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誌│直指真相的快樂指南-快樂的終極之鑰( 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快樂的終極之鑰

快樂的終極之鑰

這似乎是一本傳授實用技巧的教材,其實更接近明心見性的修行書。

快樂似乎遙不可及,或是轉眼即逝。其實,快樂一直在我們身上,只是我們沒有掌握到開啟快樂的方法。這本不一樣的快樂指南,就是一把終極之鑰,我們只要拿到、插進、轉開它。

看到《快樂的終極之鑰》書名,第一個印象是一本教人正面思考的雞湯書。然後,作者應該會分享一些釋放舊情緒的技巧,讓心靈回歸到「清淨光明的本來面目」,把不快樂的情緒釋放掉,自然就快樂了。

可是當看了作者介紹,羅伯特.薛弗德,原來是暢銷書《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的作者。那本書,我幾年前是看過的,因為當時整理了一個流程圖,所以還有印象。

隱約記得,當時作者已經把「擊退不適情緒」的手法,視為小我虛幻的把戲了,多年之後再寫這本《快樂的終極之鑰》,應該不會再回到初階的正面思考1.0吧。

情緒的好壞 都是心智機器編造出來故事

翻開書本,果然尋獲不少彩蛋。如果把這本小書分成兩大部分,前面是分析人的心智機器是怎麼運作的,也可以知道,為什麼一般快樂處方都沒有效。

後半部,會教讀者如何植入真相病毒,而且,大道至簡,大凡人人可用的有效方法,都不會是複雜的。

作者甚至指出,光是閱讀本書的過程,還不用起身練功,就已經在運作植入真相病毒的威力了。

一般理論分析及知識傳授的著作,除了篇章次序外,文章段落也會有一定的結構脈絡,但這本書全部以對話式短文句進行,就像讀者坐在作者前面聽他講話。

而他要表逹的觀點也不多,「只用足夠的字數和頁數來完成它該做的事」,目的就是幫助讀者發現並實際體驗到真正快樂,隨時隨地,無論身旁發生什麼事。

你做每件事最後真正想要的是快樂

不論你的願望清單列出的財富事業愛情健康甚至做公益,最終端的目的都與快樂有關,但是吊詭的是,得到清單上的結果,你會往下一個目標,可能有短暫一下子的快樂,但真正的快樂狀態永遠不會發生,因為不論得到什麼,一定還有更多還沒得到的,匱乏反而更多。

所以,這本書是要教人「知足常樂」才能快樂嗎?

當然不是!

當我們從事興趣相關的玩樂、讀小說、看電影,充滿創意地展現自己…其實全都是一種內在體驗,去體驗那各式各樣的感覺。

而快樂是人性體驗中最虛無飄渺的一種渴望,定義模糊,我們其實不太知道快樂是什麼?

然後,作者就要開始穿過幻象直擊核心了:我們無法體驗到真正的快樂,最主要原因在於把一連串的謊言假象和故事都當作真的,比如:

有所謂「正面情緒」,像快樂、平靜、慈悲、愉悅….

有所謂「負面情緒」,像悲傷、憤怒、恐懼、沮喪…

正面情緒是好的,讓人愉快,是我們想要的。

負面情緒是不好的,讓人痛苦,是我們所不要的。

因此,我們一定要採取行動化解問題成因,消除負面情緒。如果我們打贏這場仗,我們就會變得快樂……

上面假設我們都認為正確且必然,但作者說:他們什麼都不是,只是能吸引人的謊言、假象或故事,是一個操弄心智的神奇幻術。

情緒就只是情緒 所有對抗情緒的工具注定無效

真相是:

沒有所謂「正面的情緒」(它只存在於故事裏) 。

沒有所謂「負面的情緒」(它只存在於故事裏) 。

情緒沒有好與壞,沒有好處或壞處。

情緒就只是情緒,沒有必要和情緒對抗。

所有情緒都以它原本的面貎受到歡迎與感謝,沒有必要去消除、療癒…..

很多專家會提供調整內在的建議,要專注當下、要有同理心、要保持正念、有感恩的心、不批判、觀想影像顏色進入心中….

但,這些都沒辦法讓你體驗到真正的快樂,因為它們的理論核心全都奠基於「負面情緒真的存在」,我們必須擺脫負面情緒的糾纒。

但是,如果這根本就不是真的。當我們做完所有這些專家建議的工具、技巧、研討會,是否變得比較快樂?

並沒有!

