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P. Lovecraft閱讀計畫,〈瘋狂山脈〉攀爬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繼續在看〈瘋狂山脈〉(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 24 Feb-Mar 22, 1931/Feb-Apr 1936),還沒看完。下收一些閱讀洛夫克拉夫特至今的雜七雜八感想。
〈瘋狂山脈〉是出事的南極探險(讓我想起了“The Call of Cthulhu”結尾的那一段),一開始看的時候,我深深覺得⋯⋯如果我直接看英文版應該開始不久就被一大堆地質分年跟古生物名稱搞死了吧,因為那方面的名詞我很不熟,我只認識trilobite(我喜歡三葉蟲化石,不要問我為什麼⋯⋯)。再來就是一直想起我一直沒有看的《突變第三型》,其實google play上面可以租呢,等我有空我就來看(好吧這根本就是空口說白話)。
然後,我最近想起來史蒂芬金寫過一個故事,主角是一位在旅館工作的黑人太太,她兒子是新科作家,出的新書大獲好評,她跟好友分享喜悅的時候,回想起她懷了她兒子以後,曾經有個神祕的遭遇,跟某個內心種族歧視嚴重的白人作家有關係⋯⋯。我一直在想,不知道史蒂芬金寫這故事的時候心裡是想到誰?而我回爹娘家挖出那本書,《惡夢工廠》(中文版分一二冊,原文書名是Nightmares and Dreamscapes)第一冊裡面的故事Dedication,重新看了一遍以後,我覺得⋯⋯不,阿金師寫的時候想的不是洛夫克拉夫特XD。因為他故事裡面的那個白人作家,無論是寫作題材、家世教養與寫作習慣的設定,都跟洛夫克拉夫特差太多了。
史蒂芬金在H. P. Lovecraft: Against the World, Against Life這本書的推薦序裡,倒是說過他曾經在去Lovecraft故鄉的時候,看著當地當鋪櫥窗裡的一顆枕頭,開始幻想萬一那個是Lovecraft睡過的枕頭,然後會怎樣怎樣⋯⋯ 。結果~他沒有寫那個點子(爆)。說到這裡,我要順便抱怨一下⋯⋯我從Amazon上面下載H. P. Lovecraft: Against the World, Against Life的試閱部分,結果⋯⋯整個試閱內容就是史蒂芬金的那篇推薦序,真正的內文連一行都沒看到orz
前幾天我開始思索,在現實世界已經充滿恐懼的時候,我還在看洛夫克拉夫特的恐怖小說,甚至覺得在這種恐怖中覺得「安心」是怎麼回事?之前還看到一篇The Color Out of Space電影版導演的訪談,他說洛夫克拉夫特是他跟他媽媽之間的親情連結,她媽媽在他小時候唸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給他聽,而他媽媽罹癌快要不久於人世的時候,換成他唸那些小說給媽媽聽,這對他來說有某種治癒效果。而那導演也很明白地說,洛夫克拉夫特式故事的精髓就是最後肯定是BE(大意)。為什麼看個註定BE的東西還會覺得治癒啊????我一直在問自己。
但昨天趴在地上很興奮看南極出事的時候(爆),我好像有點懂了。我是說我自己的動機。
史蒂芬金那篇推薦序裡說,洛夫克拉夫特的那些故事基本上就是對世界、對生命說。我對於這一點有幾分共鳴,一方面我逐漸對那個災難性的幻想世界觀著迷了,另一方面我本來就一直對現實有各種抗拒,雖然我知道必須要妥協接受到一個地步,我才能繼續活下去,然而種種隱約的不滿還是會在奇怪的地方爆出來⋯⋯
以前現實世界狀似穩定,讀洛夫克拉夫特的樂趣像是假裝這種穩定並不存在。而現在現實世界有種種真實的、無人逃得過的恐懼與威脅存在,我讀洛夫克拉夫特變得像是把注意力放在假想的恐懼上,以此遮蔽對真正現實世界的擔憂與茫然。兩種看法,都是對現實的反動。
最後一個小感想:這一大本簡中譯本大全集實在太重了,居然重到我又開始考慮回頭去看裝在kindle裡面的英文版XD 畢竟剩下要看的都是篇幅比較長的故事,長時間抱著那一大本,換什麼姿勢看書都不舒服orz
今日廢圖當然就是那巍峨的瘋狂山脈(示意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決定把我寫的同人文/衍生文都丟過來這裡!通通都是BL。偶爾會有不屬於任何地方的原創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看的是洛夫克拉夫特小時候(七歲到八歲)寫的故事⋯⋯〈小玻璃瓶〉("The Little Glass Bottle", c. 1898–9 / 1959)、〈隱密的洞穴〉("The Secret Cave, or John Lees Adventure", c. 1898–9 / 1959)、
