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那些舊時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直都很喜歡光復前後的台灣,有著舊時代濃厚情感的韻味,我想………應該是受到家母的影響吧 。
母親是家中最小的女兒,跟大哥相差十八九歲,雖然是最小的掌上明珠,在人口衆多食指浩繁的家庭中,也得在天還沒亮就起床,餵完家中飼養的家禽家畜後,還得去河邊撈些小魚小蝦,給一大家子的早餐中加菜。
七歲大的她,腳下墊著板凳,才能拿著勺子在爐火鼎盛的灶鍋裡,為家人煮早餐,在用完飯後才能背著書包上學。
受日式教育的父親,雖然是中醫,也曾跟著老蔣到中國打仗,卻不懂人心險惡,跟妻子爭吵時,便操著滿口的日語,只為了不想讓小孩聽懂。寫藥書時,不懂的中文字,還會問平日幫忙採藥跟整理的小女兒,噢………我忘了提了,我媽的外婆是一句中文跟台語都不會的日本人。
我還有印象外公家是標準的日式建築,小時候有長些疔瘡,外公就會拿看起來,跟瀝青沒兩樣的膏藥,經火烤後貼在患者,沒兩天……疔瘡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還有一種紅紅的藥粉,不是服用,而是由他人用吸管吹入喉嚨,一樣……兩天喉嚨痛就好,神奇的很~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很神奇!?好了﹏把你的嘴巴合起來。
位於台中原豐火車站附件的老警局,有著舊時光濃濃的色調。
母親與外公父女情深,每當母親指著田野中陌生植物,如數家珍的告訴我,這“咸豐草”吃什麼的、這“小金英”又是吃什麼的、長的又高又壯的“五爪金英”是運用在外敷跟內用的什麼上、醡漿草搗碎後放在牙齦邊又能治什麼…………在母親迷濛的眼神裡,讀到她對外公滿滿的敬畏與懷念;此時,我會笑著指著另一株植物,問她藥名跟功效,卻不曾戳破她對父親的思念。
每當看到日據時代的建築物跟物品,腦海中總會浮出母親口中,那段屬於她與父親泛黃斑駁的舊時光。
或許,這是我對藥草植物格外感興趣,及當初為什麼要學日文,所深埋在內心的種子萌芽吧。這……是一種父傳子、母傳女的情感傳承吧。
至始至終,我都是外公的孫女,母親的女兒,血緣裡的基因是騙不了人的。
2014/12/7 刊載於臉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0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夜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越接近考試,越覺得忐忑。 從2012年7月學箏到現在,夯不啷噹算來也足足學了7年。當初,為了讓自己學習有所有方向,第二年我就去參加檢定考,倒不是自己喜歡考試,那就跟在驢的前頭,吊了紅蘿蔔的道理是一樣,單純只是讓學習有個動力,也算給自己設定一個循序漸進的目標。 天知道……我最討厭考試了~~~~~~。(
睜眼,由地板的角度望過去,輕掩的綠色窗簾裡的清晨室內,依舊暈暗不明。 看了一下手錶……早上七點。這生理時鐘真是沒救了,就算是假日,時間到了,眼睛還是很自然的,到時辰就睜開眼,就算想睡久一點,也完全沒得商量。 瞟了一眼,床上的二個人毫無動靜,很果斷的決定,把被子再裹緊一點,要賴床,大家來賴! 八點半,
深夜醒來,還有點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的區別,眨眨眼,頓了三秒才回過神來……啊~是夢啊~ 說來,你可能不信……縱然學校畢業多年,每當午夜夢回時,還是會夢到考試前,那準備不及的忐忑心慌。 在學習上,我是個極度徧食的小孩,對於喜歡的事務,會自己找書籍研讀,對於燒腦的科目,也能咬牙硬是背下,但……就是前腳一踏出
