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佈於2020年5月3日 風傳媒
今年因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除了日常工作需要外出外,多了許多待在家中的時間,也讓筆者除了有更多時間觀看Youtube中各種短片外,還能消耗早已累積在Line TV、NETFLIX中一長串的片單,甚至為了「換點口味」而重拾電視遙控器找起臺灣綜藝節目。老實說,比起海外大製作、大場面的綜藝節目,臺灣能引起筆者注意的節目真的很少,不是主題性明確的綜藝節目(如《一字千金》),就是新聞專題節目(如《獨立特派員》),直到不小心瞥見公視實境節目-《阮三个》。
說到臺灣電視實境節目,從2000年初以「發掘真相」(如《TV搜查線》等)或「調解私事」(如分手擂台)為主題,到2008年前後的以歌唱、戲劇「選秀」(如《快樂星期天-校園歌喉戰》、《超級星光大道》與《超級偶像》等)為主題,這些節目都在當時臺灣紅極一時,也陪著當時還是電視兒童的筆者成長。而至近年,談到電視實境節目,在筆者腦海中多是海外節目如美國《超級名模生死鬥》、韓國《孝利家民宿》和《PRODUCE 101》。而在臺灣除了公視《誰來晚餐》,其他商業電視台的實境節目不是維持選秀主題(如《台灣那麼旺》等),便是與實境節目類似的行腳類節目(如《愛玩客》系列等)或外景綜藝節目(如《綜藝玩很大》、《綜藝3國智》等),能與海外這些主打真實、本真內容、供觀眾也「精神上參與」的節目型態似乎停滯已久。而相較臺灣實境節目在電視上的空乏,OTT或Youtube上的內容反而較多元嘗試,如麥卡貝主打一日體驗職業的《木曜4超玩》、以同居為形式的戀愛實境節目《Co-Living同居時代》,和ETtoday新聞雲的《聲林之王》,不僅成功引起話題,有些甚至反攻傳統電視頻道。
而臺灣公視自2008年開播兼具真人實境秀(Reality Show)與紀錄片型態電視節目-《誰來晚餐》,相隔11年才再度開新的實境節目-《阮三个》,能看到來自傳統電視頻道願意嘗試開創實境節目形式,除了感到可貴,更是驚喜。更讓人興奮的是,《阮三个》去年開播,便入圍第54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兩獎項,最後雖與獎項擦肩而過,卻也展示了臺灣電視實境節目另一種型態的可能。
比起《誰來晚餐》以紀錄片視角了解臺灣社會中各種常民的日常生活,與最後和名人來賓的生命經驗交換,《阮三个》找來了三個名人共同經營民宿,並與不期而遇的旅客和特別來賓的名人、網紅互動。起初看到第一季的主持人-演員楊貴媚、張軒睿,和早有主持經驗的廚師索艾克的組合,腦中真的會充滿疑惑,年紀好像有點落差,經歷好像有點不同,這節目真的不會很尷尬嗎?的確在剛開始的幾集因為主持人彼此不熟稔,再加上前幾集是真實旅客,讓節目非常「實境」的在經營民宿而有點小小尷尬,但後來搭檔起來意外契合,索艾克的偶像包袱、張軒睿的自然,再加上楊貴媚的國民媽媽感,反而平衡節目的調性而不致太文青或太刻意,也能讓各年齡層觀眾觀看時有帶入感。
而至第二季楊貴媚、索艾克和新搭檔范少勳,除了主持人因彼此熟悉而更自然、節目維持甚至更深刻既有的民宿經營與旅客互動外,與民宿所在地有更多互動,如雖然民宿位在苗栗大湖,但不過份提及現有對於當地的想像(如草莓等),而是以帶領民宿客人參與雙龍瀑布溯溪(第三集)、馬那邦山健行(第六集)等,補足從前對於苗栗貧乏的想像,更令人忍不住想記下他們去過的地方,而不像一般外景綜藝節目,常常架空所在地環境特色,放入在棚內好像也可以進行的內容。
同時本季也強化議題與在地關係。如去年因電影《下半場》獲得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的主持人范少勳,在節目開拍前提前上山認識民宿週遭環境,進而發現當地國小學生數太少而無法上體育課,也因此號召《下半場》演員「才藝換宿」,帶在地小學生體驗籃球,並招待他們進電影院看《下半場》。這除了向觀眾示範了進到在地要了解、關心在地,也帶領觀眾意識到偏鄉學校學童在學習上的限制與困境。
這也讓筆者思索,實境節目本身撮合表演與真實的性格,就如主持人范少勳在一篇專訪提到的「沒想到很多細節或小事情會變成節目片段,其實很多東西都忘記了,那就只是一個瞬間,很多時候甚至不知道當時機器有沒有在拍、會不會用,你就只是做了最誠實的反應。」,而這讓觀眾很自然的沉浸其中、與其互動,進而如觀看熱門戲劇後會想要親臨朝聖的心情,除了花大錢拍廣告宣傳臺灣各個景點,或以行腳節目認識臺灣,實境節目開發在地「私房景點」,或許是另個認識、宣傳臺灣的路徑。而我想這或許也是《阮三个》為何吸引人,且演示了就算無法大成本、大製作,但靠著臺灣專屬的在地特色,以及概念一致的敘事,產製出來的內容就不致空洞。著實期待明年能再次看到《阮三个》第三季,甚至成為臺灣公視常駐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