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夏慕《誰是被害者》高分台灣懸疑劇推薦 Netflix 原創影集 張孝全 許瑋甯 林⼼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劇情大綱>

一名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官方毅任

在一個詭異的命案中,發現命案的關鍵證物,竟涉及失聯的女兒。

為了隱瞞警局同事並私下找出真相,他冒險利用鑑識知識,

誤導與他搭檔查案的火爆刑警趙承寬,

同時與握有重要線索的嗜血記者徐海茵合作調查,

方毅任終將發現,讓真相水落石出的,

不是他最擅長的鑑識知識,而是遺失已久深藏未露的情感。


《誰是被害者》改編自作家天地無限的小說《第四名被害者》

在各方面執行上都有一定水準 瀚草影視 製作團隊

曾推出《麻醉風暴》、《紅衣小女孩》系列等膾炙人口作品。


整部劇共八集:指紋報導蠟燭車站刺青遺願水芫花

故事主線「遺願連環命案」,每集藉由命案的發生,帶出不同的議題供觀眾省思。

部分內容取材自真實發生過的台灣社會事件

性別認同、安養院超收、媒體環境、被剝削與過勞的員工

透過生動的角色刻畫,讓觀眾看到這些事件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劇中常聽到一句話:「只有死人不會洩漏秘密。」

生前,用盡全力地活著,為自己發聲,卻沒有人停下腳步,聽著你的故事

死後,曾經你所在意的一切才開始被大家關注

諷刺的是 大眾出於八卦心理而非發自內心想要關切事件的發生。


劇中後段 死者透過一部錄像,向人們說明他們為什麼選擇自殺,

想透過他們的死來訴說些什麼,以及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這條路。

曾是那麼努力地活著、為愛他們的人付出、為自己做過的事感到後悔

盡可能活在社會的框架裡,活出大家期待他成為的樣子。


raw-image

愛惜生命與喪失生命

故事最後 女主徐海茵與大魔王李雅均 生命價值觀的對話

李雅均堅信人有自殺的權利,認為透過自殺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但徐海茵小時候經歷了父親帶著全家人去自殺的死亡陰影,

她告訴李雅均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的道理,

活下去才有力量,活下去才有改變、才有希望!

並對李雅均說:「如果周洋還活著,你就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自殺的人不是缺乏勇氣而是沒有盼望

『李雅均』是故事一個軸心,連結著劇中所有的被害者(連續自殺的人)

想以死亡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完成自己的遺願,但他們卻忽略了,

每個人都有家人、朋友或是孩子,活下去,才能有盼望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為女主徐海茵一粒麥子的故事

麥子要結實─傳承的生命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

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十二:23~24)

