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抗疫」全景誌 | 統一紀念日:疫情之下的分與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疫情當前,義大利急需「國家」的回歸。不過,歷史的裂痕就這麼容易被彌補嗎?

2020年3月17日,義大利迎來統一159週年紀念。往年的此時,全國各地都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最熱鬧的要數首都羅馬的祖國祭壇。然而今年的這天,義大利全國封鎖進入第八日,大街小巷靜悄悄。總統府發布了一份聲明稱,「我們正遭受困難、不確定性和痛苦」,全體民眾的齊心協力尤為緊迫。

raw-image

這一天,義大利的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3萬,死亡人數攀升至2503人。

疫情當前,義大利急需「國家」的回歸。不過,歷史的裂痕就這麼容易被彌補嗎?羅馬文明誕生於兩千多年前,但由於中世紀四分五裂,義大利在歐洲只能算是個年輕的國家。國民的歸屬感不強,乃至出門在外自我介紹時都先說是哪個城市或大區的人。「復興運動」(Rinascimento)過後,北方發展一直好於南部,雙方各自心有不甘。南部認為北方佔盡了資源,再難翻身;北方則不滿財政長期補貼南部,最富庶的倫巴第大區(首府米蘭)、威尼託大區(首府威尼斯)和艾米莉亞-羅馬涅大區(首府博洛尼亞)於2017年正式要求自治,與中央政府展開曠日持久的談判。在威尼托,當年有57%的選民參與大區政府發起的投票,其中贊成自治的高達98%。

新冠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放大了南北的矛盾。義大利有著發達的公共醫療體系和設施,分級診療制度運行良好,但是面對疫情衝擊,高感染率導致病人如潮水般湧來,即便是北方發達地區,醫療資源一下子也變得捉襟見肘——3月17日,倫巴第大區政府衛生主管官員朱利奧·加萊拉(Giulio Gallera)表示,重症監護病房告急;在離米蘭僅約50公里的貝加莫(bergamo)有100名家庭醫生感染新冠病毒,他們中一位同仁馬里奧·喬維塔(Mario Giovita)就於這天不幸離世;在克雷馬(Crema),物資和設備設施都很緊缺,醫護人員只能公開求援。也許是出於擔心,疫情不算嚴重的其他大區幾乎都只「自掃門前雪」,小心翼翼地組織「備戰」,防範北方輸入病例。擴大「紅區」範圍之際,意南部的卡拉布里亞(Calabria)、普利亞(Puglia)、西西里(Sicilia)等大區均發出呼籲,要求北方民眾(包括「北漂」)不要前往,否則將嚴格執行隔離。當然,落後地區的顧慮十分實際:一旦感染人數上升,當地積弱的醫療系統可能不堪一擊。

遭受疫情之苦的北方人漸感無奈、無助,不由得抱怨平時付出與緊急情況下的回報嚴重失衡。地方政府官員趁機討價還價:從最初的封鎖政策、財政援助方針,到臨時醫院的安排、口罩等防護用品的補給,無不充斥著口水仗。例如,連日來,中央政府與倫巴第大區在關於方艙醫院的出資、用地等方面拉鋸,好不容易才確定米蘭會展中心等地作為臨時醫療設施;而威尼託大區則要求實施更強硬的封鎖政策,如中央不應允將動用地方行政命令。

raw-image

越是這個時候,中央政府越應該堅定立場,消弭分歧。總理孔特留有一手:從1月31日起早早將義大利帶入了「緊急狀態」,隨後任命民防部門負責人博雷利(Angelo Borrelli)為「新冠病毒應急委員會專員」,統籌疫情應對。雖然有時遭遇掣肘,但總算在「緊急狀態」的大旗下推動了不少工作。倫巴第大區的醫療資源頻頻告急,好在民防部門於此時已建立起「醫療救援遠程協調中心」(CROSS),3月17日,其他大區共接收50名重症患者,稍微減輕了倫巴第的負擔。此外,內閣通過的紓困法令同日生效施行。這項俗稱「關照義大利」(Cura Italia)的法案主要以財政手段,加強應對衛生醫療緊急狀況的能力,並兼顧就業、公民收入、企業生存、稅收等相關措施。

raw-image

夕陽西下,義大利人宅在家裡自發組織的「陽台音樂會」又要開啟。3月17日,首都市民的節目單上除了國歌,還有一首以羅馬方言演唱的老歌《只為歌唱》(Tanto Pe' Cantà)。這首追憶初戀的情歌卻有一個應景的開場獨白:

“這是首沒有題目的歌

只為歌唱

只為找點事幹

我們的國家也沒什麼特別

不唱也罷

擁有健康就已足夠

擁有健康就是擁有一切

健康,再加上一雙新鞋

你可以周遊世界

而我獨自一人”

曲終人散,市區恢復寂靜。夜幕降臨,總理府亮起了義大利國旗的綠、白、紅三色,成為統一日簡單而凝重的慶祝活動之一。四天之後,西北部城市熱那亞(Genova)正在修建的大橋發出三色光束,雖然有點晚,但更具象徵意義:其一,莫蘭迪公路橋建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被視作二戰後義大利經濟快速發展的標誌之一,該橋於2018年8月發生垮塌事故,造成43人死亡,多人受傷,如今重建工作接近尾聲,被義大利民眾視為新時代「重生」的標誌;其二,在執政團隊看來,莫蘭迪公路橋的重建還代表著應對緊急狀況、再度出發的「義大利模式」。

raw-image

疫情下的統一紀念日,義大利與周邊的隔離也在加深。世衛組織呼籲歐洲各國採取「更果斷措施」,以遏止這一流行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宣布,關閉歐盟邊境至少30天。而在申根國家內部,因各國人員流動的強力管控措施,所謂的「無邊界」名存實亡。當天,法國決定「封城」,米蘭至巴黎的跨國直達列車宣告停運。