看了〈夜魔〉("The Haunter of the Dark", 5-9 Nov 1935/Dec 1936),洛夫克拉夫特這輩子寫的最後一篇小說。不過我的閱讀之旅還沒完成啦,因為還有很多篇長的還在看。
經過兩三天累積,終於看完了〈暗夜低語者〉(The Whisperer in Darkness, 24 Feb-Sep 26, 1930/Aug 1931)。 一句話爆雷:地球人vs外星詐騙集團。 剛讀完的感覺是沒有特別愛這個故事,但現在回味起來,還滿有意思的嘛~
今天沒什麼時間,所以看了兩篇殘缺不全的短文〈邪惡的教士〉("The Evil Clergyman", Letter extract Fall 1933/Apr 1939)跟〈書〉("The Book", Fragment c.Oct 1933/1938)⋯⋯還真是沒什麼好說的。
今天看了〈門外之物〉("The Thing on the Doorstep",21-24 Aug 1933/Jan 1937)。 感覺有點像是看到The Shadow over Innsmouth跟The Case of Charles Dexter Ward的聯合續篇⋯⋯
今天看完了《查爾斯・迪克斯特・瓦德事件》(The Case of Charles Dexter Ward, Jan-Mar 1, 1927/May & Jul 1941),還看了〈印斯茅斯的陰影〉(The Shadow over Innsmouth, Nov-Dec 1931/Apr 1936),好
今天看的是洛夫克拉夫特小時候(七歲到八歲)寫的故事⋯⋯〈小玻璃瓶〉("The Little Glass Bottle", c. 1898–9 / 1959)、〈隱密的洞穴〉("The Secret Cave, or John Lees Adventure", c. 1898–9 / 1959)、
看了〈夜魔〉("The Haunter of the Dark", 5-9 Nov 1935/Dec 1936),洛夫克拉夫特這輩子寫的最後一篇小說。不過我的閱讀之旅還沒完成啦,因為還有很多篇長的還在看。
經過兩三天累積,終於看完了〈暗夜低語者〉(The Whisperer in Darkness, 24 Feb-Sep 26, 1930/Aug 1931)。 一句話爆雷:地球人vs外星詐騙集團。 剛讀完的感覺是沒有特別愛這個故事,但現在回味起來,還滿有意思的嘛~
今天沒什麼時間,所以看了兩篇殘缺不全的短文〈邪惡的教士〉("The Evil Clergyman", Letter extract Fall 1933/Apr 1939)跟〈書〉("The Book", Fragment c.Oct 1933/1938)⋯⋯還真是沒什麼好說的。
今天看了〈門外之物〉("The Thing on the Doorstep",21-24 Aug 1933/Jan 1937)。 感覺有點像是看到The Shadow over Innsmouth跟The Case of Charles Dexter Ward的聯合續篇⋯⋯
今天看完了《查爾斯・迪克斯特・瓦德事件》(The Case of Charles Dexter Ward, Jan-Mar 1, 1927/May & Jul 1941),還看了〈印斯茅斯的陰影〉(The Shadow over Innsmouth, Nov-Dec 1931/Apr 1936),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史蒂芬·金以其獨特的故事風格和對人性深層恐懼的挖掘而聞名,從他改編的作品到他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都彰顯了其在文學界的地位。
Thumbnail
檢查完畢,他在一旁找了個柔軟的泥土地,用大砍刀鏟起地來。 「史卡特先生,這是?」阿秋士站在旁邊不解地問。 「挖墳。」 「已經入夜了⋯⋯」 「不是只有你們人類的命是命。」狼頭人史卡特頭也不回地回答。
最近相當著迷於這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是劉慈欣。他已經是小說界的名人,所以無需多加介紹,應該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作品。 這部小說已成為我睡前必讀的書籍,卻也是常常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即便好像入睡了,卻又好像在夢境裡迂迴著那些書中的場景,就這樣半睡半醒的過了一整夜......。似乎對三體的故
Thumbnail
有一年,還在遠流工作的我,企劃了一個線上活動,就是在史蒂芬.金的部落格裡,舉行一個短文創作活動......
