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旅步微│珍珠蚵的故鄉-彰化芳苑海牛採蚵文化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全台僅見的芳苑海牛踏浪入海景像(圖由芳苑海牛車隊提供)

全台僅見的芳苑海牛踏浪入海景像(圖由芳苑海牛車隊提供)

風從海面吹來,吹過小漁村低矮房舍的老舊磚牆,海風夾帶明顯的鹹味,落在家家戶戶鐵窗的鏽斑上、在村民黝黑的臉孔上、以及人民勤奮堅毅的歲月軌跡上。

彰化縣西南角芳苑小漁村,面臨台灣海峽,當地海岸地形特殊,有著一片平坦緩斜的長灘,海水退潮後,灘地可向海面延伸數里。只要掌握好潮汐時間,農民可深入海中7、8公里處,架枝養蚵,與天地及大海共同度過每一個日升月降、潮起潮落…

在離岸數里的海域產蚵,漲潮時泡入海中吸取無窮的養份,退潮時就必須浮出水面,曬曬太陽吹吹風,避免飽食終日成了虛胖子,這種養殖環境,讓蚵隻飲食有度,伸縮有時,也成就了蚵體大小適中,口感甜美緊實的芳苑特產「珍珠蚵」。


芳苑的牛車入海

芳苑的牛車入海

我從小吃這裏的珍珠蚵,以為牡蠣本當如此後來到都市求學就業,吃過各地蚵嗲,滋味口感總是差上一截,得出的結論是:芳苑的蚵仔炸絕對是獨步全台~我自認已經排除掉「兒時記憶懷舊情懷」等主觀情感因素之後,所下的評語,這部分會在其它專章來介紹。

牛是我們的家人 我們一起到海裏耕作

牛,從古以來一直是人類在田地上的好朋友,耕田拉車,任勞任怨,在芳苑漁村裏,牛耕的角色,從土地延伸至大海,海牛採蚵,形成全台獨一無二的奇特景觀。

這塊位於彰化西南角濁水溪北岸的小漁村,自古以來,居民靠著老天爺的賞賜,同時在大地及大海上討生活,他們的牛隻,也自然練就能踩土能踏浪的本事。

這原本只是一處不起眼偏鄉小村的生活場景,伴隨潮汐,落日,海風,漁民將生活的技術代代相傳,牛車入海是謀生,沒有人把它與「旅遊景觀」及「文化資產」聯想在一起….

除了牛的腳力外,有些蚵農原本就有速度更快運量更大的機器鐵牛,在這一波生態觀光的熱潮中,也都加入載客導覽的行列。春夏時節,在天氣海象良好的狀況下,黃牛鐵牛來回穿梭,一群群遊客與空中海鳥、潮間魚蟹,一起完成這幅春遊嬉戲的歡樂畫面。

小小漁村除了年輕人口外流嚴重之外,幾十年的街道景觀並無太大改變,但有時候,衝擊也是一種轉變的機會,有一陣子,這些拉車入海的老牛的眼睛,看到越來越多穿著亮麗皮膚白晰的外地人,明顯跟主人黝黑的臉孔不同,今天一群人,明天又另一群人…牛車上不再只是載著厚重的牡蠣,還多了很多以前沒見過的時尚男女…

芳苑海牛採蚵生活的畫面會讓外地人看到,大約是2010至2011年左右,中油國光石化要在大城芳苑海域設廠的議題發燒開始,八輕、國光石化,不僅是全國性議題,對環保人士而言,甚至是地球的大問題。


耕海

耕海


好奇的人潮散去 文化永續的工作才開始

在不同立場陣營的較勁下,芳苑當地人文生態也跟著被大家看到,像牛隻入海這種畫面,對於連真實的牛都很少看到的現代人,可說是主題鮮明、印象深刻,芳苑這個小漁村的潮間帶、紅樹林、寄居蟹、海牛車、鐵牛、蚵嗲…也在這個時候被更多人看到,並前來參訪。

在這些過程中,肯定有很多民間力量,長期努力推廣自然生態環保的理念,而在當時那種經濟開發與環境守護議題交烽的時刻,更需要乘勢發聲,不但要堅守土地大海的原形原貎,更要把生活民俗等無形的文化資產,整理重塑,發揚光大。

總有一些人,一些文化環保團體就是在關鍵時間點,做了一些重要的事,為這塊他土生土長的風頭水尾小漁村,描繪出以自然環境為根,以生活文化為本的未來漁村新風貌。

海牛文化通過無形文化資產認定

2016年,芳苑鄉有十幾頭海牛通過彰化無形文化資產審核,這個里程碑,部分顯示了公部門態度的開放與多元,但更大的意義是民間的創意及努力。通過無形文化資產認定,讓芳苑海牛能見度大為提高,也讓傳統海牛採蚵文化的品牌效應得以持續擴大。

