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台灣有關的國際局勢整理與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要低調一陣子,所以講點近半年來觀察到的現象跟整理,以下的部分都「不是」筆者自己去推想的,只是收集跟整理。

美國選舉結束,川普安全過關,兩年後競選連任應該不會有差錯。然後兩院對中國的態勢一致,尤其參議院這兩年加強西太平洋的控制力道,看起來已經不是單純圍堵中國的程度,後面到底在想什麼?目前聽到的意見跟版本有兩個。

一個是,習近平上台後改變經濟上跟從美國的態度,這嚴重損害美國的資本家的投資,除了華爾街的投機金融家跟矽谷少數電子新貴外,兩黨金主幾乎都損失慘重。對中國的要求最起碼是要習近平下台,換一個溫和派的上來改變政策再說。

另一個是,近幾年跟中國切斷或遠離經濟關係的國家,經濟指標都慢慢回升,周邊國家已經認清事實,美國重返東亞是周邊施加壓力的結果,周邊的態度是要讓中國裂解,或至少失去中央集權的能力。

哪一個才是主流?筆者不知道,因為川普跟他團隊是跑動態賽局,除了大方向的戰略目標不變,其他的戰術執行手段都可以調整。這跟傳統國關觀察政策一貫性跟變化的經驗不合,所以沒辦法預估長一點的範圍,僅能跟著近期變化去短期推測。那川普的戰略目標是?其實可以抓出方向了,自己試著觀察。

中國近期有一連串的內縮措施,連認識的朋友到中國去都聞到不對勁的味道,依照目前收到的狀況,中國應該是今年2~3月以後開始,進入國家動員體制。只是速度有夠慢,受到國內的抵制很大,必須先處理人事才能慢慢推動。動員的下一步是軍事行動,行動目標是誰?日前聽到的幾個對象跟可能性,大概是這樣:

對台發動攻擊

恩,完全不可能,因為依照這個速度,大概蔡英文都要選完連任才能達到初步的對台海陸空準備。最好全世界都在那看戲等妳表演。除非你要砲轟金門,但這意義在哪?

之所以很低,是因為東亞國家從韓國繞到越南印尼,到明年初軍事上都處在演習前後,半動員的狀態。簡單說就是,大家早就知道你中國在做軍事動員前的準備,提早一步防止你想太多。

北朝鮮的政權更迭

是有一點可能,因為金家年初已經對美認輸,剩下怎麼把戲演完跟拿到可以壓制國內將領的利益,然後上個月據說在股票期貨市場上拿到內線大撈一票,應該沒問題了。很難的現實理由是,中國的陸軍運補速度不夠快,前幾年的測試,要送足夠的軍需到東北,堆完兵站到可以進攻,人家早就嚴陣以待很久了。

南海

最佳機會已經失去,完全不可能。

內戰

呃,別幻想了,中國內戰崩潰前,經濟要先爆掉才可能,割韭菜中現在還不會。

新疆維穩與防止恐怖攻擊

可能性較高,因為集中營的事件被披露出來,這在歐洲已經慢慢形成壓力(不懂歐洲怎樣對中東到中亞施壓的麻煩自己研究)。最糟的是阿拉伯不能再裝死,部落聯合體制的地方,這是絕佳的政爭材料。日前沙烏地才因為殺記者,葉門又打不好,需要轉移政治焦點。年底前應會看得到一點結果。

防止消息與資金近一步外洩

這可能性最高,對比最近的新聞以及洩漏出來的消息,軍事動員的可能性不高,與其說是為了對外,不如說是要勒緊褲帶,好好把韭菜割完,所以必須讓現有階級固化。

raw-image

以上幾個是筆者近期收到的各種推論與猜測,「不是筆者自己想出來的」,但我們可以這樣說,當資訊太過雜亂沒有一致性,這顯示中國上層對於方向不明確,自己也不清楚應該要如何做,或者是上層下令但中下層執行者不予配合。

