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黃軒醫師說 : 無症狀感染者,會不會引起”第二波”疫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那些‘無症狀者’

COVID-19的病毒可以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包括了無症狀表現。有些被感染的人,根本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這些患者被認為是無症狀病例。

raw-image

當人們確實感染了COVID 19 冠狀病毒時,平均需要五天到兩週的時間當中,才能出現症狀,症狀可以從輕度到極度危險。 從最初的感染到最初的症狀之間的時間稱為”症狀前期"(pre-symptomatic phase). ‘無症狀者’也許會以下列方式呈現 :

1.真正的‘無症狀者’

People who are positively tested for COVID-19 can present without any symptoms for the entire course of their infection.

沒有任何症狀,沒任何影像改變,只是

a.檢測出來呈陽性,經過一段時間(14天以上)後,仍然沒有症狀 但有產生抗體。b.檢測出來呈陽性,經過一段時間(14天以上),仍然沒有症狀 但無產生抗體。繼續攜帶病毒🦠共生。

raw-image

2.非特異性的‘無症狀者’

a.近期出現不是COVID19 以常見的症狀為主!例如疲勞,想睡覺,無力感,睡一下就恢復了、肌肉麻,咽喉卡卡的...這些不是COVID19 常見的症狀,病人都會自認為,不是COVID19 感染,只是剛好檢測出來呈陽性。

b.檢測出來呈陽性時,剛好人是在潛伏期,過了檢測日子的3-7天後,COVID19 典型症狀才出現。醫學專家叫這些人,為”症狀前驅”(Pre-symptomatic patients) 病人Pre-symptomatic:When an individual with COVID-19 is asymptomatic, but will develop symptoms in the following days, he is considered pre-symptomatic.

raw-image

3.其他的隱藏‘無症狀者’ (The Silent)

沒有任何症狀,也沒有做任何檢驗,忽然,入境或出境一些例行檢查,就呈陽性反應。(日本🇯🇵女學生,似乎就是這類?)

raw-image

這類病人,萬一呈現陽性,我們得再做疫調追蹤和抗體檢查,確認一下,是不是,屬於(1a)或(1b) 、(2a) 或 (2b)

至於是台灣得感染或日本早已得到感染?抗體檢查謎底就會知道了。

先問問 : 那些無症狀者,會傳播嗎?


流感告訴我們 : Does Influenza Transmission Occur from Asymptomatic Infection or Prior to Symptom Onset? https://dx.doi.org/10.1177%2F003335490912400205

raw-image

研究人員發現,有症狀的COVID 19 人與季節性流感相似,以極高的速度感染病毒。但是,患有流感的人通常要等到症狀出現後才能夠感染病毒。

SARS告訴我們 :

SARS-CoV是2003年引起SARS流行的病毒,其從口鼻中散發的很少。SARS病毒肺部深處複製。由於COVID 19是 大量存在於人的鼻子和嘴巴中,因此相信病毒更容易逃逸到環境中。

raw-image

先認識”病毒剝落”(Viral Shedding)

與大多數其他病毒感染相比,COVID 19 在上呼吸道(特別是鼻子和嘴巴)中產生非常高濃度的病毒顆粒。當這些病毒顆粒,從人類脫落到環境中時,稱為”病毒剝落"。

raw-image

當人們咳嗽或說話時,他們將唾液和粘液的液滴噴射到空氣中。由於COVID 19大量散落在鼻子和嘴巴中,病毒更容易逃逸到環境中,飛沫傳播很可能是沒有症狀的人傳播病毒的方式。

raw-image

WHO告訴我們 :

從各國從接觸者追踪中,獲得的現有證據 : 無症狀感染的人比有症狀的人傳播病毒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一些國家在詳細的調查,和接觸者追踪研究和數據 : 無症狀感染的人比那些出現症狀的人傳播病毒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raw-image

“我們還沒有真正的答案”:世衛組織澄清對Covid-19無症狀傳播的評論

https://www.statnews.com/2020/06/09/who-comments-asymptomatic-spread-covid-19/

那些解封國家,可能正引起”第二波”疫情?