3月17日,總理孔特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感謝醫護人員、志願者、軍隊警察及其他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呼籲團結一致,共同抗擊「看不見的敵人」。在最後,孔特意味深長地寫道:「國家即我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 YY的沙龍
0會員
13內容數
這是一次忠實的記錄。 直到今年2月中旬,早已進入「緊急狀態」的義大利保持著3例輸入型新冠病例的平靜局面,疫情的突然暴發讓全世界大跌眼鏡,隨後更成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度之一。系列文章聚焦特殊時期下的重大轉折、生活剪影、時空切面與不可違背「天意」下的大小個體,展現該國超現實主義疫情的來龍去脈。
LI Y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21
在義大利,無論政客、媒體,還是普通民眾,紛紛把新冠疫情比喻為「戰爭」。該國如此大規模的管控、動員及其帶來的「大逃亡」確實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絕無僅有的。可是,新冠病毒比大砲子彈更難捉摸,它永遠在暗,而你在明。
Thumbnail
2020/06/21
在義大利,無論政客、媒體,還是普通民眾,紛紛把新冠疫情比喻為「戰爭」。該國如此大規模的管控、動員及其帶來的「大逃亡」確實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絕無僅有的。可是,新冠病毒比大砲子彈更難捉摸,它永遠在暗,而你在明。
Thumbnail
2020/06/16
新冠疫情來襲,人們關注醫院裡發生的一切,似乎那兒才是真正的「一線」,卻往往忽略首當其衝的家庭醫生。要知道,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很可能在警報還沒有拉響時就已經被感染。
Thumbnail
2020/06/16
新冠疫情來襲,人們關注醫院裡發生的一切,似乎那兒才是真正的「一線」,卻往往忽略首當其衝的家庭醫生。要知道,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很可能在警報還沒有拉響時就已經被感染。
Thumbnail
2020/06/09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中,只有變數恆在,而無論是幸或不幸的愛情,都各有各的不同。
Thumbnail
2020/06/09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中,只有變數恆在,而無論是幸或不幸的愛情,都各有各的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多少受到電影「托斯卡尼豔陽下」的美麗景緻影響,早在2019年初就決定去義大利自由行,現在2020年對照著全球肺炎,「把握現在,沒有早知道」!
Thumbnail
多少受到電影「托斯卡尼豔陽下」的美麗景緻影響,早在2019年初就決定去義大利自由行,現在2020年對照著全球肺炎,「把握現在,沒有早知道」!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次台灣在防疫表現上真的好到無話可說 covid-19 在義大利我們經歷了大家完全不在意、嘲笑排斥口罩、慢慢在北義爆發、數字爆炸、學校停課、大家慢慢戴口罩、公司上半天班分兩班制、封城、關在家裡一個半月、慢慢復工、規定一堆的開始上班、開始正常上下班、大家開始生活恢復正常、很遺憾的,現在歐洲正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次台灣在防疫表現上真的好到無話可說 covid-19 在義大利我們經歷了大家完全不在意、嘲笑排斥口罩、慢慢在北義爆發、數字爆炸、學校停課、大家慢慢戴口罩、公司上半天班分兩班制、封城、關在家裡一個半月、慢慢復工、規定一堆的開始上班、開始正常上下班、大家開始生活恢復正常、很遺憾的,現在歐洲正
Thumbnail
在義大利,無論政客、媒體,還是普通民眾,紛紛把新冠疫情比喻為「戰爭」。該國如此大規模的管控、動員及其帶來的「大逃亡」確實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絕無僅有的。可是,新冠病毒比大砲子彈更難捉摸,它永遠在暗,而你在明。
Thumbnail
在義大利,無論政客、媒體,還是普通民眾,紛紛把新冠疫情比喻為「戰爭」。該國如此大規模的管控、動員及其帶來的「大逃亡」確實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絕無僅有的。可是,新冠病毒比大砲子彈更難捉摸,它永遠在暗,而你在明。
Thumbnail
這是疫情暴發以來最悲痛的一天。受盡新冠肺炎衝擊的國度還是挺過了「至暗時刻」,隧道盡頭的光亮終於可以照進來。
Thumbnail
這是疫情暴發以來最悲痛的一天。受盡新冠肺炎衝擊的國度還是挺過了「至暗時刻」,隧道盡頭的光亮終於可以照進來。
Thumbnail
邊境開放、人員流動程度高,相當於互相投擲了數目眾多的「生物炸彈」,再加上部分領導人和民眾對新冠病毒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病毒迅速擴散。
Thumbnail
邊境開放、人員流動程度高,相當於互相投擲了數目眾多的「生物炸彈」,再加上部分領導人和民眾對新冠病毒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病毒迅速擴散。
Thumbnail
大量點擊率和傳播率不僅讓這些義大利市長聲名鵲起,還增強了普通民眾的「抗疫」意識。
Thumbnail
大量點擊率和傳播率不僅讓這些義大利市長聲名鵲起,還增強了普通民眾的「抗疫」意識。
Thumbnail
回過頭看,這股思潮除了一定程度上表明當時義大利國內對新冠肺炎部分認識不足、盲目樂觀外,還體現了全國上下對經濟擔憂的矛盾糾結。
Thumbnail
回過頭看,這股思潮除了一定程度上表明當時義大利國內對新冠肺炎部分認識不足、盲目樂觀外,還體現了全國上下對經濟擔憂的矛盾糾結。
Thumbnail
疫情當前,義大利急需「國家」的回歸。不過,歷史的裂痕就這麼容易被彌補嗎?
Thumbnail
疫情當前,義大利急需「國家」的回歸。不過,歷史的裂痕就這麼容易被彌補嗎?
Thumbnail
2020年3月23日,義大利本土「一號病人」馬蒂亞出院,注定成為疫情籠罩下的一個傳奇。
Thumbnail
2020年3月23日,義大利本土「一號病人」馬蒂亞出院,注定成為疫情籠罩下的一個傳奇。
Thumbnail
在各國逐漸成穩得面對疫病的波波挑戰以來,雖然諸多發達國家,於前期經遭逢巨大的劣勢,及處置失序、整備不及的情形,如義大利的迅速爆發下,當局與民間不同調的現象頻仍、英國起初採取消極抗疫(甚至一度傳出官方有群體免疫的策略)
Thumbnail
在各國逐漸成穩得面對疫病的波波挑戰以來,雖然諸多發達國家,於前期經遭逢巨大的劣勢,及處置失序、整備不及的情形,如義大利的迅速爆發下,當局與民間不同調的現象頻仍、英國起初採取消極抗疫(甚至一度傳出官方有群體免疫的策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