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科川來過』-1
方格精選

『聽說科川來過』-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John Coltrane- Both Directions at Once - The Lost Album | Impulse! Records

編譯|BbSs社

「就像在埃及Giza大金字塔裡,再度發現了一個新房間一樣。」

重量級薩克斯風手Sonny Rollins這樣形容,這個讓全地表爵士樂界興奮的大事件。被認為早就不見的『柯川和四重奏夥伴在 1963年春天的錄音母帶』,現在居然以《Both Directions at Once- The Lost Album》的專輯名稱,由Impulse! 唱片公司重現發行了。

這批傳奇樂手,包括鋼琴手 McCoy Tyner 、 貝斯手Jimmy Garrison和鼓手 Elvin Jones,都是當時在各自領域裡,具最高級別評價的樂手。這段他們以默契和創作風格的高峰合作,堪稱「不可能再現的90分鐘」錄音室作品,為柯川之後新咆勃風格的轉折,透露了最初的線索。

到底這份失而復得的錄音紀錄,有什麼特別的?特別到讓爵士樂世界瘋狂爭相傳誦。如果你是柯川鐵粉,長期研究他的表演和創作風格, 你應該會知道這個John ColtraneQuartet, 這組四重奏,是柯川最輝煌,但也最短暫的輝煌組合。 「Untitled Original 11386」「11383」更是完整對應了專輯名稱《Both Directions at Once》的表現風格。

這句話是柯川對同為薩克斯風手的朋友Wayne Shorter 說過的 :「...我從一個句子的中間開始, 然後同時回到句子開始和結尾,一次往兩個方向移動。」做為不斷尋找突破的即興演奏家, 他在「傳統」慣例中和前衛的「抽象」音樂拉鋸間,也是一次往這兩個方向移動。

「11386」最異於往常的,是Afro-Latin (非洲式拉丁)以及Swing (搖擺)節奏的融合。這首當天錄了三次才收工, 如果不是要出專輯,不需要如此費力。可惜的是,收工後,沒有人記得把盤帶收納安置,甚至,這盤母帶居然在總公司消失了。

後來,柯川的第一任妻子的家人找到了這盤母帶的副本,才被現任的唱片公司主管注意到,這件事的非同小可,最後還跟拍賣公司的藏家買到流出市面的盤帶正本,才隆重刻盤出版世。

事實上,在1963這年, 科川出了4張專輯, 《Ballads》、《Duke Ellington& John Coltrane》、 《John Coltrane & Jonny Hartman》以及《Impressions》。這幾張專輯,較偏於大眾取向。起因在製作人因為柯川在Villiage Vanguard 實驗前衛的現場實驗錄音, 遭到傳統樂評人猛烈抨擊;只好要求柯川錄製大眾化的傳統爵士風格。這些因素,大概是這天辛苦成果沒有收錄進這些專輯的原因。

柯川的音樂生涯裡, 一直以做一個「音樂平衡者」為職志。平衡在『前衛音樂藝術探索者』和對唱片公司、傳統聽眾的『義務』之間。不過,無論如何,那一天重量級錄音工程師 Rudy Van Gelder在 紐澤西州錄音室的極品傑作,終於在全球柯川發燒友意料之外的驚喜現身了。

這張不可能的「柯川四重奏」專輯,也是完整詮釋了1962 到1965 年方式的「平衡者」演進史上, 不可或缺的必要紀錄。

2018 新出土的兩張合集

2018 新出土的兩張合集

2018 新出土的兩張合集內頁

2018 新出土的兩張合集內頁

John Coltrane 1963: New Directions 5 張合集包含The Lost Album裡的兩張

John Coltrane 1963: New Directions 5 張合集包含The Lost Album裡的兩張



avatar-img
陳輝龍的沙龍
37會員
47內容數
黑膠收集,有很多事情,和藏書有很大雷同的地方。小說家陳輝龍剛好都是這兩種恐怖病毒的重度成癮者。這幾年,他被爵士樂黑膠發行中,一種更有劇烈快感的『新出土』previously unreleased 唱片牢牢綑綁住,只要一有爵士唱片新出土,他幾乎沒有落空過。將一張張拆封播放,把這些珍寶給抵達這裡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輝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查理帕克還在地表的話,8/29就要過100歲生日了。本社翻出這張1955年帕克在哈林的公寓地下室和其他年輕爵士樂手一起jamming的錄音,激起那些年輕爵士樂手的興奮這個午後,剛好發生在歷史名盤《Bird and Diz》錄音的前一個星期,難得的悠哉時光裡, 錄音記錄了帕克難得的一大段的獨奏。
他沒有任何當天樂團要演奏的樂譜,也沒有事先和樂團對過, 更離譜的是,他手上握著的是一把廉價的練習用塑膠薩克斯風。他站到台前, 完全不知道樂團當晚的曲目,有的只是多年的功力和一雙過人的靈敏耳朵... 誰曉得這張讓爵士史上讚嘆的《華盛頓DC之夜》,居然是在這種超即興的狀態下錄成的歷史之聲...
『咆勃爵士』、『反主流文化』、 以及『脱拍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新詩創作』;身陷這三股流派匯集的震央核心者,正是我們要介紹的主角,一直在路上的傑克·克魯亞克。他短暫的人生中, 致力於結合即興爵士和創作詩詞的朗讀, 留在地表三部歷史性的朗讀錄音專輯。
如果查理帕克還在地表的話,8/29就要過100歲生日了。本社翻出這張1955年帕克在哈林的公寓地下室和其他年輕爵士樂手一起jamming的錄音,激起那些年輕爵士樂手的興奮這個午後,剛好發生在歷史名盤《Bird and Diz》錄音的前一個星期,難得的悠哉時光裡, 錄音記錄了帕克難得的一大段的獨奏。
他沒有任何當天樂團要演奏的樂譜,也沒有事先和樂團對過, 更離譜的是,他手上握著的是一把廉價的練習用塑膠薩克斯風。他站到台前, 完全不知道樂團當晚的曲目,有的只是多年的功力和一雙過人的靈敏耳朵... 誰曉得這張讓爵士史上讚嘆的《華盛頓DC之夜》,居然是在這種超即興的狀態下錄成的歷史之聲...
『咆勃爵士』、『反主流文化』、 以及『脱拍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新詩創作』;身陷這三股流派匯集的震央核心者,正是我們要介紹的主角,一直在路上的傑克·克魯亞克。他短暫的人生中, 致力於結合即興爵士和創作詩詞的朗讀, 留在地表三部歷史性的朗讀錄音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