然後,作者指出關鍵重點,你一定要從自己個人體驗中所觀察的一切,直接體驗,而不是想法、概念或理論。

只有自己往內在空間觀察 看出真相 別無他法

你可以閉著眼睛觀察所謂的內在空間,會注意到,情緒是出現在內在空間的某種東西,而且似乎會流動或振動。

我們先把情緒定義為「一種內在空間的能量波動」,有時波動感覺比較快,有時比較慢….我們先視為「各種情感的不同頻率」。

內在空間能量開始變化,其速度與頻率會隨著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狀況、外在的刺激而有相對應的變化。

有人批評你,內在能量會以某種方式變化,轉換成某種特定頻率。

有人稱讚你,此時能量朝不同方向變化,轉換成另一種頻率。

車子被撞了、中了彩券…各有不同的波動及頻率。

有關這部分的事件發展的流程總結如下:

→這個現實世界(故事空間)發生了一件事。

→內在空間能量為對應所發生的事,便以某種持定方式產生變化。

→能量變化轉換成某種頻率。

→每當外面有新事件發生時,我們就會重複上面步驟…因此,我們體驗各種不同的情緒。

當我們很小時,知道內在空間有這些波動,但沒有用以描述它們的詞彙,不知道什麼是憤怒、悲傷、興奮…等名詞。

所謂快樂 就只是內在能量波動的一種頻率

波動就是波動,不具任何屬性。大部分人稱之為「快樂」的東西,也是內在空間能量波動時,我們所接收到的一種頻率。

後來我們認為某種情緒頻率是好的,某種是壞的,那是透過學習而來的。一定有什東西製造出這種正面或負面、快樂或痛苦的假象,作者把這東西稱為「心智機器」,根據某種規則及程式在運作。

當心智機器觀察到一件發生在內在空間或故事空間事情時,它快速運轉,從資料庫找到三個問題的答案:

1,這是什麼? 2,它代表什麼意思? 3,我該如何回應?

1,這個波動叫憤怒。2,它代表很糟的感覺。3,我應該躲開或回擊,以避免憤怒情況發生。

當我把這本書看到這裏,暫停了下來,要分享一些個人的類似體驗給大家。

作者的論述在西方成功學及情緒管理技巧上或許罕見,但在東方禪修思想中,我們絕對不陌生。然而作者卻能化神秘為適合大眾的快樂處方,大大增加了這套技巧的實用價值。

我翻出五、六年前在新店參加黃庭禪三天後,整理老師教導的一些心得文字供大家參考,對照羅伯特這位美國心靈作家的論點,可謂不謀而合了。

所有問題的起點,在於人對上述種種現象注入好惡取捨、知見分別,也就產生罣礙煩惱。 奇蹟課程所指稱「小我的詭計」此時乘虛而入,世間蕩氣廻腸的古今大戲也一一粉墨登場。通本奇蹟課程一再指明:所有的意義都是你(小我)所賦予的。
情緒初生之始合併胸口心氣一蕩,尚無正面負面分別,然後,我們攀緣附會,賦以意義,施以能量,導以劇情,標誌著甲狀況是悲苦的,遇上則涕泗縱橫,以反應狀況之悲苦,日後自當扭轉之;乙狀況是恐懼的,碰到了就身顫氣喘,以對應該狀況之可怕,日後當避之克之;丙狀況令人欣喜,日後當追尋之……云云,這就是有情眾生娑婆大地。而每次的情緒波瀾,是在我們六識控制之外,全部歸入潛意識。
一次次情緒送入潛意識,形成烙記。下次五官六根再碰到類似情境,潛意識快速搜尋並送上記錄中該有的反應。也就是除了色身的氣血起伏,我們已「學會」對這些情境加上貪瞋痴愛惡等情緒能量,這些情緒回頭來跟著我們,如影隨形,揮之不去,且越不喜歡的遭遇越出現,下一個男人永遠不會更好(新時代眾神們說,凡你專注的,必擴大)。無盡無邊的煩惱快速滋長蔓延,建構了這虛幻卻生動的娑婆世界。 (參考「心如太虛心黃庭」→)