麥子不是為埋葬而埋葬,為死亡而死亡

它的埋葬及死亡都是為了結子粒。

當麥子若入土裡 就像是我們的生命在別人身上轉動

一種生命的延續 每段關係 都牽絆著思念 情緒 記憶

不論是面對無法知曉的答案、承受不住的難過或是看不到盡頭的未來

我始終相信 當你選擇面對 這些一定會回過頭擁抱我們 因為愛一直都在

我們不是偶然來到這世界 生命,需從自己身上開始尋找


最後給大家聽下這首曲子 "Stro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夏慕 的沙龍
22會員
34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或許,《共犯》打從一開始便無「推理」的意圖,反而是藉由這樣的包裝,讓人看見日常生活中的霸凌行為,其實能讓一個人看似不明不白地死去,殊不知,兇手其實就是每一個冷眼旁觀的平凡人,而我們身處的社會,其實一直都處在「共犯結構」之中,只是因為我們也恐懼,所以漠視。
Thumbnail
或許,《共犯》打從一開始便無「推理」的意圖,反而是藉由這樣的包裝,讓人看見日常生活中的霸凌行為,其實能讓一個人看似不明不白地死去,殊不知,兇手其實就是每一個冷眼旁觀的平凡人,而我們身處的社會,其實一直都處在「共犯結構」之中,只是因為我們也恐懼,所以漠視。
Thumbnail
我們的台劇終於在Netflix平台上出了一口氣。經歷過好多雷聲大雨點小的開發後,Netflix如今有了一部精彩的台灣原創作品叫作:《誰是被害者》,今天我們要來回顧劇中精彩的角色表現。
Thumbnail
我們的台劇終於在Netflix平台上出了一口氣。經歷過好多雷聲大雨點小的開發後,Netflix如今有了一部精彩的台灣原創作品叫作:《誰是被害者》,今天我們要來回顧劇中精彩的角色表現。
Thumbnail
我們的台劇終於在Netflix平台上出了一口氣。經歷過好多雷聲大雨點小的開發後,Netflix如今有了一部精彩的台灣原創作品叫作:《誰是被害者》
Thumbnail
我們的台劇終於在Netflix平台上出了一口氣。經歷過好多雷聲大雨點小的開發後,Netflix如今有了一部精彩的台灣原創作品叫作:《誰是被害者》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的成果無庸置疑,它確立了「台式驚悚懸疑」作為一種可行的戲劇類型,不只達到前所未有的作品高度,也成功透過NETFLIX打開國際能見度。只是,如果拋開它的象徵性成就,這部戲在執行上明顯還是力有未逮,尤其一些細節並未得到妥善處理,甚至連帶影響了我的觀影體驗,總覺得有點可惜。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的成果無庸置疑,它確立了「台式驚悚懸疑」作為一種可行的戲劇類型,不只達到前所未有的作品高度,也成功透過NETFLIX打開國際能見度。只是,如果拋開它的象徵性成就,這部戲在執行上明顯還是力有未逮,尤其一些細節並未得到妥善處理,甚至連帶影響了我的觀影體驗,總覺得有點可惜。
Thumbnail
「有些人活著的時候沒人在乎,死了的時候就很多人有興趣」 讓我們像個鑑識官來看看到底為什麼誰是被害者會這麼好看?
Thumbnail
「有些人活著的時候沒人在乎,死了的時候就很多人有興趣」 讓我們像個鑑識官來看看到底為什麼誰是被害者會這麼好看?
Thumbnail
又是一部難得的好片!! 演員卡司相當堅強之外 劇本也寫得很好 懸疑驚悚的氛圍開頭 慢慢帶出背後每一個人的情感 探討生死的議題 最後收的很圓滿(而且收的很完整! 小細節跟前面拋的梗都有收) 牽涉的議題也很多 亞斯伯格症.媒體.壓榨勞工.老人安養.性別認同..... 還有片尾曲竟然是李友廷的誰!! 整個
Thumbnail
又是一部難得的好片!! 演員卡司相當堅強之外 劇本也寫得很好 懸疑驚悚的氛圍開頭 慢慢帶出背後每一個人的情感 探討生死的議題 最後收的很圓滿(而且收的很完整! 小細節跟前面拋的梗都有收) 牽涉的議題也很多 亞斯伯格症.媒體.壓榨勞工.老人安養.性別認同..... 還有片尾曲竟然是李友廷的誰!! 整個
Thumbnail
要一個人願意把自己的痛攤開來檢視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至少我們可以讓對方知道不論他是什麼樣子,他都值得被愛;讓他知道就算活著並不容易也不輕鬆,他永遠都不會是孤單一人。
Thumbnail
要一個人願意把自己的痛攤開來檢視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至少我們可以讓對方知道不論他是什麼樣子,他都值得被愛;讓他知道就算活著並不容易也不輕鬆,他永遠都不會是孤單一人。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專題|所有好的故事,都是文化與社會的象徵。以失語的被害者渴望訴說、追求理解為主題的《誰是被害者》,同樣,也呼應了我們社會的焦慮。在國際上被剝奪話語權的台灣,是否能夠訴說自己的故事,被聽見、被理解,從而在遺棄我們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專題|所有好的故事,都是文化與社會的象徵。以失語的被害者渴望訴說、追求理解為主題的《誰是被害者》,同樣,也呼應了我們社會的焦慮。在國際上被剝奪話語權的台灣,是否能夠訴說自己的故事,被聽見、被理解,從而在遺棄我們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