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P. Lovecraft閱讀計畫,The Shadow over Innsmouth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看完了《查爾斯・迪克斯特・瓦德事件》(The Case of Charles Dexter Ward, Jan-Mar 1, 1927/May & Jul 1941),還看了〈印斯茅斯的陰影〉(The Shadow over Innsmouth, Nov-Dec 1931/Apr 1936),好滿足啊啊啊啊啊~
《查爾斯・迪克斯特・瓦德事件》前面講祖先柯溫的部分就很精彩,後面查爾斯搞不清楚狀況還繼續追查的部分還是很有趣,敘述重心慢慢從查爾斯轉換到偉利特醫生(這個轉換不知怎麼的很順),到後面居然有點推理趣味⋯⋯我的意思是,正常的讀者都猜得到故事後段會出現身份交換,但那個交換具體來說是在哪個時候發生的,我就猜錯了wwwwww 所以看到最後其實有點驚喜(這樣說好像怪怪的⋯⋯)
看完《瓦德事件》以後翻了一下後面還有哪篇比較短(剩下的很多都很長),就挑了其實也不短的〈印斯茅斯的陰影〉,喔喔喔喔再度見到老友大袞~
〈印斯茅斯的陰影〉現在是我心目中的最愛。
前面的好青年誤入怪鎮的冒險記就很好看了,但最後一部分的回馬槍真是太美妙了⋯⋯之前讀洛夫克拉夫特更早期以混血/墮落血緣為主題的短篇,都沒啥感覺,只覺得「喔」。但〈印斯茅斯的陰影〉因為先有了前面的鋪陳,後面再來意外揭露,效果就變得好棒。我尤其愛最後結尾,好青年終於入魔⋯⋯那像是不知不覺被催眠而變了個人的口氣真讚。(這讓我想起來,之前我也很喜歡 The Rats in the Wall結尾主角失去理智的囈語。)
這時候我就深深覺得電影《異魔禁區》(Dagon)拍得真的是很好,我在看〈印斯茅斯〉的時候腦中不時閃過電影裡的畫面,尤其是結局的感覺。然後我就抱著懷念的心情,決定來查一下該片的導演現在在幹嘛?結果⋯⋯⋯⋯我發現他死了。就前幾天剛過世,3月24日,腎臟病導致的多重器官衰竭。掰掰,Stuart Gordon,願你安息。orz
重看一遍《異魔禁區》的結尾,深深覺得記憶會美化很多事⋯⋯好比說我怎麼不記得特效這麼噁心orz 然而重看這麼一小段——男主角原本不惜自焚也要抗拒命運,然而與命定的愛人一同跌入海中以後,卻完成了最後的轉化,忘記自己所有的抗拒,兩個人一起游向海洋深處的洞穴時,我還是莫名感動得快哭了。哎唷。
本日廢圖:丹麥的普通人魚。跟Innsmouth的怪親戚不一樣。
看個普通善良人魚壓壓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決定把我寫的同人文/衍生文都丟過來這裡!通通都是BL。偶爾會有不屬於任何地方的原創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看了〈魔宅夢魘〉("The Dreams in the Witch House", Feb 1932/Jul 1933),也開始看《查爾斯・迪克斯特・瓦德事件》(The Case of Charles Dexter Ward, Jan-Mar 1, 1927/May & Jul 1941)
今天看了〈伊比德〉("Ibid", Sum 1928/Jan 1938)、〈敦威治恐怖事件〉("The Dunwich Horror", Aug 1928/Apr 1929),還有我終於把〈夢尋秘境卡達斯〉看完了~
今天相當乏善可陳。除了繼續讀〈夢尋秘境卡達斯〉以外,讀了〈後裔〉("The Descendant" Fragment, early 1927/1938)、〈《死靈之書》的歷史〉("History of the Necronomicon",sketch Fall 1927/1938)、〈遠古的民族〉(
今天讀了〈異星之彩〉("The Colour Out of Space", Mar 1927 /Sep 1927),也開始讀〈夢尋秘境卡達斯〉(The Dream-Quest of Unknown Kadath, Oct 1926-22 Jan 1927/1943)。
〈皮克曼的模特〉("Pickman's Model", Sep 1926/Oct 1927)、〈銀鑰匙〉("The Silver Key", Nov 1926/Jan 1929)、〈霧中怪屋〉("The Strange High House in the Mist", 9 November 1926