Thumbnail
想這個主題有一陣子了,但一直很懶,畢竟這算是個腦洞大開的題目,而且我對於克蘇魯的故事其實還沒熟悉到可以長篇大論,我只能回到最原始克蘇魯故事的內容(新的就不談,也不談後來一大票創作形成的譜系)做一點分享。 克蘇魯是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創
Thumbnail
走進法蘭克・林精心打造的這一間「哈比怪人之宅館」,第一眼便被屋內所呈現壯觀的景象給震撼住了! 對於法蘭克・林而言,要為這些精心收藏玩具公仔打造一個家,竟是一間位在台北市蛋黃區,室內面積達60多坪大小的房子,是一間實實在在公仔的家 ...
Thumbnail
從小我就立誓,這輩子不嫁醫生和警察,看完這本書之後多了一個職業不嫁—極地獵人。
Thumbnail
上下兩冊77萬字,也涵蓋愛的重量。「愛也可以很黑暗,很殘忍」,愛裡有禁錮、有佔據、有癡心、有奉獻、更有癲狂瘋魔與不堪。 「愛」在《獸靈之詩》字裡行間,像哈利波特的金探子般不斷閃現,是一次次撩撥、追尋的線索,是終局之戰的關鍵。
Thumbnail
創造歷史似乎對人類總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而這樣的慾望也促使人類去發現、探索,只為了成為某項紀錄的「第一人」;但這樣的過程並不總讓人喜歡,甚至通常宿命地必定會經歷苦難,《世界盡頭的瘋人院:史上首支成功度過南極冬季的探險隊求生錄》所說的,正是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史蒂芬·金以其獨特的故事風格和對人性深層恐懼的挖掘而聞名,從他改編的作品到他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都彰顯了其在文學界的地位。
Thumbnail
檢查完畢,他在一旁找了個柔軟的泥土地,用大砍刀鏟起地來。 「史卡特先生,這是?」阿秋士站在旁邊不解地問。 「挖墳。」 「已經入夜了⋯⋯」 「不是只有你們人類的命是命。」狼頭人史卡特頭也不回地回答。
最近相當著迷於這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是劉慈欣。他已經是小說界的名人,所以無需多加介紹,應該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作品。 這部小說已成為我睡前必讀的書籍,卻也是常常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即便好像入睡了,卻又好像在夢境裡迂迴著那些書中的場景,就這樣半睡半醒的過了一整夜......。似乎對三體的故
Thumbnail
有一年,還在遠流工作的我,企劃了一個線上活動,就是在史蒂芬.金的部落格裡,舉行一個短文創作活動......
Thumbnail
想這個主題有一陣子了,但一直很懶,畢竟這算是個腦洞大開的題目,而且我對於克蘇魯的故事其實還沒熟悉到可以長篇大論,我只能回到最原始克蘇魯故事的內容(新的就不談,也不談後來一大票創作形成的譜系)做一點分享。 克蘇魯是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創
Thumbnail
走進法蘭克・林精心打造的這一間「哈比怪人之宅館」,第一眼便被屋內所呈現壯觀的景象給震撼住了! 對於法蘭克・林而言,要為這些精心收藏玩具公仔打造一個家,竟是一間位在台北市蛋黃區,室內面積達60多坪大小的房子,是一間實實在在公仔的家 ...
Thumbnail
從小我就立誓,這輩子不嫁醫生和警察,看完這本書之後多了一個職業不嫁—極地獵人。
Thumbnail
上下兩冊77萬字,也涵蓋愛的重量。「愛也可以很黑暗,很殘忍」,愛裡有禁錮、有佔據、有癡心、有奉獻、更有癲狂瘋魔與不堪。 「愛」在《獸靈之詩》字裡行間,像哈利波特的金探子般不斷閃現,是一次次撩撥、追尋的線索,是終局之戰的關鍵。
Thumbnail
創造歷史似乎對人類總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而這樣的慾望也促使人類去發現、探索,只為了成為某項紀錄的「第一人」;但這樣的過程並不總讓人喜歡,甚至通常宿命地必定會經歷苦難,《世界盡頭的瘋人院:史上首支成功度過南極冬季的探險隊求生錄》所說的,正是這樣的故事。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