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大西洋》:靈異之後,是塞內加爾的哀愁

2019/12/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得到今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代表塞內加爾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原外語片獎)的《大西洋》(Atlantique,英語:Atlantics),描述一群被欠薪的年輕工人,漏夜乘船離開這個國家、打算到歐洲尋找更好的生活;同時,其中一名男子的愛人,被家人許配給有錢人家的兒子,後來兩人的新房卻在婚禮當晚莫名起火。而那群生死未卜的年輕人,以極其詭異的方式,捎來他們的音訊。
這部片不容易推薦,原因是它的風格比較藝術,節奏不快、配樂柔和、劇情起伏不明顯,還有不少長段且靜止的鏡頭。若你對塞內加爾的現況有基本的認識,應該會比較容易抓到電影想傳達的訊息。
《大西洋》劇照。
作為法國的前殖民地,塞內加爾的官方語言是法語,但《大西洋》的主語言,是更能代表塞內加爾、當地最大族群沃洛夫人(Wolof)所使用的沃洛夫語。而本片是導演 Mati Diop 的第一部長片,她本身是塞內加爾和法國混血但生長在法國,所以本片也是她對於自己另一個祖國的關注。可參考以下導演接受《衛報》訪談的內容。
片名的「大西洋」,對塞內加爾這個臨海的西非國家、甚至是對許多發展中的非洲國家來說,有很矛盾的意象。在殖民時期,有無數生命葬身於航行大西洋的奴隸船上;而在今日,如同片中那群年輕工人,不少西非人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取道大西洋到歐洲討生活,這種不得已比起被抓去當奴隸,是一種更沉痛的無奈。在上週,就有一艘載滿移民的船隻在西非外海翻覆,造成 58 人喪生。請見下方《上報》的報導。
電影中那群年輕人參與的建案、矗立在一片矮房中的科技感大樓,雖然看起來是虛構的,但很可能暗指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卡(Dakar)近郊,目前正在興建的未來城市。這個預計在 2035 年完工的現代化都市,是為了解決交通壅塞、人口過多等問題所規劃的,但這項計畫真能達成其目標、或只是打腫臉充胖子,飽受民眾質疑。而且正如《大西洋》的劇情,那個未來城市的建案也發生過工人被欠薪的事件。關於這個未來城市及其疑慮,可參考《香港01》的專題。
《大西洋》劇照,遠方即是片中建案的大樓。
《大西洋》劇照,右側即是片中建案的大樓。
塞內加爾有九成五是穆斯林,本片中呈現不少當地的伊斯蘭文化,當然也包含了不那麼光彩的面向。Ada 被家人婚配給富豪的兒子、而不能和心愛的 Souleiman 相守,接著又得知 Souleiman 下落不明的消息,雙重打擊已經夠難受了,居然還被要求去驗明「處子之身」,連 Ada 的媽媽也配合對方,這放在講求性別平等的現代社會,實在匪夷所思。具備基本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處女膜本來就有開口(不然經血是要怎麼流出?)而且型態各異,用這種方法來斷定是否處女,根本就是偽科學。
多虧了長鏡頭,讓我注意到在片中某個室外的畫面裡,有個機電設備的外殼上竟然寫著中文字「科泰電源」,一查才知道那是總部在上海的電力設備公司。雖然片中沒有意圖描繪中國對當地的影響,但塞內加爾受到中國影響也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的金援下,塞內加爾於 2005 年宣布與台灣斷交,去年更成為首個簽署「一帶一路」的西非國家。對這議題有了解的人應該會知道,中國利用一帶一路掌控許多簽署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的經濟,但其實中國傾銷產品的作為很早就開始了。可參考關鍵評論網發布的《餐桌上的紅色經濟風暴》一書的書摘,其中揭露中國製的番茄糊如何摧毀塞內加爾的番茄糊產業。
最後還是要再推一下《大西洋》。本片確實跟一般商業片很不同,娛樂性也比較低,簡單來說就不是那種你隨手點來看都會覺得好看的作品(本片在 Netflix 看的到),除非你本來就很愛看藝術片;但如果你把自己的狀態和期待調整好、甚至事先補充一些相關資訊的話,你是能夠透過本片而有所收穫的。

延伸閱讀

  • 塞內加爾有某些伊斯蘭學校,以宗教之名,所作所為卻是制度性「虐童」。
  • 中國和歐洲漁船的過度捕撈,讓塞內加爾的漁民鋌而走險,到更遠的海域捕魚。近年來,已有數千名漁民在海上失蹤。
  • 本片原聲帶。

有一點因為算是劇透,所以我補充在最後,不介意的人再往下看。
那群出海的男人喪生之後,靈魂回來附在一群女人身上,向建案的負責人討錢。因為後來那些錢實際上是女人們拿到(畢竟鬼又拿不走錢),加上那些男人當初離開就是為了討生活,所以應該可以說附身的目的是為了最後一次幫助家中經濟,而且這裡也可以看到性別角色被文化所框架的現象。但有趣的是 Souleiman 選擇附在調查失火的男警身上,表示比起錢,他更後悔當初對 Ada 不告而別,所以選擇男生的身體來和她相聚。這部片的超自然情節,真的是一種 creepy 的浪漫呢(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