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一觀點|| 艾兒莎『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本書可以算是『出去闖,擁抱世界級夢想』的續集,艾兒莎持續將過往隻身在外的奮鬥心得一字一句的揭露,融合出給我們這個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
產品競爭力 vs. 產品故事力
現今這個網路時代,將商品曝光已經不是困難的一件事,只要在Google上搜尋某一樣商品,各大網路電商平台、部落格、Youtube皆會有許多相關資訊;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最多也只是在各個網頁中找尋價格最低的商品,導致現在的網路銷售競爭逐漸的淪為比價的紅海。
正因商品種類的過度多樣化,你會發現,現在的人已經逐漸懶得去蒐集很多資料了,這也是為何懶人包盛行的主要原因。
如果只是追求產品競爭力,消費者很容易找到可與你的產品性能匹敵之另一個商品,因為現在商品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因此一昧地強調要製造出最好的產品,就好像是說:「我要製作出比麥當勞還好吃的漢堡」,很容易,但卻很難像麥當勞的漢堡一樣熱銷。
你知道歐美遠勝於亞洲的優勢是什麼嗎?
“ 歐美在乎品牌價值,亞洲在乎蠅頭小利 ”
亞洲企業總是在Cost Down、削價競爭,專注於做產品,但產品都不有名;擁有許多代工廠、許多廉價的工人、和許多便宜的產品!
歐美企業總是在建立核心價值,產品種類可以不多,但非常有名,例如星巴克、蘋果、迪士尼、特斯拉...
一場可能崩壞的產品發表會,如何用產品故事力扭轉?
書中,艾兒莎提到了那場開支估算錯誤的面膜發表會,以及當下把原本講述產品競爭力的講稿撕毀的決定。
最後,將整個演說的內容以最純粹的品牌創建心路歷程呈現。當天,面膜的銷售因此產品故事而超越預期。
雖然我們都預期未來機器人AI的時代,且許多工作也將被取代。然而,雖然科技可以取代勞力,但人與科技最大的差別,源自於我們擁有『感情』。許多商品的成交,不在於該商品是世界上最好的,而是因為我們認同它的品牌故事。
《一雙全世界性能最好的鞋》 vs. 《一雙Kobe Bryant代言的鞋》,你覺得哪一雙會熱銷? 我想答案很明顯是《一雙Kobe Bryant代言的鞋》。因為Kobe在場上的拼勁與球技,以及成名前日夜不斷訓練的每一滴汗水所交織成的故事,讓許多人心甘情願的成為他的粉絲,並支持他所推薦的產品,這就是故事力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
一書一觀點
如今自媒體盛行,許多網紅、Youtuber、部落客努力的建立自己的品牌故事,培養追隨他們的粉絲。
就像前述所說的,品牌故事力,將成為未來最主要的競爭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此專題專注於分享『生活財商』『個人財務報表』『房產投資』『基金投資』『股票短線/長線投資』 即便是個普通職場上班族,一樣可以達到財務自由的方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學校是一個培育好雇員的地方;當你成為一個好雇員並工作得越來越辛苦;當即便辛苦的工作仍無法富有的時候;這時,是否該好好思考改變了?
好好讀書,未來找個好工作,你也常聽到嗎? 你在為錢工作,還是錢在為你工作? 窮人與富人的收支平衡系統差別在哪? 你知道資產與負債的真實區別嗎? 『一本書,一種觀點,一個方向』
出去闖! 不單單只是出國,而是那顆該跳脫固化思維的心~ 『一本書,一種觀念,一個方向』
當學校是一個培育好雇員的地方;當你成為一個好雇員並工作得越來越辛苦;當即便辛苦的工作仍無法富有的時候;這時,是否該好好思考改變了?
好好讀書,未來找個好工作,你也常聽到嗎? 你在為錢工作,還是錢在為你工作? 窮人與富人的收支平衡系統差別在哪? 你知道資產與負債的真實區別嗎? 『一本書,一種觀點,一個方向』
出去闖! 不單單只是出國,而是那顆該跳脫固化思維的心~ 『一本書,一種觀念,一個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為了更深入了解人們常有的刻板印象,並且想告訴大家對於他人與世界的這些觀點,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因而寫下這本書。作者希望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能懂得回顧對自己、他人,和對世界的觀點,學會如何透過積極地換框,過得比現在更幸福且更成功...
