臺灣媒體不要再製造不實的新聞帶風向。此篇可幫助海外臺巧找到希望與抗爭的出口。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個消息我實在是等很久了,因為我們住國外的人,非常容易被媒體或是民眾當成公敵,覺得我們蹭健保。 的確,這樣的人還不少,尤其是要自費,或是保險費會因為前一年使用情況調整的國家,很多人的確為了省錢,買機票回台灣看醫生。 但多數歐洲國家都是類似健保制度,也就是看病幾乎不用錢,或是只需要繳交低廉的費用,
Thumbnail
全民健康保險讓臺灣民眾能以較低費用獲得高品質醫療,然而醫生卻面臨著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臺灣健保標準流程無法適應醫生治療需求,全民健康保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財務狀況以及醫師的合理待遇,失控的健保體系造成龐大的財政缺口,只能以醫德無上限填補。
Thumbnail
台灣「醫療照護」連六年世界第一,為何台灣對民眾的老人福利、健保、社福制度,都如此細心呵護?《集體意識|台灣.南宋》系列,用南宋的集體潛意識、靈魂記憶(阿卡西紀錄)的角度來探討。許多身心靈領域,或研究靈魂學的人相信,傳統中華價值被完整轉化到了台灣,反而不是在中國。台灣成為了龍脈精神的方舟。
Thumbnail
  這是我近兩年的心得,近期更是有感而發。   以前我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有很多人明明在國外生活,每次看病都會特地坐飛機回來台灣之類的事情。因為健保制度只有台灣才有,在大家都在讚頌「健保」這個政策的時候,我都沒有多大的感覺。   直到最近家裡的人生病,很常跑大醫院,某次我偶然看了一下付費單,才驚覺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搬到美國3年了,我還是習慣在台灣做健康檢查,一方面是因為信任台灣的醫療品質,還有很重要的語言因素。 例如全身健康檢查,我其實幾乎聽不懂那些醫療名詞,當然可以找會講中文的醫師,還可以跟醫院申請翻譯,不過會想說一年也就一次,就趁回台灣時找個能讓自己能自在且安心的選擇。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我是覺得取消掛號費上限仍然是不合理….
Thumbnail
對於海外臺巧使用臺灣健保資源造成瀕臨破產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待遇。本篇文章講述了海外臺巧在歐洲的看醫療經驗,並訴說他們不滿自動復保與費用追繳的情況。作者指出,許多海外臺巧在海外已能充分利用當地的醫療資源,並希望臺灣媒體不要再製造不實的新聞帶風向。此篇可幫助海外臺巧找到希望與抗爭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