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千夜(About Endlessness):看盡一切悲傷與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瑞典導演洛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的每個鏡頭都不可思議的美又滄桑,就像這整部電影的基調。《千日千夜》的片長僅 76 分鐘,卻是每一幕都值得細細品味,不過,對於看到劇情不斷推進與轉折才能被吸引的觀眾來說,這 76 分鐘可能不易下嚥,因為《千日千夜》裡頭沒有這些。然而,它有許多電影所沒有的凝視,凝視著人生。

(這樣的一部電影,很難說有沒有「雷」,知道了或許沒什麼影響,但我相信什麼都不看就去電影院欣賞仔細感受最好,就此來說,以下有雷,請自行斟酌閱讀與否。)

raw-image

「我看見……」好似不在現場的觀看,又好似如臨現場的見證。

每一幕彩度甚低的鏡頭,都好端端地佇立在一個特定位置,鏡頭並未跟著誰挪動,如同透過巨大的畫框,就只是那樣「看著」。看著溢出的紅酒,看著斷掉的高跟鞋,看著大雨中為女兒繫鞋帶的父親,看著懊悔的血跡與眼淚,看著失去信仰的痛苦,看著想存活下去的吶喊。

還有明知自己無法真正看見的時刻:看見失敗的希特勒的神情,看見穿越雪地的敗軍俘虜,看見飄浮空中相擁的愛侶幽魂;看見荒野中拋錨的汽車,而車主某一刻好像看向銀幕外的我們。

raw-image

而輕輕的女聲旁白敘述著:「我看見一個男人/女人……」那描述有時客觀,有時忽略客觀,讓所有看見都成為既真實又與真實保留距離的樣子。最後當雁鴨飛過天空,我思量著感受:那是彷彿在夢裡看見自己與其他人事物在做某種演出的微妙感受——既是旁觀者,亦非純粹旁觀。

然而無論如何看著,我們終究「不能」——或「沒有」——為視線裡的一切做些什麼。我們甚至在欣賞那之中的美。道德自我對此感到不自在,卻又疑惑著「有何不可」。像那幕雪景窗內,一個男人忽然發聲讚嘆:「這不是很美好嗎?」另一個男人轉過身去拋出疑惑:「什麼?」那個男人回應——