〈寒氣〉("Cool Air", Feb 1926/Mar 1928)、〈克蘇魯的呼喚〉("The Call of Cthulhu", Aug-Sep 1926/Feb 1928)。今天終於拜見了克蘇魯這一篇的真容~ 〈寒氣〉也是之前看過而且喜歡的故事,沒有搞得太華麗但效果很好。
今天看了〈魔宅夢魘〉("The Dreams in the Witch House", Feb 1932/Jul 1933),也開始看《查爾斯・迪克斯特・瓦德事件》(The Case of Charles Dexter Ward, Jan-Mar 1, 1927/May & Jul 1941)
今天看了〈伊比德〉("Ibid", Sum 1928/Jan 1938)、〈敦威治恐怖事件〉("The Dunwich Horror", Aug 1928/Apr 1929),還有我終於把〈夢尋秘境卡達斯〉看完了~
今天相當乏善可陳。除了繼續讀〈夢尋秘境卡達斯〉以外,讀了〈後裔〉("The Descendant" Fragment, early 1927/1938)、〈《死靈之書》的歷史〉("History of the Necronomicon",sketch Fall 1927/1938)、〈遠古的民族〉(
今天讀了〈異星之彩〉("The Colour Out of Space", Mar 1927 /Sep 1927),也開始讀〈夢尋秘境卡達斯〉(The Dream-Quest of Unknown Kadath, Oct 1926-22 Jan 1927/1943)。
〈皮克曼的模特〉("Pickman's Model", Sep 1926/Oct 1927)、〈銀鑰匙〉("The Silver Key", Nov 1926/Jan 1929)、〈霧中怪屋〉("The Strange High House in the Mist", 9 November 1926
〈寒氣〉("Cool Air", Feb 1926/Mar 1928)、〈克蘇魯的呼喚〉("The Call of Cthulhu", Aug-Sep 1926/Feb 1928)。今天終於拜見了克蘇魯這一篇的真容~ 〈寒氣〉也是之前看過而且喜歡的故事,沒有搞得太華麗但效果很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充滿緊湊情節及細緻氣味描寫的臺灣犯罪小說。楊寧的天賦與失去弟弟的復仇行動,讓本書成為了作者對犯罪電影經典的重新演繹。程春金也是本書最有魅力的角色,對他的描寫可說是氣味四溢。全文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猶如預告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昨天不是寫了《女巫末日》的心得嘛——然後我就想起了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神劍亞瑟王》(台譯:亞瑟:王者之劍),繼而又想到裡面我最喜歡的那一幕和插曲——由Daniel Pemberton和Samuel Leslie Lee創作的《The Devil & the Huntsman》。
Thumbnail
这部电影是美国恐怖片大师约翰·卡彭特的早期代表作。一个正在迎接百年庆典的海港小镇上,午夜零点刚过,神秘阴森的浓雾正在悄悄地在海上弥散而来。接二连三诡异的事件打破了这个宁静祥和的小镇,小镇的居民不知道,先祖建立这座城镇的同时,隐瞒着一个血腥残酷的阴谋,一百年后一支亡灵船队,他们架着老破船,伴随
提德不打算參與他們的爭執。他本來打算歇息一會,然後趁眾人不注意自己悄悄跑到海洞,乘坐他在被關起來前藏好的小船。 就在即將展開行動之際,胎記衛兵發出驚呼。原來有一頭剛從海裡跑出來的怪物發現了老衛兵。他和年輕衛兵連忙往下扔東西,想引開怪物的注意,但從越發慌亂的模樣來看,怪物不僅沒有理會,反而還對老衛兵
泰德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被認為是戀童癖,隱姓埋名將自己放逐到紅湖地區。而後在律師推薦下至小鎮上唯一的偵探公司就職,偵探公司老闆亞曼達身為另一起命案的兇手,出獄卻留在自己長大、命案發生的小鎮上生活,截然不同的兩人背負著各自的「罪」,開始一同調查一位知名小說家失蹤案。
Thumbnail
瘋人院挑戰的最後一篇 維圖斯的探險部分 從這次開始維圖斯的開山刀開始給我去一次探險丟至少一隻(微笑 甚至還穿這樣光明正大的偷窺神廟守護者,他真的有病...天神覺得他就不要從病
Thumbnail
