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都是台上的戲子,從《末代皇帝》看遍這世界的荒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影史神片《末代皇帝》復刻版重新上映了,兩個小時四十七分鐘的時長,道盡溥儀1908到1967年的一生、這六十甲子裡中國的興衰起落……

義大利導演用盡全力,呈現出一種寫實與荒誕交織的美。電影一開頭就是冰冷的、工業化的場景,那是中共的囚犯集中營,溥儀欲自殺,迷離的神智間,彷彿還看的到幼年的紫禁城、三歲登基時浩瀚朝拜的文武百官、亮地刺眼的天子明黃。然後一轉眼,卻是晚年自殺被救醒的恍惚光景。

「我在哪?」溥儀朦朧問道。
『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典獄長說。

從清朝、到民國、到日政府把控的滿州國、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小時候我就不喜歡近代史,因為血跡斑斑全是戰爭。意識形態之爭、腐敗的權力鬥爭、人民但求溫飽的抗爭,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每當要考試的時候,我的心情就跟那些年代的人民一樣,苦不堪言。

印象中,歷史課上最喜歡的是唐朝,繁榮昌盛的大唐盛世,整個中原在世界上,猶如滿池荷花燈中最亮眼的那一盞。絲路的貿易、傑出的藝術創作、形形色色的商人商隊聚集在長安,這土地不知醞釀了多少傳奇故事。

讀歷史的時候,從晚清到民國、到共產黨,明明就是接連發生的事情,心中描繪的圖景卻往往被一道迷之鴻溝給分開。晚清,那是清朝,是古代是剃頭留辮子、旗裝裹小腳的年代。而民國,是近的、是在身邊的,是黑板上每天會替換的日期——「民國xx年x月x號,星期幾,值日生:某某某」。

也因為這樣,在觀看《末代皇帝》的時候,才驚異地透過溥儀之眼,把這一百年來的瞬息萬變給串了起來。

raw-image

導演貝托魯奇在描繪這幾個政權體系的時候,也用上了深刻而分明的拍攝手法,把它們用不同的「畫面感」精確的分開。

在紫禁城裡,由慈禧太后登場而拉開序幕的晚清,總是迷濛而帶點異樣。登基大典上,不顧滿朝文武跑跳碰的三歲溥儀;看著前朝嬪妃,展現出奇怪病態「戀母情結」、八歲了還要乳母給他吃奶的溥儀;隔著一襲薄透絲綢、打滾在太監堆裡的溥儀;裹著一床被子、與兩個妃嬪玩3P的溥儀……同一個晚上,紫禁城的藏寶閣失火了。

原來在溥儀長大的過程中,太監們暗地裡捲走太多宮裡的珍寶,變賣中飽私囊,如今溥儀長大後要徹查,太監們索性一把火把庫房燒個乾乾淨淨,任憑他是九五至尊,也查不出什麼來。

這就是溥儀在清政府的歲月。守著千百年來的古舊陳規,一邊渴望著有所作為。但他被關在紫禁城裡面,只有在這個皇宮裡他才是皇帝。他聽說外面已經有了新的領導人,可他不能出去看一看。就如同他的英國太傅所說:「溥儀是全國最孤單的孩子。」

後來,成年後被迫離開紫禁城的溥儀,決定投靠日本政權,而當時的日本政權正要在東北成立滿州國,他們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魁儡皇帝,以安民心。

溥儀懷抱著自欺欺人的心態,放縱自己去做一場春秋大夢。他在日本政權的輔佐下,在東北重新登基。導演鏡頭下的滿州國是又中又洋的,日本軍服配上豪華洋房,政府晚宴上、女士們身穿爵士年代晚禮服,一切彷彿奢華、洋氣、高高在上,直到日本戰敗。