打小,我就是敏感的孩子,在懵懵懂懂的年紀,就懂得察顏觀色,不瞭解成人世界的複雜,卻能精準分辨臉孔上的喜怒哀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觀看的讀物越寬廣,在生命的長河中,經歷過無數的波折後,慢慢的成長累積為現在的我。 年輕貌美很好,但我更喜歡現在這種狀態下的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惡,有充分的智慧,相信
「啊~~~~你怎麼咬我!?」 院子裡傳來一聲哀嚎聲,我放下手上的眉筆,忍不住嘆了口,起身出去…………揍狗。 才踏出門,一抬眼就看到我媽,一手比著我家的笨狗,一邊跟我告狀,她只是想幫狗繫鍊子,我們家的狗,竟然直接賞了她一個痛快………………😅 我說…………你們一定要這樣嗎?一大清早,就這麼熱鬧滾滾的…
年歲稍長後的這幾年,開始不經意的關注長照議題。一眼望去,散落在桌前書櫃上的龍應台【天長地久】、張曼娟的【我輩中人】……很難忽略關於生離死別的議題。 十八歲離開家鄉外出升學後,便收起羽翼,在這諾大的城市停留,開啟了客居他鄉的生活,漸漸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步調………春去秋來轉眼間,這待在他鄉的
越接近考試,越覺得忐忑。 從2012年7月學箏到現在,夯不啷噹算來也足足學了7年。當初,為了讓自己學習有所有方向,第二年我就去參加檢定考,倒不是自己喜歡考試,那就跟在驢的前頭,吊了紅蘿蔔的道理是一樣,單純只是讓學習有個動力,也算給自己設定一個循序漸進的目標。 天知道……我最討厭考試了~~~~~~。(
睜眼,由地板的角度望過去,輕掩的綠色窗簾裡的清晨室內,依舊暈暗不明。 看了一下手錶……早上七點。這生理時鐘真是沒救了,就算是假日,時間到了,眼睛還是很自然的,到時辰就睜開眼,就算想睡久一點,也完全沒得商量。 瞟了一眼,床上的二個人毫無動靜,很果斷的決定,把被子再裹緊一點,要賴床,大家來賴! 八點半,
深夜醒來,還有點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的區別,眨眨眼,頓了三秒才回過神來……啊~是夢啊~ 說來,你可能不信……縱然學校畢業多年,每當午夜夢回時,還是會夢到考試前,那準備不及的忐忑心慌。 在學習上,我是個極度徧食的小孩,對於喜歡的事務,會自己找書籍研讀,對於燒腦的科目,也能咬牙硬是背下,但……就是前腳一踏出
打小,我就是敏感的孩子,在懵懵懂懂的年紀,就懂得察顏觀色,不瞭解成人世界的複雜,卻能精準分辨臉孔上的喜怒哀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觀看的讀物越寬廣,在生命的長河中,經歷過無數的波折後,慢慢的成長累積為現在的我。 年輕貌美很好,但我更喜歡現在這種狀態下的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惡,有充分的智慧,相信
「啊~~~~你怎麼咬我!?」 院子裡傳來一聲哀嚎聲,我放下手上的眉筆,忍不住嘆了口,起身出去…………揍狗。 才踏出門,一抬眼就看到我媽,一手比著我家的笨狗,一邊跟我告狀,她只是想幫狗繫鍊子,我們家的狗,竟然直接賞了她一個痛快………………😅 我說…………你們一定要這樣嗎?一大清早,就這麼熱鬧滾滾的…
年歲稍長後的這幾年,開始不經意的關注長照議題。一眼望去,散落在桌前書櫃上的龍應台【天長地久】、張曼娟的【我輩中人】……很難忽略關於生離死別的議題。 十八歲離開家鄉外出升學後,便收起羽翼,在這諾大的城市停留,開啟了客居他鄉的生活,漸漸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步調………春去秋來轉眼間,這待在他鄉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我母親出生於高雄林園, 那邊同樣是外省眷村。 家中共有六名兄弟姐妹,而她行大。 我曾聽她說過她幼時被外公帶去給林瞎子摸骨, 什麼是摸骨?
