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函
▍在絕望中極力尋求理性解釋,創造出自傳式般的詭麗想像
位於美國東北方的新英格蘭是塊寧靜又質樸的地區。當地冷冽的天氣與茂密的樹林,加上充滿殖民時代風格的傳統建築,讓新英格蘭瀰漫著一股古典的冷冽氛圍。在近代的美國讀者心中,新英格蘭裡的緬因州、佛蒙特州、與麻塞諸塞州等地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作品的經典舞台。從《撒冷地》(Salem’s Lot)、《迷霧驚魂》(The Mist)、到近年來新版電影大受好評的《牠》(It),金筆下的新英格蘭宛如成為了異空間與現實世界的交會點:表面平凡,底下卻蘊含著陰森魔物。但在史蒂芬.金踏入恐怖小說的領域前,也曾受到同樣來自新英格蘭地區的另一名作家深深影響,並承襲了對方作品中的哥德式氛圍與宇宙恐怖(cosmic terror)元素。
提到無可名狀的恐懼、來自幽暗太空的詭異生物、陰森港口中的濕黏觸手、以及窮追不捨的非人型幻影時,西方作家們必然會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名字:「洛夫克拉夫特」。霍華.菲利浦.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ips Lovecraft)於一八九○年出生於美國羅德島州的普羅維登斯。儘管出生於富裕家庭,在洛夫克拉夫特的父親與他深愛的祖父過世後,家族便陷入愁雲慘霧,經濟也不再優渥。童年的慘淡經歷,與宛如詛咒般纏身的家族陰影,使洛夫克拉夫特的精神狀態蒙上了一層幽暗的陰影。親人所經歷的精神疾病對他造成了強烈影響。
他的作品中不時能見到家族流傳下的詛咒或怪異傾向,角色們則深受這類揮之不去的心理陰霾所苦。洛夫克拉夫特本身脆弱的健康狀況,也讓他在不少作品中影射了自己的身心痛苦。他筆下的故事經常透露出強烈的自傳性質,彷彿他透過扭曲的想像力,與對在混亂中尋找平靜的急切渴求,將自己的親身經歷改寫成一篇又一篇的奇詭怪談。他的作品中總少不了儘管面對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卻在絕望中極力尋求理性解釋的人物。
▍洛夫克拉夫特作家圈:隱晦又獨特的神話體系
儘管大眾經常放大洛夫克拉夫特個人的悲慘經歷,卻經常忽略對他產生重大且正面影響的人事物。儘管職業生涯起初並不順利,但洛夫克拉夫特連載於《詭麗幻譚》雜誌(Weird Tales)的作品卻得到了不少當代作家的青睞,包括《泰山》(Tarzan)與《蠻王柯南》(Conan the Barbarian)的作者勞勃.歐文.霍華德,與日後同為克蘇魯神話作者的克拉克.阿什頓.史密斯和奧古斯特.德雷斯。也是在此時,洛夫克拉夫特逐漸擴張他初期恐怖作品中的特定共通元素(包括阿拉伯狂人阿布杜.阿爾哈茲瑞德與他所著的《死靈之書》、外神使者奈亞拉索特普、和潛伏於深海的巨大邪神),逐漸構成某種隱晦又獨特的神話體系。而對洛夫克拉夫特創造的特殊恐怖元素感到著迷的作家們,也逐漸形成了「洛夫克拉夫特作家圈」(Lovecraft Circle);成員除了上述作家外,還有以經典恐怖小說《驚魂記》(Psycho)(後來被希區考克翻拍成同名電影)成名的羅伯特.布洛克。
這批作家各自創作了自己的奇幻與恐怖作品,而讓洛夫克拉夫特感到有趣的是,他們都在作品中置入或自創屬於洛夫克拉夫特「神話」系統的人事物。對作家圈中的成員而言,此舉當下看起來可能只是同業好友們之間的文字遊戲;就連洛夫克拉夫特本人也大力鼓勵朋友們在故事中摻入他的恐怖故事元素(當時的「神話」體系尚未完全成形,就連名稱也還沒出現),甚至自己也在故事中加入來自其他作家的角色或物品(像是邪神札特瓜和能夠穿越時空的廷達洛斯獵犬)。至於霍華德筆下的劍與魔法作品《蠻王柯南》,儘管身為奇幻小說,卻經常出現富有洛夫克拉夫特風格的古代邪神或怪物。眾人不曉得的是,這項二十世紀初作家之間的文字遊戲,卻在接下來的歲月中逐漸茁壯,並成為最早期的共享世界觀之一。原本被洛夫克拉夫特笑稱為「猶格.索陀斯傳奇」(Yog-Sothoth Cycle)的特殊設定,則在他過世後由德雷斯定名為「克蘇魯神話」(Cthulhu Mythos)。
H. P. Lovecraft 和同為洛夫克拉夫特作家圈的朋友—William J. Dowdell
Photo via H. P. Lovecraft Literary Podcast
▍經典科幻電影《異形》、《水底情深》、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的靈感來源