11、1993年\《惡魔預知死亡》\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一名律師被人槍殺在夜暗的紐約街頭,而警方找到的凶手是一名終日遊晃街頭精神有問題的遊民,整個城市引起一陣恐慌,議論不斷,但是嫌疑犯的弟弟不相信受越戰刺激的哥哥會是凶手,央求史卡徳協助緝凶。
Thumbnail
重新審視影史經典《驚魂記》(1960),筆者再次為希區考克精心雕琢的驚悚世界感到目眩神搖,也感嘆那橫亙於光影長河中,最為原始的影像魔力。煙霧瀰漫的偏僻汽車旅館,佇立山坡頂端的古老陰森宅邸,捲款後的畏罪潛逃,死狀淒慘的謀殺案,荒棄的淤泥下堆積著逃亡者的恐懼與不安,以及藏於伊底帕斯內心最污穢的祕密。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愛德華·托馬斯是美國來的■■■■■■,他在美墨戰爭初期意外地發現了有奇怪的拾荒者會以某種看似銅製的戒指在戰鬥結束後將■■強行轉化為■■■,然後收集並儲存起來,再送往某幾間特定的雜貨店中。
Thumbnail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充滿緊湊情節及細緻氣味描寫的臺灣犯罪小說。楊寧的天賦與失去弟弟的復仇行動,讓本書成為了作者對犯罪電影經典的重新演繹。程春金也是本書最有魅力的角色,對他的描寫可說是氣味四溢。全文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猶如預告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昨天不是寫了《女巫末日》的心得嘛——然後我就想起了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神劍亞瑟王》(台譯:亞瑟:王者之劍),繼而又想到裡面我最喜歡的那一幕和插曲——由Daniel Pemberton和Samuel Leslie Lee創作的《The Devil & the Huntsman》。
Thumbnail
这部电影是美国恐怖片大师约翰·卡彭特的早期代表作。一个正在迎接百年庆典的海港小镇上,午夜零点刚过,神秘阴森的浓雾正在悄悄地在海上弥散而来。接二连三诡异的事件打破了这个宁静祥和的小镇,小镇的居民不知道,先祖建立这座城镇的同时,隐瞒着一个血腥残酷的阴谋,一百年后一支亡灵船队,他们架着老破船,伴随
提德不打算參與他們的爭執。他本來打算歇息一會,然後趁眾人不注意自己悄悄跑到海洞,乘坐他在被關起來前藏好的小船。 就在即將展開行動之際,胎記衛兵發出驚呼。原來有一頭剛從海裡跑出來的怪物發現了老衛兵。他和年輕衛兵連忙往下扔東西,想引開怪物的注意,但從越發慌亂的模樣來看,怪物不僅沒有理會,反而還對老衛兵
泰德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被認為是戀童癖,隱姓埋名將自己放逐到紅湖地區。而後在律師推薦下至小鎮上唯一的偵探公司就職,偵探公司老闆亞曼達身為另一起命案的兇手,出獄卻留在自己長大、命案發生的小鎮上生活,截然不同的兩人背負著各自的「罪」,開始一同調查一位知名小說家失蹤案。
Thumbnail
瘋人院挑戰的最後一篇 維圖斯的探險部分 從這次開始維圖斯的開山刀開始給我去一次探險丟至少一隻(微笑 甚至還穿這樣光明正大的偷窺神廟守護者,他真的有病...天神覺得他就不要從病
Thumbnail
11、1993年\《惡魔預知死亡》\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一名律師被人槍殺在夜暗的紐約街頭,而警方找到的凶手是一名終日遊晃街頭精神有問題的遊民,整個城市引起一陣恐慌,議論不斷,但是嫌疑犯的弟弟不相信受越戰刺激的哥哥會是凶手,央求史卡徳協助緝凶。
Thumbnail
重新審視影史經典《驚魂記》(1960),筆者再次為希區考克精心雕琢的驚悚世界感到目眩神搖,也感嘆那橫亙於光影長河中,最為原始的影像魔力。煙霧瀰漫的偏僻汽車旅館,佇立山坡頂端的古老陰森宅邸,捲款後的畏罪潛逃,死狀淒慘的謀殺案,荒棄的淤泥下堆積著逃亡者的恐懼與不安,以及藏於伊底帕斯內心最污穢的祕密。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愛德華·托馬斯是美國來的■■■■■■,他在美墨戰爭初期意外地發現了有奇怪的拾荒者會以某種看似銅製的戒指在戰鬥結束後將■■強行轉化為■■■,然後收集並儲存起來,再送往某幾間特定的雜貨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