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美國戰略轉向之阿富汗撤軍!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是說經過兩、三年的談判,美國與阿富汗的雙方代表終於在卡達首都杜哈簽署了和平協議,這得之不易的共識,也被視為是阿富汗戰爭結束的起點。美國在發動反恐戰爭以後,於2001年進攻阿富汗,展開了長達十八年的戰事。雖然美國成功推翻塔里班政權,也順利擊斃賓拉登,但是一直無法有效清剿藏身在山區與偏遠鄉鎮的殘存塔里班勢力。這也讓美國社會要求結束這場戰爭的呼聲越來越高,於是結束阿富汗戰爭讓美軍可以回家,成為了川普競選總統時的重要政見之一。川普會在大選年之前,努力兌現這個政見,並不令人意外。

雖然說這個和平協議並非正式的停戰協議,正式宣告這場戰爭結束,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美國逐漸撤離作戰部隊,已成定局。未來很有可能只留下少數的軍事顧問團與民間軍事承包商,以盡量維持目前的阿富汗政府穩定。這場反恐戰爭的功過,目前還難以蓋棺論定,不過美國接下來的策略,應該是留在戰略位置更重要的伊拉克,但先撤離阿富汗。畢竟伊拉克是產油國,而且地處於中東衝突地區的正中心,西可以介入介入目前情勢詭譎的敘利亞,東可以牽制蠢蠢欲動的伊朗,北則可以快速進入土耳其與外高加索地區,南則可以監視目前不太可靠的美國盟邦沙烏地阿拉伯。

美國接連撤出敘利亞與阿富汗,或許被視為是美國中東政策的全盤失敗,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的看法。不過在美軍撤出敘利亞以後,填補美軍勢力的土耳其馬上與敘利亞政府翻臉,俄羅斯所支持的敘利亞政府軍與土耳其支持的殘存反抗軍大打出手。甚至在幾天前敘利亞政府軍空襲土耳其部隊據點時,還造成三十幾名土耳其士兵死亡的重大事件,而讓土耳其揚言將發動軍事行動,更公開表示土耳其與俄羅斯在歷史上打過太多次仗,土耳其並不會懼怕目前敘利亞政府背後的影武者俄羅斯。在戰爭危機一觸即發之際,土耳其開放邊界,讓大批敘利亞難民擁入歐洲,企圖向歐盟施壓,要求他們站在土耳其這邊。

美軍在敘利亞時,可說是三面不討好,敘利亞政府軍常在俄羅斯的暗中協助下偷擊美軍,土耳其也因為庫德族與邊界安全等問題與美國交惡,更不用說跟伊斯蘭國的血腥戰事。其中土耳其與美國的交惡,甚至影響到美國與土耳其的軍事合作,土耳其不止決定停止採購美國的愛國者飛彈,改向俄羅斯採購S400防空飛彈,最後還引起美國的報復,把土耳其踢出F-35聯合打擊戰機的合作生產與採購計畫,扣住已在美國交機的F-35戰機。現在美國走了,但土耳其迅速與俄羅斯鬧翻,未來如果情勢惡化到雙方兵戎相見,土耳其為了要制衡俄羅斯,勢必要與美國求合。美國介入敘利亞戰事在戰術上,或許一敗塗地,現在卻有機會在戰略上,扳回一城,更不用說之前還先借刀殺人,剷除了伊斯蘭國這個心腹大患。

在這場反恐戰爭裡,其實美國還「幾乎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包圍與削弱伊朗這個國家。美國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時,為什麼沒有馬上就推翻伊拉克的海珊政權,而要等到第二次波斯灣戰爭才動手。關鍵的原因在於第一次波斯灣戰時,伊拉克的國力仍然很強,有辦法支持部隊持續作戰。美國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後,對伊拉克的包圍、禁運與經濟制裁,讓伊拉克快速衰弱。而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一旦經濟下行,民生凋蔽,就很難繼續維持強大且忠心的軍事力量。因此第二次波斯灣戰爭一開打,精銳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幾乎無法作戰而快速投降,美軍的壓倒性火力是一個原因,但伊拉克在美國包圍下已經山窮水盡,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raw-image