然後,中共來了。一切恢復了水泥色的草根氣,放眼望去全是拿著大保溫瓶、披著外套或棉襖的中國大叔。

raw-image

當世界遭逢巨變之時,人心最苦。光是2020年一場肺炎,就讓多少人生活型態驟變、苦不堪言,而這還只是一場和平的改變,我們還有水、有電、有網路、有家可歸得。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只有一堆中年老太監陪伴)。從小,身旁的人就告訴他,你是九五至尊、你是真龍天子,然而長大後發現,他根本沒有任何治國的權力,他所能行駛的最大權力,不過只是讓太監把墨汁喝下去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

被趕出紫禁城後,他以為自己憑藉著自由意志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果不其然又是一場變身魁儡的過程。最終也因為這個選擇,他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

終其一生,他都沒嘗過自由的滋味。

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那是溥儀在牢裡遇見的典獄長,他就是那種拿著大保溫瓶、披著外套的中國大叔,也是一個對家國有使命感與正義感的男人。他告訴溥儀,他們要聽的是實話。有心甘情願幫助日本人,就照實講,不要胡扯說自己是被日本人綁架。

當溥儀認為自己行差踏錯、害了許多人,於是隨便亂簽屬了一些對於日本人的指控時,典獄長也私下罵他:「明明是你不知道的事情,為什麼要攬在自己身上?」

典獄長的戲份並不多,但可以從這些片段中看出,他是個有原則的正派人士。

然而,在電影的最後,年老的溥儀在街上遇到「文革」小紅衛兵們的遊行,這些小紅衛兵浩浩蕩蕩、帶著一群思想犯,高喊著「革命有理、造反無罪」的口號。

其中一位落魄、身上掛滿罪狀條的思想犯,就是當年那位典獄長。

溥儀衝上前告訴小紅衛兵:「你們弄錯了,這個人是個好人。」

小紅衛兵將溥儀推開,告訴他要嘛加入我們,不然就閉嘴別插手。而從頭到尾,典獄長看著地板,木然的臉上看不出表情,他一句話也沒有說。

為什麼會對這一幕落淚?也許是因為這種大時代下的身不由己、龐大體系裡的脆弱人權,都讓視自由為生命之本的我感到難受。

raw-image

生命中有許多好的東西,比如自由的可貴、比如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比如對一花一木的大愛。而生命中也有許多壞的東西,比如貪婪的慾望、比如殘酷的殺戮、比如無知的盲從。

而在更迭的歷史中,我們必須無數次目睹這些壞的東西,目睹它們興致高昂地啃噬、消磨掉那些好的東西。世界會一直這樣下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物極必反、樂極生悲。

