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董陽孜《行墨》—知其白守其黑

展覽|董陽孜《行墨》—知其白守其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九無一有」系列作品之《無礙》、《無我》、《無心》

「九無一有」系列作品之《無礙》、《無我》、《無心》

從以前看白先勇的《孽子》、《一把青》,以及雲門舞集的許多舞作,就經常見到董陽孜的書法,不過都是簡短的題字,只覺得好看、剛毅有力,但從未深究。直到這次看了北美館的董陽孜階段性回顧展,非常震懾驚嘆於她的書法之美和創造性。

這次展覽,很值得多花一些時間細細觀賞。遠觀整幅作品時,光從畫面的構圖,字的濃淡、疏密、大小、形體,就能或清晰或微妙地感受到文字表達出的情緒意念。再近看說明牌,一字字對照,恍然大悟她如何把其中某個字寫成適合這整句詞語的模樣;同一個字可以千變萬化,似乎每次下筆都灌注了新的意涵,而字與字之間又相互對照呼應。再次遠觀,現在更能欣賞作品的完整性和藝術性了,展覽中每幅作品都能這樣賞玩琢磨,所以我逛得很慢、很久,超乎原本的預期,卻心滿意足。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出自王維詩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出自王維詩

她選擇書寫的字詞和段落,大多出自經典古文,易經、詩經、道德經、史記、詩詞、佛經等等。紙本介紹有段提到:「雖然董陽孜曾進行各式書體的結合、拆解、簡化、重構等實驗,但她並不意欲消解語詞與字義,堅持書寫完整的文本語義。」也看過她在訪談中說起,自己只寫當下有感覺的文字,可見她的書法除了開創中西融合的視覺藝術之美,也蘊含著對經典文本的深刻理解,這或許是她的作品最厲害、動人之處。我在學生時代總是生硬地理解字句,未曾真正體會過古文的美,但經過一些社會歷練和生死交關,現在看著這些簡短卻寓意深遠的文字,反而能夠重新理解、甚至感覺被文字理解。也許古人早就看透了身而為人所會經歷的人間世事、生老病死,所以這些字句才如此雋永吧。

《抱一》,出自老子道德經

《抱一》,出自老子道德經

巨大書寫系列

巨大書寫系列

巨大書寫系列是這次展覽中很特別的體驗,穿梭在一幅幅比人高的書畫之間,立刻想到雲門舞集的《行草三部曲》,黑衣舞者時而優雅、時而癲狂地用盡全身書寫,而眼前董陽孜的書法也每個字都像在旋轉著跳舞,扭曲或開展,收放自如。也想起林懷民在訪談中曾說過的趣事:他當時打電話請好友董陽孜為《行草》的舞台背景寫一個「磐」字,一兩個月後董陽孜要他過去選字,結果到了她家,發現她寫了上百個「磐」字貼滿了整面牆,每一個都不同。

沿著展覽動線,像看著她的書法字畫一路成長、成熟為大師的軌跡,從方方正正的臨摹到恣意奔放的開創,從形體如宜到無形中亦有形,從傳統書法到現代視覺藝術,這當中經歷了多少光陰日夜磨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濃縮成如今精挑細選出的這些作品。光是如此想像,內心就感動不已,彷彿有個溫柔堅毅的前輩告訴著此刻還年輕的自己:不需要急著追趕別人的成就,喜歡的事情就好好練習,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終會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大象無形》

《大象無形》

《山雨欲來風滿樓》

《山雨欲來風滿樓》

展覽中許多作品我都非常喜歡,像是銜接一樓與二樓挑高空間裡的「九無一有」,從佛家的無心、無我、無礙,到老子的無間、無為、無盡,就連唯一的「有」也是「有所不為」,渺小的自己站在巨大的空間裡被這些有靈氣的字遠遠地圍繞,彷彿真的能感受到空無。也很喜歡具象如畫的「大象無形」、「山雨欲來風滿樓」,象、山、雨都恍若它們在自然裡的樣子,風與無形飄搖如煙,而樓就是人造的磚瓦蓋出來的樓,或許也因為中文字本身常有象形意涵,更顯得字中有畫、畫中有字。更特別喜歡展覽最後一個作品「知其白守其黑」,說明牌上的英文為'Know the light but stay in the dark',是董陽孜一九九零年代嘗試突破傳統書法結構,運用西方空間構圖的作品。畫面上的「白」與「黑」既對比又平衡,彷彿揭示著書法字畫的精神,全關乎於黑與白之間的陰陽、剛柔、動靜之雙生與調和。而那「守」字大概就是執筆的藝術家吧,守著文化的意念,揮灑創造出一整個時代的人文畫面。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白守其黑》

