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股市的機會與風險,可以從相對宏觀角度,如匯率、利率、經濟與產業來看,也可以從相對較細微的盤面交易現象變化來看,兩者交互驗證,以推測可能的機會與風險。
盤面交易相關數據,如成交量、量價關係、委買賣資料、法人買賣超、期貨籌碼、漲跌家數......等資料,在風險或機會來臨時,多半會呈現出某種一致性的現象,例如跌勢出現時,外資賣超現貨、期貨多單減少、空單增加、下跌家數增加,各項數據同時朝負向發展;只不過對於多數一般投資人而言,有些數據資料可能太細微繁瑣,不太容易看出甚麼實質意義,以至於忽略它隱含的風險或機會。
今年來外資在一般日常交易以賣超台股居多,有時候賣超但股價不跌,有時候卻會大跌,要把日常的外資買賣超與股市的漲跌做邏輯關聯,似乎不太明顯,就短線波動而言,無法說外資賣超就必然下跌,但如果是看一段時間的累計,及買賣超的持續性,它與股市漲跌的邏輯關聯程度就會相對提高,這些細微的日常數據資料,單幾筆數據呈現不出它的意義,必須是多筆資料的累計或對照才看得出來其中機會與風險,但一般人可能當日資料看過就算了,不太會去回顧對比或累計過去一段時間的變化,自然無法從細微數據裡感受市場的脈動。
數據資料不一定要多,但必須是切中要害的重點數據,才會對於思考與判斷有所助益,雖然股市資料龐雜,大數據裡只要找出有意義的小應用,就足以提供適當的判斷;外資持續賣超台股,總計累計不少金額,投資人多半已經知道,其它的細微數據近期發生了甚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