文化資產是一種多種元素的組合體,不可能由一人一事而奏其功,最後一定要有少數幾個人,憑著一股理念與傻勁,整理,推廣,論述,跑流程…這其中有一位大家都無法忽視的身影–水哥魏清水。

我個人與魏先生初遇,是2012參加環保聯盟所舉辦的芳苑生態文化之旅時,水哥是海牛採蚵行程的導覽解說員,那時正值經濟與環保激戰的高峰,支持的反對的,都會來這裏朝拜一下,也是因著這個機會,讓外地人願意走入這海邊小村,體會那些由大自然與人類生活長年焠煉出來的深層感動。

後來國光石化不蓋了,好奇的人潮散去,而重視土地生態及在地文化的一群人,繼續把這全國僅見的海牛採蚵畫面推廣下去,魏先生及其理念相同的在地伙伴們,當然是最重要的推手。

無可取代的在地文化資產

海牛文化是一種無法複製無可取代的文化資產,是老天與住民共同投入心力合作而成的,今天即便是財力雄厚的大集團,可以用錢買到最好的牛種,但買不到牛與主人多年如家人般的感情與默契;錢可以買到最好的海景海港,但買不到老天爺自然形成的十里平斜泥質長灘;買得到最先進的水產生技產業,但買不到願意強風中涉水架棚,往返採集的樂天蚵農…這些條件只要少了一點點,芳苑的海牛採蚵景象就無法存在。

在芳苑十三隻海牛通過無形文化資產審查後,住在南投的文史工作者潘樵,受邀到芳苑,將每頭牛與牛主人的畫面,用畫筆畫下,並用文字紀錄牛與主人的生活故事。在漫長的海牛文化保存推廣工作中,又立下一個極富意義的里程碑。

用畫筆保存水牛的身影

在科技時代,人人都有數位相機,可以用很低成本完成數量龐大的照片,但捨相機而採用耗時費工的手工畫作,少了科技元素,多了古樸意境,感受果然大為不同。

邀請畫家潘樵參與這個行動魏清水說,除了把現在僅存的人與牛畫下寫出之外,他們也開始對外收集古老照片,希望芳苑鄉民早年有保存有與牛相關的照片,能提供複製保存,這些工作漫長而成果緩慢,但都是在為未來海牛博物館的最大目標,累積養份及題材。

原來,在海牛文化通過彰化無形資產審核之後,後面的「百年大計」卻是越見恢宏,他們還要把這個文化申請為國家級,甚至是世界級的文化資產。

芳苑,早名番仔挖,位於風頭水尾的彰化西南角,冬天與強勁北風搏鬥,夏天南風吹來,卻又揮不去對岸六輕高聳煙囪的陰影。幾年前,他們用在地民意擋住了國光石化這隻國家級的龐然大物,未來,他們要用自己的雙腳走出自己的路,用自己生活寫下自己故事,讓這股在地文化生機活水源源不絕。

