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己的觀察,近年來台灣的電視節目似乎刮起一陣實境秀的旋風,用各種方式紀錄藝人們體驗生活的樣子。由於我本人特別喜歡收看紀實類的節目,所以還滿喜歡這樣的轉變的。
二呆流浪記之完全大人手冊,由朱軒洋及曾敬驊兩位年輕演員主持,之前在沙龍介紹裡有提過我不太追on檔節目,單純只因不想隨波逐流的心態,討論跟大家一樣的東西,所以觀影里程多半都會比別人再慢一個腳步左右,現在節目的放送時程大概來到了第十集左右,那麼我開始書寫觀影想法還蠻適合的吧?
第一站,他們來到了蘭嶼的漂流木餐廳,老闆吳欣怡(阿婆)女士是因緣際會之下從本島來到蘭嶼落地生根,從開始的適應不能到如今的習以為常,總共花了十幾年。她自豪地介紹著蘭嶼的一切,時不時和丈夫(鍾聖灣;灣哥)鬥嘴,作風豪爽,感染著周圍所有人。看著節目的我感覺她好像什麼也不怕,沒想到會在孩子要離家去本島旅遊時落淚,那會我突然想通,其實不管是什麼個性,作為母親掛念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
(節目劇照)
節目橋段中沒有冗長的介紹或是刻意安排的偶遇,一切順其自然甚至還有意外上演。例如,他們打工的某一天,參與了當地國小的達悟族文化體驗,沒想到在搗小米的活動時,曾敬驊不慎將傳家之寶的木杵弄斷了,但幸好物品主人不追究,節目組後續也釋出修好的實物照,讓事故有略顯圓滿的結局。
(節目劇照)
雖然兩人自覺是「二呆」,但性格中仍有不同之處。 有天,他們要為漂流木餐廳的夥伴做晚餐,曾敬驊負責炸豬排,而朱軒洋負責做沙拉。曾敬驊因為麵包粉數量不夠,部分的豬肉只能用炸雞排的粉,雖然料理一掃而空但心中仍有遺憾,作為完美主義者,他對自己有著很高的要求,即使旁人給予安慰也很難馬上走出來,最後崩不住情緒而哭泣......相信這段釋放的旅程對他來說,會是個適應與不完美這件事友善共處的機會。
而朱軒洋面對沙拉在當晚無人問津的情況時,情緒則顯得鬆弛許多,認為自己其實做的不錯,他雖不善言辭,但仍努力的調節氣氛、安慰正陷在沮喪漩渦中的朋友,給人一種大智若愚的感覺,寫到這裡,大概會有人覺得這樣就是兩人的互動模式了,但這是沒有規律可言的。因為在下一站,他們到花蓮挑戰高山協作時情況就反過來了,朱軒洋的身體需要更多時間來適應山中的步調,所以曾敬驊成了那從旁協助的角色。
人有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當意識到自身不足時,以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合作就是種必然。
開始期待下一集會有什麼驚喜了。
感謝你的來訪閱讀,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也歡迎交流關注:部落格、臉書。
240226
後記
檢查信箱,發現在公告之前,收到了第一筆善意,意外之餘心中是滿滿的感謝,謝謝你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