好,有人說,那為何台灣身處其中,一丁點動作都沒有?理由很簡單。

蔡想想到今天,台灣軍事體系仍然無法控制,目前都是聽美國間接指揮,真要有動員的動作,那大概狀況很嚴峻了。國安體系呢,已知被前總統嚴重毀滅的地下情治系統正在重整,短期間只能防守不能攻擊,對內的法令規章受限立法院的調只,各位可以去看哪些人打著自由的口號,呼喊著綠色恐怖,死都不讓人家去修法,連調整都不準。

還看不懂,堅持只要換黨,政府體系就會全部轉過去,筆者也沒辦法。中華民國政府體制中,目前看起來好像偏藍,但實際上只是忠於職守的公務員很多,不要動不動就把人家想成是匪諜。

民進黨不是靠革命上台的,想不通這點,你永遠都在那邊悲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面對中國威脅 民主共和兩黨共識 拜登在CBS節目中承諾,美國軍隊會在中國入侵台灣時保護台灣,我國外交部除表達感謝,也將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堅定對抗威權主義的擴張與侵略。 在此次期中選舉,「中國威脅」也是熱門議題,雖說外交政策不能主導國內選舉,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和軍事威脅已經引起美國選民的注意,根據
Thumbnail
面對中國威脅 民主共和兩黨共識 拜登在CBS節目中承諾,美國軍隊會在中國入侵台灣時保護台灣,我國外交部除表達感謝,也將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堅定對抗威權主義的擴張與侵略。 在此次期中選舉,「中國威脅」也是熱門議題,雖說外交政策不能主導國內選舉,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和軍事威脅已經引起美國選民的注意,根據
Thumbnail
如果川普順利連任,他會如何應對美國社會的撕裂,對中政策又會如何變化?
Thumbnail
如果川普順利連任,他會如何應對美國社會的撕裂,對中政策又會如何變化?
Thumbnail
習近平到深圳做了些什麼?什麼是中共對台動武的模糊性?我整理了四項美中大國博弈的最新發展。
Thumbnail
習近平到深圳做了些什麼?什麼是中共對台動武的模糊性?我整理了四項美中大國博弈的最新發展。
Thumbnail
習近平在賭美國大選的結果。他想拖到11月大選之後,看看結果再來重新面對川普。但是,這有可能是川普佈下的陷阱。
Thumbnail
習近平在賭美國大選的結果。他想拖到11月大選之後,看看結果再來重新面對川普。但是,這有可能是川普佈下的陷阱。
Thumbnail
習近平在賭美國大選的結果。他想拖到11月大選之後,看看結果再來重新面對川普。但是,這有可能是川普佈下的陷阱。
Thumbnail
習近平在賭美國大選的結果。他想拖到11月大選之後,看看結果再來重新面對川普。但是,這有可能是川普佈下的陷阱。
Thumbnail
最近看到紐約時報中文版的一篇文章 美國的川普,中國的「川建國」,其中一小段是這樣的   「在中國,人們戲稱川普的中文名字是川建國。那是因為建國是共產黨愛國者中一個普遍的革命人名。它在諷刺地暗示川普對美國的治理不當實際上是在鞏固習近平的政權。」 裡面也提到,川普在任的幾年,國家更分裂,對於氣候變遷
Thumbnail
最近看到紐約時報中文版的一篇文章 美國的川普,中國的「川建國」,其中一小段是這樣的   「在中國,人們戲稱川普的中文名字是川建國。那是因為建國是共產黨愛國者中一個普遍的革命人名。它在諷刺地暗示川普對美國的治理不當實際上是在鞏固習近平的政權。」 裡面也提到,川普在任的幾年,國家更分裂,對於氣候變遷
Thumbnail
美國已經認定對中共的本質有嚴重的誤判,這個「接觸政策」是走不下去了。衝突之前要先脫鉤,也就是說,脫鉤是衝突的前置作業!美國要先解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關係,大方向就是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Thumbnail
美國已經認定對中共的本質有嚴重的誤判,這個「接觸政策」是走不下去了。衝突之前要先脫鉤,也就是說,脫鉤是衝突的前置作業!美國要先解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關係,大方向就是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