世衛組織6月25日表示,歐洲在解封後,冠狀病毒病例正增加回來了。
上週,歐洲出現新的COVID 19 冠狀病毒病例,是近幾個月來增加最明顯的一次正迎”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中...

raw-image

這一增加的趨勢,都是由11個“非常積極解封”國家推動的。這些病例明顯增加的國家和地區是 :

瑞典(Sweden),亞美尼亞(Armenia),摩爾多瓦共和國(Republic of Moldova),北馬其頓(North Macedonia),阿塞拜疆(Azerbaijan),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阿爾巴尼亞(Albania),波斯尼亞(Bosnia) 和黑塞哥維那(Herzegovina),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烏克蘭(Ukraine) 和科索沃(Kosovo)。

還有 波蘭(Poland),德國(German),西班牙(Spain) 和以色列 (Israel) 在學校,煤礦和食品生產場所也 開始爆發了疑似”第二波”疫情

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沒有有效的疫苗,因此

如果放任不管,這種若大暴發”第二波”疫情“,恐再次將衛生系統推向邊緣。



那麼無症狀感染者,會引起”第二波”疫情?



raw-image

引起”第二波”疫情反彈,重要是取決於 :

一般民眾防疫的態度,而不是 : 有沒有 "無症狀感染者”

也許具體的說 : 全民防疫運動有無落實,決定了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能力!



raw-image

南韓🇰🇷 : 我們錯了

南韓的疫情在2月底達到每日新增確診逾900例的高峰之後,在大規模篩檢、追蹤接觸史,以及實施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下,該國感染曲線一直保持平緩。

以南韓🇰🇷為例:我們都錯了

raw-image

「我們原本預期在秋季或冬季才可能出現第二波疫情,結果我們的預測錯了,第二波疫情似乎在5月初從首爾都會區的零星群聚感染又開始發生。]

[我們大量去篩檢,看看社區究竟還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結果我們的預測又錯了。人們密切接觸、不戴上口罩,COVID 19就會繼續傳染下去」

再以葡萄牙為例:

自五月初解封起,日常作息時間的活動迅速恢復,最常見的就是一般民眾在擁擠的公共運輸,無法遵守好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則。

raw-image

葡萄牙現在每天平均有300個新的感染病例。在經歷了明顯的改善後,住院者人數再次攀升。

全球正在流行 : 拼命在解”瘋”

很多國家都拼命在解封,大家都在拼命解開自己的邊界,全球大家似乎已經準備好了,迎接疫情後的新生活。

raw-image

但是專家郤不停潑冷水警告說,封鎖的結束,可能會導致另一個更嚴重的重新封鎖。

WHO自己也在6月12日表示:

“全球疫情卻是越來越差”

如何有效避開這‘第二波’疫情的衝擊?


raw-image


[我們大量去篩檢,看看社區究竟還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結果我們的預測錯了...人們【密切接觸、不戴上口罩,才是COVID 19繼續傳染下去.】...


英國🇬🇧
英國劍橋大學 Britain’s Cambridge and Greenwich Universities的一項最新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


口罩,可以有效降低,仍然日益增長的感染浪潮。

raw-image

研究人員聲稱,大量使用口罩,可以減緩傳播的疾病,並且配合隔離措施相結合,可以防止COVID19 未來的波浪侵襲。


台灣的提醒: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宣布大解禁的第一天,指揮中心就針對「社交距離對社會的影響」提出科學化模型的模擬報告 :

raw-image

指揮官表示,如果民眾有70%的有口罩服從度,200天左右,台灣就會到醫療緊繃的臨界點,面臨到醫療可能要崩解的時候,但如果有80%口罩服從度,相對安全,達到醫療緊繃的時間就可以拉得很長,能夠把病人都服務好,希望能達到「90%的人都滿乖的戴上口罩,才能比較放心。


最後叮嚀 : 阻止‘第二波’疫情,你準備好了嗎?

raw-image


如果落實防疫新生活,確實可以減災。提醒民眾在室內可以維持社交距離1.5公尺,就可以不用戴口罩,不能維持就務必戴口罩,兩者都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
這樣,將來的全體的曲線就可以變平,遏制措施也可以持續放寬。

raw-image

全球防疫新生活,成了耳邊風


全球累計逾960萬例、48.9萬死

WHO:下週全球破千萬例確診...

