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替《甄嬛傳》的浣碧寫一篇文章,一直沒有找到精確的角度,今天早上被我找到了。
說來也是偶然,早起刷YouTube,意外看見一部在分析《庫洛魔法使》的「李莓鈴」為何不該被人討厭的影片,下面有一則網友留言,全然說出了我內心深處想說的話。
「莓鈴作為一個正常人而被大眾厭惡……因為螢幕外的每個觀眾,都一直被灌輸『我必須是完美的,否則不配擁有想要的一切』,我們不管付出多少,也難以擺脫命運,又無法表達對自身遭遇的不公,於是需要幾個替罪羊,讓我們的大腦舒適一點。」
在看《甄嬛傳》的同時,我有些訝異於大家對於浣碧的憎惡,在GTV頻道《甄嬛傳》網路首播的聊天室裡,無數《甄》迷只要浣碧一出現就喊著:「換屁閉嘴!」、「噁心浣碧」、「花癡!」
一方面訝異於浣碧Anti的龐大人數,轉念一想卻又釋然——我們討厭的也許從來不是浣碧本身,而是在浣碧身上看見的「某部分的自己」。
浣碧作為一個角色,即便使過一些小手段,也終究從頭到尾都屬於「好人」的一方,在甄嬛被廢出宮修行的時候,更是有不離不棄、忠心付出之情,相較於隔壁棚《如懿傳》賣主求榮、喪心病狂的阿箬,浣碧確實可以稱的上「忠僕」了。可是,為什麼討厭浣碧的人,甚至罵的比討厭阿箬的人還兇呢?
在浣碧身上,我看見了另一個熟悉的角色——《紅樓夢》的晴雯。
還記得《紅樓夢》一書裡,是怎麼形容晴雯的嗎?
這句話用在浣碧身上也無比合適,只是浣碧比晴雯更多了些許「心比天高」的資格,浣碧畢竟是甄老爺的私生女,按理來說她和小姐甄嬛該是一樣的人,但偏偏礙於浣碧生母的身分,硬生生的從小姐變成了俾女。
我們討厭晴雯,因為她明明是個僕人,卻整天仗著寶玉的寵愛、到處擺小姐架子給別人看,任性、脾氣大、公主病。
我們討厭浣碧,因為她明明是個僕人、又是甄嬛的私生妹妹,卻遭到甄嬛的死對頭收買、想著成為妃嬪,後來又使心機嫁給了果郡王(小說裡是清河王),小動作、小心眼太多。而我們認為身為僕人,就該像流朱一樣,一心為主,甚至不惜為了主子去死。
在討厭浣碧的背後,往往夾雜著我們對自己人生的不滿,我們都曾經引頸期盼、希望自己是主角,能夠實現理想、幸福順遂,但後來總會在挫折中發現,更多時候,我們注定是配角命,有些東西死都得不到、有些人就是死都比我們幸運。
我們也忌妒過、我們也不甘過、我們也痛苦過,在這些情緒當中,有許多人用盡力氣、嘗試以「美德」來約束這些負面想法。
別人得到了我得不到的東西,那是因為他命好、他比我更努力、他比我更需要、他也很厲害......我們無數次這樣說服自己,因為我們從小就被告誡,不要成為那種「小肚雞腸」、「見不得別人好」的討厭鬼。
可是,夜深人靜,到底意難平。
於是,當出現了浣碧這樣的角色,她把她的不甘、她的痛苦、她的忌妒都表現了出來,我們的腦袋就不舒適了。她不可以這樣的!她是個自私自利的壞人!她真的很噁心!我們一邊這樣指責這個虛構的角色,卻不曾去留神細想,這些話是我們以前無數次拿來說服自己用的。
當我們忌妒別人、艷羨別人、生出了小心機、或者自傷自憐的時候,我們告訴自己:「你不可以這樣!有這些想法的你就是個自私自利的壞人!你會讓別人覺得你很噁心!」
討厭浣碧的人,也許是那些最值得心疼的人,他們活得用力、努力想要符合某種「美德」的標準或期待,不給自己的負面情緒留任何餘地。
其實,我從來不討厭浣碧,整部《甄嬛傳》,我最討厭的是孟靜嫻。
我討厭她的理由大致是這樣的:好好一個名門望族家的小姐,爸爸位及沛國公、又是三朝老臣,幹嘛如此花癡、硬要貼著果郡王?人家都要結婚了,還要妳老爸拉下臉來去跟皇帝求情,讓妳也嫁過去?實在太沒自尊。
仔細想想,這些話也是我想對曾經的自己說的。
年少輕狂的時候,誰沒因為愛過幾個玉樹臨風的少年,而一廂情願做出某些花癡的事?當時的記憶,後來長大後覺得太過丟臉。當時被拒絕的難受,一直委屈的放在心裡。
就像看到浣碧,腦袋開始不舒適的人一樣,我看見孟靜嫻,腦袋也開始不舒適。她真的很丟臉!她這樣肯定成為滿皇宮的笑話!太沒尊嚴了吧!我一邊這樣指責這個虛構的角色,然後發現這是以前我無數次拿來告誡曾經的自己用的。
我一直認為,跟「自己超級討厭的角色」和解,其實也是一種「跟自己和解」的方式。
當我們搞懂「為什麼自己會超級討厭一個虛構角色」,同時也某種程度上搞懂了「自己潛意識裡被壓抑、意難平的某些特質」,然後,我們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角色、理解角色,最終放過自己。
比如孟靜嫻,她可能覺得愛無關尊嚴、愛無關被誰嘲笑,她愛就是愛、她只想守候自己「非他不嫁」的真摯期盼,那何嘗不是一種純粹?那何嘗不是一種人性?也許在未來的某些時刻,我也該借鑒她一點半點,不要那麼死要面子(獅子座啊~嘆)。
比如浣碧,她和所有人一樣,也期盼著幸福、期盼著愛、期盼著能有屬於自己的名份,她確實犯錯過、迷惘過,也確實在甄嬛同時身為「姊姊」與「情敵」的糾結間失態過,說出一些比較尖酸刻薄的話。可是,我們誰沒有過這種時刻?我們誰不曾犯錯而被原諒?誰不曾在嘴裡或心裡,產生過對某個朋友的忌妒、冷嘲熱諷之語?
「產生情緒」跟「實際行動」或者「被情緒左右」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若是連「產生情緒」的權利都不留給自己,那真是要把自己逼死了。
曾經我們都是單純的,我們都希望這世界是非黑白分明、善惡有道,長大之後才發現,世界的是非黑白是攪渾了拌在一起的,人性的善惡也是複雜而剪不斷理還亂的。
尊重人性的複雜,同時也擁抱自己的複雜,然後我們會發現,世界是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