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雖然色彩很鮮明,雖然作者立場一樣鮮明無比,但是起碼基本常識沒說錯的書。至少在檢驗一些常識判斷上這本書不錯,不過讀者要先瞭解一點,這本書著書人某種程度上很左,而且習慣用純然的陰謀角度看事情,這點讀者要瞭解一下。這正如國內台大某政治教授曾經著書講解國際關係,談論東南亞與南亞關係時,只要有關美國的作為,一律使用「圖謀」、「控制」、「宰制」等字眼,有關中國的相同作為,就以「合作」、「發展」等用語,這位知名教授本身的立場不言可喻,在看待這本簡單的論述書籍時,更需要瞭解這點,因為作者本身並不打算詳細解釋,他只簡述實際發生的狀況,並用他個人角度加以解釋與說明。
五十個問題中,筆者挑幾個大方向來導讀,內容就不細分太多,大致如下:
1.石油對人類生活有多重要?
5.高油價是OPEC操縱的嗎?
8.誰是國際油市背後的黑手?
11.石油是怎樣成為中東產油國的武器的?
16.美國攻打伊拉克果真是為了反恐嗎?
22.油價上漲跟通貨膨脹有何關係?
28.已開發國家的石油安全戰略?
36.世界石油產量何時見頂?
42.中國禍水論?
45.石油安全會成為中國崛起的弱點嗎?
50.西方石油巨頭為何紛紛撤離中國石油工業?
基本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有幾個大方向,第一是石油的重要性,第二是石油所牽動的國際關係,第三是石油的未來,第四是石油與中國的關係。大體上來說,作者對石油的重要性評論相當平實,石油危機產生的因素也有簡單扼要的解釋,而且在論及石油的漲跌對產油國的好壞,並沒有落入一般三流評論的問題,單純的認為高油價對誰有利或對誰不利,這跟作者本身的經濟背景多少有點關連,他很清楚這都是雙面刃。其次的問題是作者本身用相當陰謀論的角度看待石油問題-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左右世界石油市場的,是大石油企業與其推手。
簡單說,將極端複雜的問題推到特定對象上,這可以簡化討論模式,更可以單純化的講述作者觀點,作者要表達的無非是最極端的現實主義,意即所有的戰爭跟衝突都脫離不了利益。話雖如此,但作者很顯然的忽略掉其中的矛盾,意即作者認為美國對中東的策略是以石油為主,並且將之推演到中東各產油國的戰略考量與選擇上,做了石油利益的爭奪,都是出在少數的大企業跟相關政界人士上,但卻在另外的章節中提到,石油危機後各國分散了風險,這時又認為世界各國的分散風險策略對控制石油的卡特爾起了制衡作用。筆者不明白的是,作者為何不斷的強調有一些特定組織或團體想要掌控石油,又同時提到這些問題根本不可能為特定人士所掌控。事實上這問題很明顯,就算是歐美的大石油企業,也一定會有股東利益以及對外宣傳等等的麻煩在,不然新幾內亞的開發案就不可能會不被環保團體指責,重點是這些企業本來就會用盡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這何錯之有?
作者想要傳達的一個立場是即使市場變得更加複雜與無法預測,但還是會有無數的投機份子與企業財團企圖掌控一切,布希攻打伊拉克正是其石油企業與政界合一的例子。但這又能說明什麼?這不過證明了世界本來就是如此在運作,無論是個人或是組織,哪一個不是想盡辦法促進自我利益?作者並不能證明有某些特定的邪惡組織,在秘密場所開會來決定世界的樣貌,作者反過來還證明了OPEC等組織,反而越來越不能控制石油市場。這其實只是反應出很標準的心態,面對複雜異常的世界,想要找出單一的邪惡大魔王,總是比把責任由全部人分擔來得有「常識」點。作者比較讓筆者感到不大爽的地方在於,作者在書末有關中國的幾個問題上,只解釋不評論,看得出作者對某些問題有所顧忌,但即使如此還是可以推敲出作者對中國之立場,差不多也是愛之深責之切的那一種,這可能是一種矛盾,畢竟中國還是專制國家,其石油戰略跟歐美比起來,更接近作者不斷想要批評的「邪惡組織」,由單一組織操作的形式。
大體上筆者推薦讀者閱讀這本書,花個兩小時在書店找各地方坐下看,翻一翻有興趣的問題即可,要買回家當參考書籍,則其深度明顯不足,而且很有誤導大眾的嫌疑,雖說作者本身並無這方面的意思,但其偏左的思想造成了其判斷與著述的誤差,這是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