當人想跟他身處的世界連結,他就必然會看見這些好的與壞的東西,他會對好的東西讚嘆歌頌,也會對壞的東西悲傷憤慨。歷朝歷代、遠古或未來的人,都將如此。

如同《紅樓夢》裡甄士隱的那一句:「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我們都是台上的戲子,這一生也無非就是在戲台上走個過場,荒唐的曲子配上荒唐的戲,最後,笑看曲終人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郭宗雲-avatar-img
2021/05/01
很真實,但願我們能憑自己的意志演出這場戲,兼任導演跟演員,演出一場不讓自己看了無味的大戲
avatar-img
SKimmy的沙龍
327會員
21內容數
我是SKimmy,你的網路閨蜜,在2019年,從YouTuber成為了作家。有點點感動,突然就實現了夢想。走過大半個地球,還有很多地方要去,等著帶上你們的愛一起。最近深深覺得這個世界是可愛的,希望將正能量放到文字裡,傳遞給你們。
SKimm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7/08
最近,我養了兩隻小倉鼠。這兩隻倉鼠,當我帶回家的時候,牠們不過剛出生2-3周,體型只有半個雞蛋大,所以我等於從牠們還小就開始養,因此寵物店老闆和我說:「年紀小的容易養不活喔,就像小嬰兒的抵抗力也比成年人低一樣。」而其中一隻,在抵達我家的六天後,就過世了……
Thumbnail
2020/07/08
最近,我養了兩隻小倉鼠。這兩隻倉鼠,當我帶回家的時候,牠們不過剛出生2-3周,體型只有半個雞蛋大,所以我等於從牠們還小就開始養,因此寵物店老闆和我說:「年紀小的容易養不活喔,就像小嬰兒的抵抗力也比成年人低一樣。」而其中一隻,在抵達我家的六天後,就過世了……
Thumbnail
2020/06/20
青春跟愛情,就像是商場裡買一送一的打包好禮,在我們還搞不懂青春的真正意義、以及愛情的各類常識之前,這兩樣東西就已經衝擊進我們的生命裡。而往後我們會花上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四十年,來不斷緬懷這一段記憶……
Thumbnail
2020/06/20
青春跟愛情,就像是商場裡買一送一的打包好禮,在我們還搞不懂青春的真正意義、以及愛情的各類常識之前,這兩樣東西就已經衝擊進我們的生命裡。而往後我們會花上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四十年,來不斷緬懷這一段記憶……
Thumbnail
2020/06/09
之在看《甄嬛傳》的同時,我有些訝異於大家對於浣碧的憎惡,在GTV頻道《甄嬛傳》網路首播的聊天室裡,無數《甄》迷只要浣碧一出現就喊著:「換屁閉嘴!」、「噁心浣碧」、「花癡!」一方面訝異於浣碧Anti的龐大人數,轉念一想卻又釋然——我們討厭的也許從來不是浣碧本身,而是在浣碧身上看見的「某部分的自己」。
Thumbnail
2020/06/09
之在看《甄嬛傳》的同時,我有些訝異於大家對於浣碧的憎惡,在GTV頻道《甄嬛傳》網路首播的聊天室裡,無數《甄》迷只要浣碧一出現就喊著:「換屁閉嘴!」、「噁心浣碧」、「花癡!」一方面訝異於浣碧Anti的龐大人數,轉念一想卻又釋然——我們討厭的也許從來不是浣碧本身,而是在浣碧身上看見的「某部分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這個月選擇的人物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我看了關於他的電影<末代皇帝>和看了他一點的自傳<我的上半生> 1.選擇他的原因 末代皇帝溥儀一直是中國歷史人物中我最感興趣幾個,開國將近三百多年的大清,在那時已經是遙遙欲墜的帝國,內有共和的潮流試圖將帝國拉近歷史的墳墓,外有西洋的強槍利砲虎視眈眈,想在這塊
Thumbnail
我這個月選擇的人物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我看了關於他的電影<末代皇帝>和看了他一點的自傳<我的上半生> 1.選擇他的原因 末代皇帝溥儀一直是中國歷史人物中我最感興趣幾個,開國將近三百多年的大清,在那時已經是遙遙欲墜的帝國,內有共和的潮流試圖將帝國拉近歷史的墳墓,外有西洋的強槍利砲虎視眈眈,想在這塊
Thumbnail
溥儀在先後在1934與1936年,兩度成為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在外媒的眼中,曾經三度即位為帝的溥儀,不但是當時各方勢力用以競逐權力與遂行侵略的有用工具,也在二戰一觸即發之際,被認為是解決遠東危機的關鍵人物。
Thumbnail
溥儀在先後在1934與1936年,兩度成為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在外媒的眼中,曾經三度即位為帝的溥儀,不但是當時各方勢力用以競逐權力與遂行侵略的有用工具,也在二戰一觸即發之際,被認為是解決遠東危機的關鍵人物。
Thumbnail
終究是文化、地域的差異,也必然是因為選取了過長的歷史跨度,以致於只能流於敘事,而無法靠近那最龐大、令人震撼的殘酷─那還並不在於從極權的帝王淪落成被批鬥的階下囚,而是就連帝王都無能為力的命運,在那樣的大時代裡牆外的人民或是如今對於生存毫無特權的你我又該如何面對世事的無情?
Thumbnail