時至今日,克蘇魯神話已經成為最受到恐怖小說界與歐美大眾文化最常引用的流行設定之一。史蒂芬.金、尼爾.蓋曼(Neil Gaiman)(曾在《美國諸神》(American Gods)中將克蘇魯列為神明之一)、與克萊夫.巴克(Clive Barker)(《養鬼吃人》(Hellraiser)原著小說與改編電影的作者)在敘事方式與氣氛營造上都受到洛夫克拉夫特的強烈影響。洛夫克拉夫特的宇宙恐怖元素,除了受到大量後世作家引用和拓展外,也將觸手伸向恐怖小說以外的領域。美國DC漫畫中,囚禁蝙蝠俠諸多反派的阿卡漢療養院(Arkham Asylum),便得名於克蘇魯神話中惡名昭彰的新英格蘭小鎮。導演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在八○年代拍攝的「啟示錄三部曲」(Apocalypse Trilogy)便深受洛夫克拉夫特的直接影響,其中最有名的則是為科幻恐怖電影開創了新里程碑的《突變第三型》(The Thing)。儘管《突變第三型》改編自小約翰.W.坎貝爾(John W. Campbell Jr.)的短篇小說,卡本特卻在電影中加入大量洛夫克拉夫特式的宇宙恐怖元素,描繪當人類碰上超越自身理解範疇的異種生物時所感受到的絕望,而該片的南極設定與冰封怪物劇情,也在卡本特的安排下變得更像是《瘋狂山脈》的真人改編版電影。而科幻恐怖片中最為經典的《異形》(Alien)在生物與建築設計上也深受洛夫克拉夫特風格影響。
曾以《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墨西哥導演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也是知名的洛夫克拉夫特迷,甚至在自家中都擺有洛夫克拉夫特的真人大小蠟像。他在不同電影中都經常置入洛夫克拉夫特風格的視覺元素;從《地獄怪客》(Hellboy)中的異次元邪神,到《水底情深》中的魚人,都是戴托羅對克蘇魯神話的致敬。原本打算拍攝《瘋狂山脈》電影版的戴托羅,卻因為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的《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在劇情上幾乎等同於太空版的《瘋狂山脈》,加上高昂的經費問題(除了特效外,該片原本也會由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主演),導致該片計畫暫時被冰封。
在日本,受到洛夫克拉夫特影響的創作者們也大有人在。奇幻作家菊地秀行與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都受到克蘇魯神話的影響,從他們充滿異空間妖異風格的作品中,也能略窺一二。相當老牌的特攝影集《超人力霸王》中,也不乏取材自克蘇魯神話的怪獸;九○年代的《超人力霸王迪卡》在設定上幾乎完全承襲克蘇魯神話,而二○一九年的《超人力霸王大河》也有直接取材自舊日支配者形象的「惡夢魔獸夜牙」登場。暴雪遊戲公司(Blizzard)的《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與萬代的《數碼寶貝》系列同樣充滿不少對克蘇魯神話的影射,更別提滿山滿谷的克蘇魯主題桌遊了;有些遊戲甚至跳脫了恐怖領域,改以較為幽默的戲謔方式運用克蘇魯神話中的各種經典元素。
《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劇照。/Photo via:The Bogota Post
▍「克蘇魯神話」,成為創作者能自由發揮的共享世界觀
你或許沒有閱讀過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恐怖故事,但一定在不同媒體中看過源自克蘇魯神話的視覺或敘事元素。如同故事中的邪神與異空間生物,克蘇魯神話中的幢幢鬼影已經滲透進大眾文化的諸多層面;你可能見過對未知恐懼的不同詮釋,也曾因螢幕上的恐怖怪物而嚇得惡夢連連,卻不曉得一切的源頭,都來自二十世紀初那位飽受身心病況所苦、而得在文字中求取慰藉的普羅維登斯作家。近年來,洛夫克拉夫特的種族歧視心態也逐漸受到重視,諸如《逃出絕命鎮:洛夫克拉夫特之鄉》(Lovecraft Country)與HBO同名改編影集也透過克蘇魯神話元素,對洛夫克拉夫特在作品中隱含的不少歧視色彩進行省思與改善,以神秘的妖術主題,凸顯出寫實的種族問題。
以共享世界觀而言,克蘇魯神話已經成為自由度極高的獨特存在;任何創作者都能自由使用克蘇魯神話中的各種人事物名稱,或是自創存在於同背景中的邪神或魔法書,並打造充滿個人風格的洛夫克拉夫特式故事。如同型態變化多端又難以消滅的變形蟲怪物「修格斯」,克蘇魯神話已根深蒂固地纏繞在大眾文化的基因中;令人難以察覺,卻又處處散發出幽暗的詭譎氛圍。
《逃出絕命鎮:洛夫克拉夫特之鄉》(Lovecraft Country)劇照/© HBO
對譯者而言,最讓人興奮的就是能重新製作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精選集,以及首度為洛夫克拉夫特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瘋狂山脈》翻譯全新的繁體中文版本。無論你是克蘇魯神話的長年老書迷、透過桌遊認識黃衣之王的玩家、或是分不清奈亞拉索特普與阿卡漢的新讀者,都希望你能從這本書中找到那道無可名狀的漆黑深淵。
Cthulhu fhtagn!
李函
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所。喜歡透過不同的語言與文字,讓作家們的心血能被更多人閱讀。譯作有《此乃書之大敵》、《百年回首》(堡壘文化出版)、《黑手》、《碳變》等。
░░░░░░░░░░░░░ 欲閱讀完整書籍,歡迎至各大書店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