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蘿拉:
還記得你對電影「珍愛來臨」( Becoming Jane)的喜愛嗎?我卻說我很失望,我說如果這只單純是一個虛構故事,我可以接受,但是我所了解的珍奧斯汀卻不是這樣的,她是很強調道德的人,怎麼可能會與人私奔呢!你想過我們是如何去了解這位歷史人物嗎?我手上就有幾本她的英文傳記,但是傳記家又是根據什麼來寫呢?珍奧斯汀的信件是一個很好的第一手資料,現在只有一百六十封信傳世,原來有幾千封,可惜當她去世時,許多信件被她姊姊燒掉了,雖然那是當時很普遍的做法,因為要保護死者的隱私,然而對後世的讀者而言,這是一件可惜的事。
在珍生前,她的小說雖然不算是暢銷書,還是擁有相當多的讀者。到了1820年代,她的小說就全部絕版了。一直要到1833年,才又被重新印行,大家對作者也很好奇,在多方的要求,她大哥的兒子詹姆士奧斯汀李就在1870年,也就是珍去世約五十年後,出版了一本「珍奧斯汀回憶錄」(A Memoir of Jane Austen)。我們對她的了解,有一部分就是根據這本書而來。
珍奧斯汀生活在兩百多年前的英國,那時的社會階級分明,跟我們現代的民主社會很不相同,但是我們對它也不完全陌生,你不是讀了許多王子公主的故事嗎?地位最高的是皇室,也就是國王、皇后、王子和公主。在珍活著的時候,當時的英國國王是喬治三世,他後來生病了,有人說是瘋了,因此無法治理國家,就由兒子攝政代理,到喬治三世去世為止,這段長達十年的時間,歷史學家就稱為「攝政王時期」(the Regency Era)。攝政親王的名字也叫喬治,所以正式登基後就叫喬治四世。他喜歡排場和時尚,又大興土木,還想盡辦法要與皇后卡羅琳離婚,廣受民眾的批評,珍對他的觀感並不好。
我可以想像你會說,國王是最有錢的人,想花用錢就只要多印些鈔票,為何會沒錢用呢?還有魔法啊?可以變出錢來啊!親愛的,真實的人生可不是這樣的。皇室以下就是貴族,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階。另外,還有從男爵(Baronets)和騎士(Knights)兩個頭銜,他們是平民,不是貴族。「從男爵」是英王詹姆士一世為了募款,在1611年所創設的爵位,也就是說,只要用錢就可以買到一個頭銜,也可以世襲,就是可以世世代代傳下去。騎士則是給予有功勳的平民的封爵,不能世襲。
在稱呼上,稱呼貴族和皇室都是用教名加上爵位,例如:稱「伊莉莎白」女王時,不用她的姓「都鐸」。如果是從男爵和騎士兩階平民爵位的夫人,就會用姓氏加上頭銜,例如在「傲慢與偏見」中的「盧卡斯夫人」因為只是騎士的太太,就是用姓氏加上頭銜,而達西的姨媽是貴族,所以使用教名加上爵位,就稱她「凱瑟琳夫人」。
「仕紳階級」(gentry)階級可分為「新富」和「舊富」兩類,前者是因為經商而致富,後者則是繼承祖產而富有,雖然兩者的生活方式相似,但是奧斯汀指出,因為經商致富仍然被人看低,所以兩者還是有微妙的社會地位差距。在「傲慢與偏見」中,伊莉莎白的新鄰居賓利先生雖然有錢,但是仍然比不上已經富有幾代的達西先生。
珍奧斯汀的家庭是屬於所謂的「仕紳階級」,也可以說是中產階級,原來指的是那些大地主,後來也包括了富商、專業人士、軍官和英國國教牧師,這些人就被稱為紳士,英文是gentleman。我們現代所說的紳士,是指溫文有禮的男士,與原意有些不同。
珍奧斯汀的父親喬治奧斯汀從小就是個孤兒,由親戚收留照顧。當時英國只有兩所大學: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而且只有男子才能上大學;他後來申請到獎學金,在牛津大學完成了大學教育,並接受聖職成為英國國教(聖公會)牧師;母親卡珊卓的父親也是位牧師。奧斯汀家並不算富裕,常需向人借貸,雖然有兩個教會的收入,但是有八個孩子要養育。為了增加收入,她的父母就在家中開設給男孩子的住宿學校,同時也教育自己的五個兒子。
一七七五年,珍奧斯汀出生於英格蘭最南部的漢普郡(Hampshire)史提芬頓鎮,這個小鎮大約只有三十戶人家。她排行第七,共有一個姊姊和六個兄弟。長兄詹姆士繼承父親成為牧師;二哥喬治因患疾,自小交給寄養家庭照顧;三哥愛德華被富有的親戚湯瑪士二世收養;四哥亨利是她的小說經紀人,他做過出版業,也開過銀行,但是都失敗了,後來轉職為牧師;排行第五的是與母親同名的姊姊卡珊卓,與她感情最好,年輕時曾經與一位牧師訂婚,不幸未婚夫在西印度群島工作時,卻突然病故,之後她從未結婚;六哥法藍西斯和小弟查爾斯都是投入海軍。