終究是文化、地域的差異,也必然是因為選取了過長的歷史跨度,以致於只能流於敘事,而無法靠近那最龐大、令人震撼的殘酷─那還並不在於從極權的帝王淪落成被批鬥的階下囚,而是就連帝王都無能為力的命運,在那樣的大時代裡牆外的人民或是如今對於生存毫無特權的你我又該如何面對世事的無情?
Thumbnail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而今天我們要回顧的作品是橫掃奧斯卡的《末代皇帝》。
Thumbnail
經典為何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有抵抗時代變遷的恆久性,在當時立下里程碑,打破語言、打破種族,並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眼光的檢視,流傳千古。而今天我們要回顧的作品是橫掃奧斯卡的《末代皇帝》。
Thumbnail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被趕出紫禁城後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因此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但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Thumbnail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被趕出紫禁城後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因此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但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Thumbnail
他的一生實在倉促的太讓人疲憊了。 溥儀總是來不及,來不及做天之驕子,來不及阻止重要的女人離開,在時代的門前,他也總是來不及在閉門前闖過去看一看。
Thumbnail
他的一生實在倉促的太讓人疲憊了。 溥儀總是來不及,來不及做天之驕子,來不及阻止重要的女人離開,在時代的門前,他也總是來不及在閉門前闖過去看一看。
Thumbnail
文中有雷,但應該沒差,因為是歷史片。此篇不討論美學純分享時代的悲劇與人設。 用現代的觀點來拆解溥儀的生長環境,我覺得他長大後其實沒有精神病已經是奇蹟,他真的擁有很高層次情緒管理能力,或說他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樂觀單純的人。 溥儀,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出生帝王命的他,睜開眼睛萬人寵倖,三歲上位,六歲退位
Thumbnail
文中有雷,但應該沒差,因為是歷史片。此篇不討論美學純分享時代的悲劇與人設。 用現代的觀點來拆解溥儀的生長環境,我覺得他長大後其實沒有精神病已經是奇蹟,他真的擁有很高層次情緒管理能力,或說他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樂觀單純的人。 溥儀,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出生帝王命的他,睜開眼睛萬人寵倖,三歲上位,六歲退位
Thumbnail
電影中有一幕是三歲的溥儀想抓飛揚的黃布,從宮內跑到宮外,隨著視野的推進,我們能看到數千名官員浩浩蕩蕩地跪在紫禁城廣場對一個小孩三跪九叩,其畫面之壯觀浩大,前所未有,似乎也預告了往後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電影中有一幕是三歲的溥儀想抓飛揚的黃布,從宮內跑到宮外,隨著視野的推進,我們能看到數千名官員浩浩蕩蕩地跪在紫禁城廣場對一個小孩三跪九叩,其畫面之壯觀浩大,前所未有,似乎也預告了往後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看本片的時候,我想到高中讀過的黃宗羲〈原君〉:「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第一次看到這段歷史是在《碧血劍》,而溥儀的生平又讓我再次想起崇禎皇帝和長平公主之間,那生不逢時的悲涼與無奈。
Thumbnail
看本片的時候,我想到高中讀過的黃宗羲〈原君〉:「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第一次看到這段歷史是在《碧血劍》,而溥儀的生平又讓我再次想起崇禎皇帝和長平公主之間,那生不逢時的悲涼與無奈。
Thumbnail
不論是1954年的七武士,還是1972年的教父都是劇情片的顛峰之作。這些作品所闡述的故事都超越了時代的限制,他們留下的影像彌足珍貴,訴說的故事震撼著幾十年後的我們。 這部1987年的《末代皇帝》也達到了同樣的巔峰。不論過了多久,這部電影的精神和力道都是十足強烈,幾乎讓人忘記自己身處在哪個時空。
Thumbnail
不論是1954年的七武士,還是1972年的教父都是劇情片的顛峰之作。這些作品所闡述的故事都超越了時代的限制,他們留下的影像彌足珍貴,訴說的故事震撼著幾十年後的我們。 這部1987年的《末代皇帝》也達到了同樣的巔峰。不論過了多久,這部電影的精神和力道都是十足強烈,幾乎讓人忘記自己身處在哪個時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