「萬物啊。」

萬物依舊美好,既悲傷又美好。如洛伊安德森所言:「我不是一個悲觀的人,但事實則是,希望是不存在的。生活是一場悲劇。」與此同時,「讓我們記住生命不是永恆的,我們必須為了僅存的時間感到感激。」(引自洛伊.安德森談新片《千日千夜》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凱特茅的沙龍
49會員
29內容數
用心感受來自電影無可限量的光,以文字顯影在此。
凱特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0
《絕命毒師》是一部深具衝擊力的美國電視劇,講述了中年化學老師因癌症而決定製毒的故事。本篇試分析劇中的角色如何跨越道德界線,展現人性中的掙扎與複雜情感。透過角色間微妙的互動與導演精湛的鏡頭運用,敘述了主角從自卑到自戀的心理變化,以及該劇如何引發觀眾對道德與自我欺騙的思考。
Thumbnail
2024/11/10
《絕命毒師》是一部深具衝擊力的美國電視劇,講述了中年化學老師因癌症而決定製毒的故事。本篇試分析劇中的角色如何跨越道德界線,展現人性中的掙扎與複雜情感。透過角色間微妙的互動與導演精湛的鏡頭運用,敘述了主角從自卑到自戀的心理變化,以及該劇如何引發觀眾對道德與自我欺騙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3/08
《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從命案出發,但核心並不是懸疑,而是藉此揭開夫妻關係與家庭的陰暗面,與故事如何被述說。
Thumbnail
2024/03/08
《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從命案出發,但核心並不是懸疑,而是藉此揭開夫妻關係與家庭的陰暗面,與故事如何被述說。
Thumbnail
2023/10/10
走進戲院前,我先向同行的家人打了預防針:「聽說不太好懂喔!看的時候就不要太糾結於『為什麼』了。」觀影後我想這樣的預備是對的,時常對電影情節有疑惑的家人也說好看,想必是我們都沉浸在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創造出來的動畫世界,感受角色的情緒與情感,而不只是用大腦理解本來就不一定有邏輯的事物。
Thumbnail
2023/10/10
走進戲院前,我先向同行的家人打了預防針:「聽說不太好懂喔!看的時候就不要太糾結於『為什麼』了。」觀影後我想這樣的預備是對的,時常對電影情節有疑惑的家人也說好看,想必是我們都沉浸在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創造出來的動畫世界,感受角色的情緒與情感,而不只是用大腦理解本來就不一定有邏輯的事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在僅存的日子裡體驗甚麼,去愛,成了我們唯一能做的事。一生時間比我們想像中的快,期待藝術,創造藝術,成了生存的補償。那就先跑出去再說吧?提及到時間的兩位芬蘭導演,結束電影的方式也同樣:往世界的方向走。
Thumbnail
在僅存的日子裡體驗甚麼,去愛,成了我們唯一能做的事。一生時間比我們想像中的快,期待藝術,創造藝術,成了生存的補償。那就先跑出去再說吧?提及到時間的兩位芬蘭導演,結束電影的方式也同樣:往世界的方向走。
Thumbnail
呼喚奇蹟的光《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晚上看完影集後,立刻決定買小說回來細讀。 這部迷你影集精彩絕倫,剪接過場或跳不同時間軸都很滑順,即使小說改編成短短四集,敘事也挺完整,故事足夠豐富。 而戰亂時的人性總是最赤裸,最掙扎,劇中呈現出的每個角色都因此更飽滿
Thumbnail
呼喚奇蹟的光《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晚上看完影集後,立刻決定買小說回來細讀。 這部迷你影集精彩絕倫,剪接過場或跳不同時間軸都很滑順,即使小說改編成短短四集,敘事也挺完整,故事足夠豐富。 而戰亂時的人性總是最赤裸,最掙扎,劇中呈現出的每個角色都因此更飽滿
Thumbnail
這是一部開頭讓你傻眼到笑出來,最後卻沉重到哭不停的電影。 【電影簡介】 《美麗人生》是1997年的義大利電影,由奧斯卡影帝Roberto Remigio Benigni自導自演,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心想事成的魔法】 電影的前半段充滿浮誇、滑稽的搞笑劇情。例如,男主角想用念力關燈,便一直對著電燈
Thumbnail
這是一部開頭讓你傻眼到笑出來,最後卻沉重到哭不停的電影。 【電影簡介】 《美麗人生》是1997年的義大利電影,由奧斯卡影帝Roberto Remigio Benigni自導自演,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心想事成的魔法】 電影的前半段充滿浮誇、滑稽的搞笑劇情。例如,男主角想用念力關燈,便一直對著電燈
Thumbnail
什麼是「美」?問了一萬人,會有一萬種答案,如同愛情,每個人經歷的愛總是獨一無二的,難以有唯一的答案。但偶爾,我們能與他人擁有類似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美」雖有相異之處,亦有相似之處。 這也是為什麼在觀看一部陌生人拍攝的電影,我們能夠在黑箱子裡面嚎啕大哭。
Thumbnail
什麼是「美」?問了一萬人,會有一萬種答案,如同愛情,每個人經歷的愛總是獨一無二的,難以有唯一的答案。但偶爾,我們能與他人擁有類似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美」雖有相異之處,亦有相似之處。 這也是為什麼在觀看一部陌生人拍攝的電影,我們能夠在黑箱子裡面嚎啕大哭。
Thumbnail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地方是,沒有人對著你說大道理,沒有happy ending,而日子也沒有變得更好。這樣很真實,我看的時候覺得這部片也有點像紀錄片,連憤怒都不像電影該有的樣子,只存在一點點、甚至快樂也是相伴著分離的情緒一起出來。
Thumbnail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地方是,沒有人對著你說大道理,沒有happy ending,而日子也沒有變得更好。這樣很真實,我看的時候覺得這部片也有點像紀錄片,連憤怒都不像電影該有的樣子,只存在一點點、甚至快樂也是相伴著分離的情緒一起出來。
Thumbnail
|形式與內容的相輔相成 2018年的最後一天,《地球最後的夜晚》狹著「浪漫跨年場」的商業包裝在中國上映,開出2.6億人民幣的天文票房。 首映後負評如潮,各式批評聲浪讓隔天票房急遽縮水了99%。而網上惡評不出「看不懂」、「裝逼」、「只會炫技」等等指責,因此也在中國掀起了藝術與商業的廣泛討論。 《地球最
Thumbnail
|形式與內容的相輔相成 2018年的最後一天,《地球最後的夜晚》狹著「浪漫跨年場」的商業包裝在中國上映,開出2.6億人民幣的天文票房。 首映後負評如潮,各式批評聲浪讓隔天票房急遽縮水了99%。而網上惡評不出「看不懂」、「裝逼」、「只會炫技」等等指責,因此也在中國掀起了藝術與商業的廣泛討論。 《地球最
Thumbnail
只有在電影裡我才會感覺我是一個正在創造記憶的人。電影是熟成的光:日光,目光,時光。明明那已是寫定的文本,我卻因無比專注,而不斷陷落。向內,是唯一的路。
Thumbnail
只有在電影裡我才會感覺我是一個正在創造記憶的人。電影是熟成的光:日光,目光,時光。明明那已是寫定的文本,我卻因無比專注,而不斷陷落。向內,是唯一的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