東西方學說,至此合為一軌。本篇講了這麼多情緒的真相後,下一篇就單純多了-照做就是了。書的後半部,作者會給我們那把如何體驗真正快樂的金鑰。

https://vocus.cc/n/static/media/editor-add.50bfc1e3.svg

The Ultimate Key to Happines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夏的沙龍
6會員
5內容數
不是青年,卻走斜槓。這個專題,是從棄業自僱時開始經營,會有讀書,寫作,旅行,鄉居的隨筆,並將持續專注在寫作方法的思考及身心安頓的觀照,邀您一起鍛鍊文字肌力,打造個人品牌。
謝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18
一本能幫助我們掙脫謊言、假象和故事束縛的神奇小書。 作者強調:這本書談的並不是任何理念、概念、理論或哲學。因為我在這裡分享的一切全都來自於你能夠從自身的經驗中看到些什麼…最終看出一切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2019/12/18
一本能幫助我們掙脫謊言、假象和故事束縛的神奇小書。 作者強調:這本書談的並不是任何理念、概念、理論或哲學。因為我在這裡分享的一切全都來自於你能夠從自身的經驗中看到些什麼…最終看出一切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2019/12/11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Thumbnail
2019/12/11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Thumbnail
2019/12/10
在人生中經歷一段唯有透過死亡才能經歷的旅程,將那段旅程中所見到、所感受到的事物,原原本本地說出來,以及到需要的人面前,傳達我的經驗──唯有如此才是活出我、木內鶴彥的人生。 最近,專門談論神秘,太空,外星議題的老高視頻,在日本介紹了一本談論瀕死經驗的日文著作,引起粉絲高度興趣。
Thumbnail
2019/12/10
在人生中經歷一段唯有透過死亡才能經歷的旅程,將那段旅程中所見到、所感受到的事物,原原本本地說出來,以及到需要的人面前,傳達我的經驗──唯有如此才是活出我、木內鶴彥的人生。 最近,專門談論神秘,太空,外星議題的老高視頻,在日本介紹了一本談論瀕死經驗的日文著作,引起粉絲高度興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讓自己間接追求到快樂呢?我覺得除了學習放下追尋各種人、事、物的執著心,也要明白且接受我們之所以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快樂,並非代表我們會一直處於情緒的高潮,我們並不會從此變得不再感到憂傷、嫉妒或憤怒。學習擁抱情緒在我們生活中的正常來去,反而能讓人們更加接近快樂的真諦!
Thumbnail
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讓自己間接追求到快樂呢?我覺得除了學習放下追尋各種人、事、物的執著心,也要明白且接受我們之所以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快樂,並非代表我們會一直處於情緒的高潮,我們並不會從此變得不再感到憂傷、嫉妒或憤怒。學習擁抱情緒在我們生活中的正常來去,反而能讓人們更加接近快樂的真諦!
Thumbnail
撰文:施宜蓁 一位和大多數同學沒有太大差別的高中生,過著學校和家裡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結束了無新意又令人疲憊的一天後,他抒發這些壓力的方式就是坐在電腦桌前打電動,彷彿精神時光屋,幾乎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等回過神來才驚覺原來已經接近凌晨了。
Thumbnail
撰文:施宜蓁 一位和大多數同學沒有太大差別的高中生,過著學校和家裡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結束了無新意又令人疲憊的一天後,他抒發這些壓力的方式就是坐在電腦桌前打電動,彷彿精神時光屋,幾乎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等回過神來才驚覺原來已經接近凌晨了。
Thumbnail
我在研究"快樂"是什麼? 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快樂的後遺症有什麼呢? 要如何快樂,甚至更快樂? 人生最终目標是"圓滿 "。什麼是" 圓滿"呢? 又要如何達到此境界? 為了快樂這議題,我讀了六本書。四本是西方心理學者所著,一本是東方佛家人所著,一本則從運動角度產生快樂。
Thumbnail
我在研究"快樂"是什麼? 人為什麼不快樂? 不快樂的後遺症有什麼呢? 要如何快樂,甚至更快樂? 人生最终目標是"圓滿 "。什麼是" 圓滿"呢? 又要如何達到此境界? 為了快樂這議題,我讀了六本書。四本是西方心理學者所著,一本是東方佛家人所著,一本則從運動角度產生快樂。
Thumbnail
歲末年終之際,除了感謝陪伴自己一路走來的人,我想在每個人的生命之中總有幾本亦師亦友的書籍伴我們走在人生這條路上。《已讀不悔:樊登精選,影響一生的書單與閱讀思考》在我看來像是一本由愛書人精選分享的珍貴書單。
Thumbnail
歲末年終之際,除了感謝陪伴自己一路走來的人,我想在每個人的生命之中總有幾本亦師亦友的書籍伴我們走在人生這條路上。《已讀不悔:樊登精選,影響一生的書單與閱讀思考》在我看來像是一本由愛書人精選分享的珍貴書單。
Thumbnail
我們常說要活得快樂;離苦得樂,這是人類的本性。 而我們也普遍認為負面情緒是種糟糕的東西,彷彿需要去壓制、化解,才能過上積極樂觀的人生。 但一味的追求離苦得樂,最後就真的能快樂?
Thumbnail
我們常說要活得快樂;離苦得樂,這是人類的本性。 而我們也普遍認為負面情緒是種糟糕的東西,彷彿需要去壓制、化解,才能過上積極樂觀的人生。 但一味的追求離苦得樂,最後就真的能快樂?
Thumbnail
再決定要快樂前,你必須要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這樣就能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試問自己想要什麼?這必須要無匱乏心態去知道自己內心真的要什麼?最近我專心研讀關於吸引力法則書籍,看似簡單卻要引導自己思維不容易,思維能改變ㄧ切,而這ㄧ切思維不是你自己說的算,而是真正打從內心底層開始。
Thumbnail
再決定要快樂前,你必須要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這樣就能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試問自己想要什麼?這必須要無匱乏心態去知道自己內心真的要什麼?最近我專心研讀關於吸引力法則書籍,看似簡單卻要引導自己思維不容易,思維能改變ㄧ切,而這ㄧ切思維不是你自己說的算,而是真正打從內心底層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