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王淳熙帶你深度閱讀《打造繁盛江戶的男人 》】-1 遷河道

2020/02/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作者:王淳熙(現任教於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門井慶喜《打造繁盛江戶的男人 》,圓神出版
「我提拔他整頓江戶,就是看上他的膽小怯懦,怯懦有時候比勇氣更加管用。我說伊奈啊,說出你的想法給大家聽聽。」

伊奈忠次比家康小八歲。
四十一歲,照理說也是見過世面的年紀了,但他就像一個初上戰場的年輕人,怯生生地說道:
「有數條河川從北邊流入,使江戶泛濫得遍地稀泥,連走路都有踩水的聲音。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江戶永遠談不上文明發展⋯⋯」

「這番話,在下剛才就說過了。」
土井利勝的語氣頗為不屑,忠次的聲音變得更小了。

「呃,是的⋯⋯其實,用不著蓋堤防。」
「你是說蓋堤防沒用?」
「是不至於沒用,但蓋幾座小堤防,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要從根本解決,還得看後方那塊地。」
「後方那塊地?」
「北邊的廣大原野。」

忠次指的是關東平原。土井不耐煩地問道:
「所以,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土井的催促下,伊奈忠次朗聲說出一個比誰都有遠見的看法:

「在河川流入江戶之前,我要改變其流向。」

---《打造繁盛江戶的男人 》P.17-18

延伸閱讀本書第一話 遷河道

古代的人必須逐水草而居,但對於水又是難以掌控。特別是原來土地就已經與河道交織的區域,雖然水草豐沛,卻有可能受到大雨影響而使農田或建築物被沖毀流失。因此,對於治水這件事情,一直都是人類積極面對的。治水包含了疏導、減緩水流,也包含了積極性的引入水源進行灌溉耕作。在中國有都江堰的工程,台灣的嘉南大圳也涵蓋了從治水與引水兩個方向的事情;
約1000年前的河川流向,現在的利根川水系大部分注入東京灣
川の歴史,国土交通省 関東地方整備局 江戸川河川事務所
利根川的流道往東側移動,成為現在的流向
川の歴史,国土交通省 関東地方整備局 江戸川河川事務所
伊奈忠次在擔任關東備前守時,慶長9年(1604)開鑿了備前渠,距離後來在小說中所提到利根川改道,也是現在利根川與江戶川分開的千葉縣野田市關宿地區,大概50公里左右,也就是現在的埼玉縣。備前渠幹線23公里,最大的供水量達到9m3/s,供給利根川右岸一帶約1,400公頃的水田用水 [1]
利根川水系的變遷
水土の礎
以伊奈一家家族所開創的治水方法,在今天依然符合有效的治水工程,也成為了所謂的「關東流」(對比到紀州流)。伊奈家以這樣的方式,治理關東江戶地區的河川,創造了現在關東平原的基本樣貌。關東流技術的另一個特點是洪水處理。為了防止水災,設立乗越堤、霞堤、流作場、游水地等,使河道保持大範圍的蛇行,洪水得以滯留在蛇行部並慢慢流入。農田裡流入了肥沃的沙土,縮小了散佈在流域內的沼澤地和低濕地,促進了耕地的形成。因此,在關東流傳著「川瀨一里四十八曲」的說法。[2]
利根川水系的變遷
而與關東流相對應的,則是紀州流的治水方式。紀州流代表的人物則為武田信玄、加藤清正、成富兵庫茂安等人。紀州流所採取的方式,則強調以強化的堤防、直線化的水道、並且將沿岸開闢為新田,行水區經過干拓而開發成為新田,且給水排水分離來確保水源。成富兵庫也因此開闢了佐賀的平原。
古川健伊,(2006),《加藤清正: 築城と治水》
一連串的河道遷移工程,經歷了60年。而另一條荒川,則是經歷了20年而西遷。寬永6年(1629)受到德川家康的命令,伊奈忠治興建了八丁堤,圍塑出見沼溜井,如同攔河堰之後的集水區域,確保了後續灌溉用的水源(在今天さいたま市附島與川口市木曽呂之間,現為八丁橋)。
後來到享保12年(1727),由「井沢弥惣兵衛為永」主持見沼地區的改造,包含了見沼代用水的水利工程,為了穿越自然河川,運用了現代常用的技術,包含架設跨越綾瀨川的渡槽(掛渡井),與從原來荒川底下穿越的倒虹吸工(伏越)等 [3]。2019年見沼代用水獲得世界灌溉遺產(World Heritage Irrigation Structure)的認證,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意義。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圓神出版刊登,歡迎分享文章連結。未經許可,不可另轉載於其他平台


閱讀文本
門井慶喜《
打造繁盛江戶的男人 》,圓神出版


延伸閱讀
德仁天皇在2006年第四屆世界水論壇發表的演講,即以利根川、見沼代用水等關東的治水為主題。
http://www.kunaicho.go.jp/okotoba/02/koen/koen-h18az-mizuforum4th.htm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書是活的,他走出來溫柔地貼近你。他不在乎你在背後談論他東長西短,也不在乎你劈腿好幾本。這是一種愛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