當時英國擁有全世界最優良的海軍和船艦,你會在珍的小說中讀到不少有關海軍軍官的故事,海軍的工作是到海外去作戰,例如:「勸導」中就提到幾位海軍上校和上將。另外,為了保護英國本土的安全,也設有民兵或國民兵,在「傲慢與偏見」中所提到的軍官,就是這種民兵。
珍奧斯汀在二十歲那年,與從愛爾蘭來訪的法律系學生男子湯姆勒弗羅伊(Tom Lefroy)相識,兩人只有見過幾次面,她在寫給姐姐的信中說到兩人並肩談小說「湯姆瓊斯」、互相揶揄、跳了幾支舞,珍似乎期待對方會向她求婚,但是勒弗羅伊不久就離開了小鎮。三年後,勒弗羅伊與他人結婚了,後來他還成為愛爾蘭的法官。
珍二十七歲時,曾經答應一位朋友的弟弟的求婚,對方小她六歲,但她隔天就反悔了,因為珍對他沒有感情,她不願只因經濟上的原因就結婚,這跟她在小說中所強調的價值觀相同。
你是個獨生女,你能想像像珍奧斯汀那樣,有這麼多兄弟姊妹嗎?那是當時很普遍的事,因為醫學並不發達,嬰幼兒夭折率很高,據說每三個產婦,就有一個死於難產。像她的三哥有十一個孩子,他的夫人最後也因生產而死。即使有僕人幫忙家務,生產和教養仍然是件大事,所以說如果珍奧斯汀也走上結婚生子的這條路,她會不會有時間寫作呢?
珍十幾歲就開始寫作,常與家人分享她的作品,也受到許多鼓勵。書信是那時候最主要的溝通方式,因為沒有電燈、電視,家庭娛樂就是朗讀詩歌、彈琴(珍喜歡彈琴,姊姊會畫畫)、跳舞和自導自演家庭劇場。珍的母親和兄長也都會寫詩,大哥和四哥合作出版過一份周報(Loiterer),親友中也有人是出書的作家,所以她對寫作與出版是十分了解和嚮往的。
那時的信件居然是由收信人來付郵費,而寄信人為了省紙,也替對方省錢,就要把字寫得很小,有時還橫的豎的都寫,就是要寫滿整張紙才寄出去。那時也不用信封,只是把一張紙折成四部分,其中之一就用來寫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當時女子不能上大學,所以要接受教育的話,只有請家庭教師,或是去私人開設的住宿學校上學。珍與姊姊卡珊卓只去上過一兩年住宿學校,之後就回家自學了,她都是從自己的家庭教育,閱讀自家五百冊藏書,以及經常光臨「收費流通圖書館」(circulating library)去借書等方式來學習。是的,那時還沒有公立圖書館。
你會不會想知道珍奧斯汀長什麼樣子呢?很有趣的是,目前留下來的畫像,只有她姊姊卡珊卓所畫的兩張素描,這裡是一張正面圖,另一張是她的背影。這張素描就像「蒙娜麗莎」一樣,叫人費解,她眼神尖銳、嘴唇緊閉、雙手交插胸前,似乎是在生悶氣!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畫時,感到有些納悶:「她真的長得這麼一個村姑樣?」也許受到電影的影響,看慣了身穿華麗服裝的俊男美女,我就期望作者也是那樣的形象。不過,我們要知道這是珍奧斯汀三十五歲時,姊姊所畫的水彩筆素描,只有一張撲克牌那麼大。等到經過一段時間,我看慣了,就像看著一位好朋友,反而覺得這張畫很令人玩味,我自己還編了個故事,那天她正好與姊姊吵架,姊姊
就畫了這張畫來取笑她。
當珍的姪子在1870年出版「珍奧斯汀回憶錄」時,為了製作新書封面,還請了當時有名的藝術家幫珍加以「整形」。仍以卡珊卓的畫為藍本,但將珍臉上的線條都柔和化,加上蕾絲的帽子,她的腰圍束小了,可能只有二十吋,肩膀變窄了,雙手也不交叉了,流露出維多利亞女王統治的時代(1837-1901)對女性含蓄婉約之美的期望,她看起來年輕許多,跟原畫不太相同。
在網路上,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珍奧斯汀的畫像,也有漫畫搞笑版,不過都是出自後世藝術家自己的想像。有些珍的晚輩親戚認為卡珊卓所畫的素描,與珍也不是十分相像,所以她到底長什麼樣呢?誰也不知道。有些西方的學者,根據珍諷刺的寫作風格推測,她應該是個很有個性和有主見的人,而不是說話輕柔、軟弱順從的傳統淑女,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