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最近演藝圈發生的事,本也不是什麼太大的事,要怪就怪它正好爆發在「疫情嚴峻期」過後,所有人的神經都從緊繃狀態漸漸放鬆、卻又還能感受到「達摩克利斯之劍」依舊時刻懸在頭頂。
大家正愁沒地方發洩數月以來的苦悶,然後就爆出了男星醜聞,於是一時之間「百家爭鳴」,氣pupu的網友不分青紅皂白、看見流量的媒體瘋狂報導、各類專家網紅都感到一股激動覺得有些見解不吐不快。
那,寫這篇文章的我,是上述的哪一種呢?我是拖稿3週,正好看見題材的那個吃瓜群眾。
遇上了渣男、渣女,到底該不該報復?報復了就是恐怖情人嗎?
這個問題,應該同時從不同的層面來看,只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都是局部而無意義的。
當公眾人物被爆醜聞時,總會有一派聲音跳出來說「私德不該與工作混為一談」,而另一派則怒氣沖沖地反駁:「公眾人物應為觀眾榜樣」。
當面對「慾望」與「誘惑」時,人們總是很容易堅守不住道德,並且也有很多人拿這個來當藉口,一副「你如果知道我每天經受多大的誘惑!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我把持不住啊啊啊~」這種態度。
我有一個好朋友,曾經也是演藝圈內的人,超級漂亮、身材超級火辣,男生看了她都會主動勾搭的那種。而且,這些男生不是普通男生喔!都是亞洲一線男星、好萊塢男星、天菜男模的等級。當然,除了這些男藝人以外,也會有很多捧著錢的老闆們,等著她首肯、和他們來一場或許不倫或許各取所需的戀愛。
她的人生,照理來說,有非常多「違背道德但可以過得超爽」的選擇,可是她這十年來,偏偏都從這些選擇裡面,挑出了那些最樸實、最需要自己打拼的路線。
有一次我們喝酒聊天時,我開她玩笑:「妳若心黑一點,現在早就坐擁數棟信義區豪宅房產了吧。」
她笑了笑,用大姊姊的姿態告訴我:「我聽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想做一件讓你不太確定的事情,就想像一下……這件事情如果被報紙報出來、全部認識你的人都會看到,你會是什麼感覺?如果是驕傲,就可以去做。如果是後悔、羞愧、覺得會造成大麻煩,就別去做。
「道德觀」的建立,來自兩部分,一種是自我的約束、一種是外力的約束。
有些人不願做敗壞名聲、傷害自己羽翼的事情,是因為自我道德觀完整,假如去做了有違自己觀點的壞事,他會受到自我良心的譴責;而另一些人不願做所謂的「壞事」,是因為他知道「外界的評論與反應」,終將為他帶來大麻煩。
任何人的行為,包括渣男、渣女的行為,以及前情人的報復行為,即便當事人自己不覺得怎麼樣,仍舊都無可避免的會受到「外界評論/反應」的規範。
也許這些「外界」不會到全網公審這麼嚴重,但還是會有一些叔叔阿姨、爸爸媽媽、親朋好友在私下對你做出評價。
所以我本人從以前到現在的處事標準都是:要做,就不要怕別人說。
只要是做下的事情,即便嘗試瞞天過海,也一定會有紙包不住火的一天。如果人家的評論有違你的本意,你大可理性澄清、告知。但如果面對人家的議論,你實在難辭其咎,那也怪不了人家講。
在上述前提之下,回到今天的主軸問題來。
遇上渣男、渣女,到底該不該報復?