美國在對付敵人時,不先發動軍事行動,而利用自身的龐大經濟實力,以外交、經濟圍困的方式,消弱敵人,是美國從二戰起就慣用的手法。當時美國在歐洲戰場對抗納粹德國,不想立刻與日本開戰,陷入兩面作戰的窘境,因此先組成所謂的「ABCD包圍網」來削弱日本。當時的日本社會之所以會支持偷襲珍珠港,先行出手,是覺得不能坐以待斃。因為任何人都看得出來,美國的策略是先包圍日本,對日本採取禁運與經濟制裁,以削弱日本的國力,等美國在歐洲擊敗納粹德國以後,美國一定會回過頭來消滅日本。這樣的圍堵策略後來在冷戰時期達到高峰,美國領導的包圍網成功打贏了冷戰,更讓美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伊拉克。

美國在反恐戰爭以後拿下伊拉克與阿富汗,剛好是在伊朗的西方與東方,而伊朗南方緊鄰波斯灣與阿拉伯海,又是美國海軍的勢力範圍裡,等於伊朗處於被三面包圍的狀態。伊朗北方的裏海地區是個內陸海,裏海周邊的國家都不是重要的經濟國家,俄羅斯的經濟情況也不甚樂觀,這也讓伊朗處於高度危機感之中,北韓其實也是一樣的情況,所以這兩國才會挺而走險,選擇發展核武以自保,卻也讓美國更有加強制裁的口實。伊朗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畢竟鄰國伊拉克在第二次波斯灣戰爭中的潰敗還歷歷在目。只是伊朗苦撐待變的戰略似乎是成功了,因為美國目前有更大的威脅,必需要先處理。