(全文照片攝影/黃郁書)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幫我按下方的Like,以及追蹤作者:D
也歡迎按讚我的臉書粉專:藝文日常,會有更多電影、書、展覽短評!

為了讓文章被更多人看見,目前專題都設為免費, 如果願意小額贊助、支持我繼續寫作,真的會非常感謝 :)))

同場加映:

avatar-img
黃郁書的沙龍
872會員
64內容數
我所喜愛的,有藝術、電影和文學陪伴的日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郁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走進展間,久久駐足於她年輕時的第一件行為藝術《成為畫》,那將自己獻祭於藝術般的血紅印記與覺悟神態;以及另一件行為藝術錄像《浴室》,她光著身子瑟縮在狹窄浴缸裡,反覆不斷將混濁的泥水從頭往下澆灌,落魄又壯烈。看著跟著內心澎湃的當下,感受到她那句輕巧又慎重的「藝術就是我的宗教」,安靜低沉地迴盪在整個空間。
在不間斷的樂音聲中,導演娜塔莉・瓊斯以詩意抒情的鏡頭,適切開展了我們的靈魂之眼與無垠想像:仰望飛機如流星劃破夜空,見證夜晚大教堂裡餘音繞梁;穿梭未知盡頭的樹林小徑,感覺赤腳踩沙踏浪的柔軟與冰涼,抬頭直視刺眼的光亮。沉睡的高樓,無人的街道,花園、擁抱,每一道光與光圈的變化,每一個動態卻寧靜的瞬間。
這次展出最特別的,是可以預約VR體驗小松美羽和HTC合作的藝術互動作品。戴上VR彷彿戴上小松美羽的第三隻眼睛,透過她的眼發現世界隱藏的樣貌,漫天飛舞的油顏和櫻花瓣、天旋地轉的黑白宇宙和奇異獸爪,若要喚醒沉睡在古老洞窟的青龍和白虎,我們需要以手上的光照亮牠們的眼睛、像點燃他們的靈魂。
走進展間,久久駐足於她年輕時的第一件行為藝術《成為畫》,那將自己獻祭於藝術般的血紅印記與覺悟神態;以及另一件行為藝術錄像《浴室》,她光著身子瑟縮在狹窄浴缸裡,反覆不斷將混濁的泥水從頭往下澆灌,落魄又壯烈。看著跟著內心澎湃的當下,感受到她那句輕巧又慎重的「藝術就是我的宗教」,安靜低沉地迴盪在整個空間。
在不間斷的樂音聲中,導演娜塔莉・瓊斯以詩意抒情的鏡頭,適切開展了我們的靈魂之眼與無垠想像:仰望飛機如流星劃破夜空,見證夜晚大教堂裡餘音繞梁;穿梭未知盡頭的樹林小徑,感覺赤腳踩沙踏浪的柔軟與冰涼,抬頭直視刺眼的光亮。沉睡的高樓,無人的街道,花園、擁抱,每一道光與光圈的變化,每一個動態卻寧靜的瞬間。
這次展出最特別的,是可以預約VR體驗小松美羽和HTC合作的藝術互動作品。戴上VR彷彿戴上小松美羽的第三隻眼睛,透過她的眼發現世界隱藏的樣貌,漫天飛舞的油顏和櫻花瓣、天旋地轉的黑白宇宙和奇異獸爪,若要喚醒沉睡在古老洞窟的青龍和白虎,我們需要以手上的光照亮牠們的眼睛、像點燃他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