Thumbnail
我的母親,出身於外省家庭。 我外公是福建廈門茶商之子, 外曾祖父是當時的地主階級, 擁有不少土地租給佃農種茶。 外曾祖父膝下有兩男一女, 我外公行大,自幼送去私塾讀書, 通四書五經,習得一手好毛筆字。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小時候印象中的鄉下對照都市的繁華,從沒改變被世界繁華遺忘的面貌;我盯著屋角混凝土牆掉落後裡面露出的紅磚瓦,想起以前我們孩子時在大爐、大灶、塌塌米跑來跑去的模樣;曾經得爬上屋瓦才摘得到龍眼的碩壯龍眼樹若現在還在,不知這已經改成洋房的高度,搆得到還搆不到一串串的碩大龍眼?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我的阿婆是客家人,從我還沒滿月起…就是她一點一滴把我拉扯大的。 而我父親那邊的阿嬤…通常是“只出一張嘴育兒法”,所以很自然的…我跟她完全不親。 婆婆非常愛乾淨,她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細妹,女生要勤勞、愛乾淨,妳要是嘴巴再甜一點,那每個人看到妳都會喜歡的。」 我當時還小,只是婆婆這麽說、
Thumbnail
今年過年期間,與家人聊到小時候的過年儀式之一,必須搭長途客運到台北向一位將軍爺爺拜年。小時候的印象已經不甚清晰,記得父母會讓我們穿上新衣,小小鄉巴佬搭車必吐。到了爺爺家,都會喝一碗甜甜的蓮子銀耳湯,拿紅包。弟弟記得奶奶帶我們去吃當時美國進口的冰淇淋,這點我卻沒有印象。 這位爺爺其實是把未成年的爸爸
約了她,狗和香吃飯。這基本是每次她回港的飯腳組合,聊得非常開心。 她的老母也是個奇葩,看得出三個好兒都活在她的陰影箝制下,但又離不開,就好似斯德哥爾摩候群症的病人一樣。 自從去完東京,我看我舅父的眼光已經不一樣,一個60幾歲的人,早大半年已經約好一起去日本,多番口口聲聲表示自己會出錢,但到最後同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我母親出生於高雄林園, 那邊同樣是外省眷村。 家中共有六名兄弟姐妹,而她行大。 我曾聽她說過她幼時被外公帶去給林瞎子摸骨, 什麼是摸骨?
Thumbnail
我的母親,出身於外省家庭。 我外公是福建廈門茶商之子, 外曾祖父是當時的地主階級, 擁有不少土地租給佃農種茶。 外曾祖父膝下有兩男一女, 我外公行大,自幼送去私塾讀書, 通四書五經,習得一手好毛筆字。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小時候印象中的鄉下對照都市的繁華,從沒改變被世界繁華遺忘的面貌;我盯著屋角混凝土牆掉落後裡面露出的紅磚瓦,想起以前我們孩子時在大爐、大灶、塌塌米跑來跑去的模樣;曾經得爬上屋瓦才摘得到龍眼的碩壯龍眼樹若現在還在,不知這已經改成洋房的高度,搆得到還搆不到一串串的碩大龍眼?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我的阿婆是客家人,從我還沒滿月起…就是她一點一滴把我拉扯大的。 而我父親那邊的阿嬤…通常是“只出一張嘴育兒法”,所以很自然的…我跟她完全不親。 婆婆非常愛乾淨,她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細妹,女生要勤勞、愛乾淨,妳要是嘴巴再甜一點,那每個人看到妳都會喜歡的。」 我當時還小,只是婆婆這麽說、
Thumbnail
今年過年期間,與家人聊到小時候的過年儀式之一,必須搭長途客運到台北向一位將軍爺爺拜年。小時候的印象已經不甚清晰,記得父母會讓我們穿上新衣,小小鄉巴佬搭車必吐。到了爺爺家,都會喝一碗甜甜的蓮子銀耳湯,拿紅包。弟弟記得奶奶帶我們去吃當時美國進口的冰淇淋,這點我卻沒有印象。 這位爺爺其實是把未成年的爸爸
約了她,狗和香吃飯。這基本是每次她回港的飯腳組合,聊得非常開心。 她的老母也是個奇葩,看得出三個好兒都活在她的陰影箝制下,但又離不開,就好似斯德哥爾摩候群症的病人一樣。 自從去完東京,我看我舅父的眼光已經不一樣,一個60幾歲的人,早大半年已經約好一起去日本,多番口口聲聲表示自己會出錢,但到最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