復仇,一直以來都是文學上常見的題材之一。
從莎翁的作品裡面來看,我們可以瞧見復仇的甜蜜與危險。而放到金庸的武俠小說裡,復仇又是驅使主角變得更強大、踏上偉大冒險的重要元素。
回到忙碌的現代來,大部分時間,報復的念頭,真的就在心裡想想、過過乾癮就好。
畢竟,要對人復仇,也得投入大量的時間、心力成本。更何況如果你報復的對象,是你還有感情的前度愛人,那種情感的拉扯與波動,真的比不上你本來可以擁有的、放下後的平靜與快樂。
但是,一味的退讓、隱忍、告訴自己算了,對某些人來說是豁達,對另一些人來講就是壓抑了。長期的忍氣吞聲、說服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總也會有退無可退、情緒爆炸的時刻。
說真的,舊情人間「合理的報仇」,絕對不是「嘗試弄死對方」,而是讓對方在「可補救」的範圍內「付出一點代價」,藉此來消消自己的氣即可。比如發現丈夫外遇後,分走鉅額家產、並且華麗轉身的大老婆……之類的。
「復仇」這個念頭,對很多人來說,想都不敢想。深怕自己一但認可這種想法,就墮入了十惡不赦、不夠寬容、心地不善良的深淵。但其實,「敢不敢想」跟「會不會去做」中間還隔了十萬八千里。
深怕自己變得不善良的人啊,真的可以縱容自己一點,去擁抱內心的憤怒、不甘與狠辣。如果,你深怕自己變得不善良,那麼你已經足夠善良了,我們都知道你最終也不會把報仇付諸實現,那何不來一場腦內的狂歡?用想像力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呢?
如果我付諸行動了、去報復了,我就是恐怖情人嗎?
就拿最近這風波裡的女方來說好了,我還真不覺得她是恐怖情人。
對,她是狠心、不念舊情、行事果決,但她至少沒有做任何傷害到對方人身安全、蓄意陷害或跨越道德底線的事。
她只做了一個最簡單的舉動:蒐集證據,公諸於世。
如果沒有證據讓她蒐集,她也沒東西可以公開,男方真可以說是自食其果。而且退一萬步來說,她大可以將證據轉手給第三方媒體,由媒體這邊全面公開,她自己再用受害者的姿態出來補刀就好,完全撇清關係、又可以免於遭受網友的質疑。
但是她沒有,她選擇直球對決。在我看來,她就是個在氣頭上、想讓大家看看她深愛過的男人到底有多荒唐、以此逼迫前男友公開道歉的女生,離「恐怖情人」還是有一段距離的。
但最近幾天,大家開始把「恐怖情人」與「網路暴力」議題跟這場娛樂圈風波綑綁起來。深怕孩子看多了這種新聞、發現周遭大人們呈現出「津津樂道的反應」之後,會耳濡目染、長大後觀念偏差,認為「愛不到就可以用網路毀了對方」。
這個觀點,我自己是覺得非常有道理啦,只是這次新聞的事件本身,似乎不是最適合拿來探討這議題的案例。
如果要探討「網路暴力」,也許去年韓星安宰賢與具惠善的離婚風波,會更加適合延伸分析。這一對原本人人稱羨的神仙眷侶,短暫婚姻後宣告婚變,雙方在社交媒體上互揭瘡疤、各說各話,這邊上傳一個對話紀錄、那邊曝光一句離譜發言,安宰賢在華語論壇上被當成渣男給罵爆、具惠善在韓語論壇上又遭受到仇女的人身攻擊。
而年輕一代裡,認為愛不到就可以用網路毀掉對方的「恐怖情人」,很遺憾,早就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電競圈這個「孩子們的產業」,老早就有無數男選手被始亂終棄的女粉絲、前女友給爆出各種荒謬的對話截圖,斷章取義、操縱風向是家常便飯,許多人從此聲名狼籍、甚至危及事業。
如果真的想教育下一代「理性處理感情糾紛」,身為家長、長輩的人們,應該花時間好好和孩子們聊天(講道理,對羅志祥有感的吃瓜群眾,至少都是八年級以上的成年人了吧?下一代真的會受這起八卦多大影響?我是很懷疑啦),去了解孩子們正在接觸的環境,從這些資訊與交友狀況中,再去探詢孩子們的觀點、看法,才能從中發現需要被教導、被陪伴的問題。
專家們在網路上說破嘴,也比不上一場良好的家庭教育。
感情這種事,常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種時候「從小培養的道德觀與準則」才是最有效的約束力。就像我那位好姊妹說的,當你要做某個舉動前,先假設有一天,這件事情的所有細節都被公諸於世,你究竟是會羞愧呢?還是驕傲呢?
要做一些會被評價為「渣男渣女」的事情前,想一想。在氣頭上想要選擇報復、反擊對方之前,也想一想。
最後還是一句話,與人為善、常保平安。感情這種事,慎選對象、別碰情緒不穩定的人。最好是你不渣人,人不弄你,即便你真的渣了誰,也拜託花點心思善後一下,把對方安撫好、哄好,對你只會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