如果你認為”防疫大解封"⋯就是”防疫大解放” , 防疫新生活,就成了耳邊風

無症狀若感染給你,你可能 [沒有戴上口罩😷、沒有勤洗手]!

你的社區,有多少 %的民眾有戴上口罩,也許比知道你的社區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更重要 ,因為 :

台灣研究證實防疫新生活 :

a.如果2個人都戴口罩,可以減少70%感染 。

b.如果只有1個人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也可以減少60%感染。

raw-image

“ 我的口罩可以保護你,你的口罩可以保護我”


我們不能自滿,但口罩😷要戴滿。
無症狀感染者會不會導致疫情反彈,取決於你防疫的態度和能力而已。

全球仍然危險的大流行應變...1000萬人確診病例激增 ...

raw-image

防疫新生活,國民健康行為有沒有持續,

決定了會不會引起”第二波”疫情...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88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8
《航班95.7%廢水,有新冠病毒痕跡》 抽查癈水,看看有沒有病原體,以便知道研究的社區,研究的群體中,有沒有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疾病趨勢,這個對公共衛生事件應變,是非常重要的檢驗方式! 一樣的,在pandemic 下,我們去檢驗航班的廢水中的covid 病毒濃度量,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病原體帶入境來。這樣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3/01/07
媒體詢問:為何「驟然解封」,會導致疫情擴散失控?A. 英國🇬🇧研究這個關於如何,解封才是最佳的模式,早在2020年10月,英國🇬🇧的Oxford大學研究團隊,就已經做了探討:" 什麼才是最佳解封降階方式? "他們提出兩種解封降階的方式比較 :1.馬上開關的策略(On and Off Stra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2022/02/20
記者問:KTV 唱歌📷,容易染疫嗎?」 這答案:當然是的! A. 我常常提醒 在pandemic 下,唱歌📷,都要戴口罩📷才安全 尤其是一群朋友,你認識也好,不認識也好, 只要一起唱歌跳舞,更需要戴口罩📷! 因為現在的病毒📷,已經大都會以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呈現 在大家一起歡唱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確診後的長久影響,其實比你想像的嚴重 文 / 魯皓平 新冠肺炎的後遺症,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狀況? 雖說現在的疫情,基本上99%以輕症和無症狀為主,但全身無力、喉嚨痛、食不下嚥、發燒等病徵,實際上也不好受,更有許多人痊癒後依然有後遺症的影響,導致身體彷彿怎麼樣都回不到從前的狀態。
Thumbnail
確診後的長久影響,其實比你想像的嚴重 文 / 魯皓平 新冠肺炎的後遺症,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狀況? 雖說現在的疫情,基本上99%以輕症和無症狀為主,但全身無力、喉嚨痛、食不下嚥、發燒等病徵,實際上也不好受,更有許多人痊癒後依然有後遺症的影響,導致身體彷彿怎麼樣都回不到從前的狀態。
Thumbnail
月初信誓旦旦要持續寫作跟準備Podcast,結果一染疫全部都停擺了... 說在前頭,建議大家仍然要謹慎防疫,能不要得到最好,不要覺得大多數人都是輕症、甚至沒有什麼症狀就輕忽,很難保證自己不是那個轉中重症的人。
Thumbnail
月初信誓旦旦要持續寫作跟準備Podcast,結果一染疫全部都停擺了... 說在前頭,建議大家仍然要謹慎防疫,能不要得到最好,不要覺得大多數人都是輕症、甚至沒有什麼症狀就輕忽,很難保證自己不是那個轉中重症的人。
Thumbnail
只在乎傳染力與病毒量ct, 卻不在意那些淺在可能被感染而不自知的人民。
Thumbnail
只在乎傳染力與病毒量ct, 卻不在意那些淺在可能被感染而不自知的人民。
Thumbnail
常常一直問,醫生打完疫苗後,會不會再染疫 請參考一下:我的這篇 「打了COVID - 19 疫苗,還會確診嗎?」 今天説的是:打完疫苗之後,你什麼時候要懐疑自己有沒有被感染呢? 先說:疫苗接種的時間 1.接種疫苗前,你已經染疫了 疫苗接種太慢了,例如你已經得疫了,你不知道,才去接種疫苗 典型例子:
Thumbnail
常常一直問,醫生打完疫苗後,會不會再染疫 請參考一下:我的這篇 「打了COVID - 19 疫苗,還會確診嗎?」 今天説的是:打完疫苗之後,你什麼時候要懐疑自己有沒有被感染呢? 先說:疫苗接種的時間 1.接種疫苗前,你已經染疫了 疫苗接種太慢了,例如你已經得疫了,你不知道,才去接種疫苗 典型例子:
Thumbnail
2020年,萬中選一的噩夢年. 繼上篇被宣判確診後,又有何新進展呢? 
Thumbnail
2020年,萬中選一的噩夢年. 繼上篇被宣判確診後,又有何新進展呢? 
Thumbnail
臺灣無症狀者無採檢流程? 一名長居美國的台籍少年回台探親,沒有症狀,居家檢疫期間由地方政府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他確診新冠肺炎。外界質疑,居家檢疫者沒有症狀為何需要採檢。這可使臺灣的流程複雜化了,因為之前臺灣指揮中心,只允有症狀者,採檢個案包含要符合通報條件的: 肺炎或嗅覺、異常 發燒
Thumbnail
臺灣無症狀者無採檢流程? 一名長居美國的台籍少年回台探親,沒有症狀,居家檢疫期間由地方政府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他確診新冠肺炎。外界質疑,居家檢疫者沒有症狀為何需要採檢。這可使臺灣的流程複雜化了,因為之前臺灣指揮中心,只允有症狀者,採檢個案包含要符合通報條件的: 肺炎或嗅覺、異常 發燒
Thumbnail
不要告訴我,無症狀感染者,肺是健康的,人是不會死的。 在國外的研究, 1.篩查測試的【偽陰性率】,可以高達【20%】(錯誤地告訴人們,你沒有感染的機率) 2.更多達【40-45%】的SARS-CoV-2感染者,是保持無症狀,但其病毒承載量,與那些確診病例,病毒活躍量是相同。  (Asymptoma
Thumbnail
不要告訴我,無症狀感染者,肺是健康的,人是不會死的。 在國外的研究, 1.篩查測試的【偽陰性率】,可以高達【20%】(錯誤地告訴人們,你沒有感染的機率) 2.更多達【40-45%】的SARS-CoV-2感染者,是保持無症狀,但其病毒承載量,與那些確診病例,病毒活躍量是相同。  (Asymptoma
Thumbnail
臺灣日前,出現了一個特殊案例,個案在台灣住了83天,才被診斷出來是COVID-19,這個會說特別,是因為存在太多讓人不解的問題,等待我們專家來一一解釋。到底這該算是個境內案例還是境外案例呢?
Thumbnail
臺灣日前,出現了一個特殊案例,個案在台灣住了83天,才被診斷出來是COVID-19,這個會說特別,是因為存在太多讓人不解的問題,等待我們專家來一一解釋。到底這該算是個境內案例還是境外案例呢?
Thumbnail
那些‘無症狀者’ COVID-19的病毒可以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包括了無症狀表現。有些被感染的人,根本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這些患者被認為是無症狀病例。 當人們確實感染了COVID 19 冠狀病毒時,平均需要五天到兩週的時間當中,才能出現症狀,症狀可以從輕度到極度危險。 從最初的感染到最初的症狀之
Thumbnail
那些‘無症狀者’ COVID-19的病毒可以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包括了無症狀表現。有些被感染的人,根本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這些患者被認為是無症狀病例。 當人們確實感染了COVID 19 冠狀病毒時,平均需要五天到兩週的時間當中,才能出現症狀,症狀可以從輕度到極度危險。 從最初的感染到最初的症狀之
Thumbnail
在經歷數個月的疫情新聞洗禮後,許多人都知道新冠病毒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它有許多的「無症狀感染者」。根據目前的文獻記載,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高達30~50%,因此很多民眾為此而恐慌,甚至認為目前台灣社區中仍然潛伏著許多無症狀感染者,未來可能造成疫情的再次爆發。
Thumbnail
在經歷數個月的疫情新聞洗禮後,許多人都知道新冠病毒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它有許多的「無症狀感染者」。根據目前的文獻記載,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高達30~50%,因此很多民眾為此而恐慌,甚至認為目前台灣社區中仍然潛伏著許多無症狀感染者,未來可能造成疫情的再次爆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