【註】本文圖片由魏清水先生提供,謹致謝意


芳苑海牛車隊粉絲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夏的沙龍
6會員
5內容數
不是青年,卻走斜槓。這個專題,是從棄業自僱時開始經營,會有讀書,寫作,旅行,鄉居的隨筆,並將持續專注在寫作方法的思考及身心安頓的觀照,邀您一起鍛鍊文字肌力,打造個人品牌。
謝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18
一本能幫助我們掙脫謊言、假象和故事束縛的神奇小書。 作者強調:這本書談的並不是任何理念、概念、理論或哲學。因為我在這裡分享的一切全都來自於你能夠從自身的經驗中看到些什麼…最終看出一切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2019/12/18
一本能幫助我們掙脫謊言、假象和故事束縛的神奇小書。 作者強調:這本書談的並不是任何理念、概念、理論或哲學。因為我在這裡分享的一切全都來自於你能夠從自身的經驗中看到些什麼…最終看出一切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2019/12/18
這似乎是一本傳授實用技巧的教材,其實更接近明心見性的修行書。 快樂似乎遙不可及,或是轉眼即逝。其實,快樂一直在我們身上,只是我們沒有掌握到開啟快樂的方法。這本不一樣的快樂指南,就是一把終極之鑰,我們只要拿到、插進、轉開它。
Thumbnail
2019/12/18
這似乎是一本傳授實用技巧的教材,其實更接近明心見性的修行書。 快樂似乎遙不可及,或是轉眼即逝。其實,快樂一直在我們身上,只是我們沒有掌握到開啟快樂的方法。這本不一樣的快樂指南,就是一把終極之鑰,我們只要拿到、插進、轉開它。
Thumbnail
2019/12/11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Thumbnail
2019/12/11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灣東北角的桃源谷,這個位於山海交會之處的地方,原名「大牛埔」或「綑牛仔山」。 遠在早期,勤勞的農夫在這片土地上放養著他們的牛隻,而廣袤的草原在蔚藍的太平洋映襯下,宛如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彷彿是一個隱秘的世外桃源,因此被命名為「桃源谷」。
Thumbnail
台灣東北角的桃源谷,這個位於山海交會之處的地方,原名「大牛埔」或「綑牛仔山」。 遠在早期,勤勞的農夫在這片土地上放養著他們的牛隻,而廣袤的草原在蔚藍的太平洋映襯下,宛如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彷彿是一個隱秘的世外桃源,因此被命名為「桃源谷」。
Thumbnail
隱居於背山面海的傳統村落,擁有超過百年歷史人工堆砌的石頭古厝,這座純樸淡然時光緩慢的小漁村,曾經有段鮮為人知的璀璨風華。隨著九份、金瓜石逐漸褪去的採礦掏金熱,素有「小基隆」美稱的卯澳,這一頁興衰落寞的斑斑歷史,漸漸被後代世人所遺忘,徒留當地耆老望遠觀海的塵封往事。
Thumbnail
隱居於背山面海的傳統村落,擁有超過百年歷史人工堆砌的石頭古厝,這座純樸淡然時光緩慢的小漁村,曾經有段鮮為人知的璀璨風華。隨著九份、金瓜石逐漸褪去的採礦掏金熱,素有「小基隆」美稱的卯澳,這一頁興衰落寞的斑斑歷史,漸漸被後代世人所遺忘,徒留當地耆老望遠觀海的塵封往事。
Thumbnail
很喜歡嘉義這個地方 魚塭,常常在坐車時,伴隨著飛掠而過的視線 猶如珍珠灑落般的閃閃發亮 白鷺鷥優雅的身影,不時展現在人們眼前 佇立水面、草叢旁的悠閒 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時候,走過台灣 觸動人心的是在地人所營造出的一切 從嘉義太保行駛上82快速道路 來到素有鮮蚵故鄉之稱的東石 沿途,純樸的鄉野景致外,
Thumbnail
很喜歡嘉義這個地方 魚塭,常常在坐車時,伴隨著飛掠而過的視線 猶如珍珠灑落般的閃閃發亮 白鷺鷥優雅的身影,不時展現在人們眼前 佇立水面、草叢旁的悠閒 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時候,走過台灣 觸動人心的是在地人所營造出的一切 從嘉義太保行駛上82快速道路 來到素有鮮蚵故鄉之稱的東石 沿途,純樸的鄉野景致外,
Thumbnail
從台中沿著西濱一路南下,一座座風車佇立在海岸線日以繼夜的發電,身為爸媽的我們也需要找個地方充電充電。
Thumbnail
從台中沿著西濱一路南下,一座座風車佇立在海岸線日以繼夜的發電,身為爸媽的我們也需要找個地方充電充電。
Thumbnail
這不是業配文!強力推薦去深度旅遊!不只是遊玩,還非常有教育意義!站在台灣海峽的中央,體驗無形文化資產-「海牛文化」;在強風吹襲下!感受討海人,蚵農的辛苦!吃最美味的海鮮粥、抓螃蟹、摸虎河豚、在阿進阿伯熱情、專業的導覽下,度過非常有意義的潮間帶之旅!
Thumbnail
這不是業配文!強力推薦去深度旅遊!不只是遊玩,還非常有教育意義!站在台灣海峽的中央,體驗無形文化資產-「海牛文化」;在強風吹襲下!感受討海人,蚵農的辛苦!吃最美味的海鮮粥、抓螃蟹、摸虎河豚、在阿進阿伯熱情、專業的導覽下,度過非常有意義的潮間帶之旅!
Thumbnail
或許是先遇到了塭仔與溝內如此相鄰的情況,沿著縣道彰1-1走,經過了一條圳道以及四個排水,還有白馬酒莊,到了下一個聚落,我都還以為我在線西。直到聞到空氣中的海產味,才問了路邊的阿姨這裡還是線西嗎? 沒錯,這裡是產蚵的地方,蚵寮 曾家
Thumbnail
或許是先遇到了塭仔與溝內如此相鄰的情況,沿著縣道彰1-1走,經過了一條圳道以及四個排水,還有白馬酒莊,到了下一個聚落,我都還以為我在線西。直到聞到空氣中的海產味,才問了路邊的阿姨這裡還是線西嗎? 沒錯,這裡是產蚵的地方,蚵寮 曾家
Thumbnail
曾幾何時,心靈的觸動,在我們不經意中停擺;視野的美感,在匆匆中失焦;記憶的溫度,在忙碌中冷卻。其實是,我們過度依賴即時的速成,卻將品味破壞了,就像爬文後就要去熱門景點一遊,忘了用自己的行腳體驗才是真實。
Thumbnail
曾幾何時,心靈的觸動,在我們不經意中停擺;視野的美感,在匆匆中失焦;記憶的溫度,在忙碌中冷卻。其實是,我們過度依賴即時的速成,卻將品味破壞了,就像爬文後就要去熱門景點一遊,忘了用自己的行腳體驗才是真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