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科川來過』-2

『聽說科川來過』-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John Coltrane- Blue World | Impulse! Records

-

編譯|BbSs社

繼上一張2018年新出土科川的 《Both Directions at Once》在爵士界造成騷動以及大熱賣的震撼後,果然引發Impulse! Records 繼續「挖寶」探勘工程;果然,幾個月後,竟然又再度讓大家嚐到柯川再度出土音樂的喜悅。

這張《Blue World》倒不像《Both Directions at Once》是「失而復得」的狀況, 而是柯川唯一製作錄音過的電影配樂。

1964年。加拿大魁北克一個拍實驗電影的法語導演Gilles Groulx ,透過柯川四重奏裡的貝斯手Jimmy Garrison 的引薦, 邀請柯川幫他的電影 《The Le Chat Dans le Sac》(《行李箱裡的貓》)配樂。

作為加拿大新浪潮電影的導演, 他採用了即興式、手拿取攝影機的拍攝風格。

採用了全素人演員, 配上他心儀已久的爵士巨匠柯川實錄演奏。

劇情大致20多歲的男主角,做為年輕記者,面對自己在當時魁北克生活的疑惑。劇中也隱喻魁北克作為法語自治區,在加拿大這個國家裡的徬徨。

然而,劇中的女友卻沒有這些考量與憂心,因此時常有衝突。

總之, 柯川意外的答應了這項合作, 在 1964年6月24日這天帶著他的無敵四重奏夥伴們 , 鋼琴手McCoy Tyner、 貝斯手Jimmy Garrison和鼓手Elvin Jones 進入那位傳奇的錄音工程師 Rudy Van Gelder在 紐澤西州錄音室。

導演選了一些柯川之前的演奏當做個配樂方向, 於是柯川四重奏在錄音室演奏了5首曲子、分別錄了8次演奏。

包括了兩個版本的「Naima」, 還有三個版本的「Villiage Blues」。一共近40分鐘的錄音,只不過,導演發現這些過激的演奏,會搶過劇情和對話,最後只擷取了10分鐘的配樂。就這樣,這份錄音檔案就被典藏在被遺忘的角落了。

跟其他『新出土』的專輯一樣, 後人總是會臆測柯川對這些演奏的想法:「為什麼在當時沒有收錄成專輯?」

其實,這次錄音的同年,柯川有兩張專輯問世。

一張是在這之前沒多久的《Crescent》,另一張是《A Love Supreme》,正是柯川的轉變期。例如:一開場的重新詮釋1959年「Naima」前段, 就有讓人耳朵一亮的驚喜。從沒有一個高音薩克斯風手在演奏慢版情歌這麼的「帶勁」, 而這正是全新的柯川詮釋。

這四位堪稱爵士史上最強組合的熱烈演出,就在他們演奏後的50年, 我們終於可以透過厚磅的黑膠片,一起進入他們熊熊燃燒的熱演中。

跟專輯同名的《Blue World》是全新的演奏曲, 用了1962年的《Out of this World》 改成的即興演奏, 但這個版本的震撼度和1962年的錄音比起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珍貴的37分鐘錄音雖然不到一般專輯的長度, 不過卻是柯川嶄新詮釋走向新語彙的完美紀錄。

就像樂評人Nate Chinen說的:「像是臨時、突然現身的完美手工藝品似的,非凡的傑作將完全反映在爵士樂史上。」

珍貴的手藝,果然是《Blue World》的同義詞。

1964年錄音, 2019 的9月才出土

1964年錄音, 2019 的9月才出土

以第三首”Blue World” 為專輯名

以第三首”Blue World” 為專輯名


avatar-img
陳輝龍的沙龍
37會員
47內容數
黑膠收集,有很多事情,和藏書有很大雷同的地方。小說家陳輝龍剛好都是這兩種恐怖病毒的重度成癮者。這幾年,他被爵士樂黑膠發行中,一種更有劇烈快感的『新出土』previously unreleased 唱片牢牢綑綁住,只要一有爵士唱片新出土,他幾乎沒有落空過。將一張張拆封播放,把這些珍寶給抵達這裡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輝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查理帕克還在地表的話,8/29就要過100歲生日了。本社翻出這張1955年帕克在哈林的公寓地下室和其他年輕爵士樂手一起jamming的錄音,激起那些年輕爵士樂手的興奮這個午後,剛好發生在歷史名盤《Bird and Diz》錄音的前一個星期,難得的悠哉時光裡, 錄音記錄了帕克難得的一大段的獨奏。
他沒有任何當天樂團要演奏的樂譜,也沒有事先和樂團對過, 更離譜的是,他手上握著的是一把廉價的練習用塑膠薩克斯風。他站到台前, 完全不知道樂團當晚的曲目,有的只是多年的功力和一雙過人的靈敏耳朵... 誰曉得這張讓爵士史上讚嘆的《華盛頓DC之夜》,居然是在這種超即興的狀態下錄成的歷史之聲...
『咆勃爵士』、『反主流文化』、 以及『脱拍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新詩創作』;身陷這三股流派匯集的震央核心者,正是我們要介紹的主角,一直在路上的傑克·克魯亞克。他短暫的人生中, 致力於結合即興爵士和創作詩詞的朗讀, 留在地表三部歷史性的朗讀錄音專輯。
如果查理帕克還在地表的話,8/29就要過100歲生日了。本社翻出這張1955年帕克在哈林的公寓地下室和其他年輕爵士樂手一起jamming的錄音,激起那些年輕爵士樂手的興奮這個午後,剛好發生在歷史名盤《Bird and Diz》錄音的前一個星期,難得的悠哉時光裡, 錄音記錄了帕克難得的一大段的獨奏。
他沒有任何當天樂團要演奏的樂譜,也沒有事先和樂團對過, 更離譜的是,他手上握著的是一把廉價的練習用塑膠薩克斯風。他站到台前, 完全不知道樂團當晚的曲目,有的只是多年的功力和一雙過人的靈敏耳朵... 誰曉得這張讓爵士史上讚嘆的《華盛頓DC之夜》,居然是在這種超即興的狀態下錄成的歷史之聲...
『咆勃爵士』、『反主流文化』、 以及『脱拍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新詩創作』;身陷這三股流派匯集的震央核心者,正是我們要介紹的主角,一直在路上的傑克·克魯亞克。他短暫的人生中, 致力於結合即興爵士和創作詩詞的朗讀, 留在地表三部歷史性的朗讀錄音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