Thumbnail
上週的讀書會讓我體驗到多元背景的參與者如何進行知識交流與觀點碰撞。在六小時的活動中,透過不同環節的設計,我們不僅分享了對職涯的看法,還深入探討了選擇與成長的議題。特別是在「世界咖啡館」的討論中,各種故事與經驗交織,讓我對人生的靈活性與未來的可能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是一場值得記住的豐富經歷。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在這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不必煩惱下一餐在哪時,心理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面向。而身為2024的創業者,一昧追求低價的結果是可能撐不過今年…
我經常在想,諸多書友是否和我一樣,每日猛力讀書,仍然跟不上買書的速度,用庫存管理的角度來看,進貨(買書)遠遠大於出貨(出稿),意味著書籍持有者沒有高效善用它,新買的書被最新的書所覆蓋,而重複購書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昨日下午,明目書社黃社長給我發了簡訊: 「這本書月初已寄過書,此次訂單
Thumbnail
我現在才知道,實際在市場上有一群甲方,他們的概念是:「只要我把產品做好,消費者自己就會找上門來」。然後對任何的行銷操作都不想做,然後部分學院派念過 4P 的商學院生也依此奉為圭臬。而這個鍋,我覺得我想甩給 Steve Jobs 的某段影片造成的
Thumbnail
曾經我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多、人多我廉」的最後一句話常開玩笑的是「人廉我跑」,也就是當市場上大家都在削價競爭的時候,這塊餅就該放棄了。會講這句話的思維主要還是因為我的行銷邏輯跟面對的客戶,最終還是以品牌建立為主,不是說削價競爭無法成就品牌,只是我比較不想讓我的客戶變成以價格戰為主的品牌。
Thumbnail
EP25重點: 1.差異化行銷策略的重要性 - 透過創新產品、開發新通路或創意行銷手法,讓品牌與眾不同,吸引消費者目光。 2.特殊通路的開拓 - 如金車從檳榔攤起家,歐萊德從洗頭小妹著手,突破傳統大型通路的壟斷,創造自己的通路優勢。 3.產品差異化 - 像阿姆斯特丹"世界最爛飯店"
Thumbnail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Thumbnail
一個「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人們在長大的過程中,到底是長得越來越好,或是離開人的本性越來越越遠呢?如果遠到出現了問題,影響生活的話,要怎麼將他的本性、原有的能力恢復呢?   這本心理學的經典可以慢慢讀,除了接收他說的想法和做法之外,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也寫出來,對照一下,自己的收穫會比較大。
Thumbnail
為了更深入了解人們常有的刻板印象,並且想告訴大家對於他人與世界的這些觀點,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因而寫下這本書。作者希望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能懂得回顧對自己、他人,和對世界的觀點,學會如何透過積極地換框,過得比現在更幸福且更成功...
Thumbnail
上週的讀書會讓我體驗到多元背景的參與者如何進行知識交流與觀點碰撞。在六小時的活動中,透過不同環節的設計,我們不僅分享了對職涯的看法,還深入探討了選擇與成長的議題。特別是在「世界咖啡館」的討論中,各種故事與經驗交織,讓我對人生的靈活性與未來的可能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是一場值得記住的豐富經歷。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在這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不必煩惱下一餐在哪時,心理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面向。而身為2024的創業者,一昧追求低價的結果是可能撐不過今年…
我經常在想,諸多書友是否和我一樣,每日猛力讀書,仍然跟不上買書的速度,用庫存管理的角度來看,進貨(買書)遠遠大於出貨(出稿),意味著書籍持有者沒有高效善用它,新買的書被最新的書所覆蓋,而重複購書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昨日下午,明目書社黃社長給我發了簡訊: 「這本書月初已寄過書,此次訂單
Thumbnail
我現在才知道,實際在市場上有一群甲方,他們的概念是:「只要我把產品做好,消費者自己就會找上門來」。然後對任何的行銷操作都不想做,然後部分學院派念過 4P 的商學院生也依此奉為圭臬。而這個鍋,我覺得我想甩給 Steve Jobs 的某段影片造成的
Thumbnail
曾經我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多、人多我廉」的最後一句話常開玩笑的是「人廉我跑」,也就是當市場上大家都在削價競爭的時候,這塊餅就該放棄了。會講這句話的思維主要還是因為我的行銷邏輯跟面對的客戶,最終還是以品牌建立為主,不是說削價競爭無法成就品牌,只是我比較不想讓我的客戶變成以價格戰為主的品牌。
Thumbnail
EP25重點: 1.差異化行銷策略的重要性 - 透過創新產品、開發新通路或創意行銷手法,讓品牌與眾不同,吸引消費者目光。 2.特殊通路的開拓 - 如金車從檳榔攤起家,歐萊德從洗頭小妹著手,突破傳統大型通路的壟斷,創造自己的通路優勢。 3.產品差異化 - 像阿姆斯特丹"世界最爛飯店"
Thumbnail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Thumbnail
一個「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人們在長大的過程中,到底是長得越來越好,或是離開人的本性越來越越遠呢?如果遠到出現了問題,影響生活的話,要怎麼將他的本性、原有的能力恢復呢?   這本心理學的經典可以慢慢讀,除了接收他說的想法和做法之外,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也寫出來,對照一下,自己的收穫會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