從海外戰區撤軍雖然是川普的政見,但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力部署,是目前美國政府的共識,美國加強圍堵中國已經是既定的事實,從經濟、科技、外交到軍事等各種層面,都可以見到美國的動作頻頻。美軍從中東撤軍就是要將人力轉移到印太地區,美國國防部長就說,依照「全面國防檢討(Defense - wide Review)」,美國將從下個一會計年度開始,調整全球軍力部署。美國放棄圍堵伊朗,只是要先圍堵中國。當然中國是個龐大的國家,美國的圍堵會不會成功,還在未定之天,但是先從經濟戰開始,這是美國的典型起手式,如果中國無法從這波圍困中脫身,則經濟與國力肯定會在圍堵下逐漸走向衰弱,而以美國的耐心,這可能會持續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畢竟冷戰都進行了四十幾年,才分出勝負……(未完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33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富汗與烏克蘭,越南,都不在第一島鏈上,都不是地緣政治的關鍵地位,都不是日本或歐洲的國防前線,都不是美國的國防前線,都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所以美國遲早要撤軍,何況美軍進入阿富汗,是對付恐怖攻擊行為,要消滅賓拉登所領導的基地組織,這個任務已經完成,早就該撤退了。
Thumbnail
阿富汗與烏克蘭,越南,都不在第一島鏈上,都不是地緣政治的關鍵地位,都不是日本或歐洲的國防前線,都不是美國的國防前線,都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所以美國遲早要撤軍,何況美軍進入阿富汗,是對付恐怖攻擊行為,要消滅賓拉登所領導的基地組織,這個任務已經完成,早就該撤退了。
Thumbnail
昨天講了那麼多,好像都沒提到重點?這筆者說了,太多分析,重新講一次也沒意義,還不如貼連結整理。這邊則要談點別的,給各位讀者不同的角度。 在談整個阿富汗問題前,要先說清楚,多邊主義在這裡沒有什麼用,一般的多邊指的是可以共同合作,但前提是參加者要有共通的準則,或起碼有一些共識。阿富汗這邊別說周邊國家的價
Thumbnail
昨天講了那麼多,好像都沒提到重點?這筆者說了,太多分析,重新講一次也沒意義,還不如貼連結整理。這邊則要談點別的,給各位讀者不同的角度。 在談整個阿富汗問題前,要先說清楚,多邊主義在這裡沒有什麼用,一般的多邊指的是可以共同合作,但前提是參加者要有共通的準則,或起碼有一些共識。阿富汗這邊別說周邊國家的價
Thumbnail
阿富汗的變天,證明台灣站在美國這邊是對的! 阿富汗與烏克蘭,越南都不在第一島鏈上,都不是地緣政治的關鍵地位,都不是日本或歐洲的國防前線,也不是美國的國防前線,都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所以美國遲早要撤軍,何況美軍進入阿富汗,要消滅賓拉登所領導的基地組織,這個反恐任務已經完成,撤軍當然不是什落荒而逃
Thumbnail
阿富汗的變天,證明台灣站在美國這邊是對的! 阿富汗與烏克蘭,越南都不在第一島鏈上,都不是地緣政治的關鍵地位,都不是日本或歐洲的國防前線,也不是美國的國防前線,都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所以美國遲早要撤軍,何況美軍進入阿富汗,要消滅賓拉登所領導的基地組織,這個反恐任務已經完成,撤軍當然不是什落荒而逃
Thumbnail
「我們達成了這些目標,,這也是我們進軍的理由,我們不是要去建構一個國家。」 -美國總統 喬·拜登 (Joe · Biden) 在今年四月,拜登宣布要在九一一恐攻滿二十周年前將美軍全數撤離阿富汗,如今他打算加速進程,在八月底以前完成撤軍。眼看著塔利班勢力就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門前,在過去曾協助美國以及
Thumbnail
「我們達成了這些目標,,這也是我們進軍的理由,我們不是要去建構一個國家。」 -美國總統 喬·拜登 (Joe · Biden) 在今年四月,拜登宣布要在九一一恐攻滿二十周年前將美軍全數撤離阿富汗,如今他打算加速進程,在八月底以前完成撤軍。眼看著塔利班勢力就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門前,在過去曾協助美國以及
Thumbnail
自2021年5月美國撤軍起,阿富汗便陷入了往復不斷的衝突迴圈,恐襲更有如雨後春筍,在北約與美軍撤出的真空中炸裂。5月初,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一起大規模恐襲事件,造成了超過200人的死傷,但這僅是冰山一角。根據阿富汗官方統計,光是5月份,阿富汗恐襲相關死亡人數便高達4,375人,為4月份的2.6倍,
Thumbnail
自2021年5月美國撤軍起,阿富汗便陷入了往復不斷的衝突迴圈,恐襲更有如雨後春筍,在北約與美軍撤出的真空中炸裂。5月初,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一起大規模恐襲事件,造成了超過200人的死傷,但這僅是冰山一角。根據阿富汗官方統計,光是5月份,阿富汗恐襲相關死亡人數便高達4,375人,為4月份的2.6倍,
Thumbnail
2020年2月29日,美國和塔利班在多哈(Doha,Qatar)簽署和平協定,希望可以結束長達18年的美阿戰爭。如果塔利班能夠遵循協議內容,美國將會減少駐阿富汗的軍人數量,逐步達到撤兵。
Thumbnail
2020年2月29日,美國和塔利班在多哈(Doha,Qatar)簽署和平協定,希望可以結束長達18年的美阿戰爭。如果塔利班能夠遵循協議內容,美國將會減少駐阿富汗的軍人數量,逐步達到撤兵。
Thumbnail
是說經過兩、三年的談判,美國與阿富汗的雙方代表終於在卡達首都杜哈簽署了和平協議,這得之不易的共識,也被視為是阿富汗戰爭結束的起點。美國在發動反恐戰爭以後,於2001年進攻阿富汗,展開了長達十八年的戰事。雖然美國成功推翻塔里班政權,也順利擊斃賓拉登,但是一直無法有效清剿藏身在山區與偏遠鄉鎮......
Thumbnail
是說經過兩、三年的談判,美國與阿富汗的雙方代表終於在卡達首都杜哈簽署了和平協議,這得之不易的共識,也被視為是阿富汗戰爭結束的起點。美國在發動反恐戰爭以後,於2001年進攻阿富汗,展開了長達十八年的戰事。雖然美國成功推翻塔里班政權,也順利擊斃賓拉登,但是一直無法有效清剿藏身在山區與偏遠鄉鎮......
Thumbnail
依照美國與塔利班和平會談緩慢的進展,和平協議預估還要一段時間才會簽訂,同時代表美軍也不會撤離阿富汗,恐攻的案件應該只會有零星幾件,不會造成太多傷亡。
Thumbnail
依照美國與塔利班和平會談緩慢的進展,和平協議預估還要一段時間才會簽訂,同時代表美軍也不會撤離阿富汗,恐攻的案件應該只會有零星幾件,不會造成太多傷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